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挖掘敦煌色彩文化 构建高校特色美育
详细内容

挖掘敦煌色彩文化 构建高校特色美育

敦煌色彩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与范 围,将理论和实践分层次管理,区分课程的前后次序,由易到难地推进实用性与设计审美性的转换。 探索“文化+特色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在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之间,保持并存、互补、融合与创 新的联系,通过交流与实践产生极具特色的新形式与新理念。课程以敦煌色彩文化为载体,突出教学 内容的造型结构可视度、文化传承延展度、课程内容延伸度、阶段性作业系统度,完善实践环节的工 艺流程创新、粘性材料改良,实现“四度两新”的教学理念。

煌色彩文化是敦煌壁画中本土化的色彩形式, 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情怀的体现, 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艺术交流的典范。在历史发展中不断 汲取各民族文化的文明成果,从借鉴、创新、融合、取 舍到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绚丽多彩、含蓄之美的东方视 觉。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中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随着外来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与演变,促进了儒、释、道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中 国独特的色彩艺术。丝绸之路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吸引 着各国使者。尤其是色彩的变化,从早期以红色为主色 调到以石青和石绿居多的中国画特点,融合中国儒家和 道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完成五色体系的融合和创新, 形成了唐代以青绿山水艺术为代表的五彩缤纷矿物色 彩文化。 

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掌握传统色彩的特征与规律, 根据其文化、艺术、绘画、制作、媒介等层面以不同的 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和造型语言,深度整合教学资源与 特色美育的切合点,合理分布在高校不同阶段的美育课 程中。 课程群的系统化教学讲解了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大众对文化的诉求,到古代工匠探索出了适合中国视觉 化和形象化的造型艺术和色彩理念,详细说明从人物造 型和服饰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看出大众对造型生活化的认 识。敦煌色彩文化经历了消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四个 过程,体现以素为雅、以纯为美、以淡为本、以静为质 的素雅观念。设计思维引导上,从二维和三维空间采用 对比与调和的调色手法,使色彩、材质、构思、形象、 造型上更加符合“文者相加,和则生美”的色彩观念, 综合应用“以淡衬浓,以虚衬实”的装饰色彩技法,实 现学生对作品背景文化性的传承和创新性表达,达到设 计作品的多样性和形式内容的多角度性。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合理匹配课程群 

高校特色美育从课程性质可以分为理论、设计、实 习和实践四类,讲授重点各有不同,教学的难点各有侧 重,形成阶梯式教学闭环。以敦煌色彩为形式内容,通 过艺术趣味到审美观念、设计思维和造型表现、线性结 构到空间透视、传统材料到新型材料的媒体转换,实现 二维到三维、色彩到形式、形式到内容的新视角、新思 维和新视觉,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锻炼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化的思维空间关系。 

理论课程必须注重阐述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发展历 史,形象化展示色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总结每个 时期色彩的文化特点和彩塑特征;设计课程要注重敦煌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创新传统色彩的导向性和图形空间 的色彩面积匹配,使传统色彩在现代图形表现中形成独 特的东方视觉;实习课程要注重西域文化和青绿山水艺 术的影响,从临摹到写生,实践着淡彩的技法,训练土 红、石青、石绿与自然色的混合效果,体会写意的绘画 意境和情感;实践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察能力 和精细塑造能力,从泥胚制作到形体塑造实现二维线条 到现实形式的转化,满足高校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的教学要求。 

系统化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分层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理论课程运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 式,大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敦煌色彩在二维和三维空间 的应用,掌握彩塑的制作全过程,形成自主预习与探究 学习的学习方式。 

线上教学通过对数字敦煌网站、云游敦煌动画剧及 纪录片《中国》等优秀资源观看,视觉化展现敦煌色彩 在不同材料的色料配比和绘制效果。 

线下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以代表作品和优秀作 业为引导,将阶段分为导入期、早期、鼎盛期和衰败 期,并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全面总结敦煌色彩的发展特 点和颜彩变化特征。而设计课程基于敦煌粉本中的矿物 色标与敦煌装饰图案形式,结合中央美术学院《形式基 础》教学方法和装饰图案实践方法,实现传统色彩搭配 技巧、色彩空间当量转换、传统色彩与时尚色彩的转 换,达到创新课程理念,扩展传统色彩文化创作范围的 目标。 

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分析并提取壁画、藻 井等色彩元素中颜色域值、色彩空间比例等当量,能够 熟练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能力。理论是 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是理论的表达方式,理论与设计 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实习课程讲授西方绘画的基础理论,学生充分感受 和体验大自然的美。结合中国青绿山水艺术的意境,指 导学生掌握中国矿物颜料与现代水彩的水分控制和色彩 调和,正确认识中国五色文化的儒雅和工匠的探索精 神,巩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而实践课程以敦煌彩塑为训练目标,掌握雕塑工具 的塑造和精修工具的使用,体会线体在三维空间的转 换,提升造型艺术的空间感和比例感。理论是特色课程 体系的基础,设计是特色课程体系的视觉化表现,实习 是特色课程体系的色彩空间展示,实践是特色课程体系 的立体化表现。不同性质课程设置环环相扣,分阶段、 分层次引导高校大学生深入研究敦煌色彩在二维、色彩 至三维丰富的表现力。 

传承优化敦煌彩塑技艺,适应高校美育课程发展 

敦煌彩塑技艺是一门传统的泥土艺术。文化的碰撞 使敦煌工匠汲取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出了生 动且丰富的造型艺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色彩特征和独 特造型。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将谢赫六法与雕塑心法相 结合,完善形象比例、形态塑造、精细刻画和空间敷彩 等实践环节,突出阶段性训练、系统性总结、完整性应 用、体验性实践和工艺优化性的教学特点。任课教师在 教学和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遵循雕塑心法撰写适应 高校美育的彩塑工艺流程。一方面有利于满足非艺术类 大学生的制作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艺术类学生制 作的效率和塑造的精细度,从而进一步完善对传统彩 塑技艺的传承、工艺流程的消化和高校特色美育课程 的创新。 

