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河南太极拳英译策略的探究和评价
详细内容

河南太极拳英译策略的探究和评价

时间:2022-12-01     作者:梁宝璐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原创】

太极拳文化是中原历史文化的瑰宝与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以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陈氏太极拳34式 中英文对照》《外国人学太极拳入门 中英文对照》以及最新权威版本《太极拳入门:杨氏(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教材)(第二版)》,从“太极拳”术语翻译和太极拳特色拳式翻译两方面,运用对比分析法和例证归纳法阐述太极拳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并对译本进行评价。通过比较直译、意译、归化与异化等方法的优劣,探讨如何通过合理选择翻译策略实现最佳效果,并提出提高翻译质量的建议。在对外输出河南太极拳文化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应当灵活地进行策略变通,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保持、彰显中原文化特色,传承和发展中原文化,助推中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太极拳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博大精深、内涵优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因自身魅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它与儒家文化、《周易》、老子学说、传统养生学、中国传统美学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太极拳是河洛文化、中原文化乃至东方文明的瑰宝。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而文化交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太极拳逐渐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世界,并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太极拳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俄语等,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和地域性特点,因此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时会受到很多阻碍。故而如何让外国人直观、快速、高质量地了解中华文化成为一项有难度的挑战。

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太极拳英译方面研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有学者运用目的论、译者主体性视角,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太极拳翻译策略(舒伟,2001;杨瑞玲,2001);有学者从编码、解码和传播的角度对太极拳翻译进行剖析(张明玺,2014;赵梅鹃、伍西安,2015);也有学者选取太极拳典籍、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展开对翻译对策的思考(秦琴,2021;申国卿,2014)。

相较于太极拳文化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我国对其的研究还相对比较滞后,尤其是当下国内太极拳英译书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翻译,导致太极拳翻译杂乱不一,甚至存在诸多硬译和误译现象,这非常不利于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不利于外国人理解太极拳的精髓和真谛。目前市面上、网络上已经出现不少太极拳文化英译的作品,比如《太极拳入门:杨氏(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教材)(第2版)》《陈氏太极拳34式 中英文对照》《外国人学太极拳入门 中英文对照》,等等。但是受译者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译本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有些太极拳英译本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太极拳文化进行翻译,更好地传播太极拳文化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本研究对提升太极拳文化的英译标准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太极拳对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原地区的形象,更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更好地延续“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基于此,笔者希望本文可以为日后的太极拳英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翻译策略

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在本质上有明显区别。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归化和异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除语言之外的文化、美学等因素。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源头是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直到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才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授之以名。归化是让作者走向读者,尽可能地不打扰读者;异化是让读者走向作者,尽可能地不打扰作者(Lefevere,2004)。由于归化和异化有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生成动因(冯全功,2019),所以在面对不同的文本时,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有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是译者针对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根据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和目的语读者等方面的不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其目的是指导译者进行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与运用(刘艳丽、杨自俭,2002)。归化与异化的选择没有绝对性,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融入的。

直译和意译同样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直译是将感知到的原文表达形式和意义较为直接地在译入语中转述出来,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对应性高;而意译是译者在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译入语中适切的方式转述出来(王寅,2021)。直译的翻译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源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特征,并且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而意译的翻译策略可以令本不懂原文含义的目的语读者通过一种靠近读者的语言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

由上,在翻译太极拳文化时,翻译是选择向读者靠近,以便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还是选择向原文靠近,以便更好地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太极拳文化的完整性和经典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在具体的案例当中,实事求是地探寻其中的规律和原则。

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策略在太极拳术语翻译中的体现

所选译本的考量因素

本文选择了《太极拳入门:杨氏(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教材)(第2版)》《陈氏太极拳34式 中英文对照》《外国人学太极拳入门 中英文对照》这三个译本,对其中太极拳术语翻译中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首先,《太极拳入门:杨氏(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教材)(第2版)》这本书是由中医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医师胡臻,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传统体育专业并主要从事体育与养生研究的徐士祖,李汉光和中医李云宁共同编写的。从编者的阵容以及资历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说服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太极拳术语翻译的参考书目。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五大流派。与其他太极拳不同,杨氏太极拳有许多独有的招式,动作更为平实,且用意不用力,突出特点是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都属于中等,适合不同群体与不同年龄的人进行练习(孙亚琼,2022)。

《陈氏太极拳34式 中英文对照》的作者刘云香自幼接触太极文化,刻苦勤奋地研习太极拳,带出过许多武术方向的优秀学子,为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她编写的《陈氏太极拳34式 中英文对照》也极具参考价值。

《外国人学太极拳入门 中英文对照》(2001)这本书是第一本对外国人进行太极拳教学的教材,作为太极拳参考资料,其无论是用于指导外国人学习太极拳,还是用于指导中国人练习太极拳,都有很大的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太极拳”译名的翻译

