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动漫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详细内容

动漫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2-03-01     作者:范冬冬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原创】

从儿童的发展视角来看,我们不仅要关注受教育对象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变化,还要随时把目光投向其生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尤其要关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技术手段的变化给受教育者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摒弃不利因素,从而帮助他们在新的成长环境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顺利完成其社会化进程,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人才。因此,通过探讨动漫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与影响,分析并总结尚未挖掘出的独特的教育内容与教育价值。

动漫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它贴近儿童心理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动漫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种种理想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要想在儿童身上得以实现,都必须经由系统教育这一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很多中国的动漫创作呈现出“泛娱乐化”倾向,其过分追求商业性,忽略了动漫必须承担的教育任务,这就需要创作者保持理性思维,充分运用智慧传播积极健康的动漫文化。理性与智慧来自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专业主义精神意味着秉承坚定的专业理念,严肃对待艺术创作,遵循特定规范,保持动漫文化的公共特征,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浪潮中,以儿童为本,了解儿童心理和教育规律,深入挖掘动漫自身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这是我们延续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职责所在。

思想品德教育

动漫以其十足的趣味性吸引了广大儿童并使他们成为主要受众,但是动漫创作者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求动漫本身要具备文化价值,必须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品质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龄儿童的身心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初期养成阶段,他们尚且无法厘清自由、秩序、规则等概念,对自我发展还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处于模糊的状态。动漫作品趣味性较高,吸引学龄儿童,但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对善恶、是非等事物的认识并不完整。学龄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可塑时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决定了每个儿童的人生发展方向。动漫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方式,从形式上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其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较为通俗的语言风格,带有冲击力的视听感受,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儿童,使儿童在感官的愉悦享受和心灵的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在观看中学习动漫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的动漫艺术对于完善儿童的人格与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儿童正确三观的形成与发展。

加强国家、民族认同感

教育就是为了个人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既是为人服务的,也是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服务的。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把教育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只有树立这种远大理想和志向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因此,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从儿童时期便开始培养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优秀动漫作品的创作一定是基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而产生的。动漫作品总是包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思考,其常常通过生动鲜活的动漫形象、紧凑的动画节奏、独特的叙事架构、丰富的民族文化,将仁爱、和谐、共享、发展等思想理念融入其中,投射在儿童的言行举止中,通过不断积累和沉淀,加深认识,增强体验,逐步形成信念,养成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强化家庭观念

对于社会来说,家庭是最小组成单位,家庭关系的亲密与牢固程度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因此,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崇尚良好的家庭观念,把家庭的地位置于个人地位之上。对于儿童来说,无论身体的发育还是心理的成长,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家庭成员,尤其依赖于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说,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动漫作品从几十年前的漫画书,到今天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内容也丰富多彩,温馨的“合家欢”始终成为表现重点,家庭主题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符合社会主流,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宣传家庭观念的动漫作品不仅给儿童以视听上的享受,更慰藉了幼小稚嫩的心灵,让儿童对家庭建立认知途径。

社会主义道德的教化

学龄初期及以前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外部条件影响;学龄中期(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时期,道德信念开始萌生,道德理想逐渐形成,并有意识地用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约束自己的行为。学龄晚期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动漫作品往往通过主题设置、情节设计、人物品性与造型等来实现道德教化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正是建立在真善美的价值观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动漫作品往往都以弘扬正义、惩恶扬善为主题,主人公就是正义、善良、无私、勇敢等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化身,而在造型上也往往或仪表堂堂或慈眉善目或美丽优雅,即使是赋有隐喻性质的动物也常是人类普遍喜爱和欣赏的;与之对立的,象征邪恶的角色则面容丑陋,举止猥琐。在情节设计上,惩恶扬善的结局一定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动漫创作正是把蕴含在作品内容与形式中的真善美借助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逐步建构起儿童良好的道德意识,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明确的道德理想,为其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践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文精神教育

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儿童小说《爱的教育》,为儿童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儿童的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作为人的存在,儿童逐渐学会如何更好地解决好自身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关系,真正找到人生的幸福,人类的文明才能得以持续进步,而我们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动漫这种艺术形式从实践来看也是解决儿童生存和生命困境的有效途径。

