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微纪录片传播的新样态 ——以《早餐中国》为例
详细内容

微纪录片传播的新样态 ——以《早餐中国》为例

时间:2022-11-25     作者:宋喜梅 范忠 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原创】

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从选题到形式与以往美食类纪录片有较大区别。在新媒体背景下,其以短小精悍的内容引起了年轻受众的喜爱和关注,受众从接地气的故事中品味人间百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现从微纪录片在台网互动中传播的新样态,微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去中心化表达,以及微纪录片在选题内容、传播等方面进行解读。

微纪录片在台网互动中传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民传播时代的到来,记录无处不在。记录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习惯也成为一种集体性行为一种仪式感。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已成为越来越多新媒体年轻用户的阅读习惯,短视频、微纪录片成为一种趋势,用互联网思维传递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年轻一代对网生内容的需2019第二季度伊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美食类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上线,这美食短纪录片至今已播出三季,豆瓣评分达到了8.0上,成为优质口碑微纪录片的新样式,全网播放量破亿,极大地实现了台网互动的传播效果。

随着科技进步,近些年数字传播技术的演进也实现了传播渠道的融合,曾经的纪录片只有在主流媒体上才能与广大受众见面,其中纪录片的时长大多3045分钟左右以大型系列篇为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新媒体平台上出现了一种“微纪录的形式可以随时记录当前百姓生活中真实的片段或场景。这种应时代发展和传媒变化而出现的“微纪录是由传统的纪录片演变而来,适用于传统媒体,更流行于移动客户端等传播,时长大多控制在25分钟之内,最短的则5分钟左右

当下很多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影视集团都与互联网进行合作,保持台网互动融媒体环境下的微纪录片潮流已初见端倪,台网互动下制作和播出的《早餐中国》,单集片长只有5分钟左右,主要拍摄的是地一家很有特色的早餐店,而非网红店,这家早餐店的店面不大,店内陈列设施略显简陋,店主几十年如一日地做早餐制作团队的编导打破传统纪录片鸿篇巨制的模式,采用非常接地气的生活内容与快节奏的剪辑方式,引广大受众对美食纪录片的兴趣和高度关注。这也意味着纪录片迎来了全新的网生时代。

由主流媒体人主创的《早餐中国》迎合了“Z世代”在新媒体环境下年轻受众碎片化浅阅读的习惯,在节目形式、内容和传播方面都有大胆的创意。如在《早餐中国》纪录片中花字综艺表情、特殊音效、鬼畜、弹幕、混合剪辑的精准运用幽默的影像风格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二次元群体不得不说,《早餐中国》的前期策划与宣传从目标人群出发,深入洞察观众需求,制作出一系列富有情怀的宣传海报,无论是文字还是画面都营造了良好的开播氛围此外制作方也非常重视观众观看体验,如《早餐中国》的编导注重查看网友的评论与弹幕,从而调整纪录片后续要播放的内容从南到北,上百种不同地域的特色早餐唤醒了的味蕾,有效地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

 

1 豆瓣评分截图 (图片来源:百度——豆瓣电影)

blob.png

微纪录片去中心化表达

2012年之前播放的美食类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味道中国》,一般选用的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叙事视角,跨越祖国的大江南北,多个故事穿插其中,单集时长可达到四五十分钟,且为多季系列,拍摄手法较为讲究和精细,解说讲求专业精准《早餐中国》系列纪录片的创作主动适应微纪录片的媒介特征,将创作视角对准百姓的日常生活将记录对象从八大菜系向寻常百姓的早餐饮食靠近,微纪录片内容以打动人心为目的充分发挥短视频的长效应在《早餐中国》系列短视频中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这烟火气是小店老板执着坚守的温情是最美的风景,展现出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同时微纪录片《早餐中国》的视频内容短小精悍,腾讯视频播放量破亿,促使微纪录片去中心化的表达得到了有效传播。

《早餐中国》宣传海报的图文独具匠心,海报上所写“这口味是家乡的味道,坐在街边也流下了眼泪早餐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谁说仪式感不重要”,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安逸生活气息从在外务工人员的角度出发,追求真情实感的流露海报上的文字直击受众心灵,成功地吸引了自媒体的眼达到了宣传节目的效果。《早餐中国》不愧是当年“最佳口碑微纪录片”

微纪录片《早餐中国》导演王圣志曾说,真正能从美食类纪录片中崭露头角的,是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那些通过微不足道的微妙镜头传递的人情味。许多早餐店或早餐摊坚守着老味道和老做法,与城市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烈对比,引起了观众怀旧的情绪。

网友留言“如果一直拍,就会一直追下去”“那些坚持做早餐和每天都去吃早餐的人,就是真的人间烟火,世俗的,热闹的,治愈的,温暖的”。还有网友说,“很不错,很有烟火气”“我们这边也有很多好吃的早饭”“我觉得早饭很重要,我也爱上了吃早饭”

