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甘肃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探析
详细内容

甘肃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基本策略探析

时间:2022-08-11     作者:海 敬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原创】

作为甘肃地域红色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革命文物具有极具代表性的地域革命文化特征以及显著的普遍革命价值。甘肃省历史悠久,发生过诸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的革命活动,所以也留下了诸多革命文物。由此可见,对甘肃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对此,主要对甘肃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革命文物,即自鸦片战争后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文物。革命文物中凝聚了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无惧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及革命传统。将革命文化起到的汇聚发展力量、发展共识及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还需要科学分析与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构建与时俱进的革命文化保护与利用制度体系。一直以来,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都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其不仅能够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顺利实现。鉴于革命文物具有价值高、影响大的特点,故在探讨其保护利用之前,有必要对其基本概念进行了解。

革命文物简述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保存至今的各种实物均是革命文物,如革命烈士事迹、代表性建筑等,这些遗留下来的实物均是中国共产党经历和开拓光辉革命史的物证,蕴含着百年来中国人民奋勇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代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文化的传承极为有利,有助于推动当代人不断向前。

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加大对甘肃现存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最大化地发挥其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价值,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甘肃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近几年,虽然甘肃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得良好,但仍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力度不足

甘肃地形狭长,地貌复杂多样其革命文化遗产散布在各个城市。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滞后,且保护和认真普查革命文化遗产的力度不足,导致偏远地区的革命文物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如一些农村革命旧址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闲置。

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不大

为了促使红色旅游良好发展,甘肃省采取了诸多措施,对各纪念馆予以了修缮,有效整治和维护了景区环境。如会宁会师楼等已成为甘肃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景区。但甘肃省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创新不足,模式不够丰富,纪念馆、烈士陵园居多,且馆内设施欠佳,缺乏多种展示方式以及一些必备的现代科技手段;同时,在大力保护与开发利用重要文物和景区的过程中,并未注重整治周边环境。部分已经开发为红色文化景区的革命遗址、遗迹周边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引不来、住不下、留不住、感触不深、服务不优、收获不大、推广不开”的问题普遍存在,最终使红色文化资源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法得到保证。

保护经费不足

保护和日常维护修缮革命文化遗产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效果[1]。同时,在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的过程中,难以获得银行的金融支持。由于承贷主体和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出现贷款担保抵押处置与落实难度大、旅游市场风险预测难、风险控制难等问题。

基层队伍人员不足

甘肃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是从居民委员会下设的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中挑选的。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一些领导以地方经济建设为重,对保护革命文物和打造相关基层专业队伍的重视不够。另外,虽然参与保护和开利用革命文物的部门不仅有文物保护部门,还有党史部门,但只有市级以上的地方党委下设的党史办中设置了相应职位和职责,县级以下并未设置,因此打造专业队伍也更无从谈起。

甘肃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有利于充分掌握甘肃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

通过调查研究甘肃革命文物,可以加深相关工作人员对甘肃革命文物的保存情况、类别、总体数量等信息的掌握,为对甘肃革命文物保护现状的合理评价以及保护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通过这些革命文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让其得以永久流传[2]。

有利于促进甘肃红色旅游良好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红色旅游业的开发力度,竭力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水平提升,健全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体系,深挖红色旅游内涵,将重点支持具有完善基础设施、丰富红色资源、良好展陈效果以及较高品牌知名度的景区,与重要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纪念地相结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红色旅游经典产品线路。甘肃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其革命文物资源类型、数量繁多,红色旅游发展前景良好[3]。基于此,甘肃应牢牢抓住机遇,整合省内全部红色资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甘肃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其红色旅游持续、稳定发展,从而推动甘肃旅游业良好发展,将甘肃省建设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名省。

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素质,增强其历史认同感

甘肃革命文物是在甘肃革命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遗存,充分体现了甘肃革命的发展历史,能为人们研究学习甘肃革命历史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甘肃革命文物的大力研究,运用各种革命文物相关实物资料,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革命先辈为取得革命胜利而艰苦奋斗的过程,加深人们对甘肃革命历史的了解。在此过程中,积极学习与弘扬革命先烈为争取人民解放无惧牺牲、顽强拼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有助于促进人们历史文化素质提升。此外,深挖甘肃革命历史文物,密切联系甘肃革命历史和中国革命,将甘肃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突显出来,大力促进甘肃省知名度提高。借助这些实物,可以加深人民群众对真实的革命历史的了解,进而使其学习和弘扬革命精神。

甘肃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策略

立足于上述对甘肃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现存问题的分析,将其与甘肃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做好甘肃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科学系统地普查甘肃革命文化

