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以《微电影制作》课程为例
详细内容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以《微电影制作》课程为例

时间:2022-03-11     作者:赵玲玲 广西外国语学院【原创】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传播知识、教育大众等价值逐渐衍生出来,其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也逐渐凸显。影视人才需求的变化促进各高校在影视类人才培养上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总结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为《微电影制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与改革策略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多维平台与植入混合式方法等建议,并提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与实践性的改革注意事项。

基于网络新媒体视听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短视频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风口。在这样的背景下,短视频平台上的教育内容日趋丰富,线上教育、教学不断应用其中。“从做中学”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意为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有效获得知识。《微电影制作》作为一门影视制作类课程,主要通过剧本创作、分镜头脚本撰写、拍摄与编辑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短视频中的微短剧、微纪录片等与微电影的内容与制作存在较多共性。从“互联网+短视频”的角度开展影视实践类课程“从做中学”的教学实践探索,基于短视频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作品的传播渠道以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培养高校影视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推动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综述

混合式教学伴随教学经验累积和教学方式变革而产生,其倡导面对面教学与网上在线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以短视频平台教学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走向自主与深度学习,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微电影制作课程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拍摄与后期等为主,旨在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作品创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但是,传统以讲授与演练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由于大多数院校并未设置专门的微电影制作专业,本课程一般设置为影视类专业的必修课,课时的限制导致传统的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在影视剧本创作与导演技巧两大核心能力方面的实战训练远远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实战训练缺乏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结合短视频平台设置教学任务与内容,更符合新媒体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影视创作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微电影制作课程也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模式改革,设置为在短视频平台进行作品推广与宣传的考核方式,重点突出了课程考核过程与结果对于作品创作技能和专业实践的依赖。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丰富的教学内容与传播渠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作为现在的主流社交软件,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丰富着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传播渠道。首先,平台使用的可循环性。师生可以无限次重复使用平台上的工具与资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多次进行线上的互动性学习。其次,平台与教学的契合度较高。短视频的主要用户与学生的年龄与兴趣等方面有较多共性。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5岁以下及25-40岁用户最常使用的短视频产品为抖音。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以年轻受众为主,这让学生与受众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重合,也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兴趣驱动下更快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平台教学传播效果的可持续性。利用平台进行教学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持续影响包括学生在内的目标受众。5G网络的快速发展与短视频的普及不仅丰富了知识的传播媒介,还加速了知识的传播速度。高校通过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合作,获得了更好的技术与流量支持,通过平台的推广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影响力。

第二,对准影视创作人才的市场需求。随着传媒技术的迭代,影视文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市场对于“一专多能”的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影视创作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且要求也更高。但目前影视行业普遍存在人才数量不足、人才能力不足、人才活力不足等问题。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影视生产一线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不能对接;现有的人才培养内容与模式,较少考虑动态变化的新媒体环境和与其连带发生变化的艺术、文化环境等。而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新生代短视频创作者作为影视行业人才的主要储备来源,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短视频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快速掌握行业必备的各项技能,充分适应影视创作人才的市场需求。

微电影制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教学设计

在自媒体时代,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在执行影视作品策划与制作任务过程中使用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的能力的培养上,强调在微电影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账号的搭建、脚本创作、作品拍摄与剪辑包装等,将微电影创作引入真实的新媒体短视频创作情境中,将学生的采写编摄播的完成过程作为学习的关键,从而将课程的学习与平台影视创作的实践教学融合起来,这是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

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发展背景下,短视频平台新功能不断增加。因此,将线上短视频创作与传播效果融入微电影制作课程的考核中,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兴趣,有助于丰富课程的短视频实训案例与教学成果的展现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评价机制与效果。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技术的支撑和资本的大量涌入,一批又一批内容生产者涌入短视频领域。短视频从一个影像小切口迅速扩张和膨胀成现象级的视听大平台,兼容并包了不同领域输入的影像信息。鉴于微电影制作与短视频制作在选题、视听语言与剪辑手法上有着较多共性,在制订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微电影制作本身,更应该通过对短视频平台上的短剧、广告与Vlog等类型的视频的整体分析教会学生在实操环境中总结不同种类短视频的制作方式。在微电影制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转化成教学计划,制定出短视频拍摄任务的详细要求,从而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

