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河北省武术非遗社会组织发展策略研究 ——以沧州孟村八极拳为例
详细内容

河北省武术非遗社会组织发展策略研究 ——以沧州孟村八极拳为例

时间:2022-07-26     作者:成 坤1 卢宸昊2 郭佳佳3 1.河北中医学院;2.河北工【原创】

非遗项目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脱离传统组织观念,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组织,但现实社会中,非遗项目的社会组织往往被忽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完善非遗项目武术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改变武术非遗社会组织的现实窘境,对整体推动河北非遗文化的保护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沧州孟村八极拳”系河北省2008年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项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于一体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详细解析河北省武术非遗社会组织的现状,深入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开门八极拳馆,对其保护传承组织进行个案分析,提出河北省武术非遗社会组织的发展策略,如加大对非遗组织传承人的保护与支持工作力度;合理利用现代化数字媒体手段;利用重要节庆,提高非遗社会组织地位,加强与政府间的交流沟通;通过与学校教育的互嵌,成立特色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各民族不断积累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沧州地处京杭交通要道,自古民风彪悍、豪侠仗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武术拳种,以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馆为例,虽然该拳种受沧州浓厚的地域文化影响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和项目风格,但通过对拳馆发展历程的总结可以看出,传统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受外来体育文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从组织结构角度来看不健全、从发展规模来看不如外来文化大,如韩国的跆拳道等,本土的传统体育社会组织易被忽略或不被重视。在运营管理方面,许多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和系统。在经济层面,其资金的支持和来源无法得到持续性保障,并且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的需求,大多数非遗传承人的经济并不宽裕。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承人对传统项目的传承保有的旧思想等,都是制约非遗社会组织发展的因素,由此看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才能促进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武术与非遗社会组织相关研究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传统体育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它的社会组织的主要由两大类组成,一是以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为主体的武术社团,二是传统宗法类的武术组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传统体育非遗项目为主体的武术社会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西方体育的冲击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组织成员的身份、学历、社会地位等,均呈下降趋势,进而导致其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力不从心。我国的社会组织与西方的社会组织在定义上存在较大不同。我国对这类组织的称呼多为“民间组织”或者“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概念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被首次提出,在此决定出台之前,统称为“民间组织”。此后,“社会组织”全面代替“民间组织”称号。近年来,有关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的研究逐步升温,作为文化研究的基础,其已经成为学术界在非遗文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将围绕武术与社会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寻找关于非遗传承与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加强传承主体的保护和意识水平

武术经传承而得以延续,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亦不例外,借助传承来实现其发展,传承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同其他传统的武术拳种一样,产生和发展于民间。相关文件指出,民间艺术是非官方的一种世代口头传承的多民族传统文化。这就决定了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是以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发展,在这一传承过程中,起到上下衔接重要作用的就是社会组织的传承人。所以,传承人对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这一独具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就体现在这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繁杂,涉及的分工各不相同,而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传承人则是落实该任务的主要责任主体,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传承人是该拳种延续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保护传承人也是非遗相关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政府应发挥引领指导的作用,对该社会组织相关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首先是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相对应的政策,细化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传承人保护的具体措施,并且要严格贯彻落实,而不只是流于表面,要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同时要对传承人的社会保障提高重视。

通过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藏着的武林》不难看出,相关社会组织传承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不高,政府应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经济补贴,进而确保传承人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从事八极拳的传承工作。与此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沧州开门八极拳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相关民间组织或个人给予奖励,这样才能促进非遗社会组织良性发展,并使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的传承人在传承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非遗社会组织的现代化意识

非遗文化的数字化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完成对宝贵文化的记录与保存,如二维或三维的影像拍摄、数字录音以及VR技术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国家在相关文件中多次指出要建立相关的档案和数据库。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致使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由于对拳谱缺乏系统性的总结、整理和归纳,因此时间越久,传承人对拳谱的记忆就越模糊。仅凭耄耋之年的拳师回忆,难以使其获得进一步发展,且因拳师身体和对其拳法的认知不同,不同时期所演练的味道也各有不同。在中央电视台制作播放的系列纪录片《藏着的武林》当中不难发现,老拳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现代化处理方式心存疑虑,但这只是少数现象,社会组织需要对这类老拳师进行劝说,并将现代化处理方式的优势讲解到位,通过摄像、录音等方式,对拳师的演练进行完整记录。

