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出版社图书印刷把控策略分析
详细内容

出版社图书印刷把控策略分析

时间:2022-04-19     作者:李卫东 作家出版社【原创】

做好图书印刷质量的管理对于图书出版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出版社在确定出版方案之后,根据最优化原则,在满足书籍内容及印刷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经济成本,对提升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做好图书印刷质量管理能够提升图书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印刷质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从印刷的全流程对图书质量进行管理,还可以减少图书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图书出版的品质,在各个部门的综合协作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使出版社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当前我国各个行业都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图书行业亦是如此。图书出版行业在技术进步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图书出版而言,书籍的印刷质量是首要管控的内容,图书的内容是图书的品质保障,而印刷质量对于图书的销售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只有具有优质内在及外在的图书,才能投入到后续的营销以及传播过程中。图书印刷质量对于图书企业外在形象的建立也有着直接影响,因而出版社需要建立健全的图书出版印刷综合管理体系,以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

图书印刷质量的影响因素

车间环境、油墨、纸张因素

对图书印刷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多方面。首先是印刷车间的环境状况,一般情况下,印刷车间的温度需要保持在适宜水平,多控制在23℃—28℃左右,并做好湿度的控制,湿度水平区间多为60%—65%[1]。如果温度及湿度控制得不合理,则很容易会使油墨的流动性不佳,最终导致图书印刷质量不达标。其次,在选择图书印刷材料时,要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纸张以及油墨。油墨的品质直接决定最终的印刷效果,对于图片的呈现以及文字的形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纸张的种类也是决定最终印刷效果的重要因素。纸张有多种类型,其主要成分有植物纤维、填料、胶料等,不同材料的纸张,其性能也有所差异。用秸秆制成的纸张多用于无较高印刷要求的图书中,而如果图书的印刷要求较高,多选择高品质的纸张,如以韧皮、籽皮类材料制成的纸张,这类材料可以确保纸张表面拥有较好的光滑度以及光泽度。最后,做好纸张的裁剪工作,如果裁剪工作不细致就会出现毛边,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2]。另外,也要做好油墨、纸张的管理,确保纸张拥有良好的存放环境,在选择存放空间时,避免与印刷车间的环境有较大差异,确保纸张存放时的平整度,最大程度上维持纸张的稳定性。尽量使用具有较长存放期的纸张,避免因为纸张的含水量过高而使最终的印刷效果受到影响。

设备与技术、工艺

设备状态对于印刷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根据印刷的需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在充分了解印刷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印刷技术。确定印刷生产的工艺,制定印刷前的工艺参数,包括显影、温度、速度、浓度以及曝光时间等,做好印刷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管理以及间色(RGB)的色度目标值设定。

员工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

员工是否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于最终的印刷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出版社需要严格控制员工的选拔并加强后续的技术培训,让员工对印刷标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以便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做好应急处理。员工在实际机器操作以及质检过程中,对于印刷质量的判断具有主观性,因此,在安排员工岗位时,可以根据各自的技能状况进行分配,最大程度上控制人员因素对于出版质量所造成的影响[3]。

多举措把控出版社图书印刷质量

明确图书出版社的主体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出版社作为印刷行为主体,是印刷质量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在出现印刷质量问题时,出版社负首要责任,因而印刷厂应当根据印刷合同内容来妥善处理各种纠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相较于成熟的国外企业,我国的印刷企业在技术及创新方面的能力还不成熟。而互联网技术及各种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使得印刷单位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开展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明确图书出版社的主体地位,做好与不同印刷厂商之间的合作沟通。在与印刷厂进行交涉时,严格遵循“三审一读制”及“三校制”原则,保证样书质量过关[4]。在选择印刷企业前,要进行多方位的综合考量,做好印刷厂的调研工作,将质量放在首位,同时严格控制经济成本,确保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在印制过程中出现问题,出版社的监管人员应该积极协调,建立质量评价跟踪体系,通过介入关键工序来进行质量把关。如果印刷装帧过程中涉及新的工艺以及材料,在印刷时应该更加留心,采取多种补救措施进行干预,做到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妥善运用新技术。

