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教育广角 >> 新时代高校实现匠人精神与当代教育有机融合的机制研究
详细内容

新时代高校实现匠人精神与当代教育有机融合的机制研究

时间:2022-04-01     作者:杨亚峰 姚锡长 河南农业大学【原创】

匠人精神或者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被称为创新创业教育时代的新世纪,作为培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摇篮的高等学校,应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立德树人是学校根本任务的思想,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通过对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使高校教育与匠人精神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建立适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匠人精神视作主线,进行教育设计,强调其内涵意义,并展开对其教学策略、方法的大力调整。

匠人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其核心本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和卓越的创新创造精神。近年来,“工匠精神”在国家重要文件、政策、各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屡次出现,并且《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重申,致力于崇尚专业社会氛围的大力营造,并要对新时期工匠精神予以充分弘扬[1]。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都迫切需要将当代高校教育体系与匠人精神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从而建立适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

匠人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要义

从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因此匠人精神不是舶来品,而是中国历史文化沉淀的精髓之一[2]。《考工记》里描述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六材既具,巧者和之”,这里的“巧者”就是指匠人、手工业者[3]。匠人精神赋予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专业、专一、细致、完美,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美学法则。匠人精神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匠人精神不仅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是民族兴旺发展的根本力量。

匠人精神的核心

匠人精神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和追求极致的恒心。匠人精神是一种小而美的虚心和谦逊的态度,是通过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创立品牌的口碑效应。匠人精神是一种虚心和谦逊的态度[4]。回顾中国发展脉络,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8世纪,产品输出最大国家的荣誉属于我们伟大的民族。从细微处彰显非凡,极致精美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征服着各国王室贵族,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匠人精神没有远去,也并不缺乏对细节的处理能力。所以,传统优良基因的传承对于当代人来说弥足珍贵,我们需要认识到匠心的重要性,并不断培养恒心、谦逊、细心的重要性,才能摆脱浮躁的现今模式。不断创新的创新性思维模式促进了我国古代技术与技艺不断进步[5]。

当下匠人精神亟待发扬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千百年来我们引以为傲的“匠人精神”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机器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模式给我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恒定品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日益丰盛的物质文化走向过剩的时候,从设计者到现实中的不同消费者所需的精益求精的消费理念变得日趋珍贵。中国历经千百年来铸就的“工匠精神”与“匠人之道”所创造的情怀、执着、坚守、责任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一种非常珍贵的精神。中国传统手工艺匠人踏实勤奋、摒弃浮躁、从容独立、精工细作的工作态度和奉行的“匠人之道”被世人重新认识和接受。

当代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非常重要。在现代高校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当下,随着社会需求增大和多样性的变化,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此种发展情境下如何更好地适应,于高校而言,有较大考验存在[6]。

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国高校教育以高等人才培养为基本职能和首要任务,同时要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并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近年来,为全力配合国家创新创业战略,高校成为改革先锋。高校教育改革探索也将进入一个新时期[7]。高校教育发展在当前阶段承受着内、外部压力。为切实保障并促进大学生素质得到提高,现展开针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现状的研究,并就其问题予以分析,以此进行教育管理改革与完善创新模式,使之与社会需求完成对接,这于大学教育事业发展而言,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当代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高校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管理工作不能与时俱进,理念滞后,缺乏精细化、专业化的先进管理理念,最终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以及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一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人才教育过程缺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带来消极影响。正视不足,高等教育应正确把握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加强高校教育的质量管理,提升教育内涵。

高校教育中传承“匠人精神”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怎样提升?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正确方法之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内涵不断发展和凝聚,可以在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进行指导、鼓励,以使大学生对人生、价值产生更高的追求,提升道德标准,丰富心灵。其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着力培养、健全人格的有力塑造、传统美德的广泛弘扬、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树立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高校应承担起相应职责,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指引其未来发展,使其明确目标和方向。

“匠人精神”与当代高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机制构建

“匠人精神”与当代高校教育有机融合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学生要从“匠人精神”中感知出传统匠人宝贵的品质[8]。在工业社会,手艺精神并没有消亡。对于高校教育而言,研习手艺能锻炼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从本质上系统地认识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获得情理合一的生活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为有情怀、有内涵、有温度的人才。