在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过程中,“摸清家底”是首要步骤[4]。应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对甘肃革命文物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调查,其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全面普查时,可以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革命文化遗产,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与重点分析,内容除了涉及革命历史沿革、革命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内涵的构成外,还可以包括历史文化及其起源、发展。与此同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文物部门等应积极参与到调研、收集甘肃革命文物的历史档案资料和现状资料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和三维空间扫描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甘肃革命文物数据库,从数据上为保护、利用和研究甘肃革命文物提供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

完善管理体系

当前,尽管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经济发展速度也日益加快,但应注意,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以甘肃革命文物为例,文物的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保护工作和资金投入比例不平衡、管理缺乏规范性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为此,要积极构建革命文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多种多样的管理机制,包括人才培养机制、文物利用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以及文物保护机制等。具体而言,可以吸引社会资金用以保护文物,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在固定的时间段召开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会议等。现阶段,依法治国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此形势下,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也要实现法制化。当前,甘肃省已经展开了相应的立法实践与尝试,相继颁布了一些与红色文化遗址相关的保护条例与办法,并获得了良好效果。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均应主动增强法律意识,这对有序开展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极为有利,能使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渐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近年来,甘肃省积极配合党中央工作,相继颁布了《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意见》等,通过实施这些法规,可以明确各部门保护与利用革命文物的要求与责任,促进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持续、稳定进行。

制定科学规划

一般来说,要想最大程度地保护革命文物,发挥其利用价值,就需要制定科学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具体操作时,应以全局为重,把眼光放长远,在地图上一点一点地落实规划,使之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一定要以科学原则为前提,并具备较强的全局意识,同时还要将保护与利用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最大化地彰显出来[5]。对于甘肃革命文物而言,应立足实际,保证文物的真实性,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以保障文物保护与利用持续、稳定发展。甘肃文物局应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制定针对当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整体规划,保证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立足于原基础,丰富文物内涵。甘肃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如若革命旧址无法移动,则需确保其原来样貌不被破坏,以便在新时代继续实现旧址的价值,发挥其教育人的作用;对于能够移动的革命文物,则要加大管理和修缮力度,确保文物不会被损坏,为大家呈现出良好的文物面貌。

做好资金、人才和基础设施保障工作

首先,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在保护、利用甘肃革命文物方面,资金因素对其的影响最大。如果一味地依赖政府资金,就很难为保护革命文物提供有力支持,且也无法较好地建设革命遗址周围的基础设施,使其对外开放。因此,要打破只借助政府拨款的模式,扩大经费来源,促进国际资助以及企业、团队和私人捐助的加入。

其次,扩大文物保护与利用队伍。当前,甘肃省革命文物数量繁多,工作人员工作量十分庞大,专业保护人才数量也严重不足。对此,当地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才,增加工作人员的队伍编制,以确保保护革命文物的工作人员数量充足。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让其到甘肃指导工作;也可以针对文物保护和利用知识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从而使保护、利用文物工作更加科学合理[6]。

最后,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文物所在场所的可达性不强与附近交通不便是对利用革命文物造成制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实现革命文物的最大化利用,首先要将此问题有效解决。对此,政府应修整道路,开通红色旅游专线,以密切连接各红色景点;同时应修建一些供游人休憩、食宿的场所,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切实筑牢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保障。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肃省的红色历史十分丰富。当地诸多革命旧址均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艰难斗争,而这些革命旧址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现阶段,应合理利用甘肃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加大对党史教育基地、革命旧址以及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开发力度,借助文物实物,立足于史料,加大对党史文化的宣传力度[7]。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念教育,给予党员引导,以促进其提高政治素养,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借助甘肃革命文化,可以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由于所有革命文物均见证了革命历史,因此,通过革命文物,能够加深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当地可充分利用革命文物数量多的优势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于补充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使之具备更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长时间的革命斗争、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遗存。积极保护革命文物,同时对其教育传播价值进行深挖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历史和地理的独特性,使得现阶段甘肃仍存在一些极具代表性的革命老区,掌握着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切实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全面的文保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积极主动地加入保护文物的行列,还可加大应用力度,最大化地发挥其应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怀明.浅谈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J].东方收藏,2021(21):109-110.

[2]王娟.红色旅游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策略[J].当代旅游,2021,19(23):7-9.

[3]胡发英,黄万利.江西省吉安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3):107-109.

[4]卢世主,朱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6):145-153.

[5]马超.浅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7):96-97.

[6]崔丽娟.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J].人文天下,2018(07):59-61.

[7]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河北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历程[J].文物春秋,1999(05):50-59.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