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发展策略研究
详细内容

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12-03     作者:颜麒1胡运宏2葛诗唯2 1.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区域历史文化【原创】

我国各级考古遗址公园的设立和建设,是新时代党和政府统筹保护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遗迹,促进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意义。如何做好考古遗址公园保护研究与展示传播功能的平衡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课题。现从文旅融合视角就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运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从大遗址文旅融合、在场感营造、静态活态展示结合的策略等方面对优化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效果,以及更好地服务当地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

文旅融合视角下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现出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自2010年以来,全国各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认定,是促进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规范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有效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重要举措。考古遗址公园强调遗产保护与展示并举,突出其与国内外社会公众广泛交流与互动。文旅融合的保护与发展思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的传播与互动,充分发挥其在科研、教育及游憩等方面的核心功能,从而保证考古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

江苏考古遗址公园现状及不足

江苏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目前有无锡鸿山、扬州城、常州阖闾城、扬州龙虬庄等4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立项)及扬州隋炀帝墓葬遗址、南京汤山猿人洞等十几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在保护和发展上具有政府重视、资金充裕、社会认可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其受到一系列体制和机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目前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在建设和运营中出现文旅分割、各行其是、缺乏协同的现象,未能全面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其文化和社会价值。和兄弟省市相关的社会文化与经济价值双丰收的考古遗址公园如浙江河姆渡、西安汉唐陵园等热门遗址打卡地相比,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亟待本省文旅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群体的重视和解决。

文保气息浓厚,文旅融合水平较低

目前在中央和省属部门方面,均已实现了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整合,考古遗址公园的主管部门文物局,也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厅)的下属单位。虽然江苏省也在行政管理上实现了文旅融合,但在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主要依托文物部门的力量进行资源调配、智力支持和宣传展示等。

目前,江苏考古遗址公园普遍存在地理位置偏远、传统文物保护气息浓厚、文旅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不成熟、游离于当地旅游规划统筹、旅游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市场营销之外等问题,使得江苏考古遗址公园通达性和感知度有所欠缺,和社会一般公众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在吸引参观游览上存在困难,历史文化价值的沟通宣传上受到很大限制。如无锡鸿山考古遗址公园虽然是当地难得的国家级公园,但在当地旅游形象和市场营销宣传中的辨识度不高,很难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扬州龙虬庄遗址公园在扬州当地的旅游产品体系中更显疏离,且受限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目前鲜为人知。

(二)发展定位模糊,保护与适度开发矛盾待解

目前,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均属于文物局下属单位,在业务方面接受文物局的指导和管理,资金来源方面依靠政府财政全额拨款。

一方面,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且不少园址如今还处在分期考古勘探中,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对考古遗址公园赋予的战略任务和服务功能,考古遗址公园也有着传播传统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社会功能,必须在展示内容和传播方式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如此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文化消费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前由于主管部门的条块分割,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在发展定位的界定上还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在保护和适度开发的平衡取舍上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尚未有效利用文旅融合的机遇对遗址文化阐释与展示进行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升级。这和邻省浙江河姆渡遗址公园兼顾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景区化开发利用方式还存在较为明显的理念和实践差异,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思维更新和制度创新。

(三)展示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江苏省的文博场所普遍重视其展示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趣味性等,在吸引公众参观和传播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不少场馆如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而江苏考古遗址公园不少园址还处在考古、规划、建设过程中,受传统布展思维影响,普遍存在展示内容少、展示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观赏性差、吸引力弱,未能有效表现出遗址的价值。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对潜在客源,特别是青年和家庭访客群体的文旅消费偏好特征认识不足;在参观线路设计、互动参与模块规划、乡土文化融入、新兴技术应用、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不够完善,难以给游客带来舒适的参观体验,特别是其对核心考古遗址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有待提升,室内展示和田野展示的分工需要改进。同时,研学旅游市场在当前江苏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运营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拓展,主要客源市场过于专业化和小众化,使得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播效果不理想。

江苏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一)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发展

考古遗址公园是新时代国家历史文化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着力点与窗口。

对江苏考古遗址公园社会文化价值的发掘和利用,应该秉持“大遗址思维”,深刻认识到要圆满实现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破除玻璃柜下的展品思维,在接受财政输血的同时也应该具备造血功能,实现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辐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因此,必须拓宽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内涵的广度,站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在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上对江苏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进行开拓性的探索和创新。

