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从《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看嘉兴西水驿
详细内容

从《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看嘉兴西水驿

时间:2022-05-30     作者:胡 园 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原创】

嘉兴西水驿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水驿之一,负责邮传、运输物资和接待过往官员、驰驿人员,是联系中央和地方的重要中转站。现驿站已无存,仅存元碑《嘉兴路重建水驿记》于西水驿旧址,现根据碑文记载和历史文献资料,介绍嘉兴西水驿设置背景、沿革、配备及职能。

嘉兴市南湖区斜西街西端环城西路边有座《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1998年11月,有关单位在拆除西丽桥东侧桥堍建筑墙体内发现该碑。1999年10月,在西水驿旧址新建水驿亭,并将此碑修补后立于亭中。2011年,西水驿碑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碑所指水驿即嘉兴西水驿,作为“活体文献”,为充实和丰富嘉兴西水驿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史料。

《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基本概况

《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又名西水驿碑,元代碑刻。此碑坐西朝东,西紧临京杭大运河,高214厘米,宽106厘米,厚27厘米。由建德路总管府知事俞镇记,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吴秉道书,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马合谋篆额,嘉兴路海盐州判官金伯宁立石。碑额阴文篆书“嘉兴路重建水驿记”8字,4行,每行2字。碑文楷书,阴刻,共22行,满行约37字。共712字,其中可见正文553字,落款79字,其余80字模糊难辨。碑文记载了嘉兴西水驿的设置情况、地理位置、水驿职能及重建缘由、始末。

从碑文中看嘉兴西水驿

嘉兴西水驿设置背景

我国古代邮驿体系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殷商盘庚时期。按其设置的航道和交通工具可分为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并三种。水驿即为设置在水路航道上的驿站,以船为交通工具。水驿作为我国邮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东吴,因为吴国地处江南水乡,境内多水道,为满足水路交通运输的需要,所以当地邮驿水陆兼行。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后,其南段江南运河将北起江苏镇江、南至浙江杭州的江南水系连为一体,成为江南地区可供水驿通航的航道,水驿开始沿运河设置,嘉兴水驿由此诞生。唐以后嘉兴在运河沿线及海塘上设有嘉禾驿、皂林驿、石门驿、桑亭驿等。元初,西水驿在宋代嘉禾驿废址上重建,成为长江以南,从镇江至杭州700华里的“江南运河”上设置的14座水驿之一。

碑文:“江以南繇润至于杭七百里,为驿凡十有四,嘉禾西水其一云。”

嘉兴西水驿设置沿革

宋代,在府城西门西丽坊设有嘉禾驿,有驿马90匹,马户830名,有船80只,船夫(户)760名。元初置西水驿。西水驿在宋代“嘉禾驿”废址上进行重建,又在西丽桥偏西半华里再置马驿,沿用“嘉禾驿”旧名,并设提领各一员,分统舟马。(后)至元五年(1339)四月,嘉兴路郡守法忽鲁丁鉴于西水驿虽然每年修缮,但日益破败、简陋,乃主持改扩建西水驿,六月起动工,不足一个月完工。元至正末(1341—1368)毁于兵争;明洪武元年(1368)四月,重建西水驿;万历七年(1579),裁嘉禾递运所,并入西水驿,时号“秀水要津”,明末毁;清康熙十一年(1672),守道李显荣檄知府王师夔重建水驿,并书额“  征咨度”;乾隆五十二年(1787),秀水知县纪有堂建“迎晖堂”;咸丰十年(1860),驿站毁于兵争;同治六年(1867)十月,因驿路坍塌,暂由派舟马传递改为雇快船驰递文报,驿站制度日渐废弛;同治八年(1869),建驿房七间;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驿归邮;延至民国三年(1914), 驿站被撤销。

碑文:“西驿之馆□□□□□虽岁葺之,循习简陋日甚。至元五年己卯岁夏四月,郡守法忽鲁丁嘉议公至,览□□□□□细故哉。……命即招工□□□□□□史葛德明董之,撤旧宇而更新焉。”“是岁六月兴事,不愈月而成焉。”

