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基于互联网 + 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详细内容

基于互联网 + 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时间:2022-03-11     作者:陈硕峰 林 丽 广西财经学院【转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目前新形态教材经历了由简单的资源共享到增强现实技 术的发展,在线开发课程大规模普及的同时,也暴露出新形态教材的匮乏、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多介 质的应用、表现形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将通过分析近年来新形态教材的发展,借鉴互联网 “4C法则”进一步提出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思想和开发策略,为提高教材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和进一步的 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优化本科课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教材建设成为优化本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与选用同时被纳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指标。 “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版了大批数字化教材,以 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和人工智能技术(AI)等表现形式丰富的融媒体教材。新形态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添加了丰富的教学视频、音频和动态图例,补充并更新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案 例,还能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添加共享资源,增加了教材的表现形式,提升了教材的吸引力以及教学效果。新形态教材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而且还有效地服务了网络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新形态教材的发展阶段 

新形态教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2年左右,在纸质教材中仅增加了一些在线资源链接的标注,但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尚未成熟,资源检索不便。第二阶段,2014年前后,纸质教材中增加了移动二维码,实现了基本的碎片化资源融合以及教材与在线资源的融合,微课、移动在线学习和测验得以普及, 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在线课程配套资源,也没有系统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第三阶段,2015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化资源实现了整合,在线开放课程逐步普及,教材与微课、慕课融合,高等教育出 版社也开发了Abook新形态教材移动端,实现资源共享, 这被称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1.0版。第四阶段,2017年, 随着技术的进步,教材与微课、慕课、SPOC、教学等元 素进一步结合,并且将增强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 技术(VR)等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并将其共享,形成了 AR教材或者VR教材,增加了教学的表现力,这被称为新 形态一体化教材2.0版。 

当前新形态教材的特点 

新形态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特别 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经过近几年的迭代,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第一,“纸质书+微课”的方式。目前,这类教材最为常见,普适性最强,可以将电子书在网络上共享的同时辅以微课教学,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在这种模式下,出现的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 式教材,使教材形式更为灵活,但有可能出现网络资源 不丰富、网络课程建设不完善、教材与网络课程不对应的情况。 

第二,融媒体教材。它的核心是添加了制作精美的微课视频,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学习。结合网络课程并定期开设MOOC,学生可以进行提问、研讨、做作业等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第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教材。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教材以融合情景模拟和再现的方式为学生带 来视、听、触等多种感官下的学习体验。学生与虚拟信 息的沉浸式交互,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内容,获得情感 体验与归属感,进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 力。这类教材表现力强,但是技术要求高,制作成本高,需要大量存储空间,大部分老师无法单独完成,因此普及难度较大。 

“4C”法则互联网 + 新形态教材建设框架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材形式的创 新,让线上教学与线下融合,教材与课堂融合,打造 “一本教材带来一个课堂”的全新教学环境,我们将借鉴互联网的“4C”法则建设“互联网+新形态教材”。 所谓新的“4C”法则,就是我们可以在适合的场景 (context)下,针对特定的社群(community),将有传播力的内容(content)或话题,通过社群网络结构进 行人与人的连接,快速地扩散与传播(connection), 从而使这些内容或话题获得有效的传播与扩散,使企业 获得价值。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将“4C”法则结合到教材建设中,在教与学的场景中,针对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通过媒介进行连接和传播,高效运用新形态教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其建设框架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311114916.png

“4C”互联网+新形态教材建设框架示意图

场景

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仅仅是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行为。但现代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如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等。教学活动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行为,难以真实地反映教学的本质, 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的教学改革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等问题。现代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多边行为,也是一个多方交 流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以多种形式的互动带 来的教学效果最好。基于“4C”原则的“互联网+新形态 教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材作为重要媒介,将自 助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融 入其中,构建全新教学场景。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能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 将“组织教学”变为“创境激趣”,将“讲授知识”变 为“主动探讨”,将“巩固知识”变为“张扬自我”, 将“运用知识”变为“实践创新”,将“检查知识”变 为“合作交流”。

