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美育改革视域下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文化创新研究
详细内容

美育改革视域下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文化创新研究

时间:2022-03-11     作者:韦 民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原创】

音乐在陶冶人的思想和心灵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元素,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基于此,将以美学教育为切入点,立足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从音乐文化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文化创新的方法与措施,以期能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有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与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意识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就文化创新来讲,尤为强调其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分析高校音乐文化创新的概念范畴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文化创新,指的就是文化形态的更新与进步,强调的是个体在文化实践过程中实施的突破性行为,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侧面反映。而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进文化创新,也是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任务,党和国家已经在多个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奋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凝聚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些都可以成为文化创新的切入点。在这里,文化创新能够进一步重构社会的价值体系,凸显出民族的灵魂与精神内核,让人的成长拥有更多的信仰和心灵寄托,这不仅关系到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高校的文化创新本质上是以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为主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潜能与想象力,让学生拥有更多灵感与创新性思维,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良好校园风气和创新氛围。教育部曾经在直属高校会议上多次强调,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点,高校的成长必须要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引导学生树立刻苦钻研的精神,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怕失败,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摒弃浮躁和娇纵的风气,坚守严谨求学的学风。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早在2006年就发表了《简论创新文化》,他在文中明确指出,文化的实质是个性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体现,集合了不同群体的才华和汗水,是对原有思维与行为模式的突破。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张扬个性,尊重特长是创新的基本需求,兴趣的培养比知识的灌输要更加优先,学生只有把兴趣转化为内在的激情,才可以为高校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由此可见,高校的音乐文化创新是有迹可循的,拥有着扎实的理论参考和方法论指导,只有对这一领域下足了功夫,学生的艺术气质才会变得更加丰富,他们的心性与人格才会得到有效的磨炼,学生也会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从音乐中获得鼓舞和力量,提高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力,具备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之后的全面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分析美育视角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特征

音乐欣赏本身就集合了丰富的情感,包含着鲜明的心理因素,关乎着听者的音乐感知、基本认知、联想想象、情感体验和审美态度,而美学教育的起点正是对事物的欣赏和探究[1]。因此,在美育视角下,高校的音乐教学也包含了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互动性,要想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和价值,就必须要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自己的审美以及情感化为音乐的语言,与教师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所以在音乐文化创新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让学生可以排除自己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更多美学层面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审美情趣。其二,是实践性,美国教育学家托马斯就认为,音乐的社会实践性是其最为本质的特点,所以文化的创新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延伸。美国音乐学者戴维也在其著作中表明,音乐是一种多元化的人类探索活动,结合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素材。

分析美学视角下高校音乐创新中的问题

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不完整,教师对优秀文化缺乏整体把握,尽管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和理论知识,也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优秀师资力量的缺口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要依赖教师的审美能力与审美体验。教师除了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以及充分的生活经验教训。也就是说,教师在审美能力上的不足也会使高校的音乐文化创新陷入窘境。在展开理论教学的时候,由于教师缺乏经验层次的表达,所以学生对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不能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髓和本质。高校对音乐教学设备和科研项目的支出是相对有限的,这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会破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2]。

其次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我国的教学体系是以理论为主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实践的价值,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实现举一反三。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看,理论固然重要,但社会实践的效果却更加直观,音乐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展开创作,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学生音乐审美的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已经承担了沉重的学业压力,他们更追求论文和科研项目的完成,所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音乐审美。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去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分析美学视角下高校音乐文化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叉渗透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精华的提炼,民族音乐作为历史发展的凝聚和积淀,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地域色彩和人文属性,教育功能是不可小觑的[3]。因此,学校在展开音乐文化创新的时候,必须要推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渗透,凸显出音乐文化多层次的内涵。具体来讲,教师要参考民族音乐的艺术表演形式和表演技巧,分析民族音乐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凸显出民族的精神和特色,积极利用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文化责任感与使命感。比如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取向,借鉴民族音乐中的表演技巧,提高自己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契合之处。当然,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尝试,把声乐文化的内涵展现出来[4]。此外,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叉渗透中,也可以选取民族性音乐题材为切入点,比如音乐剧活动,运用学生熟悉的红色故事和一些经典歌曲,同时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或者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样学生对文化创新也有了新的感悟。

