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目的论视角下湖湘文化名片湘绣的外宣英译研究
详细内容

目的论视角下湖湘文化名片湘绣的外宣英译研究

时间:2022-02-09     作者:邱慧青 李成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创】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十分浓厚的湖湘文化特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文化大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在旅游外宣翻译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湘绣文化外宣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从目的论原则出发,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外宣翻译。

湘绣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承载着千年来璀璨的湖湘传统民族文化,在2006年经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成为湖湘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湖南作为现代文化艺术强省的一张“艺术名片”。然而,国内对湘绣的翻译研究却甚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对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我国非遗文化瑰宝之一的湘绣外宣翻译进行探讨,这对湘绣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湘绣文化英译理论

1978年,知名的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发表的文章《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随后,他在与老师赖斯(Reiss)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一书中对该翻译理论加以完善。

目的论包括三大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在外宣非遗文本翻译中,目的原则指导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连贯原则指导译者在翻译时保证译文语序符合译入语使用习惯,并且能使译入语读者充分理解源语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忠实原则指导译文忠实于原文。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非遗文本的外宣翻译方法更加灵活,并不拘泥于一种翻译方法。

从目的论出发,文本翻译是在将文本翻译成目标语(target language)时,为了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实现某种翻译目的而产生的语篇。我国非遗文化外宣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语言文化交流的学术活动,这就要求译者应该在目的论的正确指导下,根据我国非遗文化的外宣目的,通过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采取不同的译法,来提高我国外宣翻译文本质量,创新对外文化话语交流体系的构建。

在高度重视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时代,湘绣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了浓厚的湖湘文化,对此,其外宣翻译和对外传播工作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实现湘绣的对外文化传播的价值,也更有利于向世界介绍湖南这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强省。因此,可采用目的论指导湘绣文化的英译。

湘绣的外宣英译的基本策略

总的来说,常见的外宣英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异化不同形式英语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和多种形式归化不同形式英语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等。理论上,对于一种地方特色文化民俗通常侧重于采取一种翻译策略。但是,从目前湘绣外宣的实际情况来看,湘绣的外宣翻译策略不能仅使用单一的翻译方式,而是要严格遵循特定的翻译原则,灵活地调整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跨文化翻译,将我国优秀湖湘文化传播出去。具体而言,可以在目的论视角下,对湘绣外宣英译进行研究,可使得译入语读者领略湖湘优秀文化的内涵。

湘绣外宣翻译实例

负载词翻译

由湘绣大家刘爱云参与绣制的《群仙祝寿图》中呈现出八仙脚踏祥云,身跨瑞兽,漂洋过海去赴宴的宏大景象,而其中的“八仙”“祥云”“瑞兽”均为文化负载词。

“八仙”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译为“the Eight Immortals(a group of legendary immortals in Chinese mythology)”;

“祥云”采用意译加注的方法,译为“auspicious clouds(representing the heavens and also good luck in Chinese culture)”;

“瑞兽”采用意译加注的方法,译为“auspicious beasts(the patron saints worshiped by ancient people in Chinese culture)”。

湘绣作品名称翻译

优秀湘绣绣品《毛主席像》和《当代英雄》被分别直译为“The Portrait of Chairman Mao”和“The Contemporary Heroes”,这样能够更清晰地将绣品的主题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湘绣作品《鸳鸯》被许渊冲大师意译为“lovebirds”。而“鸳鸯”一词在英文中的翻译是“mandarin duck”;但在汉语中,“鸳鸯”一词还有恩爱夫妻的深层涵义,所以这里把其意译为“lovebirds”,能够更加准确地将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作品寓意传达给译入语读者。

针法翻译实例

湘绣针法中的平绣、锁绣、拉绣、盘绣、堆绣、折叠绣分别被直译为“the plain stitch, the lock stitch, the strained stitch, the coiled stitch, the pile-stick stitch, the folded stitch”,采用英语中“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象地表达了针法的特点。

“游针”则翻译为“the you stitch (a kind of irregular and overlapping stitch embroidered along with the object shape)”,使用了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为了避免西方读者对音译感到费解,另外加注进行解释说明,能够使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湘绣针法。

湘绣翻译文本对非遗外宣的启示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翻译,应该大胆采用多种翻译策略,传播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也日渐突显。外宣翻译是以目标语为主要载体,以目标语使用群体为受众对象,对外进行关于源语言文化及文化背景的特殊翻译活动。

新时代下,国家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对此,应该积极发挥“外宣”窗口的作用,充分展示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打造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优秀的外宣翻译不仅能够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还能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此应以推动文化传播为拓展点,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华传统薪火相传,华夏文明生生不息。非遗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积累了独特的思想价值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华夏文明薪尽火传、推陈出新的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也是维系国家民族统一的重要基础。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因此,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单一发展上,应与我国其他产业相结合,共同发展,例如让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在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中国成为许多外国友人旅游的目的地。将非遗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发展“非遗+旅游”既能为我国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又对继承推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时能够了解中国优秀非遗文化中的历史古籍、诗词歌赋、民俗文化特色等信息,只有这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目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对此,译者需要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在外宣翻译中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背景故事讲给游客,讲给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新时代青年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日渐提升。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讲好中国故事,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的好机会;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国家名片”。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内涵,是中国旅游“走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推动力量。同时,“非遗+旅游”对于促进中国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进一步树立中国国家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外宣翻译为中国在国际上打造了一张“靓丽名片”,让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外宣翻译在对外弘扬我国非遗文化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而非遗外宣对于提升我国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各国交往密切,为了能发出独树一帜的“中国声音”,我国外宣翻译不能采用单一的翻译策略,而是需要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以源语言为中心,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尽可能地把我国非遗文本中的优秀文化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现代的、民族的,亦是世界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出美好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中华文明绵亘数千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文化基因,植根在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宣翻译中,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和弘扬者。

翻译目的论是进行翻译时常用到的理论方法,尤其是外宣文本的翻译,目的更是明晰。所以对于非遗湘绣的外宣英译,最重要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出其文化内涵以及吸引受众,最基本的是要让读者可以准确地理解文本,再进一步传达出其中的艺术价值。所以对于外宣文本,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思维和理解,更合理地进行翻译,取舍轻重,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最重要的内容。在翻译目的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灵活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对目标语读者了解中国非遗文化及其历史背景、提高中国软实力、打造中国“国家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湘绣文化翻译,不仅要注重英汉语言之间的转换,还要考虑跨文化交际的差异,要采用多种翻译策略,更好地对湖南优秀非遗湘绣文化进行外宣,以进一步提高湘绣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谷峰.目的论视角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研究——以徽州民歌、黄梅戏的英译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9):31-34.

[2]胡赟.浅析湘绣作品名的英译策略及方法[J].艺术科技,2016,29(02):125.

[3]封彩霞,贺萍.湖南“文化名片”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基于湘绣的海外推广[J].现代交际,2020(05):71-72.

[4]胡赟.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湘绣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J].戏剧之家,2018(34):238.

[5]胡赟.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J].校园英语,2016(14):229.

[6]潘依婷.生态翻译视域下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经济师,2020(10):150-151.

[7]盛超,刘正兵.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6(19):124-125+136.

[8]崔艳荣.“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中国旅游文化翻译策略——以关联翻译理论为视角[J].绿色科技,2015(05):319-320.

[9]吴祺,唐璐,李彩玲,等.从外宣翻译角度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坭兴陶非遗文化推广研究[J].陶瓷研究,2021,36(03):97-99.

[10]杨旭明.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中的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17):30-3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