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语言规划理论下河南方言社会地位及声望提升的对策研究
详细内容

语言规划理论下河南方言社会地位及声望提升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26     作者:秦萌萌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原创】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一方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普通话为通用语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普及和推广大大压缩了方言的生存空间,使方言保护和传承陷入了困境。河南方言作为中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消除各地域语言隔阂,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今天河南方言社会声望下降,方言使用在代际传承中遭困难的现状,相关部门可以从语言规划理论的视角出发,思考卓有成效的对策,促进河南方言保护和传播,保持中华民族方言文化的多样性。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是不同地域和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及社会生活的生动体现,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基因。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和传承方言背后的文化,这对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原文明发源于河南,河南方言因而承载着中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面对当今河南方言继承中的种种困境,我们必须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河南方言社会声望衰落的现状。

方言的性质、声望和现实地位

方言是由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符号系统。不同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以满足不同地域人们日常交际和经济生活的需要,并成为保存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方言的基础之上,国家确立共同语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共同语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能够无障碍交流,方言则满足某一群体内部的交流需要,二者地位平等,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

方言的社会声望是指方言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社会群体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某种方言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可能具备更高的社会声望,因而被广泛使用和学习,说这种方言的人也被认为具有某种身份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比如,英国各地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都会讲标准英音即RP音,这种口音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英国广播公司的各类新闻节目和影视剧中,也吸引了全世界的英文爱好者竞相模仿。在中国,各民族、地域的年轻人普遍主动学习普通话,以满足其就业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中国,普通话比其他各类方言具有更高的社会威望。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可以使用方言的四种情形,但其明确限制了方言在公共生活中的使用范围,且没有对方言的社会文化地位作出明确规定,进而导致方言和通用语之间地位不平等。虽然实际上以地域方言为内容的语言权利本质上是一种事实性的且先于法律规定的习惯权,应该被任何人在社会上的任何交际情景中使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操着一口地域方言或普通话有明显的方言口音的人往往被认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进而会影响个人在工作领域和学校生活等中的发展。近年来,提倡出台方言保护法律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方言节目的审查政策收紧之后,有关如何妥善处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关系的讨论愈演愈烈。然而,由于相关的方言使用政策并未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其他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政策中,因此各地方政府并未出台并落实相应的方言保护措施。截止到目前,方言资源保护的落实工作仍然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言学界的专业人士和民间团体为主。

 简述河南方言的历时变化及传承和发展困境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发源并兴盛于中原地区,从先秦到北宋,中原一带一直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河南古时被称为“豫州”,后又被称为“中州”,意为其地处中国疆域的中心地带,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因而,河南方言成为官话,在民间具有极高的社会威望。比如,先秦时期的通用语“雅言”是在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和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代继续以长安(即陕西省西安市)为首都,洛阳为东都,中原方言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传播拓展。《颜氏家训·音辞》中提到“搉而量之,唯金陵与洛下耳”,指出语音唯有金陵与洛下两地最为标准。北宋以开封为都城,周祖谟在《宋代汴洛语音考》一书中指出,“夫有宋一代,洛阳文教最盛,风流文雅,并世而有”;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书中说道“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正”。南宋迁都至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大批官员和贵族以及普通百姓南迁,中原口音随之进入南方。而元代定都北京,北京话的重要地位逐步凸显。明清以后满族大批迁入中原,东北地区的方言特征随之对具有中原方言特征的北京方言产生巨大影响。近代以来,“中华民国”教育部通过的《采用注音字母案》和由教育部和民间知识分子团体推广的《国音常用字汇》旨在统一语音和语言结构,推广通用语,提高民众的通用语识读水平,因而受到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而河南方言被归为汉语七大方言中北方方言中北方官话次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分支。在这一阶段,河南方言仅在词汇上和普通话有共同之处,语音和语调等已经大相径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省人口流动也愈发频繁。在这一背景下,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也成为人口输出大省。但在这一过程中,河南方言地位却急剧下降,甚至面临着被污名化的风险,其背后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第一,河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与普通话在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差距不大,其语音语调不会造成巨大的理解障碍,因此在方言保护的活动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作为人口输出大省,大量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河南人为了交流方便,放弃使用方言进行交流,转而使用普通话;第三,近些年来在部分影视作品、媒体平台和娱乐段子中,部分对河南人的塑造和报道呈现出负面倾向性明显、描述和加工有失偏颇的问题,而河南方言往往是刻画这些影视人物或报道对象的重要标志,这就在塑造对“河南人”刻板印象的同时,导致河南的形象受损,河南方言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也迅速下降。

河南方言的传承和发展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第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话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愈加广泛,即使是在河南省内的各地级市和县城,普通话也是默认的标准服务语言,这毫无疑问极大地压缩了河南方言在公共话语环境中的生存空间。第二,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河南省各地中小学积极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明令禁止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方言,学生也被鼓励尽量使用普通话,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方言传承环境的缺失。第三,在具体的家庭语言规划层面,代际之间的语言交流呈现出从以河南方言为主到更多使用普通话,以河南方言为辅的趋势。总体来看,父母的个人背景、家庭的语言环境和经济资源以及社会的主流文化,特别是某种语言的社会地位等,都是影响家庭语言规划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父母学历越高,经济背景越好,越倾向于主要使用普通话与孩子进行交流。第四,在当前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下,很多河南人倾向于前往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寻找工作机会并安家落户。为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顺利地与人进行沟通,河南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被冷落为他们和同乡交际时使用的语言。

