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城市印象 >> 浅谈维吾尔语和田方言中所体现的习俗
详细内容

浅谈维吾尔语和田方言中所体现的习俗

时间:2023-01-13     作者:阿不都克依木·沙依木 新疆人民出版社编辑中心【原创】

和田方言是仅次于现代维吾尔语中心方言的重要方言。生活在皮山县东至若羌县的维吾尔族均使用和田方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带的绿洲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多种宗教、多种文化和多种语言交汇的地方,使用和田方言的区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通道上。这样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使和田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独具特色。语言中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三元素中发展变化最显著的要数词汇部分。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某一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特征一般通过该社会群体的语言特点,即通过该语言的词汇特点反映出来。现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浅谈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词汇中所反映的某些风俗习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一直在加大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力度,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给予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对维吾尔语方言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对和田方言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语言资源保护工作。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我国于2015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没有语言,该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形成并传承至今。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随着各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变化和发展,语言也会丰富、变化和逐渐规范。语言与社会也息息相关,通过语言现象,特别是从方言土语中可以窥见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和发展。

  和田方言所反映的生活习俗

和田地区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手工业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其方言中出现了大量反映这种生活方式的专有方言词汇。

和田方言中有很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和田方言词,如Aʧa ara(二齿叉),带有二齿的木叉;Tømyr ara(铁叉),铁制的叉子;Katmɛn ara(坎土曼叉),齿上带勾的叉;ʃamal sanduq(风箱),靠风力脱粒的农具;Val(碾子),碾压收割后的麦子的农具;Mumun(木桩),打在麦场中央的木桩;Lajlaj(打麦歌),打麦时所唱的歌;Kɛpsɛn(施舍粮),收割后施舍给穷人的粮食;Buqusa(播种器)播种用的农具;Aχtama(平地)已翻好的地;Tumu waqti(酷暑季节),轮流用水的季节,春秋季节;Eliʃ beʃi(引水口)小溪大渠的引水口。

和田方言手工艺词汇中与地毯编织有关的词语居多,如Aʧa qulaq(叉耳)织毯架两侧的木头;Ajgyl(月亮花)编织在地毯中央的花;Ɛn tartqu(经线)编织地毯所需的线绳;Pɛnʤɛ(盘结)用来夯实编织地毯的毛线的工具;Χipʧa(黑普恰)绑在地毯背面线绳之上的木棒;Dukan qiliʧi(织毯架撑木)能改变织毯架大小的撑木;Dukan gundisi(织毯架木)织毯架底部的横木;Sirtliq ørych(侧线)地毯一侧的调节线;Kanar(卡纳尔)地毯四周平行线间隔。

艾特莱斯绸作为和田历史悠久的手工艺产品,和田方言中保留了许多有关艾提莱斯绸的词语,如ʧøʧɛk(曲切克)盛装蚕茧的箩筐;Χan ɛtlɛs(汗艾提莱斯)紫色和白色相间的艾特来丝绸;Dɛptin(戴普腾)用来绷紧艾提莱斯绸丝线的工具;Døri(都若)收艾提莱斯丝线的转轴;Sɛjnaq(赛纳克)被蚕所破的蚕茧;Sirke uyqu(第一次睡眠)蚕虫的第一次睡眠;Qapaq uyqu(第二次睡眠)蚕虫的第二次睡眠;Kiʧik bɛhɛŋ(第三次睡眠)蚕虫的第三次睡眠;Uluʁ bɛhɛŋ(第四次睡眠)蚕虫的第四次睡眠。

