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唐诗跨文化的路径研究 ——基于2017—2021年国内博士论文分析
详细内容

唐诗跨文化的路径研究 ——基于2017—2021年国内博士论文分析

时间:2022-07-26     作者:刘雨薇 李 婕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原创】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公开的2017至2021年间关于唐代诗歌跨文化研究方向的25篇博士学位论文为数据来源,从文献互引、主要关键词、研究特点与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计量可视化综述,试图厘清国内近五年唐代诗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方向、成果及问题,以期为唐诗跨文化研究的发展提供总结、借鉴和参考。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学范式。唐诗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当前对它的跨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采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方式,分别用“唐诗”“跨文化”“跨学科”等主题词进行检索;数据内容包括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年代等信息;数据的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6日。检索结果中只选取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一种研究性文献,共获得有效文献25篇(具体目录参见附录)。2017年为发文量最多的一年,单年12篇。此后逐年减少,至2020年数量渐升,单年发文4篇。

由此可见,近五年来,唐诗的跨文化研究高潮在2017年。此后,虽然其总体趋势逐年下降,但跨文化研究方向仍然是唐诗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分析如下。

文献互引

根据CNKI公开数据,《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研究》《诗情画意——论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和《龟兹文化与唐五代文学研究》被引频次最高,均为7次。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研究》关注到文学创作中与酒文化关联最大的诗歌体裁。从唐代诗歌中涉及酒的内容出发,分析唐代文学中酒文化对传播中各个要素的影响,如传播者和接受者、传播路径、传播内容、传播特征等,进而探讨唐代文学对酒文化后世传播的影响。其创新性地结合了文学创作心理学和传播学相关背景,拓展了古代文学研究与酒文化研究的视角。

《诗情画意——论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以诗画同源为研究依据,对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花鸟画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二者的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和艺术特征的分析,探讨诗词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意境契合的角度出发研究二者的融合。

《龟兹文化与唐五代文学研究》采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龟兹文化和唐五代文学进行文献梳理。利用出土文物和调查报告,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涉及龟兹壁画与唐五代戏剧比较、龟兹乐舞文化与唐五代歌舞戏比较、唐五代时期的龟兹本土文学影响研究和唐五代文学作品中的龟兹名物研究等。

其次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章包括《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唐诗经典中的转喻翻译研究》,被引6次。这项研究通过自建语料库界定的转喻的概念,建立转喻识别的五步骤模型,然后采取观察、描写与解释的研究路径,尝试得出结论:唐诗经典中的转喻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语符之间的转换或是修辞层面的转换,这些转换只是译者认知操作的外在表现;转喻翻译的实质是译者在概念层面对源语中转喻项的识解和对译文的例示。文章将唐诗文本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唐诗外译质量。

《马勒<大地之歌>的“意象美”——基于中西意象话语的学理阐释》被引5次。文章围绕酒歌意象美、青春意象美、自然意象美和永恒的女性意象美四大范畴勾勒出马勒关于“中国理念”的全景图,并对作曲家的音乐意象予以新的解读。这一过程显示了意象话语在深入具有东方主义特质的中国理念时的价值。

《空间视阈下初盛唐河洛文学研究》被引4次。文章主要通过文学地理学的视角,从历史与地理两个维度展开研究。考述了初盛唐时期河洛地区文学产生的空间分布和构成,分析了其文学空间的特征和成因、文学空间对当时生活的影响以及河洛文学空间对初盛唐文风的影响等。

以上是25篇博士论文中引用频次较高的6篇文章,涉及唐诗与饮食、绘画、外部文化、语言学、美学等方向的综合研究,是唐诗研究的创新,体现了唐诗审美新鲜的生命力,也为未来唐诗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方向。

主要关键词

根据CNKI公开数据,从整体上看,唐代诗歌跨文化研究主要包括“唐诗”“杜甫”“植物”等关键词。下面对几个主要关键词进行文献梳理。

在对“唐诗”关键词的探讨中,主要的节点词包括“意象”“唐人”“译文”等。如《唐诗中的日月神话论稿》及《唐代禅诗研究》两篇。《唐诗中的日月神话论稿》选取唐诗中的日月神话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主题分为日神及日之出入神话、阳乌与后羿射日神话、羲和与驭日神话、逐日与却日神话、嫦娥与奔月神话、蟾蜍与食月诗歌、月兔及文化内涵、月桂意象与寓意八类,并据此进行研究论述。

《唐代禅诗研究》跳出作家个案研究与禅宗和诗歌关系研究大类,回归禅宗诗歌本身,从唐代禅诗的佛禅思想、佛禅譬喻、禅悟境界以及审美价值四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宏观与微观结合,挖掘禅诗的文学、禅学、美学价值和意义。