热爱自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前进,人类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必须依靠自然界才能生存,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此,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热爱自然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很多动漫作品都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人类文明的未来的探讨。

热爱他人。关爱他人,意味着行为方式上要懂得照顾和帮助别人,要学会理解别人,这些都是爱的具体表现。对于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养育环境可能会使他们更关注自我,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往往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动漫作品能引导儿童学会如何关爱他人,从关心家人,到关爱师生,最终学会分享和互惠。

热爱社会。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和结构,作为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心的人,如何在这个组织中生存,是每个儿童成长发展的重点之一。很多动漫作品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从芸芸众生中探寻理想、信念、情感和人生价值,引导儿童发现普通生活中的生命真谛,体验当下的幸福。

情感与人格教育

人的情感复杂多样,但主要是社会性情感,这是人所特有的情感,从性质和内容上主要分为三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对于儿童来说,随着身心的不断发育和生长,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也不断增加,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种高级情感也正在不断发展。

尤其是学龄初期儿童,这种发展尤为明显和迅速。为适应儿童情感的发展需要,教育也应该富有情感,以丰富儿童的人格,温暖儿童的内心。而动漫作品重视培养和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鼓励他们对真、善、美等美好品质的追求。没有情感的作品如同一潭死水,缺乏生命力。动漫故事往往情感色彩浓厚,爱与憎、喜与悲、轻松与紧张、宁静与激动等情感品质都有明显的表现,动漫可以把原本严肃沉闷的主题用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枯涩深奥的哲理更富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令人难忘的情感经历,更符合儿童的观赏心理,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学龄前期儿童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进入学龄中期即少年期,儿童渴望独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荣誉感,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是敏感的,这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龄晚期即青年初期,心理上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喜欢独处,拉开与长辈或成年人之间的距离,他们已经发展到能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阶段。但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在他们极力摆脱成人帮助和束缚的同时,往往会出现偏激的思想和行为。

在动漫作品中对儿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恰当巧妙地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冲突和困难,并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以及健全人格。通过动漫作品教会他们如何独立面对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立人生不同阶段应有的自信。

科学素养教育 

儿童正处在汲取知识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极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各种信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渴望,希望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开阔的眼界。动漫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等多种学科知识。儿童从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和兴趣也越来越大。而动漫作品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且内容丰富,从山川土地河流,到星辰大海宇宙,从科技军事到人文艺术,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原理都以动漫特有的生动活泼的形式进入儿童视野中,走入儿童内心。儿童能从动漫作品中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满足求知欲。

艺术审美教育

“美育”这个概念,是由德国剧作家和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来的。美育的任务就是欣赏美和创造美。欣赏美又分为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不仅指艺术创造,还包括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认识和情感的统一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心理活动中,情感和认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审美过程中二者更是密切结合,交织在一起。情感是人的个性表现,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基础。既然在审美教育中离不开情感的作用,那么就要为受教育者创造情景,使其身临其境,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美的体验。优秀的动漫作品,大多都追求唯美的意境,体现人文精神,对于儿童感受美、理解美乃至创造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动漫产品中包含两个决定性元素: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

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在迅速地发展,他们拥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及时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因此,儿童时期可以说是培养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之一。动漫把直观的、富有冲击力的形象与活泼悦耳的声响音效组合起来,直击儿童的感官和心灵,让儿童轻松地感知到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各种不同的事件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内容,促进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优质的动漫往往有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儿童细腻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增强情感感知能力。基于此,儿童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心理也得到了发展。不同艺术风格的动漫作品呈现出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特点,让儿童欣赏体会到动漫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欣赏力。

民族文化教育

五千年历史使中华民族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传统美德、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如何保护与传承优秀文化,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来说,动漫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艺术载体。动漫作品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民族艺术创造力的表现方式,从时代性载体的角度来说,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浓缩。

动漫作品就是要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途径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弘扬本民族的价值观念。我们从一个动漫作品中,不但可以看到创作者巨大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放的思维能力,更可以感受和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优秀的动漫作品用华夏五千年酝酿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所滋润,其影响着今天的儿童,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国梦”鼓舞激励着儿童,让他们与民族的发展壮大一起成长,提升了广大少年儿童的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鲁枢元,钱谷融.文学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刘运芳.中小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结构研究[J].教育探索,2004(06):14-1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