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传统节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析
详细内容

传统节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析

时间:2022-03-01     作者:周惠萱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

如今,全球化热潮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放眼世界,大到国家的政治沟通、经济往来、文化和艺术交流,小到出国留学和外语沟通,无一不体现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然而,面对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质疑,我们应该如何纠正他们的思想,确实任重道远。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让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目前,汉语的传播如火如荼,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已成为一道桥梁,一端连接世界,一端连接中国。因此,就中国传统节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原则。第二部分阐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几种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关于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的具体案例分析。希望可以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参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通信工具和交通手段的进步,各国人民的交往日趋频繁,外国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越来越好奇,因此,对外传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潮流顺势而上。文章就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并且阐述了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外国学生更容易理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由于中外文化的背景截然不同,外国学生会在行为习惯、思维认知等方面与中国人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产生。文章将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避免产生这种冲突,使外国学生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时所使用的教学原则

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各民族产生的文化也大不相同。中国之所以有五十六个民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小到饮食起居,大到方言习俗,这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他们和而不同,各有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化特色也被中国人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及教学意义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为了纪念古代某些名人而设立节日的说法是最多的。例如,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这样的说法:相传介之推及其母被火烧死,后世的人为纪念他们,在太原一带设立了介之推之墓,大家纷纷去祭祀他们并且在当天不吃被火烤制的食物,后来逐渐被称为寒食节,而寒食节又与后来的清明节在祭祀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寒食节在后世也被称作清明节。还有为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等等。有很多节日则源自上古神话,例如,为了纪念织女和牛郎的爱情故事才有了七夕节。无论是何种来源,中国传统节日都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期盼。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而中华文化的深远内涵,绝不是外国学生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就可以全部习得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要明确哪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习对象接受。在讲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时,教师以哪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尤为重要。

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初步了解,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下面是笔者在实践教学后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出的教学原则,给各位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1.循序渐进

赵金铭教授指出:“一门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需要汉语学习者分阶段有步骤地学习完成。”循序渐进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师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在教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先从每个传统节日的活动开始,让学生们感受节日当天的活动内容。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到节日活动中的乐趣后,再详细地介绍这个节日的相关信息,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深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在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时,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思考教学内容用此方法是否合适。在讲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的内容时,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如中国的元宵节,每个家庭都会在节日当天放花灯、燃烟花。在讲解初期,对外汉语教师要讲些通俗易懂的内容,避免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2.因材施教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对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作出判断。学生来自世界各国,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也大不相同。例如,新加坡这个国家,由于华侨较多,本地人所接触的中华文化相比其他国家来说会更多一些;又比如韩国,因其与中国地域接壤,韩国本土人民了解的中国文化也比较全面。在传统节日方面,韩国与中国有相似之处,如端午节,但庆祝方式却与中国有所不同。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时,需要提前了解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并在课堂教学时因材施教,避免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冲突。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韩国也有这个节日。但从各方面比较两个国家的春节,会发现很多不同之处。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上课时拿出韩国和中国的春节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两张图片中寻找不同之处,并且说出自己国家节日的特点,然后分享给其他同学,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学习。但对于自己国家没有“春节”这一节日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应采取讲解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中国春节的来历和文化。

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原则是每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掌握的基本教学原则,只有熟练运用这一教学原则,才能更好地让外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3.文化包容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由于中国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与其他国家不同,所以,别的国家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节气、时令有着密切联系,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传统节日也与中国节日的来源相似,同样也与天气相关,如冬至、立春等。中国的大多数节日中,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代表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体现了中国人重亲情的思想。中国的很多食物也都代表着一个节日,例如,元宵代表元宵节、粽子和雄黄酒代表端午节、腊八粥代表腊八节,等等。我们应怀着包容的心态对待本国与他国间的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避免文化冲突的产生,要怀着包容的心对待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同时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复习旧知。通过宣传、引导,使外国学生逐渐接受中国文化,在输出中国文化时还要借鉴他国文化,相互理解,彼此吸收。

4.合理适度

卢梭提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坚持合理适度的教学原则尤为重要。对于汉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过量的纯汉语理论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对于处在中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书本知识后再进行适当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

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时所使用的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时,可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作适度调整。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刘珣教授提出:“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他直接影响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所达到的程度和效率。”对于汉语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应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从而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课堂中要解决教师随时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理解课堂知识。陈秋明认为:“掌握语言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而不是靠练习技能和学习语法的结果。”对于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等多种课型来说,使用任务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师围绕本堂课学生应理解的知识点布置问题,学生们可通过对话、提问等方式加深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学生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要做好笔记,并认真作答。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工具向学生提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的最后对知识点作出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文化体验法

文化体验法是对外汉语教师带领学生亲身感受、亲身实践,由此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文化体验法适用于各个水平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参观考察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参观考察。例如,在讲解中国地理概况等方面的知识点时,对外汉语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或设置特定场景,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的地形地貌,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更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点。

第二种是“文化交流法”。这是学习者通过实践来感受中国文化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方法。例如,参与“放花灯”“东北秧歌”和“踩高跷”等活动,学习者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第三种是“第二课堂法”。这是对外汉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开设“中国武术课堂”“中华国粹课堂”等实践课程,并让学习者广泛参与。教师奖励表现良好的学生,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表现,又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法是最受外国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专题讲座法

专题讲座法是对外汉语教师通过讲座的方式,把想要讲述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时,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选定一个节日,讲述它的来源、含义和中国人通过这个节日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专题讲座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多角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此方法适用于汉语水平较高,并且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外国学生,但不适用于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

“专题讲座法”所受限制很小,不只是中国传统节日,绝大多数的知识都可以用此方法进行讲解,还可以与其他活动联合举办,比如联合举办中华才艺活动,如武术、茶道、剪纸、京剧等,可以使讲座更加生动,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另外,对外汉语教师也可举办一些竞赛供学生参与,竞赛主题可以是上课所学过的知识,对于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奖励。

随机渗透法

随机渗透法是对外汉语教师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根据知识引申出相关知识的一种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中秋节”一词时,同时渗透成语“花好月圆”,并进一步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讲解“重阳节”一词时,渗透“老骥伏枥”“返老还童”等成语。随机渗透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书本以外的汉语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当代社会被高度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为外国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汉语知识的机会。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文化传播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将汉语推广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界已达成共识,在给外国学生授课前,必须了解教学对象的文化背景,即按照跨文化交际原则进行汉语国际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并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张灵芝.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朱芳华.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7]陈秋明.汉语口语课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8]杨孟.中文歌曲文化意向的解释与教学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9]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等.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1):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