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传统文化融入城镇文化建设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融入城镇文化建设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2-11-25     作者:王萌 山东省微山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原创】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命题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助力城镇文化建设,使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是当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重要命题。将传统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其生存空间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分析本土非遗融入城镇文化建设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探寻传统文化发展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在文化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传统村落保护以及历史名城、名镇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中也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和潜力在近几年也逐渐得到认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助于提升城市发展的人文内涵,促进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与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惠及人群广泛[1]在城镇文化建设中,合理汲取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升城镇位,塑造城镇良好形象,增强城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将非遗融入城镇文化建设,不仅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开展文化活动,更是为了留存城镇历史风貌和城镇文化记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非遗融入城镇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把城乡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机衔接起来,以城带乡、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绿色、人文城市,使城市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精神方面需求越来越多外出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因此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模式不外乎资源经济旅游、人文主题旅游、旅游+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浮的、模式化的景区磨灭了人们游览兴致,人们渴望能有一处返璞归真、触及心弦的圣地于是那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进入游客的视域。因此,以非遗文化为内核、以旅游发展为主线、以文旅融合为载体的城镇文化建设不仅能提升新型城镇文化内涵,有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文化生态的整体平衡,从而促进城镇经济全面发展。

城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文化建设脉络不清晰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城市文化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如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天坛西安的兵马俑、大明宫遗址、未央宫遗址,广州的岭南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成都的都江堰、蜀绣、蜀锦等。

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微山为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祖文化、梁祝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子文化、渔猎文化等在这里融合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广袤的历史文化长卷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未能在城市建设中呈现出来,没有出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没有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使新型城镇文化缺少人文精神的滋润和文化底蕴的支撑,城镇建设缺少气质和灵魂,造成捧着金饭碗分享不了旅游发展的一勺羹的局面

(二)城镇原有文化元素流失

城镇过度开发导致城镇原有文化特色遭到破坏,再加上对本地传统文化挖掘程度不深,没能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创新式保护和,让传统文化再次根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造成历史文脉的割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变小,城市记忆逐渐消失。

全局规划有没有长期布局有没有市场调研有没有配套设施有没有地方特色有没有等问题一哄而上。这就要求我们从规划到实施的各个环节注意科学性、精准性、可操作性,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以文化发展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加快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推动非遗融入现代人们生活,切实发挥非遗在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城市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渗透不足

“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城市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3]

如果说建筑是城镇建设发展的脊梁,环境是城镇建设发展的容貌,那地方特色文化就是城镇建设发展的灵魂。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标志和符号,它用独特的语言展现着城市的品位、风格和内涵,如果一个地方的城市建设没有与地域文化融合,那么这个城市就失去了灵魂。微山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由于在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资源透不足,导致文化和建设隔离,城市建设失去了地方特色,微山县城市建筑、街区、公园、商场等都缺乏文化气息,一些文化广场虽美其名曰“文化”但也缺乏文化的精心打造,无非就是些宣传标语、宣传栏等,体现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无迹可寻,使得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感受不到地方独有的文化气息。

(四)城镇非遗文化生存空间变小

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着人们文化价值取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非遗保护面临极大困难,一些传统艺术、民俗活动、口述文化,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同时,很多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由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小,非遗文化生存空间越来越

现阶段应对策略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保护文化传统,守住文化根脉。”[4]

微山湖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结合微山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建构出以湖区文化为核心,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微山湖旅游区为重点“一城一湖一岛一镇”为体系的文旅融合系统,在主打湖区特色的基础上各有侧重,配套融合,将微山县打造为灵魂栖息之城天然质朴之湖红色追溯之岛、文归宿之使之成为人们旅游最佳场所。

(一)打造灵魂栖息之城

夏镇历史悠久,由广、部城和夏镇三部分组成,镇内运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滨湖城镇。历史上的夏镇人文景观丰富,曾有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之说。城内庙宇牌坊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夏镇的非遗项目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如微山泰山庙会、山湖鸭蛋制作技艺、芦苇画、夏镇八景其中影响较大的“夏镇八景”是优秀的人文景观,先贤有诗赞曰:“三绝高碑玲珑,泗亭问渡汉家风。贤孝坟中葬贤孝,清风潭下清风。姜肱故里戚城在,运河环绕碧霞宫。昭阳渔船千百艘,飞云桥下水喷龙

