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传统习俗 >> 山西的戏曲
详细内容

山西的戏曲

山西地方戏曲是山西的戏曲艺术,不只历史悠久,其剧种繁多,也可居全国首位。据1980年普查,全省有大小剧种五十二个之多。

山西山多,自古交通不便,这本来是不利条件,却因此而保留了许多古老剧种。如晋北的“赛戏”(又名赛赛),晋南的“锣鼓杂戏”,晋东南的“对子戏”,这类戏没有唱腔曲调,尚属“吟诵体”戏剧,与古代的村社故事社火相近,仍保留了“竹竿子”表演形态的村社百戏表演。也有一些是反映当地原始风情剧目的。

如晋北地属大陆性气候,童山秃岭,十年九旱,群众常为旱灾所苦,赛赛戏有个剧目叫做《斩旱魃》,又称《斩赵万牛》。过去天旱祈雨敬神要演这出戏,从台上演至台下,装扮旱魃的演员是光膀子,头戴羊肚,可以在食品摊上随便抓东西吃。摊贩们不以为嫌,反倒认为有益于他的“利市”。然后戏再演至台上,表示斩了旱魃之后,可以风调雨顺。这当然是迷信了,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旧时代塞上农民战胜干旱灾害的愿望。晋南地区有一段民间传说,说蚩尤当年被黄帝杀死,变成了刺牛怪,依然兴风作浪,为害一方。每遇天旱狂风,群众就认为是刺牛怪又在作乱,制造旱情。尤其是运城盐池一带,是著名产盐区,淡水宝贵,最怕天旱。于是,他们寄希望于神。晋南人最崇拜的神是关羽,因为关羽是本地人,肯为他们解除灾难。因此,锣鼓杂戏有一个神话剧目,叫做《关公战蚩尤》,同样寄托了晋南人民战胜干旱的要求。

“耍孩儿”、“道情”、“弦子腔”、“清戏”、“眉户戏”,都是较老的联曲体剧种。山西的地方戏以“道情”名者很多,有“晋北道情”(包括神池、右玉等县道情)、“晋西道情”、“洪赵道情”和说唱形式的“阳城道情”、“永济道情”、“太原道情”、“大同道情”等。
“耍孩儿”也叫“咳咳腔”,流行于山西北部,“耍孩儿”对全国人民来说,虽然比较生疏,但它的历史却要比南昆北戈,东柳西梆要古老得多。“耍孩儿”剧种,有它自己独特的唱腔,独特的剧目和独特的表演艺术。它仍然独树一帜,扎根在山西北部的人民群众之中。“耍孩儿”曲调古朴、婉约、豪放、细腻,充满乡土气息,在笛、笙、管、弦的配合下,更加优美动听、悦耳感人。“耍孩儿”的优秀传统剧目有《千里送京娘》、《狮子洞》、《刘家庄》、《绣鞋记》等十余种。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