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文化自信视域下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的文本与图像研究
详细内容

文化自信视域下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的文本与图像研究

时间:2022-11-24     作者:路遥1 郭杨1 刘越2 1.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哈尔滨开放大学【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深层次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了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以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为出发点,通过对明清“十八描”画谱文本与图像的挖掘和梳理,研究此类画谱文本与图像折射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形成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并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实践和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产物,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形成的不同文化都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通过对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认知,进而形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国五千年文明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继承下来并广泛传播,极具标志性的古典籍就是其中之一。在流传的古典籍中,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的人物画谱又以明清“十八描”画谱最为盛名。

一、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的溯源

“十八描”为“法古今一十八”的简称,最早见载于明代邹德中编次《绘事指蒙》。“邹氏将古代流传的法程式用笔法进行归纳和总括,分18种法并对15种[3]我国古代画谱与画论曾载有2种衣勾描法,4种法都早于邹氏总括的法古今一十八”。2种衣勾描法为吴二体”,4种法为“游丝描”“笔法”“笔法”“行云流水法”。以上2种体法及4种法后经邹氏增补若干成为“十八描”。继《绘事指蒙》后,明清载有名、释义和列的画谱,可被视为“十八描”画谱。明清以来载有描名和释义的古代类书(丛书),可被视为“十八描”类书。除上述两种载有描名和释义的书籍外,部分文集书籍也曾有过对“十八描”的记载,但多数并不完整。本文直引邹德中编次、王世襄校点《绘事·法古今一十八,如下表(表1)所示

1 《绘事·法古今一十八描名与释义

法古今一十八

释义

高古游丝描

十分尖曹衣纹

琴弦描

周举

铁线描

叔厚

行云流水描

释义)

马蝗

马和之顾兴之类

钉头鼠尾

武洞清

混描

人多

撅头

秃笔也马援夏

曹衣描

曹魏不兴

折芦描

楷尖笔细长撇纳

橄榄

江西颜辉也

枣核

大笔也

柳叶描

如吴道子观音

竹叶

笔肥撇纳

战笔水纹描

(无释义)

减笔

马远梁之类

柴笔描

粗大减笔

蚯蚓

(无释义)

 

然而,邹氏最初并未给出各法的具体用笔程式和谱列图式,经过明清和民国诸家所撰画谱与类书的不断增补使“十八描”得到完善,形成了法释义加谱列图式的结构。“十八描”画谱源起于明代,但集大成者在清代。笔者现将国内多所大学图书馆和学术机构现藏明清“十八描”画谱善本,民国“十八描”画谱善本(善本影印本)一并列出,如下表(表2)所示

 

 

2 现藏明清“十八描”画谱善本,民国“十八描”画谱善本(善本影印本)

“十八描”画谱和类书

版本

[明]邹德中编次绘事指蒙

明代洪楩刊本;明代胡文焕《格致丛书·绘事指蒙》

[明]周履靖辑《夷门广牍·画·天行道

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

[明]杨尔曾辑《图绘宗彝》

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武林杨衙夷白堂

[明]汪砢《珊瑚网·汪氏珊瑚网画法

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乾隆辛丑年(1781)冰壶

[清]《海十八描法》

1861年日本平安京洛东锦织村

[清]郑绩撰《梦幻学画简明》

同治年间(18621874广州聚贤

[近代]编绘《古佛画谱》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中华书局本

[近代]编绘《马骀画宝》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本

[近代]王云编绘鹤巢人物三千法》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碧梧山庄古斋本

 

“十八描”画谱“传承”“发展”“演进”“嬗变”直至中华民国初期,此类画谱所载的名、释义和谱列图式日趋完善。其中,文本(画歌、画图像(谱列图式)的组合逐渐显露出特殊性主要体现集合性与非集合性。首先,若将法释义置于古代画理与画论范畴进行界定,它是对象类的一种集合反映。这种集合的属性为18种不同与释义对应的组合,所用笔锋的正与侧、藏与露、与顺、与出不同法程式下线条呈现出的“方、圆、粗、细,其、湿、浓、淡[4]甚至我国传统山水画16皴法程式也都能图式中找到其身影所在。其次,若将法释义置于画谱范畴进行界定,它则是不以事物的集合属性来反映对象这种非集合的属性为18种不同和释义逐一与古代画家用线风格相对应

二、明清“十八描”画谱文本与图像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5]明清“十八描”画谱按其结构可分为文本与图像两部分。文本是完整和系统性的书写话语,细分“序文”“目录”“”“画歌”“画诀”等。文本“沿着传承、发展、演进、嬗变的历史进程逐步完善”[6],由专绘画技法逐渐上升具有人文关照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将语言表述的传统人物画技法与社会道德观念相结合,纵观东亚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也是寥若星辰的。