太极拳文献翻译实践中出现最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太极拳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达和转换上,这里首先讨论太极在文献中的英译。古代哲学家认为原始的混沌之气因太极运动衍化出阴阳,由阴阳产生四时变化,继而推衍为世间万物。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品的术语网站,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重要成果,其中包括《论语》《孟子》《老子》《文心雕龙》《黄帝内经》《易经》《荀子》等11部典籍,各典籍分别有1—5个译本。该术语库为人们探寻太极拳相关专业术语提供了权威参照。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网站内搜索“太极”,出现的译法有“Tai Chi”“Taiji”“The Supreme Ultimate”等。第一种译法“Tai Chi”和第二种译法“Taiji”出自《吴式风格的太极奥秘》,是由武学大师杨俊敏翻译得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网站)。该译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译法,通俗易懂又极具风格特色,是音译策略的体现。音译是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名、地名或其他名词的读音,译成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读音。音译要严格遵守源语和译语的发音规则,“Tai Chi”和“Taiji”就是按照汉语发音的规则翻译的.第三种译法“The Supreme Ultimate”出自《禅宗对邵雍重新定义太极思想的影响》,作者是明清,此书从佛教对心灵的影响这一角度阐述太极文化。关于“Supreme Ultimate”一词,按照剑桥词典中的英文释义,“supreme”对应中文的“太”,“ultimate”对应中文的“极”。显而易见,这种译法是直译策略的体现,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太极”的语言特质和原文的文字处理。

《陈氏太极拳34式 中英文对照》(2011)将“太极拳”英译为“Chinese martial arts”;《外国人学太极拳入门 中英文对照》(2001)则将“太极拳”译为“Taijiquan”;《太极拳入门:杨氏(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教材)(第2版)》(2020)将“太极拳”译为“Tai Ji Quan”。第一种译法“Chinese martial arts”没有直接译出“太极”的含义,而是将其译为“martial arts”。阴阳是太极拳法理体系的核心词汇之一(卢安,2018),太极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大英百科全书网站上搜索“martial arts”,对此词的释义多是武术、搏击技能等,与太极本身的含义相背离。显而易见,这种译法并没有准确地表现出太极拳最核心的理论指导思想——“太极阴阳”理论。这种译法对不熟悉、不了解中国太极拳文化的外国读者来说,将很难激起他们对太极文化内涵的认知关联,故而这种译法在某种程度上丢失了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第二种译法与第三种译法都采用了汉语拼音的方式来进行翻译,比较靠近源语,保留了太极拳原本的读音。这表明合理运用音译策略可以将具有文化色彩和内涵的太极词语移植到译入语文化中去,并逐步为译入语读者,即外国读者了解与接受太极文化提供助力。

太极拳特色拳式的翻译

在太极拳拳法里,一般比较常见的是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其中很多是以动物、植物的意象来命名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以两个字命名的招式,比如“拗步”“斜行”“搂膝”等,因此,如何准确、形象地将其中的动词准确译出,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太极拳进攻、防守、反攻等变化多端的手法和步法,是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

例1:白鹤亮翅 white crane spreading wings(摘自《陈氏太极拳34式 中英文对照》,2011)

通过对比发现,这个词组的四个单词是按照字对字翻译的,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源语的意象。“white”对应“白”,“crane”对应“鹤”,“spreading”对应“亮”,“wings”对应“翅”。将动物意象融入太极拳拳式名称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分生动,但是可能会给目的语读者造成理解和想象上的困惑。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来说,该译法采用的是异化的翻译策略,是直译策略在概念上的延伸。“白鹤亮翅”之得名,源于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记载:“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意为动作比较舒展,攻防能力强。在中国文化中,鹤是长寿、吉祥、高雅的象征。中国的太极文化诞生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中,在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智慧之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技击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流派。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与西方文明大有不同,因此,如果翻译时只是简单直白地将原词的意思字对字地翻译成英文,外国读者会难以通过“white crane spreading wings”理解这项太极拳招式所蕴藏的真正含义,毕竟外国读者不会因“鹤”联想到“长寿”这个文化内涵,更无法从中习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为了降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并快速让外国读者了解其中奥义,笔者建议将这一招式译为“Stretching arms with the technique of yin and yang”。此处采取了意译的翻译策略,而意译法会令目的语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太极拳招式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既能形象地展现出“白鹤亮翅”这一招式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基本动作,又很好地契合了太极拳文化深奥的哲理。

例2:拗步 twist steps(摘自《陈氏太极拳34式(中英文对照)》,2011)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此翻译将“拗步”译为两个独立的英文单词“twist”和“step”,比较靠近目的语读者。“拗”表示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twist”在柯林斯词典中有“扭曲,拧”的意思,“twist”对应“拗”,“step”对应“步”,这种直译翻译策略方便外国读者生动、形象地通过该词了解这一招式的基本动作。该翻译正是由于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在语言层面的处理上按照“拗步”字面的意思翻译,而没有做太多的引申和解释,故而生动形象地保留了太极拳文化特色。