内容

传统教材容量有限,更新周期慢,单向传输,缺乏 互动和反馈,形式单一,以图文和图表为主体,知识体 系较为封闭,缺乏互联互通。而新形态教材则突破了传 统的容量、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将大量共享资 源,如音频、视频、文字、动画甚至虚拟现实场景融入其 中,用以表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 由于学生和教师对资源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教学手 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新形态教材也随之改变,成为内 容、体验、模式和技术的融合,使传统阅读向数字阅 读、有声阅读、视频阅读、社交阅读,甚至是VR阅读等 更多的阅读方式转变。因此书的内容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活动”的。它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资源丰富 性的特征,支持多种类型学习资源的线上展示,如知识点、视频、音频、作业、试卷、拓展资源、学习任务、 讨论等。(2)学习的时效性,移动客户端是新形态教材 最大的特点,为我们实现“翻转课堂”和随时随地的学 习提供了便利。(3)具有互动性,“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互动”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前课后教学等多个环节。(4)具有可分析性,“书”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呈现,还是学生学习 情况的分析工具。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测试、教师上传的资源等,围绕“书”构建大数据,并形成分析报 告,通过分析实现因材施教,动态地优化教材以及教学内容。 

社区 

社区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流行的在线交流单元, 大家都习惯在各种论坛、各类社区和各种感兴趣的群里进行交流。社群是将不同的个体链接在一起,共性。如何构建具有学习共性的网络教学社区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最为可惜的是没有话题、没人讨论的课堂,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虽然有论坛存在,但大部分论坛都很冷清,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课程中所教授的内容。兴趣社区在互联网时代较为常见,例如旅游论坛、体育论坛等基于兴趣的研讨。目前 我们的教学课堂大多数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仍以激发学 生兴趣为主,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要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社区应当以建设“粉丝社区”为目标。从兴 趣社区发展到“粉丝社群”的过程中,“粉丝”起到了 情感纽带的作用,课堂要将学生变成“粉丝”。“粉 丝”之所以成为“粉丝”,强烈的认同感,是第一推动 力,也是最牢固的黏合剂。以“粉丝”互动带来全新的 社交传播和口碑效应,也可以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对 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因此,我们在做网络教学资 源的时候,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满足社区中不同成 员的要求,并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我们是否准备了一些干货知识? 第二,我们是否准备了足够多的话题? 第三,我们是否准备了可看的“热闹”? 第四,我们是否提供了资源和思考刺激? 互联网时代利用手机客户端将学习时间碎片化是目 前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显著特点,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 较常做的事情就是阅读新闻、听音乐、看视频、阅读小 说及文学作品等。因此教学社区建设更应当注重课前和 课后的时间,从制造话题、引发回复、获得关注等角度 下手,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引入教学社区,所以教学社 区建设应当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具有社交功 能的教材将更具流行性。

链接

将在线课程与新形态教材相融合,构建全新的“O2O 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链接需要一个中心节点,在这 里我们的中心节点就是在线课程和新形态教材。这种融合,让教学互动、分析讨论、资源分享、反馈交流、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让教学变得立体化。有效利用移动终端的“O2O教学模式”是当前“O2O”教 学的最大特点,利用线上与线下多重互动方式,更好地优化了师生互动效果,它在学习过程、教学方式、组织 形式和课程考查与评价上都有巨大的改变。 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使“社区学习”得以更好地发 展,并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O2O教学模式”。丰富的教 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走进社区,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多 样化,甚至把教学活动转到社区中开展。除了传统的课 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实验等,还可以将课程平台中的共享资源,如微课、资料、课件、案例等在社区中分享;另外,利用社区功能与学生进行分组交流、 答疑甚至进行VR教学游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途径。要充分利用强大的社区功能,使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互联网+新形态教材开发策略 

坚持正确思想导向,贯彻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一种价值引领,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过正确的价值引领,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用。新形态教材建设,必须突显思政地位,融入思政元素,体现思政价值。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融入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等思政元素。而在教材中, 融入思政元素,要结合课程设计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内容,融入与此相关的思政元素,并按照相关性、适时性、适度性来开发课程思政的新形态教材,让课程思政进教材,把课程思政做到实处。通过课程思政来引领教学目标,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 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材形式

根据“4C”法则,优化教材内容不是“打补丁”,也不是网络资源的堆叠,而是需要根据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性质和发展规律、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时代需求而对其内容进行优化。第一,必须持续更新优质的教学资源, 使教材中的每一个二维码链接都体现动态调整。资源的开发应基于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 以保证资源与课程的匹配度,最大程度地为师生所用。 第二,要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材与网络课程同步开发,方便师生线上线下同步教与学,实现教材与课程,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第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教材形式和展示效果,如利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展示效果。教材中增加社区组件,建立教学社区,创新教学模式,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培霞,张盼盼,潘慧,等.“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3):28-32. 

[2]杨继林,姚亮,杨彦军,等.数字教材新形态:AR数字教材的应用与开发[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3):25-31. 

[3]唐兴通.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J].中国机电工业,2015(06):88.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