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详细内容

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18     作者:李 苗 王雨馨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创】

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为长沙窑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空间,为公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湖湘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以铜官窑陶瓷文化传播现状为基础,剖析现有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基于此提出解决对策。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彩陶源村的铜官窑遗址,拥有76处烧窑遗址和19处采泥洞及货藏区、墓葬区等已知遗存,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官窑对传播陶瓷文化,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期推动铜官窑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现状

瓷器陈列与遗址场景复原展示古窑风采

作为唐朝兴起的民窑,长沙窑不仅见证了唐朝文化的兴衰,其陶瓷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价值可见一斑。2012年,长沙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顺利开园,公园复原了唐朝至五代时期民窑风貌,融合了长沙窑瓷器产品,对一定面积的遗址进行了开发,以展示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与唐文化,为长沙铜官窑的保护与研究以及长沙窑陶瓷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遗址公园内有三处主要景点: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陈家坪遗址及谭家坡遗迹馆。除此以外,公园还设有觉华塔、梦回大唐瓷板画廊等景点供研究参观。瓷器的陈列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内,窑神庙遗址、龙窑等主要分布在陈家坪遗址及谭家坡遗迹馆。

1.专题博物馆讲述陶瓷文化史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是一座以“诗意的彩瓷”为主题,展现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发展史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共设有七个展厅,展出器类多样的文物1000余件,其中从海外征集归国的“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水文物共162件,陈设布展面积达5200平方米[1]。

博物馆一楼设置有序厅、“千年的积淀”两个展厅,布置有长沙窑运输路线,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来历,“黑石号”专题展则是为了追溯海上丝绸之路与“黑石号”、长沙窑之间的历史渊源。二楼设置有“瓦渣坪往事”“土火之艺”“教育互动区”“彩韵唐风”“世界的长沙窑”等展厅。“瓦渣坪往事”展厅设有窑洞、手工艺人制瓷塑像、龙窑等模型,主要展示铜官窑的制瓷样貌与工艺;“土火之艺”展厅重点展示瓷器的烧制过程,配有简单的瓷器制作互动体验设备;“教育互动区”主要展示瓷器的拼装体验,意在通过拼装互动起到瓷器的社会教育功能;“彩韵唐风”展厅是博物馆的特色展区,以展示唐朝瓷器的多元诗意风采为主,内容涵盖唐朝书法真迹、花鸟纹饰等;“世界的铜官窑”展厅则展示铜官窑瓷器的外销历史,设有“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与窑址出土器物对比展柜,同时展示了世界文化与铜官窑瓷器纹样的渊源。出口前有1:1复制的“黑石号”沉船模型,并对“黑石号”的历史故事、发现历程以及回国的曲折过程进行了介绍。

2.陈家坪复原窑神庙与龙窑遗址

陈家坪遗址是长沙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内一处极具代表性的窑业遗存分布图,遗址内的窑炉残基密集,陈家山上分布着Y30、Y31、Y33、Y34、Y35、Y77等从唐至明清不同时代的窑炉及相关窑业遗存,挖泥洞、作坊、窑炉、窑业废弃堆积以及窑神庙等能反映长沙铜官窑制瓷工艺流程与陶瓷生产传统的遗迹共存于此,集中展示了长沙铜官窑陶瓷产业的兴衰与历史变迁。

目前,陈家坪遗址主要展示Y33号龙窑、挖泥洞、窑神庙考古现场复原展示遗迹、Y35与Y77号龙窑。龙窑遗址现场对每一处结构都设置了标牌,如自然层、北窑壁、南窑壁、窑尾、排烟室等,且对龙窑都有比较具体的介绍。由于遗址处地势低洼,为了防止遗址被雨水侵蚀,现有展示区域是在发掘后于遗址上方修建的,复原展示面积为767.88平方米。但此处展示仅有建筑遗址,堆积有瓷器碎片,不了解其知识背景的游客很难欣赏到它的价值。

3.瓷板画廊与手工作坊真实还原历史

在谭家坡遗迹馆的附近建有“梦回大唐”瓷板画廊,是由长沙府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联手著名画家成五一先生鼎力巨献。它是以长沙窑陶瓷历史和长沙窑陶瓷文化为题材,用长沙窑陶瓷的工艺、装饰技法烧制出的一幅幅陶瓷瓷板作品,以瓷砖画的方式再现长沙铜官窑的瓷器生产过程、窑工生活和交流贸易等场景,生动地反映出了长沙窑的历史风貌。