具体而言,应科学制定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和文旅开发区的功能分区和资源配置,并对应不同的保护和开发措施,实现考古遗址公园保护研究与适度开发利用的统一、历史文化价值与展示传播价值的统一,以及文化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文旅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打破目前存在的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的行政壁垒,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联动机制,并在制度建设和资源分配上给予支持,使全省各地考古遗址公园能更有效地融入当地文旅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市场营销活动中,与其他文旅资源共建共享,在旅游线路设计、文旅产品开发、文旅资源宣传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遗址公园和当地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比如,常州阖闾城可以对当地现代休闲度假旅游吸引物进行有效补充,以带给游客丰富的游览体验;而扬州城遗址则可以融入当地的全域旅游产品系列中,提升当地传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宣教价值。

另外,考古遗址公园可以借鉴兄弟城市文博场馆在运营和展示方面的经验,并在人力、资源、技术等硬、软件方面获得支持。

(二)营造在场感,提升展示传播水平

在场感,即在物理感知和心理体验上的身临其境感,是沉浸式体验的高级表现形式。在场感是文旅消费者消费体验的较高境界,具有持久、潜移默化地对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效力。

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应该重视在场感的营造和建构,提高传播水平。具体实施上有赖于展示的精心策划,并充分借鉴其他国内外历史文化遗迹展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将过去的历史“碎片”转变为易被大众理解的历史故事,提升游客对历史的深层认知。

第一,江苏考古遗址公园所依托的大遗址本身就是历史的“在场”,为历史叙事提供了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语境,带给观众震撼、敬畏、肃穆的心理与情感冲击,为历史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奠定基础。

第二,江苏考古遗址公园需精心设计历史叙事方式,如“台阶”往往成为一种隐喻,提示观众走入另外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空间场所;刻意凸显的内外环境、光线、墙壁、内饰乃至精准设定的声音和气流等,均能有效让观众进入历史叙事的节奏之中。在考古遗址公园的室内和室外展示区域,均应注意这方面的气氛营造。

第三,考古遗址公园对遗址的展示顺序亦是叙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展示对象的排列组织,呈现出前后连贯的历史叙事,有效的提示和专业讲解往往成为观众顺利进入历史叙事的关键环节。在充分理解遗址价值及内涵,强调阐释与展示重要性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展示内容,合理安排展示路线,丰富展示阐释手段,增强受众观赏在场感,进而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实践。

(三)静态和活态展示融合,促进原住居民参与

新时代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定位,不应只局限于保存历史文化遗迹,还应该重视相关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和赓续,既拥抱历史,又考虑当下,更注重未来。

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广义上的范围内,都生活着相当数量的原住居民。在郊野的考古遗址公园,如无锡鸿山和扬州高邮龙虬庄的原住居民,大都保持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原住居民既是活态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当下历史文化遗迹呈现体验的窗口,完全应该成为展示遗址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原住居民所蕴含的活态生产生活展示,还可以和遗址地的静态遗存形成有效的互补与协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访客的信息接受和情感迁移效果。因此,江苏考古遗址公园应该充分重视原住居民的作用,在展示内容设计、展示活动组织和展示关联就业等方面充分吸纳原住居民的参与和投入,并组织不同的形式充分融入原住居民元素的活动,让遗址公园访客通过与原住居民的互动交流设身处地地了解遗址公园所涵盖的历史文化,从而有效构建基于遗址公园的乡土文明标识体系,铸牢乡土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刻地体会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光辉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

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文化工程,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管理理念的升级更新和历史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开拓创新,更是构建中国历史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大飞跃。

江苏考古遗址公园依托当地发达的经济社会基础条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新生事物,江苏各地考古遗址公园在建设和利用中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从文旅融合的战略视角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研究与展示之间的关系,与当地文旅特色资源实现优势协同或互补,开发适合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文旅活动;同时,在遗址内容展示和传播上应充分注重在场感的建构和营造,并紧密结合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把各个静态遗存和活态遗址要素串珠成链,统筹展示,不断提升遗址历史文化价值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为全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滕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实践与思考[J].博物院,2018(05):93-98.

[2]王刃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形态与核心价值利用刍议[J].南方文物,2019(03):260-263.

[3]徐光冀.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03):78-82.

[4]张中华,段瀚.基于Amos的环境地方性与游客地方感之间的关系机理分析——以西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J].旅游科学,2014,28(04):81-94.

 [5]黄可佳,韩建业.考古遗址的活态展示与公众参与——以德国杜佩遗址公园的展示和运营为例[J].东南文化,2014(03):40-4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