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 ——以影视节目为例
详细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 ——以影视节目为例

时间:2022-11-24     作者:李孟晨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原创】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发展,使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趋势愈发明显。文化混杂化既为文化创新与传播带来了活力,又使文化传承与发展遭到诸多威胁与挑战。现简要介绍全球化与文化混杂化,分析影视节目在全球化创作与传播中面临的观众接受混乱、本土文化影响力弱化、文化趋同现象普遍等问题,并尝试围绕视觉符号处理、空间布置、故事优化、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蕴等方面,就影视节目的混杂化发展策略加以探讨,以窥得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发展道路。

影视节目作为典型的媒介文化产品,通过影院、电视、新媒体等不同媒介进行传播,在百余年间一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进入全球化时代,影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都要逐步迈向全球化,这不仅是提升影视产品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还是强化文化宣传与传播的重要方式。解决影视节目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混杂化问题,能够为媒介文化产品的全球化发展提供支持。

全球化与文化混杂化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逐步成为大趋势。早在20世纪,经济全球化就已经初现雏形。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信息全球化使“地球村”这一概念得以实现。时至今日,全球化实际上已经在各个领域、行业得到了有效实现。基于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的跨境电商、媒介文化产品传播等,均反映了全球化浪潮的汹涌。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混杂性成为极为普遍又广受关注的部分。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思想、观念、文化、艺术、媒介系统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其中文化混杂化是最为普遍的部分,同时也是影响最为明显的部分。受客观历史因素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已经成为定势,并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冲击与影响,使得文化混杂化相关问题成为全球化问题。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的文化在冲击不同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得文化同质化问题变得愈发严重。文化同质化与混杂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已然成为新时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矛盾。文化混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文化同质化问题,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步趋同,这将严重影响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同时,文化混杂也给文化的创新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为文化产品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也能为文化产品的跨国家、跨地区传播提供重要支持。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问题分析

媒介文化产品作为全球化背景下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受到了文化混杂化的影响。其中影视节目作为最普遍、最常见的媒介文化产品,不难发现其创作与传播受到了文化混杂化的影响。从实践层面看,目前基于全球化背景的影视节目混杂化问题较为突出,不仅对节目本身质量造成了影响,还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造成了影响。目前,影视节目的混杂化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导致观众接受混乱

影视节目作为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代入感和沉浸感的媒介文化产品,观众对其的接受度、认可度极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影视节目的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影视节目的全球化传播越来越受重视。从经济效益层面看,全球化传播能够带来大量观众和巨大的经济收益。从文化传播层面看,全球化传播能够为文化的跨地区传播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全球化背景下的影视节目制作很容易陷入“文化混杂困境”,即影视节目在符号要素、故事、文化乃至其他更多层面混杂,很容易导致节目本身变得极为混乱,进而影响观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严重影响影视节目的传播与发展。譬如2017年首播的电视剧《深夜食堂》,便是翻拍自同名日剧《深夜食堂》。在进行翻拍的过程中,整部电视剧在符号、故事、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混杂。非但没有增强电视剧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反而导致观众产生了严重的接受混乱感,难以引起观众的文化认同。直接将日本的“食堂”照搬到中国本土环境中,没有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本土化处理,也没有结合文化语境的变化对电视剧的文化内涵进行及时调整,使得整部电视剧具有强烈的混杂性,严重影响了观众观看电视剧的体验,使得观众的观剧体验较为混乱,甚至可能出现中国观众与日本观众都难以理解的“第三种文化”,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弱化本土文化影响力

文化混杂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本土文化影响力。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中,文化混杂化意味着在本土文化之外还融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要素与内涵,自然会导致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受到一定影响。不管是本土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还是本土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受观众固有文化认知的重新解构,都会使影视作品中的本土文化影响力难以充分体现。譬如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便是翻拍自1997年的美国同名电影。翻拍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原片的影响,进而出现文化混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电影中的本土文化影响力。

文化趋同现象普遍

文化混杂带来的一大问题便是文化趋同。在媒介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中,这一问题往往更为严重。以影视节目的创作为例,影视节目制作人员在进行创作时对本土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进行混杂,难免因为对其他地区文化认知不足或者刻板印象而影响最终的创作质量,导致影视节目中出现刻板的文化印象以及错误的文化现象。影视节目的传播使大量观众在观看影视节目后很容易,对各种文化产生刻板印象甚至因错误的文化内涵影响自己的判断。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基于刻板印象乃至错误印象的文化趋同问题。譬如大量好莱坞电影中包含了创作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如《碟中谍3》《木乃伊》等,这些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加剧了大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影响了其他地区影视节目的创作,造成了明显的文化错误问题以及文化趋同现象。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发展策略

对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发展而言,一定要基于全球化背景从多个层面进行合理混杂,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的良好交流,着重针对文化趋同、本土文化特色被消磨、文化理解混乱等问题加以处理。其中影视节目的混杂化发展,往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并加以优化。