谭家坡遗迹馆位于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域。遗迹馆建立在古窑址的废墟上,馆内堆积了数米高的残碎瓷片,展示古窑址其中一处制瓷作坊分为制坯区、烧造区两部分,涵盖长沙窑从采泥到成品的整个制作及烧造流程。谭家坡遗迹馆是展示千年陶瓷文化的标志性形象窗口,场馆陈列布展以龙窑及作坊为展示主体,重点展现长沙窑瓷器的生产过程。谭家坡坡底序厅设有长沙窑窑区沙盘模型,以展示遗迹现状。从下往上走可以参观到制瓷作坊区,且配有数字电视来讲述制瓷流程,参观者还可以通过电视观赏考古工作者发掘长沙窑的影像资料。

数字技术展现陶瓷文化

1.线下应用

数字技术是可被电子计算机识别的二进制数字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科学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图、文、声、像等媒体的融合[2]。线下数字化主要体现在博物馆设计中。铜官窑在整体呈现上运用了电视、投影、二维码等多种媒体形式,在陈列展览中辅以多点触控技术、自助语音导览、1:1复制模型等方式,博物馆内还配有6台互动体验数字设备,游客可以通过互动来体验陶瓷烧制的过程。

2.线上宣传导览

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的线上宣传主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其微信公众号于2012年上线,借力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截至目前,公众号共发布了36篇原创内容,日均点击量在七八百左右,每条原创内容有200至400的浏览量。微信公众号开发的对外服务功能主要有三个:“逛古窑”“云古窑”和“古窑通”,可以满足游客在线上的各项基本需求。其中“逛古窑”运用了多种数字技术,如GPS定位技术和AR技术等,包含导航、景区全貌、AR导览、参观预约、餐饮民俗五个方面的功能,游客可以在这一界面实现景区内部的导览,解决食宿问题,使游客在遗址公园获得更好的体验。“云古窑”主要是为游客提供线上游览服务,使其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到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的各个场馆、景点,并配有语音讲解。其中“掌上把玩”一栏更是方便游客线上观赏铜官窑博物馆有名的藏品。

研学与文创助力陶瓷传承

1.研学基地建设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学基地由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谭家坡遗迹馆、陶瓷工业研学实践基地及铜官国际陶艺研学实践基地组成。基地以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谭家坡遗迹馆为核心,以铜官陶瓷现代工业生产基地、国际陶艺实践创作营为实践场所,开发了古窑探秘、瓷路文明、大师古艺等系列特色课程,把历史学习、动手实践、快乐体验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收获感,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璀璨的陶瓷文明、海上瓷路的理解,以实现研学目标。目前,遗址公园依托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制瓷技艺,打造了“陶瓷历史研学”“陶瓷工业研学实践”“国际陶艺暨一带一路主题研学实践”三条主题研学线路,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课程、不同对象的社会需求。通过参观与体验,以“文化+旅游”的方式,有效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弘扬古瓷文化。

2.文创中心运营

考古遗址公园中的铜官窑博物馆中设有纪念品商店,即长沙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用以展示手工艺人的工艺作品。访谈得知,长沙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中的商品主要由铜官窑周边的一些手工艺人所制。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多通过其他手工艺人寄卖,自身并没有设计生产文创的完整体系,还不能系统制作有自身特色的文创产品,也就无法形成更复杂的文创产品规模。

问题

体制阻碍遗址运营

根据调研反馈,遗址公园的发展受到了体制的较大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遗址公园的公益性质问题。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是公益性单位,在园区规划与开发上自主性较弱。近年来,受政府号召实行网络减负,园区关停了抖音与微博账号,只剩微信公众号用作宣传互动。二是方案的设计与实行方面。单位内部要想形成推广方案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经领导同意才能实施,流程较为烦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员工的自主创意与积极性降低。三是运营经费层面。当前园区主要依靠博物馆门票盈利,门票定价为40元,学生票半价。从收支情况来看,遗址公园入不敷出,门票收入并不能支撑园区整体发展。目前,园区主要还是依靠国家补助管理运营。

