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美食寻访 >> 家乡那浓香的柿子醋
详细内容

家乡那浓香的柿子醋

家乡那浓香的柿子醋

家乡那浓香的柿子醋


十多年从军经历,认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从陌生到熟悉,谝聊的基本是一个话题:老班长是哪里人?湖南?好啊!毛主席的故乡;山东?奥,那是孔圣人老家;山西?知道知道,山西老陈醋……

山西名人灿若星河,然知名度竟然不敌一坛陈醋!做为山西人,心情端的五味杂陈。

说起醋,驻地有一句谚语:山西人吃醋名声在外,河北人吃醋实实在在。意思是在吃醋方面,河北对居于山西之后心有不甘,话里话外是明显的不服。

实事求是地讲,河北人吃醋也挺生猛:饭桌上只要有醋壶,不管是吃包子饺子面条或者喝汤,他都能提溜醋壶往碗里倒一股。吃罢饭喝汤时不雅的吧唧声,充分说明他们对醋的喜爱程度,和山西人相比也不遑多让!

有时我凭空想像一个画面,自己都差点乐出了声:假如老家酿造的柿子醋也摆上餐桌,食客们也似这般吃法,那肯定当场涕泗横流,只剩下嘴里“哈呼哈呼”喘气的份儿。为啥?酸的呗!

家乡那浓香的柿子醋


我的家乡位于晋南汾河之阴的下牛村,一个在省地图找不到的小地方。人稠地薄,“九沟十八岔、二十四个干疙瘩”是对我村地貌的真实写照。虽然民间口口相传着“刘秀金口双刺直”的传说和植物佐证,民国年间也曾商贾云集、花团锦簇若干年,但那毕竟是过眼云烟,代替不了农民捉襟见肘地过着苦日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户户家境贫寒,直接导致凡用钱消费的日常用度,村民都能找到不花钱的替代品。比如洗衣服使用皂角、麦面玉米面都是自己磨等。至于吃的棉籽油,六、七口人之家,年底只能分五斤左右。也就是每顿饭菜里只能象征性地滴几点。贫寒程度可想而知。<

饭菜缺油少盐,那靠什么下饭?靠柿子醋!

对于家乡柿子醋的酿造工艺,我年少时的记忆大致如下:先将彻底成熟的柿子去蒂用干布擦干净,把新鲜的红高粱颗粒煮熟,放入适量小麦麸,加上自家制作的酵子若干,放阴凉处发酵成酵子糊。 然后在洗干净的瓮上架起木制夹板,把柿子逐一夹破放入瓮内。将提前预备的酵子糊适量放入瓮中,用专用木棍翻腾数遍后封瓮口;过三、五日再加酵子糊翻腾数遍封口;又过三、五日将剩余酵子糊全部倒入瓮中翻腾封口。过上三个月左右,用几个瓷盆把瓮里的破柿子全部导入,每个瓷盆都只盛到三分之二处,然后加几瓢井水,盖上盖子,捂上棉被让其发酵,三、五日即可完成。用纱布覆盖容器口,挡住残渣,即成头道醋。 村里把酿醋过程叫“累醋”(音),可能是指劳动强度而言,也可能是指工序繁琐。也可能是“淋醋”吧。

收完头道醋,柿子中还有酸味。再加几瓢井水,把炕上发酵工序走一遍,是为二道醋。当然酸度比头道醋次之。三道过后,柿渣已无酸味,遂晾晒庭院,喂食牲畜。

家乡那浓香的柿子醋


柿子醋酸味醇厚、略有果香、尝之微甜,蒜辣子、调苦苣、拌马齿,尤其是吃“饭”,离了柿子醋简直就失去了灵魂!家乡人嘴里说的“饭”是狭义的,它特指挂面、手擀面、揪面片等面食。“你家中午吃啥饭?”“拌馍谷类。”“你家呢?”“饭!”外乡人听的云山雾罩,本地人却一清二楚。

我小时候极喜吃“饭”,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只要是吃“饭”,就算不搁酱油不放盐都行,但唯独少不了柿子醋。柿子醋里没有涩苦,味道微甜、口感酸爽,“饭”里倒上一点,简直通身舒坦!至于酿造过程中那一道是除涩工艺,只能留给专家解释。

下牛村柿子醋在当地比较有名,究其原因:一是品种优良、果实甜度高;二是村里柿树都比较古老,吸收日月精华多些。“千年古槐问柿树”,两个树种寿命基本等同,只是柿树比槐树多一些“地气”、少了些“仙气”,村民自然多了份“福气”。

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家乡村民已经鲜有人淋醋。买一袋陈醋不到一块钱,虽然味道不如柿子醋酸爽,但也免去了淋醋劳作之苦。去年秋天,听说在外打拼多年的李总家里酿醋,我的馋劲一下子上来了,提个塑料桶就去他家买。场面话过后我说明来意,李总略带歉意地说:我嫌外面买的醋吃着不放心,特意给自己家淋的醋,你要想吃,给你倒上一瓶就是了,乡里乡亲的,谈什么买呀!

如今,那瓶醋早已吃完了,但那浓浓的乡情却一直留在我的心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