深化质量管理意识

出版社应该深化质量管理意识,做好各个生产环节的规范化、数据化管理。在印刷工作开展之前,做好图书审查工作,切实提高印刷质量;在出版前,出版社要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明确排版工作要求,确保印刷出具有更高质量的书籍文件;在出版时,出版社要强化监督机制,严密监控印刷的详细进展,定期进行图书质量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出版社要根据市场要求进行设备更新,确保图书生产向着机械化及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在满足经济成本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具有更高品质的原材料,优化工艺流程[5]。

完善印刷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出版物的印刷质量,出版社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强化出版社管理制度,明确印刷单位的资质要求,根据市场原则来进行关系的协调。在选择印刷单位时,要统计人员、资质、管理能力及物流状况等多方面信息,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从而建立良性的内部竞争机制。其次,按照具体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印刷企业,做好图书质量把关。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信誉,且有印刷周期保障,则可以派发更多的印刷任务;而对于信誉不佳、印刷品质较差的企业,则要停止与其合作。再次,做好样书的管理。在将图书送检后,印刷管理人员应根据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处理,随后提醒印刷厂调整印刷方式,以免造成巨大损失。最后,出版社要定期进行检查,深入车间,以便发现问题,如果存在质量方面的纰漏则需要采取整改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好印刷质量的投诉,并做好记录,以形成正向改进的反馈机制[6]。

严控出版印制管理流程

做好印刷管理流程及各个环节的把控,在印刷前可以根据图书的要求来进行原稿加工。确保插图处理得当、线条清晰饱满,颜色的设置满足印刷的要求。颜色分辨率的设定符合出版社的要求,在进行打样制作时,对颜色图样的清晰度进行检查,常见的打样方式包括数码打样和蓝纸打样,数码打样应该达到所要求的清晰度[7]。蓝纸打样则要对纸张的印刷内容进行检查,将纸张展开进行装订,检查是否有误差存在。出版社应做好与印刷企业的沟通工作,选择更加合适的纸张、油墨色序形式,确保工艺的合理性。根据图书出版实际需要选择印刷工艺以及设备,以达到更好的印刷效果,常见的印刷形式为平版印刷。

选用特殊印刷工艺时,需要考虑其是否可行,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如UV、起凸、压凹、压纹、过油、模切等[8]。如果工艺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使印刷成本增加,同时还无法满足印制要求。如部分材质的纸张如果应用覆膜技术则会产生气泡,而有些纸张在过油后会出现磨损掉色的情况,部分材料的纸张不适合进行UV处理。因而在选择设计工艺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做好把控,积极学习印刷工艺知识,同时与相关单位做好沟通,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图书的品质。印刷材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不同印刷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如彩色画册、宣传册及期刊,应该选用铜版纸或者哑粉纸来制作,以确保最终的印刷质量[9],如果印刷要求较高,还可以选择超感纸来进行制作。普通的图书对于材料的选择更加多样,可以用更加轻便的纸张进行制作。在教材印刷时,要根据国家新闻总署要求进行绿色印刷,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使用具有环保性的油墨及纸张来印刷。在选择印刷单位及印刷形式时,应该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印刷的适应性,防止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导致的印刷效果不佳。在进行材料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要求,在满足经济性及品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用材形式。

优化印刷的各个环节

生产环节对于图书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出版社需要做好全过程的品质把控。出版社在发稿前,要充分把控书稿的质量,降低文本内容出错的概率。如果文本在内容上出现差错,之前出版的所有图书可能要批量销毁,从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此外还应该做好书稿的校对工作,坚持“三校一通读”的原则,必要时请专业的外审专家进行审稿。