每集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身份符号,如在《早餐中国》第三季第1集《荫城•猪汤》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打烊之后店主和老伴坐在农家小院中边干活边对镜头述说其从数十年前白手起家开始经营猪汤的种种不易,老伴迎合着说,到老(了)的想法就是不给孩子们(添)负担,他有我呢。”这些场景展现出酸甜苦辣交织的人生百态,记录普通人的生活,非常有“惠普”价值,再加上片尾“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这一固定环节,单曲都是早餐老板多年奋斗的心声,是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歌词让很多“80后”“90后”记忆犹新,唤大众的某种情绪,使每首单曲成为《早餐中国》独特的代码这些音乐增强观众对节目的熟悉和亲切感,又凝聚了观众的情感

不论是老板,还是食客,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中的人物都非常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并且早餐店的早餐价格经济实惠,在每部单集结尾处很贴心附上了店铺的地址,大大方便“吃货寻找当地的早餐,因此节目播放好评不断。这契合观众对媒介内容的需求,但也没有一味迎合观众,而是积极挖掘快节奏生活中现代人的痛点,通过早餐来展现民间百姓的生活百态。节目注重挖掘生活中平凡人的生活状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产品,强化了微纪录片传播的新样态。

 

2 《早餐中国》的宣传海报  (图片来源:百度)

blob.png

二次传播的推波助澜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制作团队在拍摄微纪录片《早餐中国》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采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豆瓣、视频网站等网络平台的用户数据进行全方位统计和研判,以分析广大受众的收视习惯和各方面的审美期待等,使媒体人根据目标群体的诉求进行精准的内容创新

微纪录片自身“微”的属性,如体积小,拷贝携带方便,传输起来快速便捷使受众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动端交互分享,同时微纪录片在价值结构及内容上与以往传统纪录片相似,而且拍摄时间和制作周期较短,制作本低,有效地提高了传播效率。

《早餐中国》前两季拍摄了70集,第三季也已经播出了30第三季后期采用混剪方式,一如既往的搞笑文案,如“包子相遇”一样的美味但快乐的“包”装整部纪录片调性轻松,背景音乐和特效都使大众在视觉、听觉、情境的共振里感受生活的美好,让都市生活压力大的年轻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情绪的出口;还有网生代消费主体精通网络表达,具有强烈的表达和参与欲望,很多网友发弹幕或者留言,希望到自己的家乡来拍摄:“是早餐,也是一种情怀,更是一屡心头难以抹去的乡愁。”

内容上的创新,让广大受众在观影时产生共鸣受众会不由自主地转发和分享,共鸣是促使受众转发视频的主要动力。2019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青年观众会主动分享引发其产生共鸣的内容,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三季中引发的乡愁,使背井离乡到大都市打拼多年的青年游子以及海外留学生产生了共鸣,进而促进纪录片的进一步传播。

与此同时,制作团队也从腾讯视频、微博、微信、抖音等几大社交平台切入,发表博文公众号推送和转发文章,有的公众号文章甚至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收获了大批粉丝,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了二次传播。

50《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更多的用户选择在移动端观看视频。这势必会促使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在规范微纪片行业法规的同时,也为微纪录片的进一步创作与传播带来了良好机,促使微纪录片大众视野。

微纪录片发展的启示

微纪录片《早餐中国》在腾讯视频网络平台和海峡卫视播出,迎合了互联网短视频风口的大趋势,反响良好;将早餐纪录片的主题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首创,凸显微纪录片具有良好的表现性;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多元化使微纪录片容易达到快而广的传播效果;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为微纪录片制作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储备与腾讯视频合作打破传统媒体思维的桎梏,团队与新媒体的合作提升了微纪录片的创新思维,使表达方式与内容有趣、有料、有情怀受到了广大年轻受众的追捧;优质的原创内容是媒体于不败之地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媒体人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只有生产优质内容才能牢牢抓住用户,这与腾讯公司“用户至上”的理念不谋而合用互联网思维传递主流思想,以实现台网联动、台网互动的新样态。




参考文献

[1]黄鹂.全媒体创新案例精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2]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3]杨成.媒介融合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媒体叙事发展[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4]张心蕙.后现代理论视角下美食纪录片的创新——以《早餐中国》为例[J].青年记者,2020(02):75-76.

[5]李婧涵.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创作思路——以《早餐中国》为例[J].视听,2020(12):62-63.

[6]崔佳禾.纪录片《早餐中国》的情感互动研究[J].采与编,2022(06):163-164.

[7]徐超.从新媒体运营看美食纪录片的传播策略——以《早餐中国》为例[J].畅谈,2021(11):95-97.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