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详细内容

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时间:2022-05-09     作者:慕灵娟 中共华池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原创】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红色文化是内涵,旅游产业是载体。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题,对革命老区华池县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思路。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华池县是革命老区,曾是国家贫困县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作为典型的农业县,要想生活富裕,就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游客对红色文化旅游的向往也在逐年增加。华池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就是最大的优势资源,也是最具潜力的发展资源。近年来,华池县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华池县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调研,加强专题研究,推出务实举措,加快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华池县是一个地域大县,人口小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北部,与陕西省的志丹、吴起、定边接壤,全县土地总面积3790平方千米,现辖6镇9乡111个行政村,2021年底常住人口11.8万人。

华池县旅游资源特点

1.自然地理独特。海拔1100—1780米,年降水量380—510毫米,平均气温7.8℃。地势北高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老爷岭、紫坊畔子午岭、烟雾沟等沟壑景色壮观,可谓华池县天然的旅游资源。

2.历史文化悠久。华池为周人创业之地,是农耕文化的源头,从西魏始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洞洞沟出土了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城壕乡发现了260万年前的象类化石。秦直道穿越了子午岭,还有横亘黄土梁的战国秦长城、宋长城,浑朴大气的金代双石造像塔,巧夺天工的宋瓷器、千岁香包以及范仲淹戍边时修筑的大顺城、大义寨等。这些文化古迹都是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华池县珍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3.红色积淀深厚。华池是陕甘边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夏秋,刘志丹来到南梁向贫苦农民传播革命思想,1930年建立了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留下了抗大七分校等革命遗址。华池是评剧《刘巧儿》中“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故乡。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刘巧儿”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美好爱情的故事广为流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珍贵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4.物产资源丰富。华池县生态优美,沃野千顷,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荞麦、洋芋等10多个品种,油料、水果、蔬菜、畜产品、中药材等特产丰富,白瓜子、黄花菜、黑木耳、小杂粮等土特产驰名陇上,境东的子午岭林区原始次森林面积达150多万亩,木材蓄积量达到247万立方米。华池是长庆油田在陇东的主产区之一。长庆油田1970年从华池境内勘探出第一口油井到现在已有52年的历史,目前仍在大量开采。

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华池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史,与延安一脉相承,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仅南梁周边就有55处遗址遗迹。其中,已确定为县保以上14处(其中,国保7处,省保1处,市保1处,县保5处),已开发保护利用14处,未开发保护利用41处。2021年12月,录入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南梁革命纪念馆是1986年经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修建的。胡耀邦、陈云、习仲勋等领导分别在纪念碑、牌坊、门楼、纪念馆上作了亲笔题词。南梁革命纪念馆1994年12月被甘肃省委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华池县实施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南梁核心景区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南梁一跃成为陇东革命老区独具魅力的红色小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华池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1)资源优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块未曾沦陷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红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因此,华池南梁“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和特有的南梁精神是不可替代的。

(2)位置优势。目前,华池南梁通用机场、银西高铁正在建设,建成后将解决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瓶颈问题。联合邻近的延安打造整合旅游线路,可以互惠共生,增加竞争实力。

(3)发展优势。旅游资源非一次性消费资源。已经建设和发展的同类旅游景点建设成本大,导致改造难度大。华池发展旅游业较晚,可以博采众长,汲取各地的成熟经验为己所用。

(4)能力优势。华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2021年批复成立南梁纪念馆党组;调整领导干部6人,对外招聘优秀人员15名,经过岗前培训,为“南梁精神宣讲队”长足发展增补了新鲜血液。队伍整体能力得到提升,成功举办了甘肃省政协主办的南梁精神研讨会;与甘肃移动公司签约完成中国移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云上展馆,着力打造具有未来感、科技感的红色文化体验场馆和红色文化网上教育空间;圆满完成了中纪委、国家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省委书记尹弘等重大工作组接待任务,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甘肃省规划调研组、2021海外华文媒体甘肃行活动“红色南梁”采风调研组、甘肃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庆阳南梁专场)、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分赛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申昜同志珍贵史料南梁捐赠仪式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服务保障,为114万余人次公众提供了优质讲解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方面有一定优势。