例如,明代邹德中编次《绘事·序》(1)就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观的体现本文直引部分文字图子父提捧负,则使人知君臣上下节义,则使人知昆弟夫妇而有爱之情生,主宾而揖逊之仪见。以至为、为而愚人孺子而亦知惕惧。善感恶劝,人之深,动之谓他无如也。是将可与文章并齿,其道之功,浅浅乎?[7]又如,凡天下之事不可不知,天下之理不可不格。高下疏密,妍媸善恶,意悉尽先。方乃笔斯景斯。天之高也,日月星辰丽焉。地之也,山林鸟兽附。人之也,器物宫室布焉。如之深,如流之,澒洞其云,溟濛其雾远若不可穷,高若不可若难测,坦如可驰险如。瞬息之间,可以面羲农、觌周孔;可以昆仑、掷太华东海、注太河流自心胸,出自肺腑,使千百载之下,善恶之事,望而知其形容之仿佛。画工之妙,在彼也[8]上述引文献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孝”“礼”“义”等道德传统。此外,部分文本还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教化人伦”,闪烁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智慧和朱子理学的精神。

此类画谱的图像与文本契合十分巧妙,图像作为非语言的视觉符号,是对客观对象承载信息的具象或抽象性描述,文本除一般描述性语言外,还需要图像加以说明。画谱的图像除了解释对技法的表述之外,还承载了传统教化思想,表达了人文旨趣和审美情趣。图像可分为工笔与写意两种风格,例如在绘制“儒”“释”“道”三教题材时2,多用工笔细线勾勒;而绘制田家、村丈和逸士时多用写意表现。

三、明清“十八描”画谱文本与图像的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9]要加强战略谋划,对外既要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又要传播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多彩文化,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文服人,加强情感认同[10]。本文此节所指的“文化”是指明清“十八描”画谱文本与图像展现出的中国绘画理法和程式技法,凝结着文化给予此类画谱文本与图像文化意味与表义方式。此画谱文本和图像的价值是整合了传统人物画理论、技法的一种准则。若将明清“十八描”画谱置于美术学科中进行研究,其价值是中国传统绘画理法层面的。若将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置于社会学领域衡量其价值,则是规范下的理法等同于行为的规则、准则等。此类画谱文本的规范是在同一群体(古代画家群体)中被认为是符合“仁”“义”“礼”“智”“信”“忠”“孝”“”“慎”“廉”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得体的、恰当的行为标准的总和。此类画谱图像的规范是在同一群体(古代画家群体)中被认为是符合中国传统人物画“勾”“擦”“”“染”“点”的程式技法。除了携带文本意义外,图像带来更多的、更为直接的认知,是绘画程式标准的总和。

明清“十八描”画谱的文本与图像并非是固定的、不变的是随着“传承”“发展”“演进”“嬗变”的进程逐渐变化的。其文本与图像价值的外显更为当今艺术工作者重新认知古代画理论和传统技法开启了新视野。此类画谱文本与图像的价值还体现在形象思维层面。文本与图像构成的人物画谱将传统理法与传统程式相联系,谱列图式又加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联系,这使得此类画谱极富情理性、顿悟性和直观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1]明清“十八描”画谱文本与图像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12]。明清“十八描”画谱的文本与图像是历经百年积淀而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烙印。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明清“十八描”画谱的文本与图像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文本与图像所携带的表意性符号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离开了它们所根植的沃土,画谱的文本与图像也将失去根基。此画谱的文本与图像折射出的文化自信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中华民族在文化层面有着深层次追求,这种追求具有“深远”“博大”“包容”等特质。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的文本与图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极具“多元性”“包容性”,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基本理法与程式,也具备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质层面的精神活动和理性思维。同时,此类画谱的文本与图像又是古代画家(画工)创造出的一种文化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其映射出中国传统人物画在理法与技法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追求。

明清“十八描”类画谱的文本与图像彰显着革故鼎新的精神,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求高远而明达的人文主义情怀。文本与图像巧妙结合,更是先秦诸子百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与中国传统人物画“河图洛书”的理法浓缩而成的精华,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做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路遥.日本江户时代中国“十八描”画谱传入的三重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21(21):167-169.

[4]路遥.“十八描”画谱源流的考据与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6]路遥.明代邹德中编次《绘事指蒙》成书时间[J].中国民族博览,2021(19):210-216.

[7][8]邹德中.绘事指蒙[M].北京:中国书店,1959.

[9]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12]吴楚材,吴调.古文观止(下)[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