嘉兴西水驿配备

驿站是官办、官管、官用的政府机构组成部分,为保障其顺利运行,不论规模大小,其配备均相当完善。

1.房屋配备

驿馆(舍)是驿站的房屋馆舍。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所谓驿舍,邮舍,或传舍,名虽异,义实同。盖所以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之地也。古时地方官员十分重视驿馆建设,认为驿馆是地方行政的门面。到一个地界内,看其驿馆修建的好坏,就可知,当地政事的开展情况,进而可知当地官员的治理能力。从历史文献资料可知嘉兴西水驿驿馆具有一定规模。明代西水驿有重门、厅、穿堂、后堂、耳房、廨舍;清同治八年重建时,建有驿房七间。《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则记载了西水驿于(后)至元五年重建后,临水建阁,风光旖旎,水榭长廊,别具特色。除建有东西厅、燠室、风亭、长廊、厨房、浴室、米仓、库房等常规建筑外,还建有神祠,希翼借助神的力量,庇护驿站平安。

2.人员、交通工具及经费配备

驿官:驿站历代设专职官吏管理事务。嘉兴西水驿元代设提领一名,明代改设驿丞一名,负责“典邮传迎送之事。凡舟车、夫马、廪糗、庖馔、裯帐,视使客之品秩,仆夫之多寡,而谨慎应之”。清乾隆以后裁驿丞,归地方管理。

交通工具、驿夫及经费:马、船为马驿和水驿必备的交通工具,马匹和船只的数量是区别驿站大小的主要标志,决定了驿夫、经费的定额。嘉兴西水驿元代为水驿,“水驿,西水驿,船三十只,船户叁佰户”,另设有嘉禾驿,为马驿。之后西水驿实为水马驿,有船、马两种交通工具和马夫、船夫、陆夫和平迁夫等驿夫。明洪武元年规定“水驿设船不等,如使客通行正路,或设船二十只、十五只、十只。其分行偏路亦设船七只、五只,大率每船设水夫十名”。明洪武元年重建西水驿“统领水夫100名,馆夫24名,廪给库子4名。站船(或称驿船)10只,每船设铺”,清制,每两匹马配备驿夫一名。经费由府、县库负责,用于驿夫、驿船修造及招待费用。西水驿“额设驿皂二名,共工食银十二两。人夫一百四十四名,共工食银一千三十六两八钱。站马一十匹,马夫五名,共工料银二百七十两。座站仙船一十二只,船头水手六十一名,共工食银四百五十两。嘉兴县均平纤夫二百九名,共工食银一千五百四两八钱。秀水县均平纤夫二百二十名,共工食银一千五百八十四两。支应银八百四十一两九钱二分。修造船料银六百八十六两四钱一分九厘九毫九丝七忽。”

碑文:“阁本临河,便舟是迎,至门外辟肃使□□。中□□□□□□立东西之厅两庭耳。附轩翚飞,湖光野色,荡摩心胸,燠室风亭,惟意是通,奉神有祠,庇□□庐,庖湢库廩,诸物悉备。”“夫驿之废兴,关于郡政之弛张。政之弛张,关于□□□□工。入其境,视驿则知政,知政则知其人矣。”

嘉兴西水驿职能

我国古代“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自设置之日起,就兼具交通、通信、馆舍等多项职能。虽然随着朝代更迭,其具体名称、组织管理和典章制度发生变化,但其职能未发生本质改变。水驿作为邮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包括传递官方公文,进行交通运输,接待过往专使、官员和外使朝贡三个方面。

1.传递官方公文。《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置邮”为“传命”而设,其首要任务即为政府传递公文和紧急军情。公文为中央发往地方的诏旨、文书和地方上报中央的文书,是联系中央和地方的重要通信资料。为确保公文迅速、准确、安全传递,历代政府将之写入邮驿法律之中,对邮驿勘合管理、驿递管理及程序做了具体规定,对人为因素造成的公文稽留、失密、损坏及丢失的责任人依律追责处置。嘉兴西水驿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驿站之一,是联系中央和地方的重要通信中转站。西水驿依赖于京杭大运河和嘉兴境内四通八达的水网体系,结合水陆兼并速度快的特点,成为传递公文和紧急军情的主要方式,切实保障了朝廷政令的“上情下达”和地方信息的“下情上达”,充分发挥了驿站传递信息的职能。

碑文:“天子之使徵令,锡予播告。”