2.华池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劣势

(1)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华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财政困难。政府部门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培育本地企业成效甚微,社会民众思想守旧,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资金投入少。因此,目前资金缺口大,建设速度缓慢,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2)产业结构单一,游客无处消费。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目前华池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单一,仅以参观瞻仰为主,与其他旅游产品和新业态结合不够紧密,多元化体验不足,不能满足游客基本的“食、住、行、游、娱、购”需求。近年来游客人数大幅增加,但由于景区产业链条短、体系不全,旅游商品单一,过夜游客少,游客人均消费低。目前景区售卖的当地手工品仅有刺绣、香包、布鞋,特产仅为羊肚菌、黑木耳、白瓜子等,均表现为开发档次低、种类少、特色不鲜明,游客购买兴趣不大。当地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加之政府优惠政策不足,大多数当地百姓都处于观望状态,不能积极参与到为游客提供“食、住、行”的服务队伍中来。

3.华池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和周边其他县区相比,华池县属于“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在该旅游区内,周边的延安、会宁等的知名度和红色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华池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有陷入“旅游阴影区”的危险。

(2)需求变化速度快。各旅游景区通过互联网、电视广告、娱乐节目、微信、博客等不同方式向潜在旅游群体传递消费理念。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游客对革命历史方面的内容关注度低,但消费喜好和消费理念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网上参观对实地旅游的影响。国家设立独立网站和网上纪念馆使一部分对革命历史感兴趣的人们通过网络学习和参观而减少出行。这会给仅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景区带来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显著,要充分发挥,同时劣势也比较突出,要下大决心弥补。另外,借助国家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其发展机会大好,要积极把握,同时挑战也不容忽视,要花大力气应对。

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华池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立足新时代的国情、省情和县情,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生活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出发点,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战略导向,以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休闲体验、实现融合发展为战略任务,以盘活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平台、完善红色旅游设施、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提升红色旅游质量、改善红色旅游环境为战略举措,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华池县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乡村振兴的美丽产业,把华池县打造成全省红色文化旅游强县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县。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的参与,要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主线,全力打造好这张特殊的“红色文化遗产牌”。

1.传承文化基因,盘活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要全面普查县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元素,丰富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满足多种市场需求。从人的需求出发,依靠现代网络工具,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动全民参与“全域旅游”才能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

要加快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围绕“一核”“两带”“三区”盘活全县红色文化资源。“一核”,即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中心的南梁红色文化传承体验核;“两带”,即南梁至东华池公路沿线的红色文化景观带和大凤川至豹子川公路沿线的绿色休闲度假带;“三区”,即抗大七分校为主的东华池旅游集散服务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主的苏维埃军委政府游览区、以军民大生产纪念馆为主的军民大生产休闲体验区。

2.整合产业要素,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平台

借助“互联网+”“文化+”“旅游+”,深度整合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链条,打造统一规划设计的红色文化旅游平台。各种红色文化资源,乡村自然清新的空气,特有的民俗文化,以及当地的特色民居都可充实到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中。合理配置旅游各要素,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延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利益共享链。

形式多样地开展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旅游活动,与传统的革命观光旅游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产生“叠加”效应。理顺红色文化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突破发展障碍,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林业、文化、体育、医疗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相互渗透,使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3.重视招商引资,完善红色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机遇,不断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好财政扶持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景区场馆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建设资金不足、旅游设施落后的状况,要通过改善景区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有强烈吸引力、大众愿意主动消费的产业。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商和企业集团,支持做大一批红色旅游产业集团,同时培育当地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和青年创业,通过合作、租赁、入股、承包等方式,整体开发重点旅游资源或承包开发部分经营性项目,以企业带动社会民众共同参与经营和管理,拓宽建设融资渠道,尽快改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建设红色文化旅游配套交通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点)与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线,加快推进高速路、南梁通用机场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仁立,刘建平.关于红色旅游含义和特点的再认识[J].武夷学院学报,2011,30(01):51-54.

[2]李永乐,孙天胜,成升魁.市场导向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学术论坛,2007(09):104-107+121.

[3]饶志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3(04):138-141.

[4]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十年总结汇编[G].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214-216.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2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6]程瑞芳,程钢海.西柏坡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03):8-1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