 语言规划理论下河南方言社会地位及声望的提升对策

“语言规划”一词最早由Weinreich于1957年提出,之后,Haugen在1959年进一步发展了“语言规划”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准备规范的正词法、语法和词典的活动,旨在为处于非同质言语社区的写作者和说话者提供一个指导。学术界目前一致认为语言规划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旨在影响语言的功能、结构或习得,或一个语言群体中的语言变体,包括语言本体规划、语言地位规划、语言声望规划和语言的习得规划四个维度,为我们思考和制定具体的方言规划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

语言文字的本体规划关注语言文字本身和其组织规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和诸多其他方言一样,从语言本体规划的角度看,河南方言面临的困境如下:河南方言的语音在不同地区存在诸多变体,难于使用统一的语音规则进行记录和标注;很多河南方言词汇只有口语而无相应的文字形式,这导致河南方言在记录的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同一个词出现了多种写法;很多地方典籍中记载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词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的文化现象丧失,本应传承下来的地域特色词汇也日趋普通话或者被人们弃之不用。针对以上情况,首先要积极开发河南方言资源网站,组织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并招募使用当地方言的志愿者实地走访村落、乡镇、县城、市区,详细记录各个地域的语言特征,录音留存后再提供给专家学者进行文字形式的转写;其次,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联合高校相关专业开发河南方言学习软件、河南方言识别系统等,以便让不懂河南方言的人也能无障碍听懂河南话,同时也让河南方言的学习更加简易;最后,可以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开设以讲解河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以培养方言人才。

语言地位规划是与语言的外部社会环境相关的规划,主要是指在社会中给某种语言确立合适的地位并恰当处理不同语言在同个社群中的相互关系,比如国家官方语言的选择,官方语言和民族语言及方言之间的关系等。简而言之,语言地位规划涉及相关的语言文字机构就某种语言的地位问题达成一致。

语言的习得规划则是指有组织地努力促进某种语言的学习,也被称为语言教育规划。在国家内部,一旦某种语言被决策者确定为社会生活领域应用的具体语言形式,教育工作者就会负责组织此种语言的教育工作。面对河南方言地位下降,习得规划政策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变现状:第一,在公共服务领域和公共服务行业扩大河南方言的生存空间。比如在警察局、法院、银行等场所允许工作人员根据情况恰当使用河南方言,在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的语言播报中同时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等,以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的意识。第二,鼓励新闻媒体行业更多地制作河南方言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例如,豫剧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向来以唱腔抑扬有度、铿锵大气、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并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在全国广受欢迎。因此,开发豫剧相关的电视节目不仅能给观众带来极高的视听享受,也能潜移默化地传播河南方言文化。比如,1994年由河南卫视出品的以戏曲擂台赛方式呈现的栏目《梨园春》就取得了极好的收视成绩,但近年来该节目的观众群却逐渐流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梨园春》在环节设置和节目内容等方面都需要改革创新,需要引入更多的流行元素,以适应更广泛群体的口味。第三,河南方言保护最重要的一环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育部门应该出台政策,在坚持普通话主体地位的同时,开展河南方言教育校本课程,给学生更多接触方言和使用方言交流的机会。

语言的声望规划是指为提升语言的声望价值而进行的相关的规划活动,其中,声望价值包括语言计划者的声望和语言计划接受者的声望。面对河南方言社会声望下降的现状,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发掘河南文化和河南方言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基因,以增强河南人民对中原文化、河南文化的自豪感,比如在各地建立民俗方言博物馆或者地域文化博物馆,把方言教育融入文化教育中去;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积极开发方言文化产品,引入创新机制,让河南方言不再“土”气,扩大河南方言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方言的社会声望和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发挥河南省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推进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必将极大促进河南省经济实力的提高,进而提升河南方言文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望。

 



参考文献

[1]曹志耘.方言濒危、文化碎片和方言学者的使命[J].中国语言学报,2014(00):207-214.

[2]陈坚林.语言教育规划中的方言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启示[J].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17(02):1-14+119.

[3]石绍浪.关于语言规划视角下方言保护的几点思考[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5(01):72-78.

[4]鲁冰.河南方言与中原文化保护传承[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6):144-151+157.

[5]张生汉.河南方言词语释源四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02):131-135.

[6]邹晓燕.语言生态学视域下汉语方言区语言调查与语言教育规划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8(03):42-46.

[7]臧潇.方言传承从幼儿抓起[J].浙江档案,2014(07):32-33.

[8]周庆生.国外语言规划理论流派和思想[J].世界民族,2005(04):53-63.

[9]司罗红.河南方言有声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档案管理,2016(04):84-85.

[10]苏金智.语言的声望计划[J].语文建设,1992(07):41-42.

[11]宋代汴洛语音考[M]//周祖谟.问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66:60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