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 探索与实践
详细内容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 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精神支撑与力量源泉。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对建设文化强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文章在互 联网带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就准确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和特征,充分发挥“互联网+文化” 的浸润功能和育人功能,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进行了探究,以期教育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坚信 价值理念、坚守道德观念,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文化自信更坚定。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 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我们 的“根”与“魂”。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和国家发展历史,为党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提供了源源不断 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高等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 化的载体和思想文化的创新基地。加强高校文化自信 建设是高校始终牢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 使命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 应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积极打造融媒传播矩阵, 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加强文化自信建设,为培养具有 高度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 思想库和力量源。

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坚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丰富深 刻,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是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奋斗、创造乃至牺牲积淀 形成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沉、最具有共识 共鸣的价值理念、文明形态与思想道德基础,能够最持 久、最大限度地为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的 磅礴力量。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自信独立和国 家的发展进步。文化自信能充分展现一个民族最鲜亮动 人的精神底色,激扬起一个民族最昂扬奋发的精神状 态,汇聚起一个民族最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让中华民 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 国精神、中国价值。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社会 发展道路,才能坚决扛起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在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赶考路上一往无前。 

文化自信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命,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 的价值取向。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 何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和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以文化自信建设为牵引,让 青年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中华智慧与奋进力量,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 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受益者、传承者、创新者、 传播者和弘扬者,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高校人 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 求。高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 方向;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 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时代问卷。

文化自信是互联网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 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第48次《中国互联 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且 增速明显,截至2021年6月,已达10.11亿,较2020年12 月增长了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6个百 分点,达到71.6%;从网民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为主, 40岁以下网民占比达53.3%,其中6—19岁网民规模达 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互联网信息化浪潮深刻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舆论宣传的 格局,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和思想文化。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事关中 国旗帜和道路、国家安全和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美好生 活的关键。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把准思想之舵, 筑强信仰之基,行稳实践之路,才能在波诡云谲的网 络信息浪潮中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做出准确的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 

互联网给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在互联网时 代,网络发挥出了润物无声的强大作用。谁占领了网络 阵地,谁就引领了青年这个群体,谁就能赢得未来。互 联网进入大众化阶段,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媒 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带来了文化和信息传播方式的 深刻变革,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突破了以往传播的速度、时空、地域、受众群体与人数 等局限,充实和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内容与阵地,丰富了 传播方式与手段,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多元、形式更新 颖、受众更普及、影响更深远。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也给高校文化自 信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度开放的网络传播环境导致 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在网络浪潮中席卷而来,大量真假 难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碰 撞与交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环境都会对 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带来影响。师生对通过网络有效获 取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及高质量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的渴望与需求大大增加,对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 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外,网络具有虚拟性、行 为主体隐匿性等特点,网民在网上的言论行为自由度 较高,同样地,其一旦摆脱现实社会道德、法律、规 范的约束,就极易造成网络社会秩序管理失序、社会 舆论监督作用失效等问题,这对网络安全来说是极大 的风险隐患。 

面对新形势,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必须牢牢占领互联 网这一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新载体和新渠道,发挥媒体 深度融合尤其是新媒体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 高校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 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进一步强化 网络育人功能,打造高校网络育人共同体,构建高质量 网络育人矩阵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弘扬与传播,增强传播力、吸引 力、感召力和时代感,牢牢占据意识形态主体地位,将 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 “最大增量”。 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文化自信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 求。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 学方向,坚持文化思想价值引领,准确把握互联网传播 规律,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切实加强高校文化自 信建设,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有效发挥文化在人才 培养中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 