2.接待过往专使、官员和外使朝贡。驿站除承担通信职能外,还兼具接待职能。其接待对象为传递官府公文和军事情报的人、过往官员和朝贡使节,驿站为驰驿人员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是官方招待所。嘉兴西水驿因地处要冲,大运河境内段是我国东南部闽粤浙赣通往长江以北的必经要道,历史上曾接待过无数过往官员和外史。如朝鲜官员崔溥在《漂海录》里记录了自己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十七日因奔父丧自济州渡海返乡途中遭遇暴风漂流至台州,后被送至杭州,经京杭大运河进京朝见的经历。崔溥描写途经嘉兴府西水驿时写道:“驿前建石柱作屋廊于河中百余步,缆舟于廊下。”驿丞何荣以诗接待并赠以菜馔、幹鸡、八带鱼等物,以便船上食用。后崔溥题诗《过秀州西水驿》云:“今朝又过嘉兴府,人自繁华竹自苞。”嘉庆年间赴琉球国册封使臣李鼎元在其所著《使琉球记》中亦提及西水驿。吴与弼也曾作诗《被召舟次秀水要津》。驿站作为迎来送往之地,其接待情况与该地的荣辱和名誉关系密切。为使来往人员“宾至如归”,地方政府通常大肆修建驿馆设施,将酒、粮及马匹、粮草等都备足,无微不至地招待宾客,稍有不周,即严惩相关人员。

碑文:“东南之区省臣、台臣、宪使、阃帅按部行县,与□有□□事□□□□□午错遝必此焉。经往者,舍骑而舟,□行中河,偃仰眺瞩,息掉鞅之劳,以旷心怡神。□□□□□僚属邡劳致饬必恭,壶浆廩糈必丰,供张仪卫必严,篙楫帆樯维系之属必坚。□□□□□□,有一不当意,则将疾乎大呵,箠督胥史,辞及长吏。郡之毁誉、荣辱系焉。”

3.进行交通,运输物资。“朝廷”(中央)是“腹心”和“元气”,藩镇、方域、郡县和百官是“四肢”和“五官”,“邮驿”在“腹心”与“四肢”的联通中起着“经络”的作用。邮驿不仅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信息联系,其依赖的驿路体系还构建了完善的交通网络,使交通运输更快更便捷。嘉兴“南通八闽,北通三吴,旁及江右”,是南北水陆上的交通通衢,境内运河段是北上南下的必经要道。西水驿沿运河北上为吴江县平望驿,出镇江京口驿途经山东省、河北省即可直达北京,沿运河南下为石门县皂林驿,至杭州武林驿,再南下可至福建,向西可至安徽、江西、湖广地区。境内段运河还与密布的内河河网相连,形成四进四出水系,连通嘉兴境内各域,经海盐塘至海盐境内入钱塘江可东入大海,从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后,以运河为基础的漕运、商运体系地位日益凸显。为缓解北方粮食不足的情况和满足南北物资运输交换的需要,运河成为运输粮食、饷银和其他物资的交通要道,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碑文:“驿当城西□□□□□□,左□鸳湖,右挹苕霅。后接平望,前迻皁林。”

《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价值

历史价值

嘉兴西水驿自元初设置以来,数次毁损于战争,后又重建。随着近代新式交通、通信方式的传入,邮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邮驿体系,西水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现驿站也无存,仅可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中。《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见证和记录了当时驿站的重要功能和古代邮驿制度的相关历史信息,是古代嘉兴在京杭大运河设置水驿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史料价值

《嘉兴路重建水驿记》碑为记事碑,碑文详细记载了元代西水驿重修之缘由和始末,该碑迄今未见在志书中著录过,且保存较好,补充完善了文献记载的缺漏,为研究西水驿及邮驿史、交通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考史、补史功用。

艺术价值

《嘉兴路重建水驿记》为元代碑刻,历史悠久。该碑集书法、篆刻于一体,碑额由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马合谋篆,为篆书阴刻,正文由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吴秉道书,为楷书阴刻而成,方正不失古朴,笔锋颇具灵气。碑刻框缀图案,时显蒙族风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单庆,徐硕.至元嘉禾志[M].嘉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刘应钶,沈尧中.万历嘉兴府志[M].嘉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许瑶光,吴仰贤.光绪嘉兴府志[M].嘉兴市地方志编纂室,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4]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嘉兴市志[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5]嘉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嘉兴文史汇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6]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历代碑刻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7]藏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

[9]李家涛.清代江南地区水驿制度研究(1660-1991)[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10]董强,周凯.舟驿天下——江南水驿[J].百科知识,2018(15):40-4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