推动学科的创新融合

不同种类的艺术虽然在形式上存在差别,但在内容上却可以相互补充,塑造出更加新颖、有趣的文化气氛。所以,高校在展开音乐文化创新的同时,也要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让音乐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具体来讲,学校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吸收舞蹈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更为充足的技能,提高其理论和创新素养。在艺术学科门类下,不同艺术教学在实践上是具有共通性的,音乐文化创新要不断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文化精髓,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当下,社会市场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强调学生的复合能力。因此,在学分设计上,高校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中可以进行学分互认的方式,比如有些课,合唱、舞蹈或者民族戏曲欣赏与演唱、美术作品欣赏,这样的课全校学生都可以共同选修。而音乐类的个别课程可以让美术专业的学生或者其他系的学生选修,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得到相应的学分,助力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从师范类院校的建设情况来看,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的职业理想为教师,因此更需要本专业的学生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努力拓展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接受来自其他艺术学科的理论指导,强化自己的专业优势,加深对艺术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构建多元教育平台和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黑板和粉笔为主的,但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学校也需要搭建更加全面的线上平台和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发展,为音乐文化创新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加多元化的素材和信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互联网平台能够创新音乐文化发展的环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施教学,或者利用教学视频录制等多种形式来参与学习。在这里,教师也需要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有利于磨炼自身教学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课件的时候,积极地查阅与音乐有关的历史资料,补充更多的文化知识,鼓励学生与教师展开线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也会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他们会在音乐学习中注入更多个人的情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作出详细的解读,以创新性地诠释音乐作品。

加深对文化内涵的探究

音乐文化创新要凸显出这一门学科的教学价值和育人价值,要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为依托。在这里,学校应当结合本土的特色资源,并适当提炼其他区域的文化作品,让学生能够不断打磨自己的音乐表演技巧,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跨地域音乐文化产生认同,推动专业向着复合化的方向迈进[5]。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教学要求和艺术内涵,设计多种类型的探索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经典重唱,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更加生动且活泼的环境,进而感受到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表现力,产生思想上的共鸣[6]。教师也要持续性的探索地域特色,加深学生对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与文化作品展开深层次的沟通,并让他们结合生活经历与个人性格,展开个性化的表演,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与能力。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学生到具有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地区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聚精会神地学习,还可以进行更好地思考和创作,从而加深他们对当地文化内涵的学习与了解。

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目前,各类高等院校都面临着教育环境的巨变,高等院校需要及时创新自身办学风格和思想,为高校将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首先,在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塑造更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欣赏与合唱比赛,让师生产生更多的创新灵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探索中来,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形象优势。其次,教师必须要发挥出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层次,把音乐文化的创新与第二课堂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校园报刊、网络、宣传橱窗、广播台等载体,及时发布与音乐文化创新有关的活动和资讯,让学生能够把个人价值与集体文化创造紧密联系到一起,主动用音乐审美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7]。最后,教师、学生与管理者要互相配合,结合党的政策与教育方针,积极举办音乐文化艺术节,把音乐文化创新和思政结合到一起。在音乐教学与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情怀,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美育视角下高校音乐文化的创新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审美的应有之策,也是锻炼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体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滕丹.审美教育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析[J].高教探索,2020(08):127-128.

[2]乌雅汗.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J].化工进展,2020,39(06):2524.

[3]李文浩.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黄河之声,2020(19):94-95.

[4]程敏.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实现非遗活态传承——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02):129.

[5]陈珮珂.继承与创新中的现代黄河音乐文化[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04):79-80.

[6]于秀慧.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思想理念创新研究——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111.

[7]刘德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2):8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