除了上述行业术语外,和田地区还有不少行业术语。第一,和田方言中有部分与修鞋行业有关的词语,如Bɛlʧɛ(小铲刀)鞋匠用来切割皮革的小刀;Ɛdrɛmkɛʃ(小弯刀)鞋匠用来修整皮革的椭圆形刀具;Burɛndɛ(弯头刀)鞋匠用来切割皮革的鸟头形刀具。第二,和田方言中有部分与磨面行业有关的词语,如Qopaʁu(库帕古)用于调节磨盘与底盘间隙,从而控制面粉的粗细的小杠杆;Qulaq(库拉克)用于调节磨盘与底盘间隙的装置;Yskɛn(斗)石磨之上装粮的斗;ʧanaq(恰纳克)斗之下出粮口;Mitin(米亭)敲打石磨的小锤;Χampa(哈帕)水磨中堆放面粉的空间。第三,和田方言中有部分与木工行业有关的词语,如Χarɛt(木匠)木工师傅;ʧot(锛子)削平木头的工具;Kɛkɛ(小锛子)削平木头的工具;Tɛvezun(小斧头)用于砍木头的小型工具;ʤada vɛrɛ(大锯子)用于锯木头的大型工具;ʃal vɛrɛ(板锯)用具锯板子的工具;Rɛndɛ(刨子)用于刨平木头的工具;Iskinɛ(木钻)用于钻木头的工具;jam puʧuq(小钻)用于钻木的小型工具。第四,和田方言中有部分与榨油行业有关的词语,如ʧɛpʧa(木塞)用于堵住出油口的木塞;ʧajʧa(恰依其)榨油时拴牛的横木;Taltez(塔勒提子)用于捣碎油料的铁钎。

和田方言中所反映的服饰习俗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与该民族的宗教信仰、地理条件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有关,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也由于上述原因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例如,在其方言词汇中有很多与服饰有关的词语,如Pɛjʤɛmbi——裤子;ʤuva——皮大衣;Kɛmzul——立领,中短袍;Toncʧɛ kɛmzul——长袍式样的中短袍;Toncʧɛ ʤuva——长袍式样的皮大衣;Rɛsmani køŋlɛk——传统式样的衬衣;Tor iʃtan——内裤;Paχtiliq tambal——棉裤;Popiʃ——布鞋;ʧoruq——用羊皮缝制的鞋子;ʃiʧoruq——用皮革缝制的鞋子;Pijma——用羊毛毡缝制的鞋子;Tɛlpɛk——用羊皮缝制的帽子;Bok——用布缝制的帽子;ʧiʧaq——礼帽;Goŋka——围巾;Laskat——女性无袖马夹;Iʤmɛk——皮马夹。

和田方言所反映的饮食习俗

根据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地方特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和田人民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与之有关的方言词语也不少。例如,Kumulɛk——用玉米面做成面团,下到菜汤里煮熟即可;Japilaq aʃ——将玉米面做成面团,再将面团压扁,下到菜汤里煮熟即可;ʃuŋɡuttmaq——先将玉米面做成面团,再在面团上压个窝,下到菜汤里煮熟,一些地方将这种饭叫作“pildirpaq”;Qimiliq ʃuŋɡuttmaq——先将玉米面做成面团,再在面团上压个窝,在窝里放入肉馅,然后下到菜汤里煮熟。一些地方将这种饭叫作“玉米馄饨”;Qonaq uɡurisi——将玉米面擀成面皮,切成面条,下到菜汤里煮熟;Siqmaq——将和好的玉米面,用手捏到菜汤里煮熟;ʧatratqu——油炸的玉米面团;Dyŋlɛ——将羊肉炒锅之后加入菜蒙煮制成的菜汤;Nantɛk——将菜和馕放锅里炖熟,和田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将其称为“ʃajipeta”;jumdan——将青稞面擀成面条,下到锅里与菜同炖即可;Zaŋ——即搅团;Soʁa——奶酪;ʧa meʁiz——将核桃仁与杏仁混在一起制成;Soqmaq——将葡萄干与核桃仁碾碎混合制成的甜食;Qada——将冰碴和酸奶、糖稀混在一起制成的冰饮料;Doʁap——冰块里加上糖稀制成的饮料;Mɛjzap——用葡萄汁制成的饮料;Vasalʁu——桑葚干。

和田方言中的炊具

和田地区人们生活中烧水用的壶,劈柴用的斧头,用于切割的锛子、小斧头和刀具,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坎土曼、铁锹等工具一般用铁或铜制作而成,而炊具大多用木头制作而成。