数字技术壁垒有待打破

在技术层面上,铜官窑遗址公园利用数字电视、投影等多媒体技术,辅之以多点触控技术、自主语音导览、1:1模型复制等方式实现景区宣传运营。尽管其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融合,但是遗址公园的科技开发程度远不及2018年底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的湖南省博物馆[3]。展厅内部分设备失修,摆放的长沙窑制作互动体验数字设备内容过于单一,可选择的器型、纹饰极其有限,无法展示长沙窑精致独特的造法工艺。此外,微信小程序功能仅限于景区导览,景点陈列不具体,画面观感较为模糊,有待进一步完善。

陈列展示不尽合理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将景点与用户的体验相关联。首先,博物馆内缺少互动区,瓷器的拼装及简单的数字制作体验并不能有效吸引游客;其次,1:1复制的“黑石号”模型与“黑石号”专题展分离布置,二者间的联系被弱化;再次,馆内有关龙窑模型等的知识科普与实物相隔较远,游客的直观体验感有所减弱;最后,遗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陈家坪的场景复原处只有龙窑土坑、窑神庙建筑层和大批的瓷器碎片,基于保护性开发原则,遗址无法全面完整地展示出来,未经修饰的遗址原貌对于游客来说,有一定的欣赏难度。

文创挖掘不足

当前长沙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多用于寄卖铜官老街手工艺人作品,博物馆自身并未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文创产出体系,这也造成部分文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园区向外输出能力也有限,宣传力度不足,仅靠有关瓷器介绍、唐代妆容等的科普推文难以获得长久稳定的流量,目前平台不足以支撑线上文创产品的售卖。

对策

释放组织运营活力

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共有五个部门:运营管理部、综合部、文物管理部、安全保卫部和规划建设部。部门的自主性较弱,独立开发规划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由领导机构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可试行扁平化的层级管理,以激发员工创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如可以将运营层面的权利分给运营管理部门,让其在举办活动,运营公众号等方面自主创新,利用线上宣传平台,丰富内容。

加大数字技术投入

仅靠场馆内拥有的数字体验设备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因此,需要加大数字化资金投入。有学者提到可以借助交互技术、VR技术等进行数字动画的制作,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展现长沙窑制瓷、烧瓷的场景[4]。借鉴其想法,数字动画可用于线上投放,线下则借助VR还原场景,给予人们沉浸式体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打造铜官窑独特IP形象,将传统文化动态化呈现出来,既能多元展示长沙窑陶瓷文化,又能更好保护遗址,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增强景区互动体验

互动环节不仅能增强游览的趣味性,还能大大提高游客的体验感。鉴于博物馆内存在无法实现手工制作及互动性不强等不足,可以在文创中心打造制瓷手工作坊,通过亲子互动园区,丰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此外,重点突出陶瓷文化、唐文化的主题,依托旅游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可通过组织唐文化专题展,设计旅游节,建设主题街区等方式来实现。

深挖长沙窑文化故事

2016年根据铜官窑瓷器上《君生我未生》一诗而改编的舞台剧于湖南大剧院上映,并广受好评。长沙窑作为外销瓷,与世界多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陶瓷文化特色是遗址公园开发的最大优势。因此,管理者需要充分利用遗址公园的文化与景点资源,深挖故事内涵,以演绎或其他方式动态呈现长沙窑的历史故事。

陶瓷文化是长沙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的特色文化,在推崇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长沙窑发展前景良好。当下,长沙窑考古遗址公园主要通过线上平台的运行、研学活动的举办、文创中心的运营、景点的展品陈列及遗址复原来实现陶瓷文化的输出,在展示陶瓷文化的同时也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未来,铜官窑需要增强景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深挖故事内容以实现长沙铜官窑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瑶.活态保护视角下长沙铜官窑遗址的旅游利用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9.

[2]魏鹏举,魏西笑.文化遗产数字化实践的版权挑战与应对[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38-47.

[3]张慧敏,苑文楠,吴亮芳.3T理论下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自主开发文创产品的可行性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3):100-103.

[4]宗传玉.数字动画对长沙铜官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32.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