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网络图片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

网络图片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1     作者:高 鹏 西安美术学院【原创】

主题性绘画创作既要尊重客观现实,又要具备以艺术视角重构特定情境的能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在构建画面场景时的素材积累,逐渐倾向于网络图片。网络图片虽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便利,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既受到版权方面的制约,也因艺术创作规律的影响,从而难以满足创作需求。要在实际运用中对网络图片的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以满足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需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逐渐普及全球,经过不断的迭代发展,网络图片的数量每日正在以成百上千的速度增长,互联网迅速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首选渠道。互联网蕴含的巨大信息,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启发性建议,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绘画的发展。网络图片的种类丰富多样,获取成本低廉,虽然数量庞大,但筛选难度并不高,甚至因为互联网分类和查找的算法的不断发展,其难度在逐渐降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艺术家在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对网络图片的依赖在不断加深。

在传统的主题性绘画中,艺术家往往需要自行构建画面场景,寻找模特,这需要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如画家彼得·布鲁盖尔的作品就需要提前布置好全部人物和场景;陈逸飞和魏景山在创作油画《占领总统府》时,甚至委托上海油雕院为作品草图制作了雕塑模型。在组织宏大的叙事性画面时,艺术家需要时刻注意每一处细节,以保证绘画内容的真实性和画面结构的合理性,这对艺术家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后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图片开始为人们所用。陈丹青创作油画《国学研究院》时,除了查阅相关文献档案外,主要的参考依据便是梁启超、陈寅恪几人的旧照。近年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借助图像处理软件,有利于艺术家将不同的素材排列组合,轻松构建出画面的主体结构和色调风格,留出更多的精力推敲画面的整体效果。

艺术家在进行主题性绘画作品创作时,首先需要围绕主题对相关素材,尤其是参考图像进行收集整理。很多时候,素材收集工作会受到环境、政治甚至保密规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预期。传统的图像获取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创作者的需求,网络图片自然成了主题性绘画作品的主要素材。

网络图片的版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图片的使用规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它的使用在为艺术家创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给艺术家造成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所以艺术家在使用网络图片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合理利用,避免选用的素材引起争议。

网络图片大致可以分为版权图片、公共版权图片、共享授权图片和无版权图片,其中版权图片的使用必须取得相关授权。公共版权图片一般是指作品权利保护期终止,自动进入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变成无专属权利人状态的图像作品。各国关于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有所不同,中国的著作权权利保护期截止于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月31日,美国则是70年。另外,自愿放弃一切作品权利的图片在使用限制上与公共版权图片接近,例如,符合知识共享组织CC(Creative Commons)协议的图片。符合CC协议的图片在使用中除部分肖像照片可能涉及肖像权问题外,几乎不受任何限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地区并不允许著作者主动放弃自己的版权,采用这份协议仅仅表示作者承诺不会对使用者追责,并不具有主动放弃版权的法律效应。其他类型的CC协议还有CC-BY(创作共用-署名)、CC-BY-NC(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性)、CC-BY-ND(创作共用-署名-禁止演绎)、CC-BY-NC-ND(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性-禁止演绎)、CC-BY-SA(创作共用-署名-相同方式共享)、CC-BY-NC-SA(创作共用-署名-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共享)六种,标明此类协议的图片属于共享授权图片,可在协议限制内自由使用,超出协议允许使用范围时需要获得相应授权。无版权图片通常是指不具有独创性,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图片,此类图片在使用中不受限制。

图片的使用分为直接使用和参考借鉴。在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图片通常是人物形象和背景环境的参考素材,而非描绘对象。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去界定是参考还是抄袭。国际通行的规则是看二次创作的作品是否具有自身独创性,同时所参考的内容是不是原作品中具有独创性的部分。绘画作品参考摄影图片中的人物相貌、表情气质,或者风景图片中的地貌特征、建筑风格等一般不会被认定为抄袭;相反,摄影师的构图手法、光影色调等具有独创性的部分则是受著作权保护的。在创作实践中,创作者要尤其注意图片素材的收集和使用规范,以避免抄袭情况的发生。

从图像到绘画的转化

互联网的发展使艺术创作活动对网络图像素材的依赖不断加深,一般情况下,艺术家会把收集的网络图片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造型参考。相对于传统的手绘和摄影,通过网络获取图像则更加便捷高效。在实际应用中,网络图片虽然具备一定的体量优势,但因缺少使用者干预,可能会在使用中出现一定的被动性。

视觉经验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包括具象经验和概念经验,是一种对观察方法和主观分析的积累,个体通过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可以在大脑中建立对该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同时,视觉图像中绝大部分的细节是依靠大脑中的记忆来填充的,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所产生的视觉经验也不同。所以即使面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主观印象也不同。视觉经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艺术家通过反复的观察、思考、学习,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建立更深层次的认知,这个过程可以是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也可以是通过图像、书籍甚至语言交流得到的具体知识。对事物表层的观察可以建立表层的经验;而对其内在关系的剖析,则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观看和感受缺一不可。