在确定质量内容完全达标的前提下,了解样稿的印刷要求,对封面设计、条形码及尺寸数据进行检查[10],确定无误后总编辑签字通过。图书成品入库前要进行质量检查,成品的入库工作应该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入库人员检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核验,确保成品质量合格后,再办理入库手续。

出版社要确保图书质量,使其能够向各单位书店配送,对于没有满足质检要求的图书,应该退回印刷厂进行重新检查。如果无法返修处理,则需要上报报废之后进行重新印刷。书籍印刷的各个环节应该严格执行《出版管理条例》的相关标准,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检验原则,了解出版物的规格、开本、版式信息,确保其满足国家规范质量要求。一般情况下,图书印刷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及不合格两类,这些标准具有通用性,所指示的范围比较宽泛。出版单位应该鼓励企业制定相关的具体标准来切实提升印刷质量。新闻出版单位也应该积极制定标准体系,为行业树立起质量标杆[11]。

强化质检、抽检工作

图书完成印刷之后,出版社首先要检查图书质量。出版社应该做好质检强化工作,严格对样书进行抽检,防止出现不合格书籍流入市场的现象。在进行质量抽检时,印刷厂先将几本样书送到出版社,由出版社进行审核,确保在图书成批装订之前审核无误。在出版社完成审核之后,再将书籍进行装订出厂。在进行图书的移交时,按照比例进行印刷包装的检查,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则应该将图书退回。

库房做好图书质量把关工作。出版社应该制定抽检的规范体系,定期去库房进行图书质量检查,确保送审的样书印刷质量完全过关。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则应该向有关部门上报,采取合理措施消除不良影响,如果在印刷前发现有质量问题,则应该进行返修,返修合格后再进行重新印刷。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则应该告知印刷单位具体问题并采取措施,将存在问题的图书进行集中监督处理。在图书出版之后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则应该向有关部门上报,将所有的成品收回,收回的成品如果能够进行返修的可及时返修处理,如果无法进行返修则需要监督销毁。对于已经发售的成品在追回之后,可根据读者要求进行调换,或对读者进行补偿。出版社接收印刷完成的书籍之后,集中进行各个单位的抽检工作,包括出版部、总编室及发行部等。严格按照样书入库的规定做好把关,建立完善的入库检查制度,从而将可能出现问题的样书压缩到最少。

强化各单位对出版社的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出版社发行图书的印刷质量,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监管,以形成对出版单位的科学引导,在政府职能机构、出版印刷行业的共同配合下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行业协会及政府机关应该充分行使自身的监管职能,做好出版生产流程的审查工作,对于印刷品质不达标的出版物要进行通报,落实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为出版印刷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切实提升整个出版行业的印刷质量。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在制定管理办法时,要以不同出版社的性质及出版物类型为依据,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来制定分类印刷方案规范,从而实现单位分类监管的科学性,使不同单位职能划分更加清晰,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技术创新改革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图书印刷领域也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图书出版需要原材料、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的共同协作。印刷质量管理是图书质量全流程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做好印刷质量管理,切实推动印刷流程的规范化建设,在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推动印刷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雁.出版社图书印刷把控策略探究[J].科技传播,2018,10(24):174-175. 

[2]刘鹤.校对阶段如何加强图书成本控制意识[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04):18-21. 

[3]汪雪君.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转型分析[J].神州,2020(22):295.

[4]杨宏波.浅析影响排版质量的主要因素[J].科学与信息化,2019(04):190,193.

[5]王云峰.对提高图书印刷质量管理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1(10):105-106.

[6]单玲.以工艺流程化管控图书印刷质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07):738.

[7]朱景芳.编辑签样在图书印刷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新闻传播,2018(05):69-70.

[8]刘书栋.图书印刷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2019(27):120-121.

[9]杨雪梅.做好图书印前工作提高印刷质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1):148-149.

[10]于洪建,杨明蕾.浅谈按需印刷在高校出版社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7(31):312. 

[11]张晓红,周豪.中小型出版社绿色印刷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9(18):228-23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