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传播内容迁移 

针对互联网时代师生信息获取渠道和阅读方式的改 变,高校应着力开发建设各类网络宣传平台,打破时 空局限,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学习、阅读的需求。在不 断提升网络平台吸引力和黏度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党 的创新理论、重大决策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等思想文化产品,实现传 播内容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载体向网络 平台的迁移,从而实现更持久、更灵活便捷、受众群 体更广泛普及的传播。例如,中国计量大学在学校 网站首页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中华传统节日和 24节气大图,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弘扬 “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发表12周年之际,学校 官微率先推出学习红船精神专题网络作品,阅读量达 7000余次,25个院级公众号累计分享推文100余篇;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 将学习资料、学习体会等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 上传至主题网站和公众号、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实现师生随时随地学习、点播、阅读和分享;建设“8020 式”新媒体育人共同体,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中明确将 新闻性、互动性和服务性的内容比例控制在80%之内, 思想性和教育性内容比例不低于20%等。

打造融媒矩阵,实现传播效应扩增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人人都是数字信息 的生产者、传播者、接收者,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 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 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多平台达到、多渠道网络、多 介质融合已成趋势。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搭建 高校文化自信平台应积极发挥“互联网+文化”的浸润功 能和育人功能,打造校园媒体矩阵,发挥融媒“1+1>2” 的宣传效应,扩增传播效果,增强校园主流媒体的传播 力、引导力、影响力。中国计量大学按照“移动优先” 的思路,构建“报+网+微+视”的“四位一体”融媒矩 阵,开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今日头条 号、抖音号、天目新闻号、学习强国号、官方视频号等 全新平台,校园新媒体全平台用户逐步向百万级迈进, 形成了多介质、多形态、立体化的校园媒体生态,在文 化自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充分挖掘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校史的深刻内涵,利用 新媒体技术和融媒体平台,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 式,营造全方位、多维度、沉浸式的文化自信网络空 间。例如,学校5000多名师生以多种形式歌唱《我和我 的祖国》献礼祖国70华诞,相关MV、视频、图文在各大 校园媒介推出后反响强烈,这充分展现了全体师生的爱 国热情与报国之志;创新开设“量大文化导览”平台, 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立体呈现学校文化建设 成果及校园精品文化活动,配合VR虚拟校园实景和智慧 地图导览展现计量史与校情校史等,以激发师生爱校荣 校的情感共鸣。 

强化舆论引导,实现传播信息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 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空间已成为广大 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营 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可以有效 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同时也是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关键。中国计 量大学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与网络生态安全,积极筑 牢信息传播安全防线。一方面建强建好网络育人舆论 场,精心创作高质量网络思想文化宣传作品,组织党员 干部、青年教师、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围绕重要节 点、重大契机、重大事件发表网评文章,壮大主流思想 舆论,引导全体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坚信价值理念、坚 守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实行人 机24小时联防联控制度,做到节假日不断人、不断线, 筑起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监测的防火墙,加强网 络舆论引导,关键时刻坚决“亮剑”,旗帜鲜明地抵 制、反对和清除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为文化自信建设 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便捷与风险同在。文化自信建设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汇 聚起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最磅礴力 量。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 竞争中赢得话语权,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措施。中国计量大学在互 联网视域下对文化自信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 索与实践,以期从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传播内容迁移; 打造融媒矩阵,实现传播效应扩增;强化舆论引导,实 现传播信息安全三个方面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文化自信建 设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璀,曾欢欢.坚持三个统一坚定大学文化自信[N].湖 南日报,2020-12-11(8).

[2]李爱红.融媒体视域下文化自信建设的机遇与路径[J]. 东西南北,2020(13):184-185.

[3]赵振宇,程前.融媒体视域下文化自信建设的机遇与路 径[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1):248-249. 

[4]汪孟夏,刘凤.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研 究[J].传媒论坛,2021,4(12):41-42.

[5]温丽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 [J].文化产业,2021(28):96-98. 

[6]宋伟.高校坚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汉 字文化,2021(20):171-172.

[7]红网.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维护网络政治生态 安全[EB/OL].(2021-04-24)[2022-01-10].https://k.sina. com.cn/article_3363163410_c875cd12020010v8y. html?sudaref=cn.bing.com&display=0&retcode=0.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1-08-27)[2022-01-10]. http://www.bjjubao.org.cn/2021-09/26/content_43536. html.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