视觉符号处理

视觉符号本身往往是文化的具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文化产品中,视觉符号的使用往往需要经过精心考虑。尤其是在翻拍的影视作品中,视觉符号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尤为紧密,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严重影响观众的观感,导致观众接受混乱,影响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视觉符号只有与影视节目的主题、背景等高度契合,才能充分体现视觉符号本身从视觉层面给观众带来的文化影响力,为文化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在全球化背景下,视觉符号的使用错误并不少见。

一方面,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视觉符号本身存在差异,视觉符号的解读也有所不同,这导致影视节目中的视觉符号很容易被误解。

另一方面,非本土文化环境或背景创作的影视节目,很容易因为创作人对文化内涵、视觉符号的认知不到位而导致视觉符号处理失当。

为了保障影视作品中视觉符号的正确处理,创作人员务必要对视觉符号本身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度探究,尽量利用视觉符号准确传递其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了避免影视节目的全球化传播中出现视觉符号接受混乱的情况,可优先应用具有强烈本土文化特征或者全球通用的视觉符号。

空间布置

空间是影视节目中的基础部分。影视节目的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之上的,影视节目的故事也发生在空间背景之下。因此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影视节目创作与传播而言,合理进行空间布置不仅是实现文化混杂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凸显影视作品文化内涵的关键。从理论上来说,影视节目的空间布置极为简单,只需要根据影视作品的主题、背景、文化内涵等布置合适的空间即可。但是从实践层面看,受限于资金、创作人员对文化背景的认知、艺术审美需要等因素,影视节目的空间布置实际上并不简单,会出现各种与实际相悖的情况。

总体来看,影视节目的空间布置需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符合故事背景原则,二是表现文化特色或文化混杂。

譬如2019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就基于这两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对空间进行了合理布置。

一方面,电影根据故事背景与情节需要,布置了大量能体现灾难与科幻背景的空间,如壮观的地下城、被冰冻的上海中心大厦等,空间场景为故事的演绎提供了合适的背景。

另一方面,电影在空间布置方面充分凸显了文化特色与文化混杂,既通过重庆火锅、舞狮、长城等包含传统中国符号的空间场景凸显了文化特色,又通过被冰冻的上海中心大厦与王府井广场体现了基于文化混杂的现代建筑物。

在合理的空间布置下,《流浪地球》在全球化的文化混杂化发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科幻题材这一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题材适当反映了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国科幻在文化混杂化发展中的趋同性与特色化。

故事优化

故事作为影视节目的核心部分,其往往直接关系到影视作品的品质好坏以及观众的接受度、认可度,同时故事也是反映影视节目文化内涵的关键。在全球化背景下,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往往是建立在文化混杂化这一背景基础之上的,同时也要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传递文化内涵,是影视作品得以传播的重要载体。影视作品的故事剧情应当以现实逻辑为基础,适当凸显混杂的文化背景,合理设定有核心动力的故事人物,才能确保故事本身足够合理与吸引人,并能进一步依托故事完成文化的传播。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频繁交流,为影视节目的故事创作带来了更多灵感,但也容易带来相应的叙事问题与文化混杂化问题。譬如近年来好莱坞推出了不少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或者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电影,如《功夫熊猫》《花木兰》《青春变形记》,这些电影或多或少地在故事层面有着明显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通过电影向全世界观众展示好莱坞印象中的中国元素。这就导致这些电影的故事要么过于死板,要么存在现实逻辑、人物设定方面的缺陷,相应的作品质量也无法令人完全满意。只有从故事层面对影视作品进行反复打磨,才能真正创作出兼具故事性与文化传播价值的优秀作品,同时以影视作品展现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及多元的文化体系。

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蕴

精神与文化是影视作品的核心所在。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多元化的文化表现是促进影视节目全球化传播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文化的创新、融合与拓展提供支持。不管影视节目的文化混杂化发展进程如何推进,都应当以凸显国家、地区、民族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蕴为基础。一方面,可以在民族精神内核与文化底蕴中融入其他文化元素,尝试探索具有创新性的“第三种文化”;另一方面,可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创新性理解与再次创造,形成从其他角度,尤其是本国文化角度重新解构其他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模式,兼顾不同地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文化混杂化发展需要。另外,从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出发,探寻影视节目的文化共鸣,譬如电视剧《都挺好》基于中国家庭形态和文化探讨了老龄化背景下全球共同关注的养老话题;电影《七月与安生》站在中国年轻人的角度探讨了友情与爱情这一话题。

综上可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媒介文化产品不可避免地走向混杂化。只有准确把握文化混杂化的内涵、特点与趋势,并以坚持凸显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地方文化为基础,积极推动海内外文化的有机混杂,才能为媒介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寇静静.外国影视IP翻拍的文化混杂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1.

[2]田甜,王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影视纪录片国际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04):62-64.

[3]杨超,揭其涛.影视传播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文化自信提升——以中央电视台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14-15.

[4]胡家梅.浅析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J].今传媒,2018,26(07):162-163.

[5]王宁.全球化时代影视传媒的功能及命运[J].新媒体与社会,2017(01):75-7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