在“译文”这一聚类中,涉及“翻译原则”“不确定性”等节点词,如《宇文所安唐诗翻译研究》与《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两篇。《宇文所安唐诗翻译研究》从宇文所安的唐诗译作出发,结合中西诗学、修辞学、语言学、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对译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对译作中的文化与文学语境进行描写和分析。

通过总结其翻译方法、翻译思想、传播和接受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典籍的翻译发展提供借鉴。《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利用模糊语义学的理论对《唐诗三百首》的汉韩翻译进行研究,考察汉语的语义模糊特点和翻译策略。

在“杜甫”关键词下,相关节点词有“玉文化”和“散点透视”等。如论文《散点透视中国古代诗歌与玉文化》对玉文化和中国古代诗歌进行梳理和研究,结合《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文本来论述文化对文学和语言的影响,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宗教观对文学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从“植物”关键词探讨唐诗跨文化研究的相关论文有《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及《唐宋诗歌与园林植物审美》三篇。

《唐代文学中的植物书写研究》依据先唐文学中的植物书写历史和文化原型,提出了唐代植物书写的三个方面,即唐代各类文学体裁和具体文学作品中对植物及其意象的书写、唐朝的植物景观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植物的地理分布对唐朝文人生活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文学现象。

《丝路外来植物与唐代文学:以11种代表植物为重心的考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和图像,分析了11种唐朝文学中外来植物的书写,探究外来植物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唐朝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状况。

《唐宋诗歌与园林植物审美》先考察了数位唐朝代表作家作品中的园林植物书写,后分析了诗歌的意象表现与意境营造及园林植物审美之间的关系,对唐宋诗歌园林植物书写的审美内涵做了多角度的观察与挖掘。

由此可见,唐诗的跨文化研究是唐诗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此,应当在唐诗的前期研究成果之上,开阔视野,借用不同体系的知识,延伸相关研究,拓展研究的范式。

近五年唐代诗歌跨文化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从CNKI提供的博士论文数据来看,近五年来,唐诗跨文化研究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唐诗的跨文化研究队伍逐步壮大,研究路径从单向的文本内部研究向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外部研究、文学的跨学科互动延伸,研究对象日渐细化,研究方法日趋新颖,从单一的文史结合向文化地理学、空间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拓展。

其次,跨学科之美崛起。如《薛爱华的汉学研究》与《韩国罗末丽初汉诗与中国文学的关联研究》。《薛爱华的汉学研究》收集文献,以薛爱华为个案出发点,对美国的古典汉学进行了梳理。《韩国罗末丽初汉诗与中国文学的关联研究》作为罗末丽初汉诗的首次整体、全面、系统、综合性的研究,在对罗末丽初汉诗整体性研究非常稀少的情况下具有开拓性意义。

最后,唐诗中的物质文化与生态文化之美逐步显现。如《唐代商业与诗歌论稿》,以涉及唐代商业题材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唐诗史料为文本支撑,系统地分析了唐代商业题材诗歌的整体风貌以及商业与诗歌间的深层关联,综合呈现了多元立体的文学生态。

由此可知,唐诗跨文化研究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应承认,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其一,不少论文存在主题重复、论点重复的现象,学术观点创新较难。其二,视角新颖,但新兴研究匮乏,跨学科研究面窄。虽然从接受美学、生态、翻译等视角切入唐诗,但是对如何将唐诗研究与跨文化研究结合起来理解得并不透彻,部分论文还有“生搬硬套”的嫌疑。

唐诗跨文化研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使其更进一步发展,仍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其一,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具体的方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但这并非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有不同的解读。研究者要秉承探索知识的原则,端正文学研究的态度,以一个真真切切的学者身份进行学术研究。

其二,适当开放研究资源。无论是出于版权保护还是出于对资料的保护,很多一手资料不对外开放,对唐诗跨文化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文化一旦被创造,便成了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成了其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因此,可以适当开放研究资源,让研究者方便查询。

其三,加强学术交流与互动。在与本国学者交流的同时,也应注意与国际研究者接轨。加强学习国际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拓宽视野,在交流与碰撞中活跃学术研究氛围,为唐诗跨文化研究做出努力。

附  录A

唐诗跨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目录

图片8.png

排序说明:

1.以论文完成年份排序;

2.同一年份以毕业院校拼音首字母排序;

3.同一年份同一院校以作者拼音首字母排序。

注:此目录是笔者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公开的博士论文数据,通过阅读排查,尽可能搜集整理到的,但难免挂一漏万。

参考文献

[1]吕蔚.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58-61+158.

[2]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J].求是,2006(01):44-4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