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基于OBE理念的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详细内容

基于OBE理念的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18     作者:王兆杰 粟艾华 桂林旅游学院【原创】

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旅游类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界、业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旅游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提高旅游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离不开对课程体系的设计,这是培养该类人才的重中之重。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思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之后充分调研人才需求,反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才能找到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设计的最佳逻辑思路。

尽管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较短,但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文旅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文旅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对于可以适应甚至促进其发展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加之,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旅游管理专业愈发不认可,高等教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更加凸显。

目前,旅游类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目录中分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四个专业,属于管理类软科学,具有软科学一类的共性特征:毕业人才大多宽口径就业,特别依赖个人综合能力和学校层次;偏软的东西较多,硬核的较少;对应的出路比较广,食住行游购娱等涵盖很多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不高,发展平台受限等。这些特征使得相当比例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会跳出旅游相关产业,就业对口的比例不容乐观。随着文旅行业的升级转型,这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因此,挖掘培养能有效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旅游类人才、践行人才培养使命和实现专业价值提升均势在必行。文旅产业需要科技赋能和资本运作,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增长离不开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应产业的市场需求,设定目标,跨界融入规划、投资、大数据等新元素,使他们尽可能参与到文旅产业发展的设计、管理和决策环节,这些实践将使学生更能满足文旅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旅游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2014年,全国有600多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建设是为了适应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对新型本科教育和新层次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旅游类专业人才本身具有学术与技术并重的特色,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了模糊界定,无法突出应用型本科的特色,难以满足文旅行业的发展,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愿意像高职高专的学生一样踏实地从事基层旅游工作,也缺乏一定的研究水平,从而与社会就业要求相脱节。旅游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地方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学生培养规格也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应用型本科亟须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且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应用型、创新型卓越管理人才。

旅游类课程内容落后于实际行业需求

目前,旅游类课程体系建设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课程体系难以体现学科的融合性特征。旅游学科内的知识本就具有交叉性,多是借鉴和融合了其他相关传统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加以吸收创新,如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然而,传统旅游类的课程体系设计缺乏学科之间的融合,特别是随着新文科的建设,其越来越不符合学科的发展规律。二是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难以适应业态发展。随着体育康养、大数据、智慧旅游、跨文化交际等领域与传统旅游行业相交融,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的新兴知识领域也逐步拓展。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与旅游学科缺乏互动,难以适应文旅产业的新形势、新业态和信息化的发展节奏。三是课程建设中人文元素融入不多。我国的旅游资源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种自然文化遗产为主,这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旅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引,进而要求从事文旅产业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和务实创新的专业能力。

内、外部实践教学体系单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旅游类本科专业对实践的要求较高。目前,旅游类本科专业的实践场所以与酒店相关的服务技能实训室、会展模拟实训室和以旅游企业管理模拟为主的实验室为主,旅游类本科专业的校内教学形式单一,可执行性不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景区或酒店等传统旅游企业居多,与旅游业的新业态涉及较少。又因文旅产业淡、旺季明显,其用人时段与毕业实习的时段很难完全吻合,导致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不大、深度不足。整体来看,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力度较小,实习阶段的工作不能全面对标学科素养提升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旅游应用型本科教学资源建设不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对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的监控不到位,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同时,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达不到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要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脱节。

OBE教育理念综述

OBE教育理念的内涵

1981年,美国教育家William G.Spady首次提出“Outcome Based Education”这一概念,即“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即教育的方向是根据对学生通过学习后真正获得的能力进行评价所得的学习效果而定的。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转换成绩效指标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也就是反向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学习的产出驱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构系统。

OBE教育理念的应用

OBE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它以健全的教育原则为基础,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其核心就是“以生为本”。OBE理念实施需要把握的关键是设计一个能够清晰阐明学生在专业领域应具备何种能力,并围绕具体能力指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的学习框架。在实施中须把握三个关键问题:反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实施、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估,以保证教育观、培养观和质量观三维立体化。

OBE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的构建

结合OBE理念,研究发现实施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思路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求。充分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现在及未来经济发展对本科人才的需求,进而对标人才需求,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够做什么”,就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要具有指导性、宏观性,最重要的是要切实可行,继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指学生“能够有什么”,应明晰、具体、可测量、可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应构建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毕业要求细分指标又进一步决定了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构建及毕业要求的指标完成都需要课程内容的支撑,课程的开设和经过实施获得的毕业成果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与毕业要求高度吻合。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始终围绕“以生为本”的成果导向形成一个闭环。(见图1)

图片23.png

图1 基于OBE理念人才培养的反向设计

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反向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对接