夏镇为微山县政府所在地,又是古运河四大名镇之一,是一个旅游胜地的湖滨城镇。以夏镇为中心的微山县城,主打综合服务和休闲养生,恢复“夏镇八景”原貌,打造夏镇运河两岸繁荣场景,追寻城市记忆,建设以微山湖全鱼宴、微山湖漂汤鱼丸、竹笼虾、麻鸭卧雪、王氏运河糊粥、老鳖靠河涯、菊花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特色美食街,以万仙阵、骨牌灯、高跷、花船舞、竹马舞、龙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地方表演艺术,以麦秸画、芦苇画、微山湖民俗绘画、纸马年画等传统技艺打造微山湖文化广场、微、运河文化广场、新河湾公园等特色文化主题公园,让夏镇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既可以为广大游客提供各类文旅服务,又可以探古,将山县城打造身心放松之城甜美乡愁之城文化升华之城。

(二)打造天然质朴之

微山湖被称为“中国荷都”,从“露清藕花香”早起的慵懒“水花晚色静晚的清愁,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夏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秋末,赏荷时间长达数月。湖中十万亩荷花接天映日,望之蔚然,有红莲相依的轻,渔舟唱晚的清闲,鸥鹭齐飞的壮观,鱼翔浅底的悠然。浩瀚无涯的微山湖,从古多少文人墨客、圣贤英才荡舟其中,洗涤了身躯,沉淀了思想,厚重了文化。一百多平方千米水域,汇集了湖区特色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渔民祭祀文化端鼓腔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又有微山渔家虎头服饰这一省级非遗传统技艺;既有渔家婚礼的热闹,又有陷留城的传说、荷花的来历、四鼻孔鲤鱼的传说、微山湖的传说、骂婆鱼的故事等美丽的故事传说;既有起草、扳、打箔、拉绠罱鱼、迷魂阵等传统渔猎文化又有糖醋四鼻鲤鱼、清炖鳜鱼、微山湖漂汤鱼丸等渔家美食以及采莲、摘菱、放等渔家生活。以端鼓腔为主线打造大型祭湖活动以渔猎生产为主要内容打造体验游,以民间传说为背景打造大型演艺活动,游客是观赏者,是参与者,是古者,是探幽,举起相机,敲击端鼓,摇动樯橹,握住鱼叉,亲身体验渔家文化,在沉淀着传统文化遗迹与鸥鸟翻飞、苇曳荷香的天然环境中放松身心

(三)打造红色追溯之岛

微山岛是著名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苇荡里,活跃于津浦铁路上,多次给日寇以重创,而且保证了湖区秘密交通线的畅通,曾护送陈毅、罗荣桓、肖华等一大批同志过湖去延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陈毅同志为此留下了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的不朽诗篇。刘知侠创作的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使微山这片英雄的红色故土享誉四海。目前,微山县围绕红色文化建设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和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馆内陈列着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英雄照片等。纪念馆运用全景式壁画、雕塑、图片等,采用声电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当年铁道游击队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事迹一件件展现在人们面前,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使其成为省内外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打造文心归宿之

南阳古镇因处泰山之南、河之阳而得名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此镇为明清古运河畔四大名镇之一,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繁荣兴盛达600余年。南阳古镇拥有15万亩湖面1.68平方公里的主岛和众多自然岛屿零星散落在南阳湖上,运河、小岛、古镇、渔家、大湖融为一体,这种特殊景观在国内屈指可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镇人文历史悠久,至今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镇中运河是山东运河全线唯一一段没被淤塞的古运河,有“江北第一水乡”“中国运河第一古镇”之盛誉。古镇孕育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一座南阳镇,半部漕运”的说法。现存新河神庙、皇宫所、皇粮殿、清真寺、记钱庄、杨家牌坊、古运河、魁星楼、状元楼、不沾地旗杆等30多处古迹南阳古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称号湖中运道与利建闸作为大运河重要节点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丰富的文旅资源为依托,以历史古迹为铺垫,通过历史建筑实景展现、相关故事传说演艺、数字化展现运河漕运商埠码头场景等方式还原古镇繁荣景象;以古镇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传统文化商业街区、古镇水上娱乐休闲区、古镇美食街等,让游客漫步青青石板路感受悠远的历史隧道及京杭运河历史的沧桑,使古镇成为弘扬古镇文化尊重历史传统的典范。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镇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贯穿城镇建设的始终,准确把握城镇建设的内涵,深刻认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铸造文化城镇的重要意义,依据城镇原有文化特色通过科学谋划,创新式传承保护,科学打造,深入研究,开拓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根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文化城镇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高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中国属性[J].非遗传承研究,2021(02):16-20.

[2]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4-19)[2022-03-1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3/content_5615106.htm.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21-03-16)[2022-03-1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_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21-08-12)[2022-03-11].http://www.gov.cn/xinwen/2021-08/12/content_5630974.htm.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