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传统习俗 >> 农耕习俗
详细内容

农耕习俗

镰刀、纺车、独轮车……一件件承载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农耕器具褪去了往日的繁忙,石碾、石磨、豆腐磨……呢喃地倾诉着一个年代的车水马龙。流光的指尖慵懒地抚摸着这些被上个世纪留下的痕迹,一切似乎仍在继续,一切却已变成永恒。

农耕习俗

英山农耕民俗历史悠久,具有中国农业文化特色,源头可上溯到汉唐时期,宋元明时期积淀十分厚重,主流形成于清朝大移民之后。民国以来,新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引进给传统生产习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由英山县图书馆联合英山县史志研究中心(档案馆)推出的【英山民俗汇】栏目,带你一起走近英山民俗风情,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


·第一节 种植·


英山传统农业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种植粮食为中心,其他种植业,以农民个体经营为主,家庭是生产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英山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先民依靠世代积累的经验指导生产,人力、畜力是主要劳动力;劳动工具以手工工具为主,主要有铁制工具、竹木工具、石制工具,以及铁、竹、木、石材混合制成的工具。“铁犁牛耕”是英山传统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至今不适合机耕的山头地区仍使用铁犁牛耕。


·耕作·


英山传统农业以种植粮食、油料、蔬菜为主,附带种植棉花以及茶、桑、药、果、麻、棕等作物。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大麦、小麦,黄豆、豌豆、绿豆、饭豆、蚕豆,高粱、玉米、粟、黍,红薯、土豆、水芋、泥芋、藕等都有种植,称为杂粮。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20世纪70年代尝试种植油砂豆。棉籽在农药没有引进之前也是上好的油料。水稻是主粮,需要大田种植,麦类一般和水稻轮作,冬春种植麦类、油菜,夏秋种植水稻。杂粮一般种植在山地、田边地角;黄豆、饭豆主要在田堙种植,黄豆位于田埂中央,饭豆则种植在田埂边缘,茎蔓悬挂于田岸,饭豆亦可在地边种植。棉花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精耕细作。个体经济时期种植棉花主要是用来解决穿衣、盖被土地充足的家庭一般年年都种,但种植面积不大。茶、桑、药、麻、棕一般种植在园边地角,种植量较小,以家庭消费为主不作收入来源。中药材茯苓一般有专业户栽培,量都比较大。果一般植于庭院,作为居家的点缀。蔬菜种类繁多,冬春白菜、萝卜为主,夏秋品种丰富,辣椒、茄子、豇豆、南瓜、丝瓜、葫芦、瓠子等是常莱,地边还有种植黄花的,黄花属蔬莱中的精品,一般用来招待客人。


水稻种植(二)
英山传统水稻品种主要有籼稻、粳稻,家家户户种有少量糯稻。自古以来,水稻每年一季,1965年,英山全县平畈地区推广双季稻,20世纪70年代,除少数山头地区气候不适宜双季稻,其余基本普及,20 世纪末恢复一季。水稻种植基本流程:选种、育苗、盘田、插秧、看水、施肥、薅田、防病、除虫、割谷、收谷、打谷、去杂、晒干、归仓。


1

耙田

两排牙齿生得齐,

腰身细长扑在泥。

下到田里便梳洗,

田平土细更疏稀。

插秧 秧苗长高约8厘米时,就可以插秧。插秧先要扯秧,扯秧就是将育好的秧苗从秧田里拔起来,洗净秧根上的泥巴,扎成把。扯好秧要将秧把运到盘好的田边,根据秧苗的大小,插秧的密度、每棵秧的株数按一定密度将秧把抛入田中,这叫打秧。插秧密度随着谷种的变化有所改变,早期单季稻、高禾秆生长期长的品种,密度是“椅子脚”,即行距1尺2寸、间距9寸左右;20世纪60年代前后引进双季稻、低植株、短生长期品种, 密度提高到三五寸或四六寸。

插秧

手把青秧插稻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作揖打躬朝自己, 后退原来是向前。


施肥接秧


看水 即排水灌水, 水稻怕干, 但水太深也影响生长,幼秧一般不超过田面1寸, 成秧不超过3寸, 为促进秧苗生长, 有时还需要晒田, 稻谷灌浆成熟待收期就要清沟排水。


薅田 是用脚将踩拂稻秧之间的田泥, 拔除杂草。薅田与施肥一般配套进行, 先施肥后薅田。引进除草剂之后蒋田的工序被省略。


打谷 就是脱粒, 使谷粒脱离禾穗。打谷一般用牛拉石磙碾, 也叫碾谷;也有用棍棒敲打的。稻谷打下之后, 通过风扇、 相锨、簸箕等工具将籽粒饱满的谷子筛选出来, 晒干收贮。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