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工匠精神培养视角下的材料与空间构成课程教学研究
详细内容

工匠精神培养视角下的材料与空间构成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18     作者:产季宜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原创】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其主要是指不断改善技艺工艺,不断雕琢设计产品,享受设计在手中升华的过程。面对室内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将一年级开设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装饰材料工艺专业的教学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将“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知识逐步与室内装饰材料知识相融于设计中,从基础课程开始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中,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精神理念。首先概述“材料与空间构成”课程,接着分析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材料与空间构成”课程概述

所谓“三大构成”指的是平面、色彩、立体三方面内容,先教学生对元素做归纳提取,搭配色彩进行表现,再到形体间组合构造等基础思维引导,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一学生基础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但是由于授课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缺乏衔接,高职类学生一时很难将这些知识点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内容相衔接,从而难以将“三大构成”课程的元素知识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而对室内装饰材料工艺知识的掌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设计过程中对材料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设计出的作品的效果。因此,把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初步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构成体系内容的基础上,逐步了解相关材料工艺知识,并在后续课程中将装饰材料运用于“立体构成”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择材料、动手实践操作,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建立有效的专业认知基础及进行一定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同时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设计技巧,也要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范和培养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基于此,在开展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时,应将“三大构成”体系与装饰材料工艺教学相融合,同时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重点方向。

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现状分析

学生设计想法与表现手法匹配度不高

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视觉语言呈现与图纸绘画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学生在入校前并不一定都具备设计与基础绘画的能力,这就成了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部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具有创意与独特的构思性,但是由于缺乏绘画基本功,无法通过绘图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将其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为完成作业任务通过网络搜索优秀案例,对其进行简单的改变,缺乏创意。对此,教师会通过讲授、观摩等方法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认识转换到思维理解上,从而促进学生提升思维的创新能力并解决这一难点。然而,这样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面样式、色彩搭配、空间思维与空间结构的设计,也很难在这些方面进行再创造,导致学生在设计时创新性不足,存在千篇一律、思维固化、无法灵活应用的情况,设计出的作品也欠缺新意。

学生缺乏将构成课程与后续室内专业内容相结合的认知

大一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对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了解不足,所以后期很难将其掌握的知识点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更无法将构成知识应用于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作设计中。构成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各专业的内容相差无几,如出一辙,缺乏与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当下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忽略了“三大构成”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且每次学习知识板块仅以完成相应练习作业为主,没有思考知识之间的关系,缺乏将“三大构成”课程内容与专业内容联系起来的想法,更不知道其内容对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价值与重要性。而这会对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造成影响,导致学生后期无法综合运用这些能力,所学不知目的,不能学以致用,更难掌握基础的形式美法则,也难以提高自身的设计与创造能力。所以,在完成“三大构成”系列知识相关学习的前提下,与专业基础知识相衔接,逐步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在“立体构成”课程后续阶段加入与专业有关的装饰施工材料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材料,通过利用其性能和工艺特性,有意识地进行组织和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与设计创造能力;同时,学生在设计与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方便老师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可以为其在今后的室内设计和空间材料造型设计中打下基础。

增加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立体空间感

当下,高职院校各类课程改革逐步将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目前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以下问题,如在“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中加入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了解二维平面设计的同时,增强三维立体空间感,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也可增强其空间感知能力。如“点”与“线”的绘画构成在室内设计中主要表现为壁纸中的设计图案,“点”与“面”的制作构成结合在室内设计中表现为墙面或地面的马赛克铺砖样式。同样,其应用在软装陈设与织物材料等方面也会对室内氛围起到一定的美化和调整作用。又如曲线的“面”可使人在视觉心理上感受到柔软、优雅,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参考(如家装与工装中流线状造型的天花吊顶),以供学生欣赏、借鉴,为今后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做铺垫;同时这也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设计思维的发散。

通过“工匠精神”奠定学生坚实的设计基础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与室内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逐步增长,室内设计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来说虽然比较乐观,但其淘汰率也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学生虽具备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但在学习中更依赖网络信息渠道,往往想要急功近利地表现艺术设计的形式与成果,缺乏对“工匠精神”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对岗位的热爱程度不够,缺乏不断追求高质量的职业态度,工艺管理技艺有待提升以及对各工种的团结协作等“工匠精神”内涵的认知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如何从大一基础课程开始加强对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渗透工匠精神,并将其细化和融入教学过程中,把“工匠精神”的内涵理念与对学生的培养全方位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相关岗位、行业输送符合企业需要、行业需求的室内设计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在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规划中需着重思考的问题。

