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传统村落 >> 李冰故里在运城
详细内容

李冰故里在运城

战国时期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因其主持兴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名垂千古,受到四川人民的世代尊崇。本文作者结合地方传说,以一卷家谱、一座家庙入手进行考证,终于得出李冰故里在河东的结论。

李冰故里在运城


李冰故里在运城


李冰家庙大门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寥寥数字道出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创建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事迹。都江堰水利工程历两千多个春秋,沿用至今,仍在造福四川人民,李冰也以其卓越贡献被人们世代尊为“川主”。然其生地、族属史无记载,历代学者皓首穷经,难成定论。


千百年来,四川多地修建有纪念李冰庙宇,香火不断,其所供奉李冰是神是人,也难得确据。直到1974年修建都江堰枢纽工程时,民工在外江里发现一尊1800多年前,重达4吨,刻有“故蜀郡李府君讳冰”的李冰石像,才结束了“李冰是神不是人”的历史。然而,由于史料匮乏,李冰家世仍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学术界专家学者也长期茫然。山穷水尽之际, 1999年,山西运城解州镇郊斜村李冰后裔李保生首次提出李冰故乡在河东的全新论断,这一石破天惊的研究立即引起了专家的极大关注。专家们通过对郊斜村李氏家谱、家庙的考察,研讨论证4年之后,确认山西运城解州镇郊斜村就是李冰故里,由此解开了两千多年来,李冰族属生地不详的千古之谜。

李冰故里在运城


李冰故里在运城


李氏家谱


一卷家谱揭开李冰身世之谜


山西解州郊斜村地处古河东解梁西郊,西去的古盐道沿硝池滩由村东斜向西南,故名“郊斜”。村子南靠中条山,北对硝池滩,东临关帝庙,西傍古盐道,村子里85%的人都姓李。1996年,村民李保生偶在邻家发现至今保存完好的《李氏东分家谱》《李氏中分家谱》和《李氏西分家谱》三本家谱。厚度各为4厘米、3厘米和5厘米。重量各为2.5公斤、2公斤和3.3公斤。页数各为235页、172页和300页。三本均为蓝布面,线装。纵58公分,横30公分。白棉纸本,毛笔书写整齐,馆阁体小楷,遒劲有力。


李保生自幼常听老辈人讲:“四川修都江堰的李冰是咱郊斜人,李冰的娃二郎看破红尘,老年退任离开四川,回到老家郊斜村定居。”这些有关李冰的传说在李保生心上烙下深深的印记,也成为他日后研究李冰的原动力。可是苦于没有真凭实据,让李保生无迹可寻,这三本家谱的面世,让他似乎找到了一把研究李冰的钥匙。他通过详细调查了解,得知此家谱原系本村李氏家庙遗物,其造自清同治十一(1872)年,历经6次修续。民国三十(1941)年后,由于世事动荡,家庙理事会自散,主事人李迎宴将家谱等物交与族人李百福保存,李百福故去后,其子李民峰收藏至今。


三本家谱总序均载:“余李氏师祖讳冰,又名季冰,号称陆海,谥封金山顺泽侯,二郎其子也。按秦时冰为蜀郡太守,见四川成都府属灌县都江堰口水患甚巨,因使其子二郎凿山导江,保全成都等县,蜀人德之,不惟家立冰像,且于都江堰庙祀二郎为神。”此《李氏家谱》记载了远祖自秦李冰父子的治水功绩。记载了清同治至民国三十年李氏后裔繁衍史,家族谱系,排列清晰,为夯实李冰故里在河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李保生初阅家谱,觉得头绪繁多,看后忘前,不得要领。他灵机一动,采取一家一户用一张十六开纸先描绘下来,再对照链接。没有想到,所绘纸张竟排了20多米长!接着,他又用月余功夫,据此描绘出一卷长达646公分,宽53公分的《李氏世系图》。谱始宋朝末代李冰52世孙平阳光禄大夫李维渊延续至解放初20余代,并查询到自己族属李冰东支70代后裔。《李氏家谱》初步揭开了李冰故里在河东的谜团。但要得到世人认可,李保生知道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做到的,这需要更多物证和专家学者的考证。于是,他给千里之外的都江堰所在地四川相关部门写了一封长信,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同时请求专家学者来运城考察求证。

李冰故里在运城


原李冰家庙遗址图

李冰故里在运城


新建李冰家庙外围


一座家庙印证李冰河东人氏


1999年10月21日,四川都江堰市考察李冰生平专家组一行五人来到运城解州镇郊斜村进行考察。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罗树凡,都江堰市文物局文博馆员钟天,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吴敏,四川省水利学会副秘书长张华松及电影《李冰》编剧陈泽远。


专家们首先详细查看了李保生保存的《李氏家谱》: “五十二世祖维渊公暨五十三世祖如岗公,自宋末时父子俱以孝廉补平阳教授,方告任归里,爰卜居是村,创立始祖家庙。”这说明李冰五十二世李维渊的故乡即是郊斜村。当年,李维渊除了在村里建家庙,还在村正南桃花仙洞(位于郊斜村一公里处,翠柏林立,涧水环绕,以水打桃花而得名)建起金山庙三间,内有李冰父子塑像。可惜因年久失修,现已荡然无存,只留下几孔破窑洞。


