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徜徉课外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
详细内容

徜徉课外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

时间:2022-01-27     作者:何婧莹 义乌市雪峰中学【原创】

在众多教学科目中,语文学科属于人文科目,其不仅是人们交流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得以 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博大精深的语文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文化 的传承在语文教学知识中体现得也越来越明显,其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文化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文化的教学,要让 学生能通过学习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自觉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阅读能够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实现语言文字素材的 积累,而阅读课程则可以帮助初中生养成较强 的阅读思维。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经历 千年传承,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有着无比紧密的联系,通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向初中生 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初中生基本语文素 养的培育和人文素质的形成都有积极影响。身为初中的 语文教师,更要利用教学机制,让传统文化教育深入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之中,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 传承。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使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 的语文知识,还要为学生讲解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 样也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与教师 的共同进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一定 的地位,教师能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知 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传统文化的奥妙,以便在提升学 生初中语文阅读质量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以 及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国人接触到的文化种类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 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巧妙地向学生 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又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 涵,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正是他们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包含了各种文化的知识要点,而丰 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极其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所 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更要重视中学生的这一特点, 要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既有 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了解,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促进 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 质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挖掘传统文化素材,提升传统文化意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编排与内容设计都是相关专 家、学者经过长期研究而筛选制作出来的,其不仅语言 文字十分优美,还富有悠远的文化意境。其所收录的文 学作品也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非常适合初 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所以,身为初中 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合适的传统文化素 材,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 传统文化意识。

例如,在进行《屈原》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要意识 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节选内容,其包含着丰富的传 统文化内涵。因此,在课程的开始,笔者深入挖掘了教 材内容背景,并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笔者对学生 说:“屈原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屈原有才 华,有远见,忠于楚国,但他被楚王谴责,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死在汨罗江里。司马迁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政治 经历。他崇拜屈原,所以其字里行间流露出愤怒和悲 伤。他满怀敬意地总结了屈原的一生,赞扬了他杰出的 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特别是他尊重自己、不与世俗世 界为伍的高尚品格,维护君主、振兴国家的爱国思想以 及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他眼里含着泪水,写了一篇关 于屈原的传记。如今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存在 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学作品。”当学生对 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笔者 就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深度学习,让学生进行了充分 的阅读活动。最后,笔者不仅为学生拓展了端午节吃粽 子的传统习俗,也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更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与屈原的紧密联系。总之,在此 过程中,既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了传统文化的相关 知识,又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 习意识。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发挥传统节日作用

由于现在过多推崇西方节日,能够准确地记住许多 西方节日,却记不清我国的传统节日,或者压根不了 解。故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传统节日所能发挥的教 育作用。但如果只是单纯进行传统节日教育,可能并不 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的课堂需要灵活多 变,教师要丰富其形式,可以多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自主 探究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 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深化自身对传统节日 的认识。

例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笔者组织班上的学生一 起开展了“传统节日进课堂”主题活动,在活动的准备 阶段,笔者让学生提前查阅并搜集了关于传统文化节日 的相关知识,并在主题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和 讨论。笔者要求学生不仅要查阅节日的相关背景,也要 了解传统节日的有关故事、习俗等内容,然后在组内讨 论结束后,再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级中进行阅读 分享。在此过程中,有的小组讲述了“清明节”的由 来,包括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以及清明节折柳扫 墓的由来;有的小组讲述了“年”的故事和由来,以及 在过年时放鞭炮、贴春联等习俗的由来;有的小组讲述 了“重阳节”的由来,告诉大家由于重阳节是阴历九月 初九,而九在《易经》当中又被看作最大的“阳数”, 两个“九”就代表着“日”和“月”,所以九月初九就 被叫作“重阳节”的故事;有的小组还讲述了“腊八 节”为何要喝“腊八粥”等。这种丰富的教学形式既能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传 统节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 的教育作用。

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拓展课外阅读视野 

古代传统文化故事同样蕴含着深刻又丰富的人生哲 理。初中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不仅可以学习遣词造句 的基本技能,还能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并得到传 统文化的思想熏陶,逐渐塑造起正确的价值理念。 