例3:六封四闭 apparent close(摘自《太极拳入门:杨氏(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教材)(第2版)》,2020)

对比原文和译文发现,“apparent”在柯林斯词典中有“明显的”这一含义,“close”在柯林斯词典中有“关闭,闭合”的含义,两个单词相结合,简单地解释了这一招式。这一著名拳式是典型的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攻防兼备,充分反映了太极拳虚虚实实、虚实相互转换的阴阳学说。不过,这里虽然用了直译法,但并没有完全地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毕竟“四”在译文中是没有显示出来的。在太极拳文化中,“四闭”指的是闭锁东西南北四门,闭其四肢,使对方四肢被动调遣,进而使对手无隙可乘。在这里,译者遵循了翻译简洁清晰的原则,并未将其翻译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原文字面的意义用注释的方式全部翻译出来,以达到让目的语读者清楚感受这一招式鲜明特色的目的。

例4:手挥琵琶 play the Pi’pa(a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潘登、刘桂兰,2015)

琵琶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弹拨乐器,它不但曲调独特,而且造型精致,迥然于西方的弹拨乐器吉他。这里如果按照归化的翻译策略把“手挥琵琶”译成“play the guitar”,虽然贴近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便于外国读者理解,但同时会使中华文化的特色损失殆尽,甚至会在外国读者的脑海中留下错误的文化意象和联想。这种不恰当的转换不仅不会在中外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导致太极拳文化在输出的过程出现错误。也就是说,只有在输出太极拳文化时尽力消除中外读者之间的隔阂,译者才能最终在文化的鸿沟上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译文里,我们看到为彰显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色,译者不但将其音译为“Pi’pa”,还通过注释解释了“琵琶”的含义,不但恰当地推广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而且能够令外国读者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该词的意思,更近距离地感受源语背后蕴藏的文化风韵,同时还能让读者短时间内在脑海中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这项太极拳招式的基本动作形态。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翻译时我们既要考虑到“语言的忠实”和“形式的对等”,还要考虑到“文化交流”在当下的重要性。在翻译太极拳文化的关键词时,直译的翻译策略可以保留汉语词语中的指称意义,达到内容和形式相符的目的;意译的翻译策略则舍弃汉语原本的表达方式,另寻同义等效的表达方法。当太极拳文本中涉及的太极拳文化信息没有充分被译入语读者理解时,译者便应追本溯源,充分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恰当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迎合译入语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以便使目的语读者感到更亲近;或是遵循保留源语文化特色的原则,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以动物、植物特殊意象命名的太极拳术语中,译者可以选择适当的意象,替换不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意象,或者用适当的注释对太极拳深奥的哲学、美学、医学等价值加以解释和说明,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原文意旨。正如前文所言,归化和异化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归化与异化两者相结合的翻译方式,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太极拳术语背后蕴藏的深刻的哲学奥义和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思想,激发目的语读者阅读和学习太极拳文化的兴趣。同时,在翻译实践中,运用音译策略将具有特殊文化特色的词语移植到译入语文化中,有利于促进太极拳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的开展。

翻译评价要求翻译工作者对中华文化自身特色保持足够的敬意,要努力使外国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对外渗透力。如果翻译工作者随意遮蔽,或者抹杀中华文化的特色,中华文化在输出过程中就有可能受阻,从而影响太极拳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太极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翻译工作者应当灵活地进行策略变通,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尽可能地让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对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有效地输出中华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还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与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对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文化对外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就要对各种文化进行融合与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便是翻译。通过翻译这座重要的桥梁,擦亮太极拳这张世界文化名片,通过优秀合格的译文让国外读者洞穿其背后蕴藏的巨大文化能量以及文化自信。对于太极文化的翻译,译者要有相当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将其翻译给世界人民,从而传播和弘扬太极文化。总而言之,翻译是一条将太极文化远播世界、惠及全人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全功.试论归化和异化的生成动因与三个层面[J].中国翻译,2019,40(04):5-13+188.

[2]胡臻,徐士祖,李汉光,等.太极拳入门:杨氏[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3]李天译.目的论视角下太极拳术语翻译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0.

[4]刘艳丽,杨自俭.也谈“归化”与“异化”[J].中国翻译,2002(06):22-26.

[5]刘云香.陈氏太极拳34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卢安.太极拳翻译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J].邯郸学院学报,2018,28(01):65-70.

[7]潘登,刘桂兰.“文化翻译”视阙下的杨氏太极拳特色词汇的翻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09):177-180.

[8]秦琴.中华典籍《太极拳论》英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21,34(01):58-60+53.

[9]申国卿.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翻译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3):325-329.

[10]舒伟.杨氏太极拳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14(04):5-9.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