针对影视创作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微电影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符合短视频平台影视创作的教学特点与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将短视频相关知识与微电影制作综合技能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微电影作为产品在短视频当中的定位与功能,了解短视频账号运营团及其常用营销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微电影案例的分析进行学习,掌握短视频账号的定位与搭建过程,掌握以微电影为主的短视频内容创作与制作技巧。高校应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积极响应国家对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号召,培养更多新媒体短视频领域的影视创作人才,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课程改革思路

首先,优化课程内容,服务区域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增加新媒体相关理论与实践训练内容,并结合所在区域特征优化课程内容,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在理论内容设置上,可以增加新媒体概论、新媒体艺术等方面理论;在实践内容设置上,可以增加新媒体策划训练与短视频创意训练等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结合专项实训让学生掌握更多新媒体应用技能;分析学校所在的区位优势,在教学内容上,以地域文化为着力点,服务地方文化发展,锻炼学生挖掘地方特色,并通过作品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的创新精神。例如,组织学生前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点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实践创作有文化特色的微电影故事,走出通过课程宣传区域文化、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其次,创新多维实践平台,突出“三跨”能力。多维实践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校内与校外平台、硬件与软件平台、线上与线下平台,突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与完善校内实践平台,校内可将校电视台与校广播台等校级实践平台整合起来,成立校融媒体中心;同时,积极建立不同级别专业社团、传媒工作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之间的联系,打通校内各平台的通道,强化学生在不同专业、学科与领域的校内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开拓校外实践平台。高校还可以通过与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平台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促进平台的深度融合。以短视频平台为例,将平台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中,通过短视频平台把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借助平台流量优势扩大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最后,结合线上平台,植入混合方法。以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为主,采用线上与线下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利用短视频平台把课程的“教”与“学”贯穿始终。建立完善的“学、练、展、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方面,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强调“学中做”与“做中学”的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在短视频平台进行作品创作的教学方式为立足点,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让学生通过短视频平台完成主题创意短视频项目创作任务,在作品完成后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可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对其提出针对性建议,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还可以互相学习与借鉴,不断修改与完善,促使作品效果进一步提升。在“练”方面,可以通过线下与线上平台对学生进行微视频创作训练,在改革上突出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并加入竞赛机制。如利用校内各种平台策划微视频比赛,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活动全程由学生自主策划与参加,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评审选出获奖作品。在“展”方面,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其中短视频平台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提供了更多空间。作品的创作与展映过程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行”方面,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了解社会、践行社会与服务社会的意识,利用网站、短视频平台等关注社会热点与难点,并通过作品反映“民声”,讲好中国故事。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注意事项

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等方面是可观测、可测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兴趣与经验等,按照微电影课程教材的体系进行系统教学,注意把握好重难点内容,由易到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微电影创作的技巧。本门课程一般针对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在教学设计上应该考虑此类学生的个性与学习特点。例如,他们的文化基础一般比较薄弱,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多结合其兴趣点进行设计,将他们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作为切入点,先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选题、拍摄与制作的要领,再通过线下与线上平台让学生逐渐掌握影视类短视频的创作方法,最后进一步掌握短视频大类的创作规律。

教学过程的启发性与实践性

混合式学习强调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教师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再度创造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亲自动手操作,并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实践操作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如在微电影内容策划上,强调选题要联系实际,可让学生结合线上相关新闻报道、纪录片作品与个人经验思考相关议题与作品的现实意义,并前往当地调查与了解实际情况与问题。通过剧本的主题故事创作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对于影视类人才的培养应该重点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制定方案,这是保证高校影视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结合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逐渐明显,本文通过创新《微电影制作》相关影视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平台与混合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旨在有力提升影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期为高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影视创作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广利,汤慧丽.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05):84-86.

[2] Halverson L R, Graham C R, Spring K J, et al. A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Most Highly Cited Scholarship in the First Decade of Blended Learning Research[J]. 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 2014,20(01):20-34.

[3]王翠,刘宗元.5G时代知识类短视频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J].出版广角,2021(01):68-70.

[4]胡智锋,刘俊.需求与选择——谈中国影视人才的培养与锻造[J].艺术教育,2012(03):26-28.

[5]王长潇,刘盼盼.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场景演变及其舆论博弈[J].当代传播,2018(04):16-18+27.

[6]李婧杰.在发现学习模式情境下将契丹文化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7):115-11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