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敦煌色彩丰富性,多角度探索 形式与材料的结合。以八里窑的矿物土和红泥土来替换 澄板土为佳,其特点是颗粒均匀、粘性好、土质细与收 缩率较稳定。通过教师的实践,体块化工艺处理方式更 加适合高校美育课程。将彩塑造型分为头颈、躯干、上 肢及下肢四部分,按1:1.636的比例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 系,并按需求协调制作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 比例关系。 

教学要从处理好色彩搭配和空间塑造的关系入手, 以绘制比例图和一对一示范等教学方式,综合引导大学 生熟悉并掌握传统塑造技艺的整个流程,形成有实 用性、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参考性的操作流程,使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道技合一,追求卓越的“工 匠精神”。

以阶段性特点为教学先导,保障高校美育学生全覆盖

以培养大学生沉浸式艺术体验为目标,将理论、设 计、实习和实践系列课程相结合,通过分析、整合、引 导、融合等教学方式,建立以敦煌色彩文化为核心的特 色课程群,逐步替代“学徒制”的教授方式。在分析和总结绘制经验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按高校学生的课程 设置和难易程度,优化并修改系列课程部分内容,做到 知识点的分布均匀和难易适中,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知识 需求和教学目标,形成具有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课 程规律性及操作性强、课程群特色突出等的特点。在教 与学的互动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关 的塑造技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以及自主创 新能力,真正做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将敦煌彩 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地挖掘敦煌彩塑文化,针对艺术类与非艺 术类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例如:前期校 级选修课《敦煌彩塑欣赏》和《敦煌壁画欣赏》为先导 的理论课,重点讲述敦煌彩塑和壁画的导入期、早期、 鼎盛期和晚期的作品特点和造型变化,并以视频和图片 的形式介绍彩塑的制作流程,感受彩塑艺术的视觉效 果。后期《敦煌彩塑小品制作》《雕塑》等课程,分别 针对非艺术及艺术类大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观察雕塑的造像比例与线性分布,熟 悉泥胚的加工和矿物颜料的使用,掌握搭骨架的方法和 雕塑工具的塑造功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 独立完成彩塑的全过程,掌握泥胚的配比和佛像造型的 塑造技巧,设计并制作系列敦煌文创品,丰富敦煌色彩 的形式与功能,达到课程内在动力、方式方法和思维模 式的统一,实现美育覆盖无死角。 

为了更好地挖掘敦煌色彩视觉化特点,课程要从夯 实理论基础入手,创意点在敦煌色彩的源流、造型及架 构等方面,思考创新和发展传统元素,逐步过渡到设计 环节。例如:前期开设《形式基础》课程,借鉴央美教 学方法,结合甘肃本土敦煌色彩文化,在二维、色彩和 三维形式中加入相关训练。引入敦煌元素再设计、传统 色彩配色与空间分割、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时尚色彩与 传统色彩的空间转换、音乐色彩心理学、敦煌元素与衍 纸艺术等教学设计,锻炼学生对敦煌色彩的认知与设计 能力,动手、动脑完成从黑白到色彩的视觉作业,培养 学生对自然、对艺术的感悟,从而提升图形设计和色彩 搭配能力。

后期开设《图案》,借鉴现代设计方法,结合敦煌 壁画元素及藻井文化,在装饰纹样和造型结构中加入相 关训练。引入传统装饰图案造型、传统装饰图案色彩、 敦煌图案纹样再设计等教学设计,锻炼学生从构成表意 和黑白关系等设计方向传承并创新传统设计形式,着重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写生、变形和配色的统一和图案纹样 构图和组织形式的综合应用能力,达到课程认知、思维 和设计的统一。 

引导课程的兴趣度和扩展度,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要把教学与作品紧密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敦煌色彩文化中的人物、植 物、山水、花卉、藻井与彩塑等元素的衍生设计,转变 设计思路和形式表现,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素材数字化呈 现,注重秀作品保存与展览。通过对传统色彩的搭配和 不同媒介的转换,达到知识理论的流畅性、设计思维的 变通性和设计作品的独创性统一,使学生从综合材料、 绘画技巧等方面感受深厚的敦煌色彩的文化感和成就 感。与此同时,敦煌彩塑工作坊培训课程与院级社团活 动相结合,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和实践项目,提高大学生 对敦煌色彩文化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使其能够主动 完成特色作品的实践探索任务。 

要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将敦煌色彩分割成多个设计主题,分阶段将部分教 学内容与教学改革项目相结合,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地 从二维到三维、形式到美感、视觉度到设计度、理论度 到实践度、设计方案到完成度,全方位引导学生展现敦 煌色彩文化的魅力,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 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从知识储备、 设计观念、实践能力等方面继承和创新敦煌色彩文化, 扩大传统文化的应用范围和学科交叉应用,使之成为数 字创新元素视觉化、形象化的重要表现方式。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在“一带一路”的号召 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 信。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沉淀优秀的民族精神,在硕果 累累的艺术土壤中吸取养分,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的教学理念,实现传统文化的解析、专业知识的更 新、色彩文化的提取和形式感的创新。多方向发掘敦煌 色彩文化的教学主题设计,多角度优化难易度和接受 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完成阶段性训练项目, 以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设计与塑造能 力。同时,高校教师也要加快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积 极创新教学方式手段,充分发挥敦煌色彩文化发源地的 优势,加快构建高校敦煌色彩特色美育体系,使中华传 统文化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创建具有兰州交通大学特色 的美育教学风格与模式。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