“匠人精神”与高校教育培养模式融合框架

高等院校教育如何结合匠人精神以更好地应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有机结合“匠人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对现代教育模式进行合理改革,如对课程体系合理调整,加大文化传承教育,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能从根本上促进匠人精神和高校教育的融合,解决当代高校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传承“匠人精神”,完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由于系统性发展时间较短,很长时间内都在借鉴西方教育理论模式,而其与中国国情无法契合。而且很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没有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完整理论体系,学科的细分不够准确,专业方向不明确,专业课程不完善,造成了产学研严重脱节,学生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当今社会需求。“匠人精神”是纯正的中国基因,源自我国早期的造物活动,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基于实际需求和国情,以满足需求、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匠人群体在造物过程中不同于西方,在制度、思想和实践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对现今高校教育都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工匠们长期以来累积的追求完美极致、不断创造创新、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实践和发展,能对当代教育思维与模式进行有效指导。

强化“匠人精神”倡导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能力需要依托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技术水平,受社会文化、人才环境、学术与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匠人精神的培育需格外重视创新思维的养成。高校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中,需与专业特点进行有机结合,针对思维创新理论、实践技能培训等进行相应内容设置,并经过适量、适度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实现其发散与集中效应,为迎合当代社会需求奠定基础,着力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积累的诸多经验升华为匠人精神,融合当代教育,充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

掌控“匠人精神”,弘扬教学细节优化。要求学生对专业理念、细节、方式方法展开相应思考,以细节的把握为切入点,以促使其精细化能力的养成。以专业基础课的讲解为着力点,对教学细节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后续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安排逐步渗透强化重视细节的理念。通过持续、循序渐进的精细化能力培养,逐渐使学生养成重视细节的行为习惯,并掌握处理细节的相应能力。学生可以对匠人追求精致的精髓展开不断的学习,并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由点及面,逐步成长。

重视实践——寻回“匠人精神”

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工匠精神”的回归,可以重塑当代人才的职业责任感和引导良性的职业思维。首先要确定当代教育的指导方向,对“匠人精神”的精髓进行提炼,分别从匠心、匠魂、匠觉三方面归纳总结;其次,开展关于“匠人精神”的核心价值探讨,从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入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完善价值体系和教育理论体系树立人才职业责任感和正确思维。匠人精神首先要继承,而后才能创新,高校在教育体系中需对匠人精神予以吸纳,并对各优势要素展开有机融合,从而明确高校教育的来源与过程,分析、确定其未来趋势。有目的地研究“匠人精神”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使我们看清问题和不足,为高等教育发展寻求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指导教学实训与实践

匠人精神对高校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训、实践标准、质量均得以充分明确。对于匠人精神而言,其强调的不仅仅是“做”,更是“巧做”“优做”“细做”。高校的专业实践需以此为考核标准。如在教育实践中,细节处理为最重要环节,对匠人精神予以借鉴,有助于促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匠人精神可以贯穿于高等教育体系的全过程,高校应以匠人精神内涵为核心,对教学科研策略乃至培养方法进行全方面调整,对教育针对性、适应性及其实用性进行进一步强调,以促进合格、适用专门人才的有效培养。

匠人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历程中沉淀出来的,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高校教育应肯定当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匠人精神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从匠人精神的角度审视当下教育的现状,全面探索传统思想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加速民族化进程,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构建,使人才培养模式与匠人精神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块。总之,针对匠人精神,展开相应的解读、阐述、传承与开拓,可促使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阻碍得到有效克服。高校将“匠人精神”与高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大力拓展,可以丰富积极应对困难的方法,最终促进人才培养道路健康发展,从而为培养通才和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优秀高等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22-02-17].http://www.gov.cn/xinwen/2016-03/17/content_5054992.htm.

[2]郝宗苏.匠人·师傅·教师[J].管理平台,2008(08):37.

[3]史小冬.观复求索——匠人精神之于当代设计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5(18):113.

[4]钱伯城.韩愈文集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3:90-92.

[5]赵雯.高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明日风尚,2017(14):265.

[6]冯艺.高校教育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探讨[J].出版与印刷,2012(02):42-44.

[7]左瑞娟.高校教育改革探索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8.

[8]李梦瑶.匠人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意义分析[J].赤子,2020(04):9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