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民间工匠 >> 兴于明代 盛于清代!太原面塑匠人王博: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详细内容

兴于明代 盛于清代!太原面塑匠人王博: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揉、滚,搓、捏,屏气凝神、一气呵成,再用小刻刀灵巧地点、切、刻、划,短短几分钟,手拿金箍棒、器宇轩昂的孙悟空,在太原传统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王博的手上,就像变戏法儿一样“蹦”了出来,周围传来一片赞叹声。

国庆小长假,钟楼街人流如织,王博的面塑摊位前更是人气飙升。西游师徒、神话人物、动漫卡通……一个个彩色的小面团,被一双巧手塑造成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形象,好奇的孩子们围在摊位前,舍不得挪步,目不转睛地看:“给我捏个漂亮的艾莎公主”“我要神气的黑猫警长”……

“小时候,我也特别喜欢看捏面人。逢年过节,奶奶就会蒸各式各样的花馍,我在旁边看得眼花缭乱。再长大点,我也拿个面团跟着奶奶学,捏红眼睛的兔子、摇头摆尾的鱼,每次打开蒸锅时,就像开魔盒,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做的花馍。”奶奶的一双巧手,给王博的童年增添了很多色彩,也让他爱上了这种在热气蒸腾中,既能饱腹又能悦目的传统技艺,一坚持就是21年。

这是一种赞美生活的艺术,是一种从寻常百态中衍生出来的美。“太原面塑,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每逢节庆年丰,家家户户都要捏制面人、面龙、面鱼、面虎、面羊、各式瓜果等来求神、祈雨、祭祖、婚嫁、寿诞、寺庙祭供。太原传统面塑制作工艺流程有配料、和面、蒸面、揉面、构思、调色、捏塑、晾干等,特点是成形快、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制作精细,内涵丰富,易于保存,可作观赏和收藏品等旅游文化纪念品。”说起太原面塑,王博如数家珍。

2000年,王博拜太原老一代面塑传承人张振明为师,系统掌握了传统面塑的技艺。在这里,王博学到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艺,还有老一辈手艺人的操守。“师父时常告诫我们,要把太原面塑传承好,把这门汲取了民间艺术精髓的手艺发扬光大……”对于张振明的教诲,王博铭记在心,善于学习的他,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艺。2004年,他慕名向北京面塑大师萧占行学习精品面塑工艺,将西方雕塑手法巧妙融入面塑之中的思维,让王博眼界大开,他先后创作了25公斤重的大型清明主题面塑“春天的思念”和为虎年创作的15公斤重的大型面塑“虎啸迎春”。面塑也可以像雕塑一样气势雄浑、刚劲豪迈,王博的面塑作品让人们叹为观止,他也迈出了自己从民间艺人向工艺大师蜕变的第一步。

“面塑工艺有很多短板,比如易碎、易裂、易变质,过去很多大件的面塑作品没有办法去省外乃至国外展示,即便是套着塑料壳子,运输过程中的一个颠簸,都会让面塑作品受损,这种‘伤害’还无法弥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示面塑工艺,王博想方设法让面塑作品变“结实”。

“就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既要解决面脆易干的问题,又要让其保持面本身的Q弹感。要不停地把各种胶状的物质加到面里,然后做出来看效果,有时候为了试验,一天能用一袋面粉。”在屡次试验中,王博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材料加入到面团中,彻底解决了面塑作品易脆、开裂的特点。目前王博的面塑作品已达到不变形、不干裂、不褪色、不发霉,而且很环保,可永久保存。

也正是因为配方的改良、技艺的创新,太原面塑成为“国礼”,漂洋过海,美名远播——2017年,王博代表山西赴阿斯塔纳世博会展演、交流,哈萨克斯坦农业部长和州长对太原传统面塑产生了浓厚兴趣,王博向他们赠送了面塑世博会吉祥物;2019年1月,王博受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派,远赴埃及参加“一带一路”中国文化年活动,2月受邀赴斯里兰卡参加第三届“欢乐春节”中国春节庙会,6月,在韩国全罗南道“山西日”非遗展演及文化交流活动中,山西推介的省级非遗太原传统面塑原创作品“中韩合作共繁荣”“木槿喜鹊”“喜来山西”“留学山西”等特色作品,技惊四座。

如今,王博秉承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态度,不仅继承了老一辈艺人的传统面塑艺术精华,还创作出了现代卡通、漫画风格的各种人物、动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才能传承好非遗。”王博开始思索如何将太原面塑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门技艺。

从2006年开始,他每周都要去几所小学向孩子们传授面塑制作技艺。为了让孩子们爱上面塑,他潜心研究容易被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在面塑教学中吸取了很多动画创作的特点,对具体形象进行夸张处理,使造型更加可爱、生动。他还边教学边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面塑的地域分布、不同特点、各种形象的美好寓意等知识,让面塑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从小学习面塑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如果能让100个人知道它,10个人喜欢它,其中一个人擅长它,这份技艺就有希望流传下去。”看到孩子们学得认真,王博打心眼儿里高兴。

王博一直在创新,让太原面塑的发展紧跟时代。这不,最近他又有了新规划:“钟楼街上很多复建的老建筑美轮美奂,我想把钟楼、老鼠窟等热门打卡地用面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太原面塑承载的不仅是闪耀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展现今日锦绣太原的时尚、品咂老太原的朴实率真……”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