艺术创作不是对图像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客观图像的提炼和升华。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分析,运用自己的经验、观念以及一定的方法形式,通过艺术媒介把特定的客观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将客观世界描绘加工,将自身的思想和精神融入艺术作品中,图像是艺术家表达艺术观点的载体和工具,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才是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艺术家作品中所展现出的色彩、构图、结构以及形式往往与客观现实有一定的差别,这种超越了客观现实的绘画语言,既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又提升了受众观看时的艺术感受,更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与精神内涵。例如,不同的色彩特征会带给观众不同的观赏体验,艺术家经常会在艺术创作时控制画面整体色调,利用主观色彩来表达画面情绪,并不完全依赖物体的表面色彩,艺术家将主观情绪、价值判断隐藏在色调变化之中,从而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为准确,视觉冲击更加强烈。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所描绘形象的提炼、夸张、变形来消解冗余信息,提高观看体验。

在主题性绘画中,艺术家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特点表达。艺术家通过对事件的辨析和反思,将自身的情感添加到艺术创作之中,最终实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中艺术家的真情流露可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主题性绘画的概念

主题性绘画创作主要包括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从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到17、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西方艺术家一直将宗教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绘画作为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油画传入我国的近几百年来,我国的主题性绘画经历了从西方学习、吸收、融合三个阶段,立足于中国的地域特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性绘画发展道路。主题性油画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着主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效益。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主题性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中国的主题性绘画一直以来就肩负着记录和叙事的历史使命,着眼于现实,紧跟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社会的启蒙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艺术为人民”的口号,使我国的主题性绘画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

创作主题性绘画的核心是既要尊重历史,在构建绘画场景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符合,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画面;又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发挥材料技法的艺术特点,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发掘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提高绘画作品的审美价值。

主题性绘画作品创作实践

2018年8月1日,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在京召开了“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启动动员会。2021年3月18日,经过前期反复筛选,共有202件作品通过了最终的专家评审,其中西安美术学院共入选油画作品7幅。“工程”办公室以4个历史阶段设立220个选题,第四时期是集中体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版块。由西安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的《和谐号动车组》就是第四时期29幅指定创作作品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铁路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也是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新章程。2008年4月11日,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线,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中国也由此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收到选题之后,作者首先搜集了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分析动车组研发的各个关键时期,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进行草图的绘制。在综合考虑了各个场景的历史意义以及视觉效果之后,最终选定将和谐号动车组下线交接仪式作为画面主体,在画面的左右分别绘制和谐号动车组在南北方运行的场景,从而组成三联画。

2020年初,《和谐号动车组》开始了创作前的准备工作,因当时各地均限制出行,实地调查变得较为困难,对一手素材的收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先后联系了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和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对动车组的生产环节进行实地考察的申请,但最终未能通过,于是网络图片成了当时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作者通过查阅网上的新闻图片、线上采访等不同形式,收集整理了大量图片资料,并对和谐号动车组的研发和生产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在创作画面构图时,因为和谐号动车组的下线交接仪式没有相关报道的图片可以借鉴,所以画面中的场景实际上是作者个人的创作构思。场景中所有人物均为虚构,是参考类似场景后组合而成的。画面中选取和谐号交付使用前生产商和运营商的交接仪式作为主场景,画面背景实际上参考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而墙上的标语则是来源于2008年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的新闻图片。画面整体采用俯视视角,和谐号动车组位于画面中心的车辆台架之上,机车与厂房桁架线条成放射状聚集于画面左后方,强化了视觉空间感。充斥着金属机械的工业厂房与代表着科技感的动车组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沉浸在喜悦中的人群更加凸显出了动车组的前卫。画面中穿插着大量斜线,在突出动感的同时也衬托了中心主体的平稳,从画面深处到前景人物的明暗变化隐喻了科研历程的艰辛与前景的光明。和谐号动车组的下线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成果。

主题性绘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纪实性与客观性,在处理代表性的符号、元素时要求逼真地还原,而画面的节奏、色调则要体现出绘画主题的情绪氛围和时代气息。这就要求艺术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考证形象的细节,调查当时的社会背景,还原画面内容的主、客观特征。因为《和谐号动车组》画面描绘的场景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作者在草图调整阶段便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空间透视进行模拟分析。网络图片中的元素虽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未经过二次处理的图片很难直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人眼观察到的视觉图像与摄影图片之间存在透视上的差别,直接照抄图片反而会削弱画面的空间感。在人物形象方面,画面中并未出现特定人物,作者根据图片资料中不同身份人物形象的体貌和气质来调整画面,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事实上,即使是根据客观事实再现的写实绘画,也依然是由艺术家来主导的。如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艺术家的创作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随着图像处理软件的日趋成熟,艺术家对图像素材的整合由纯靠经验的思维实验转变为随时可以动态调整的组合图像。因此,网络图片在主题性绘画作品的创作中体现出了更高的价值。

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借助画面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构建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无论工具和媒介如何变化,都始终脱离不了创作者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1]黄瑞.我国网络图片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21.

[2]尚辉.开放与多元之中历史主题的美术创作[J].艺术评论,2011(07):34-40.

[3]石润.在绘画中艺术家性格与风格之间的关系[J].艺术评鉴.2018(04):41-42.

[4]黄华三.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创新实践与多维思考[J].美术研究,2021(06):122-125.

[5]孙小光,孔新苗.一个需要自主探索理论的时代——21世纪开启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综述[J].美术,2020(04):6-11+2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