和田方言中有很多与炊具有关的方言词语。例如,Ayaq——木制的碗,有大小之分;ʤam——一种木碗,一般用沙枣木制作;Havanʧa——研钵,一般用于捣药或硬的食物,以木、石、铁、铜或铅制作;ʧaøʧɛk——木碗;Χonʧa——木盘;ʧalu——笊篱,用于捞面;Tykyʧ——馕戳,在馕上扎花纹的工具;Noʁuʧ——擀面杖;jajʁu——小擀面杖;Qumarʁu——从馕坑里起馕的铁钩;Gɛznɛ——馕托,打馕的工具;Doʃajaq——家庭中用于切菜的木盆,直径有40厘米,形状独特,中间有直径约10—15厘米的上粗下细的圆柱状木梁,用于切菜;Kasaŋ——木盆,有大小之分,大的直径约80—90厘米,小的直径约30—40厘米。

和田方言中有很多与家具有关的方言词语,例如,Tavidan——放置食物的装置,Sɛʤɛ——三角形挂钩,ʧyʃyrɡy——锅架,ʧiraʁpaj——灯台、蜡台,Katsanduq——箱体床,Tɛŋlɛ——用于洗衣的木盆,它是将一段木头中间凿空制成,做工粗糙,其外部为木头的原形,一般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

和田方言所反映的婚俗习俗

和田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婚姻习俗,在方言词汇中也有所表现。例如,Qulaqliʃiʃ,tomur tutuʃ——说媒,一般是亲戚或邻居中几位妇女前往女方家里探问情况,从侧面了解他们的意愿,不带礼物;Beʃi ba ʁlaqliq——已定亲的男方或女方,一些地方也指离了婚的男方或女方;Gyl qoyuʃ,也被称为ʧaj iʧuruʃ、salamʁa beriʃ、barikalla qiliʃ等,主要指男方父母去女方家表示谢意。按照习惯,一般送一套衣服或布料作为礼物,条件好的也送金耳环、手镯和皮鞋等;ʤuvida olturʁuzuʃ指新娘被接来之后,新郎和新娘要坐在羊皮褥上,象征温暖,人们认为一对新人坐了羊皮褥以后生活就会红红火火、幸福美满;ʧaʧ taraʃ、jyz aʧqu,指新郎的母亲跳着舞来到新娘面前,用筷子揭开她的面纱,这时,伴娘会立即给新娘盖上,这个动作要重复三次。在一些县城又有些不同,新郎的母亲或者近亲中的一位中年妇女会跪在新娘面前,用擀面杖来揭面纱;ʧillaq指该仪式要在婚后一至三月内在娘家举办,婆家要带着礼物前去参加,主要宴请媒人以及在婚礼中帮忙的亲朋好友。按照习惯,娘家人要用三种饭食招待客人,如果经济条件好,还要邀请一些民间艺人助兴;ʤuvan toyi指妇女生了孩子以后举办的一种庆典形式,预示着该妇女真正成熟,已被社会认可,举行该仪式时,要先为少妇梳头,将过去的刘海和两鬓的头发梳入两根辫子之中,并用线将脸上的汗毛绞去,也叫“绞面”。然后少妇的父亲和丈夫给她赠送衣服和金银首饰等礼物。自此,该妇女就有了在一切正式场合穿戴礼仪服饰的资格。如果有条件,仪式结束后,新进少妇还要游览妇女常去的一些著名纪念地,并给当地穷人捐款。

总之,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某一语言中的方言词汇正是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在某一时代的文化特征的产物。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凝结着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方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人民在特定地区生产生活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因此,要科学有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以上对和田方言中有关生活、手工艺、服饰、饮食以及婚俗等方面的词语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田方言中的这类词语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课题也不在少数,因此,要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促进语言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其在新时代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木哈拜提·哈斯木,贺燕.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词汇特点[J].语言与翻译,2006(01):31-35.

[2]米尔苏里唐·乌斯曼诺夫.现代维吾尔语罗布泊方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

[3]吾拉木·吾甫尔.简明维吾尔语方言词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4]田立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缘起及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15(04):2-9.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