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终极驱动力。旅游类应用本科需要充分结合国际、国内文旅业的规划及发展,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毕业生在岗位上的需求。因此,桂林旅游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从地方经济发展、文旅产业发展、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办学特色和毕业生个人发展等多个方面认真研究并分析了人才需求,结合文旅市场的人才需求、反馈研究情况以及文旅行业的发展趋势,充分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开展访谈和专项研讨;给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就业及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向合作的旅游企业及其他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进行意见征询,对多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进行意见征询,摸清学生的就业情况,通过整合多方意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对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经过前期的深入研究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可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要培养有良好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人文社会素养的,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清晰的,了解文旅业的发展现状同时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的文旅行业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还需要突出对应用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文旅产业的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教科研综合水平,对应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内容的三个方面——素质、知识和能力,细分二级指标。其中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相关领域知识和行业现状与发展动态,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应用能力、传播能力和其他能力。之后明确二级指标的内容和要求,做到评价指标的可测量化。

3.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的设置

分析毕业要求指标点,根据文旅业对应的产业链与就业胜任力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考试模式改革。提炼出具体可衡量的能力指标,并将能力指标作为课程结束时的绩效标准,以反推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育平台;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平台、文旅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集中实践教育平台”,实现培养全面化,产出个性化发展的人才。(见图2)

图片24.png

图2 基于OBE理念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设计

4.结合人才需求改革集中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旅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较高,对旅游类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毕业生尤为如此。因此,实践课程的设置及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基于OBE教育理念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需要结合行业实践分析课程内容并对教学实施进行改革;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和评价考核标准;同时要重视师资培养,支持鼓励通过专业技能大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成效;最后不仅要重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还要对实践教学进行理论化的提升,让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习成果的实现。

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保障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就是完善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体系。基于OBE理念导向的考核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重视对可量化综合能力的考查评价,因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所以要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与步骤体系,有实现目标的良好循环机制。OBE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还要关注学生之后的学习成果。因此,除了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评价体系适应未来取向的学习成果。

构建结果

1.通识教育平台

本科的通识课程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与职业道德,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素质、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还强调学生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与此同时,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包括本科培养标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教育、职业发展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设置。

2.文旅素质教育平台

文旅素质教育平台需要结合文旅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开设文旅素质教育的特色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均要突出文旅产业发展的需求,体现文旅融合及旅游的传播文化功能。必修课包括中国文化概论、传播学概论和创新创业基础。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文旅素质平台的选修课可开设限选和任选课。限选课包括各专业的概论类课程和“四史”教育类的课程,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文旅产业新业态的知识体系,更能让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旅游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政治素质,从而符合毕业的素质结构要求。同时,任选课设置特色课程类、文化与传承类、自然与科学类、表达与沟通类和创新创业与劳动实践类五个类别的文旅素质教育课程。

3.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部分。该平台奠定了应用型旅游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使学生在从事文旅行业的工作中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理类、经管类以及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依据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和学校办学特色课程。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则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文旅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文旅业经营管理类课程所要求的能力、关注文旅行业发展危机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文旅业发展所需要的工作能力。为保障课程的实施可设置校政企合作的应用型课程。

4.集中实践教育平台

在旅游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集中实践教育是重要的课程体系环节。实践课程教育平台包括三个模块:课程实践模块、公共实践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课程实践模块是专门独立的校内实践课程,主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多项能力和对毕业要求的实现,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具备创新思维,掌握应对文旅行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在集中实践教育平台上,大一到大四的课程循序渐进,从认识论的提升到实际调研分析,再到毕业实习的岗位操作。

OBE理念下旅游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旅游类人才培养为适应社会及行业需求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当下,应不断探索OBE理念,细分毕业要求的内容,改革课程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然后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深化,不断总结不足,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的文旅产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勇,童昀.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诉求与实施路径[J].旅游学刊,2020,35(05):3-4. 

[2]邱汉琴,陈东芝.以新文科建设引领中国旅游类本科教育的改革创新[J].旅游学刊,2020,35(05):1-3.

[3]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05):13-17. 

[4]张朝枝.“十四五”时期旅游教育基本背景及其发展路径思考[J].旅游学刊,2020,35(06):12-13. 

[5]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02):73-77. 

[6]Spady W G . Outcome-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982,26(02):123-143.

[7]Spady W G , Marshall K J . Beyond Traditional Outcome-Based Education[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A, 1991, 49(02):67-72. 

[8]张男星,张炼,王新凤,孙继红.理解OBE:起源、核心与实践边界——兼议专业教育的范式转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3):109-115.

[9]吴琳,张文菊,王艳,等.基于系统论的旅游知识体系构建[J].旅游论坛,2021,14(02):97-104.

[10]余鸿,黄燕玲,罗盛锋.国际认证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08):82-88.

[11]粟艾华.基于专业群的旅游交通乘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198-199.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