例如,在进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 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并未一开课就让学生 阅读名著,因为这种阅读方式很难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 以保持,所以,在正式阅读之前,笔者先用通俗的语言 给学生讲述了其中的精彩故事,试图让学生通过笔者的 讲述,对名著产生阅读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在产生兴趣 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活动。与此同时,笔者也组织学生进 行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拓展,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了许多名 著故事,然后在班级中分享传阅自己带来的读物,并通 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学生对读物产生阅读兴趣,比赛看 哪一名学生的阅读推荐更有吸引力。同时,在这堂课程 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给学生带来了其他三本名著,并 让对其有所了解的学生讲述了其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有 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笔者也让 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说一说为何《水浒传》《三 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能够获得“中国四大名 著”的称号等。通过讲述名著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 统文化知识教学,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强化 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传统文化氛围 

初中的语文课堂一定要生动、活泼,才能抓住学生 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 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通过展示课件、阅读与内容相 关的图片资料、播放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引入传统文化 的情境当中,以便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里,产 生相应的兴趣,进而展开学习。 

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时,笔 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资料,以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是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一首词,很能体现毛泽东诗歌 豪放不羁的风格,该词有宏伟的意境、宏伟的气势、奔 放的情怀、豪迈的胸怀。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江山 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它歌颂了当代英雄,表达了无产 阶级的崇高抱负,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 情。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习诗词,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 为深刻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深刻内涵,也能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震撼中学到相应知识。 

强化阅读教学内容,做好传统文化介绍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当中,有很多阅读内容都与传统 文化息息相关。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直接从 阅读教学中展开,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教学资源, 以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此种模式引导学生更为全 面地接触传统文化,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出师表》这篇文言文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 文化内容。笔者在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通过对 传统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笔者先 给学生介绍了这篇文言文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 篇由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 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在此基 础上,笔者还讲述了“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 祁山”等与文章有关的脍炙人口的故事。然后笔者又向 学生介绍了《出师表》的简要内容,在对文章的背景介 绍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赞叹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同时, 笔者还引导学生在课下多多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阅读 历史读物,了解与诸葛亮有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更多 地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传统文化影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组织一些文化活动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感受 文化的多元魅力,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所以基于 语文教学的人文特点,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的 相关活动,在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积极学习。

首先,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联系密切,在语文教材 中我们会学习很多古文,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 生开展弘扬国学的文化活动,如朗诵、演讲等活动。可 以让学生自主朗诵教材中的古诗、古文,也可以让学生 挑选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展开诵读,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 一些具有趣味的文化活动,如在欢度传统节日的时候, 让学生能够结合节日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以春节 为例,可以让学生展开对联大比拼活动,这样既能锻炼 学生的思维创意,考察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引导学生 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学习传统文化,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阅读教学不只需要以课本为中心让学生学习知识, 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阅读兴趣,将阅读作为学习 的一种主要渠道,拓展其对于其他知识的了解。那么对 于传统文化而言,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多 读一些名著或与历史文化有关的读物,提升其文化素 养,促进其认真学习传统文化。 

首先,历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为了 让学生更有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历史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 《国史大纲》《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 志》《左传》等。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提升阅 读能力的基础上,更为直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 国文明的演变。其次,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做好学生课 外阅读的拓展学习,如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教学大 纲对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要求,在满足教学大纲阅读量 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 的读物。如可以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展开课外 阅读和学习。只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 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才会更加凸显、更加有效,才 更有可能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 发扬者。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引入传统 文化教育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它不仅能起到学习传承传 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 向,帮助其树立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初中语文 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内涵, 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生动有趣, 充满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初中生喜欢上语文阅读课堂, 爱上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并传承我国优秀传 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琳静.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 周刊,2021(90):34-36.

[2]张海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 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7):200- 201.

[3]颉小莉.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J]. 天津教育,2021(19):111-113. 

[4]李威君.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 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6):76-77.

[5]杨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思考 [J].新课程,2021(11):1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