原李氏家庙位于村西北,坐北向南,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40米,占地0.6公顷。据村里老年人回忆,当年家庙的端门外竖照壁一座,左右竖立双斗旗杆一对,高约两丈余。端门,又名山门,面阔三间,庙门三道,中间为正门,两侧为角门。门面朱色,安装门钉面兽。殿面有“顺泽侯殿”字牌,殿内有李冰塑像一尊,白面长须,头戴包巾,手持七星笏板庄严肃穆。供桌上有其子“二郎”的云头牌位一个,高二尺一寸。字心为蓝底金字,上雕“敕封承绩广惠显英王之神位”,周围为绿底金色雕龙(所幸此牌位现存)。李冰,自汉封“顺泽侯”以来,唐宋元明清历代追加封号,每逢春秋二季,朝廷派遣地方官员至此祭祀;庙内由族长及办事人若干负责,每逢春节、元宵、清明、冬至诸节,子孙拜祖,彰扬先祖之功烈,教育后人要敬所尊,爱所亲;昭彰后人辈出英贤,照耀千秋。


据90岁老者李仁山讲述:“祖庙是在原二郎庙遗址上修建的,同时在桃花仙洞建金山庙三间,有李冰父子塑像。”查民国九年解州县志:“李氏自言秦李冰后,有讳维渊,如岗父子俱以孝廉补平阳教授告归卜居郊斜村”。


又考原庙内大柏树二株,解放初期被伐,当时直径为4尺有余,当在千年以上。而今郊斜村李姓人口集中,人数繁多,聚居本村和散居他乡人数达六七千人,皆有家谱可考。


1949年后,这里成了小学校,拆除甚多,仅存的正殿、端门和东廊房也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原有物件大多失落毁坏,唯有正殿梁脊板上康熙年间“重修祖庙”字样尚在。今天,李氏家庙已被运城市盐湖区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局拨款新盖门房,筑起四周围墙,先行保护起来,以待日后重新修建。


李氏家谱和家庙相互印证,基本确立了李冰故乡在河东的论断。四川的专家学者们为慎重行事,特意又从运城奔赴陇西,因为“陇西李”是李世民号令“天下李氏归陇西”的属地,专家们试图从那里找到蛛丝马迹,寻求李冰与陇西的关系,可是在陇西所有李氏资料和文献中,均未有李冰的记载。


于是,四川专家学者返蜀后,相继在《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四川晚报》和《四川水利电力》等报刊撰文,认定李冰的故乡就在山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吴敏良教授说“我们这一代研究李冰的专家学者已经老之将至,若再没有新的发现,山西就是李冰的故乡无疑,我们也将死而无憾……”。

李冰故里在运城


李冰家庙重塑的李冰圣像

李冰故里在运城


李宝生所属东支家谱封面和序文


一面丰碑铭记李冰不朽功勋


《史记》曰:“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李冰创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在水利史上立下了一面不朽的丰碑。


李冰生于公元前302年(1985年《四川水利史研究》李冰丛考),家族生活在河东百里盐池西段的古解梁(解州)。秦昭王十七年(前290)魏被迫献河东400里地给秦。后四年,魏又被迫献安邑(盐池东段,即原魏国国都,后迁于河南大梁)给秦,盐池便为秦国所有(《战国史》《运城市志 . 盐池志》)。李冰能知天文地理(《华阳国志.蜀志》),且注重实地考察,在任蜀郡守期间,沿袭古先贤大禹治水的“疏导”办法,征调民工“凿离碓(即离堆)避沫水(今青衣江)之害”(《史记·河渠书》)。“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采取“分洪溢道,笼石为堤”,就地取材,修鱼嘴,筑内、外金刚堤,建飞沙堰,开宝瓶口,兴建成布局合理、惠泽后世的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成为世界水利史上一个奇迹。


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考证撰文,认为运城盐湖区郊斜村发现的李氏家谱,内容真实可信,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当今海内外首次发现、硕果仅存的李冰家谱,是判定李冰故里就在河东的直接证据。根据李冰入秦时间来讲,原属魏国的河东已归秦国疆界,李冰族属无论是被迁入秦或是留居故地,都是秦国臣民,说李冰是秦人并无不妥,而河东大地则是李冰故里。


李冰故里在运城,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可以印证。解州镇郊斜村《李氏家谱》总序中记述:“至宋大中祥符年间(李冰)父子神显威灵,默从关帝戮尤有功盐池,又得配享池神之祀。”大意是说,宋大中祥符年间,李冰父子神灵默默随从关公神灵在(运城)盐池与蚩尤神灵大战有功,而享受过池神的待遇。


村里已故老者李周全也曾说:“关公在盐池战蚩尤,二郎是先锋官。”虽然这是神话传说,但却反映了李冰与关公的关系,他们都是解州人。


早在2003年,运城盐湖区就成立了李冰研究会,李保生会长靠着社会各界的支持,凭着弘扬李冰精神的信念和他的不懈努力,他和族人李国栋在2004年合著《李冰故里与李氏探源》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原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李英明作序,包括了李保生多年研究李冰的成果,收录了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李吉和四川研究李冰专家学者以及运城李冰研究会成员的论文。该书一经面世,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李冰也被世人尊崇。2018年10月18日,都江堰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李冰讲坛”在都江堰市李冰中学开讲。《中国文化产业报》社常务副社长、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课题组研究员李友明(都江堰市人)讲道:“李冰故里不是所谓的甘肃陇西,不是陕西的眉县,而是山西的运城(过去叫‘河东’)”。


最近,都江堰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李冰人文研究,已不仅是为考证其族属祖籍,更重要的是从其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治水业绩中汲取一种精神,一种不求个人名利而谋万民幸福的奉献精神,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