现如今,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寻到关于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的相关视频资料。将数字技术运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不仅能更好地整理、收集、记录相关信息,而且可以达到传统保护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更为安全和长久地保存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社会组织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使用逐步熟练,建立起数字化保护的意识。如对沧州开门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信息进行数据整理(传承谱系),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对其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和地域场景进行虚拟再现等。数字化是必然之路,对非遗社会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在使用和利用方面,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这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节庆、旅游提高社会组织的地位

我国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不同节庆呈现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许多民族传统项目都蕴含其中,民族与民俗融合产生出各个民族不同的体育内容。如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人们常常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举行隆重的活动。又如提到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春节”,自然会想到舞龙舞狮,提到“端午”就会想到龙舟等。节庆能够为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提供平台与载体,这也是拳种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过程中,要展示民俗风貌和传统技艺,相关组织还要对拳种的健身性、娱乐性等进行宣讲和传播,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介入,利用当地优势项目,对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与节庆进行互嵌,由政府主导,通过节庆庆典等,开展拳种的展演、宣传,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沧州地处京畿之地,自古民风彪悍,且有“镖不喊沧”的美誉,具有良好的旅游条件,例如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好的吴桥杂技,每年会在河北省开设专门的“国际吴桥杂技艺术节”。沧州孟村在地理位置上比邻天津,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对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在沧州规划主体方案当中,例如建立武术文化旅游小镇,据沧州群英武术相关人士了解,该项目已在按部就班进行当中。拳种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为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载体和物质支撑,一方面丰富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推动了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的传承、传播和发展。非遗社会组织在此方面的工作应当与政府部门紧密结合、加强沟通,为非遗项目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

社会组织与学校教育互相嵌入

当下热点多在体教融合、课程思政等领域,而社会组织应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传统武术的优势不仅是身体可以得到锻炼,还有心理及思想也可以得到健康发展,这些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规律。体育与教育相融合不是单指二元归于一元,而是指在不同领域和层次的深度相融,这当中包含观念和教育、管理与体制等,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体育与智育的共同发展,学校作为重要的载体,非遗社会组织介入其中,做好连接工作,有利于将传统文化嵌入学校教育当中。前不久,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社会组织传人经过不懈努力,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牵手合作,打造了职业教育新高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孟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刻,是非遗项目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在职业教育中AI特色专业、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八极拳这一文化艺术能与之融合,将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武术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身就具有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属性,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素质教育。习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反复提出要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这便突显了学校体育的基础性和关键性。校园是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因为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明显作用。而在传统体育中又存在身体教育,一是通过对抗性练习培养意志品质,二是通过套路的练习,满足锻炼身体、提升体质的需求。通过传统武术的习练还可培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通过切身参与,加上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上交流和共鸣。传统体育文化是伦理和道德的集合体,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行为、礼仪等理念,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直接展示,这就是有效的思政教育。上述优势需要社会组织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将非遗项目在社会高速进程中不断向前推进。

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历史悠久,在京畿之地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还受运河文化的熏陶,形成浓厚的文化内涵。社会组织在非遗项目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社会组织的保护制度的建立,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结合相关节庆和旅游资源,与学校教育互嵌等,对河北省武术沧州孟村八极拳非遗社会组织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为国家级非遗拳种,沧州孟村开门八极拳的传承与传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0.

[2]陆航.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传承保护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12):86-88+94.

[3]黄诚胤.重庆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6):72-81.

[4]张思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协同创新联盟的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7):94-97.

[5]任猛.苏州船拳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D].苏州:苏州大学,2015.

[6]白玉爽,于佩兰.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档案 传承祖国文化遗产[J].中国档案,2005(11):34-35.

[7]杨文龙.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衡水传统武术的传承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8]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7):54-57.

[9]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04):17-21.

[10]张茂林.地方传统武术多元主体协同保护机制生成逻辑与实现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05):14-20.

[11]张秋平.不忘初心 凝神聚力 奋力开启新时代武术事业发展新征程——在第八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暨第十一届中国武术协会换届大会上的工作报告[J].中华武术(研究),2019,8(03):6-1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