“工匠精神”背景下材料与空间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

有效措施

通过结合材料相关知识,在教学中增强和突出专业的特色性

“三大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授学生设计基础认知,尤其是“立体构成”,其是通过材料、工艺、加工三方面,对三维立体空间中造型元素进行多元组合的再设计和创造,多方面融为一体的基础课程。但原有的基础课程体系和室内专业课程衔接程度不够;课程间缺乏有机整合,导致“材料与空间构成”课程体系的核心教学思想不被重视,课程讲授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缺乏对室内专业教学的针对性。那么为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以综合室内设计的规律和设计法则,将室内装饰材料的基本介绍、材质间对比与“三大构成”等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调整与室内设计专业相衔接的教学课程组织结构和内容比例,进行新的探索创新。

本校如今虽已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材料与空间构成”课程,让学生利用立体泡沫和纸张做立体构成,但是还未完全将装饰材料的具体类型与特性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并未理解如何将构成体系运用到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所以在后期本课程建设中,将完善在材料辨识与利用设计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各类不同的板材、壁纸、石材的性能,并运用于空间设计中。这样有利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理解构成设计的原理,可以将每个室内案例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如装饰材料与造型的设计、硬装与软装呈现的色彩搭配和布置)分析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构成体系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之处,培养其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并在做构成作业的时候自主选择能实现设计想法的材料,对其进行设计制作,让学生学以致用。

创新教学方式,建立以培养学生抽象力、创造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表现艺术设计中的“抽象”指的是通过色彩和构图表达情绪,通过情绪的共鸣表现美学内涵,发现原创性,真正表达独特个体的本质,而“三大构成”本身就是抽象的艺术。所以可以通过丰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之美、设计之美的能力,掌握形式美的设计原则,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资料收集和分析归纳能力,调动自我动手实践和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表达、创新能力。基于此,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包括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多样化的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抽象创造力,让其了解材料特性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设计中,以适应产业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要。

以实践创作为主,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在多样化新媒体技术软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也被新媒体引领下的视觉审美与设计理念所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发扬创新精神,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接触与借助各类设计软件,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拓宽其视野,并通过软件辅助完成设计作品,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学生投机取巧,选择网络资源中较为简单的图案临摹绘制,这不仅没有体现设计思维,更会产生千篇一律的作品;有些学生则富有设计想法,但绘画基本功不足,无法体现其所想,这时可采用图形图像技术软件,帮助学生快速产生设计灵感,使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在过程中需注意,要防止学生滋生“拿来主义”的依赖习惯,需加强“三大构成”之间手工制作与原创性的联系,如对其中的色环与渐变等颜色练习进行手工调和训练,又如通过手工木条制作表现立体效果,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色彩、立体架构等知识内容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合教学内容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对待设计作品

如今,“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中华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延续了其特殊性,以培育学生的敬业、专业精神,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正确的职业素养为诉求。“工匠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奉献精神,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让学生不断思考和钻研技艺,追求完善的精神态度,基于此种态度,不断推敲、修改、细化设计作品,从而完善设计内容,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高职院校重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具有高技术的技能型工匠人才,也就是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产品设计质量上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在职业道路上的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以及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设计重视实践,需要实际参与制作,才能更好地将脑海里的灵感和奇思妙想在实体空间中真正实现,因此,要在“材料与构成艺术”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点滴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理解室内装饰材料,熟悉材料工艺,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思考设计问题。可以以空间模型、家具设计等手工制作为突破口,通过对立体空间模型的制作和对课程内容的拓展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当下,而是需要不断研究探索,打磨处理细节。可以进行不同梯度的小模块项目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前先运用小模型做试验,了解操作过程后再运用到最终设计作品中。

通过对材料与构成的结合,学生在建立构成设计思维的同时,掌握基础材料性能,建立专业核心技能。并结合构成与室内设计专业的联系,减少基础教学课程中存在的基础不扎实、不牢固等问题,从而促进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

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以技能体系的培养为基础,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掌握市场用人标准,应将着眼点放在掌握实用核心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上,通过对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进行改革,为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向前发展助力,从而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从事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叶晓霞.基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才智,2018(12):73.

[2]吴静纯.模型设计制作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构成课程教学上的作用分析[J].才智,2019(20):192-193.

[3]陈晓伟,时光.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融入工匠精神的探索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2):19-20.

[4]袁新生.三大构成课程教学与室内设计专业关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139.

[5]陈丽明.基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02-103.

[6]张风.现代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01):133-13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