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浅析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与艺术特点 ——以《教我如何不想他》为例
详细内容

浅析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与艺术特点 ——以《教我如何不想他》为例

时间:2023-01-14     作者:李思衡 韩国汉阳大学音乐学院【原创】

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这场思想风潮带来西方新思想的同时,西方作曲技法也进入中国作曲家的视域,一批批中体为纲、中西结合的艺术歌曲出现在大众视野,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发展蔚为壮观,自此传统音乐在中国社会音乐结构中由主导地位退居为次要地位,新音乐登上历史舞台。现以该时期著名作曲家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为研究基点,通过研究其创作风格与艺术特点,来窥见该时期新音乐之一斑。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

赵元任作为我国第二批“庚款留美生”,于20世纪初赴美深造,是我国近代作曲家中受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培育最早,也是最系统的作曲家。其一生创作音乐作品一百余首,大多数都是声乐作品,特别是艺术歌曲和合唱曲造诣最深。从赵元任音乐作品的特点来看,其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赵元任的作品大多收录在其音乐曲集《新诗歌集》中。赵元任多选用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人的白话新体诗为歌曲立意,同时采用西方作曲技法进行二度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颇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例如《卖布谣》《织布》等,多表达被压迫阶级的苦难和无助;合唱作品《呜呼!三月一十八》则鲜明地表现出他对被残害的青年学生的同情以及对北洋军阀的痛斥;声乐作品《上山》《海韵》则体现了“五四青年”的乐观向上和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牢笼的坚定决心;《教我如何不想他》等则表现了当时中国青年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听雨》《也是微云》等触景生情的音乐小品,则表现出不同于旧文艺的新意境、新风格。

(二)20世纪30—40年代

这一时期赵元任的创作偏向儿童教育和抗日救亡。20世纪30年代伊始,赵元任深受陶行知的影响,用陶行知的诗词,编写了一批支持推行社会改革新教育的歌曲,例如《自立立人歌》《村魂歌》等;并根据陶行知所撰写的歌词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歌曲,宣扬新教育所提出的“知行合一”等观点,例如《小先生歌》《春天不是读书天》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儿童歌曲是运用织体对位法创作的四声部合唱版本。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赵元任置身一线,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例如《我们不买日本货》《我是北方人》《苏州河北岸上的大国旗》等。此外,在这一时期,赵元任的歌曲创作已经相当成熟,其以二部曲式为电影《都市风光》编写的主题曲《西洋镜歌》,因揭露旧社会贫富不均的黑暗现象,提出推倒旧社会、创立新社会的革命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特点

(一)中西结合的曲式结构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为我国近代早期的艺术歌曲,其风格尚有学堂乐歌时期声乐作品的影子,虽然在整体框架上采用了西方分节歌的形式,但从分节的节点来看,仍有中国传统音乐,如南戏、鼓子词的分段特点,节与节之间有类似“小令”的缓冲音阶,并且节与节之间似有“缠令”的尾音处理;除此之外,在整首作品的节奏与速度上,中板舒缓,间奏和尾音虽有调性变化,但并非完全借鉴西方的变奏方法,而是采用了中国音乐常用的“小过门”创作手法;从调式调性上来看,全曲76小节,在主调式E宫的基础上进行变换,虽然转调部分使用了西方转调的写作手法,但所有的转调处理均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之内。

作品开始前的前奏点明此曲中体为纲的基本创作理念,连续的三度模进E-G-B明确了主部将在大调式内进行,全曲除前奏与尾声外,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的旋律排列采用了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常用的非方整型结构,不按传统4+4+4,转而使用4+4+6,E宫调式呼应前奏。其虽然在旋律走向与排列上与前奏差异较大,但句法特点上仍顺应前奏。

第二部分再次呼应第一部分,句法排列与首部分完全相同,且出现了作品的首次变调,调性由E宫转为B宫,旋律仍在大调上进行,但调式由五声转为六声,这种变调手法类似中国传统小曲或俚曲中“变宫”或“清角”的使用,但又不完全一样,在不突破主调式的同时起到了变化的效果。由此可见,赵元任作曲技艺的高超。

第三部分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节奏上。其取消了附点的使用,并加入大量休止符,在旋律配合歌词的同时,强调和声的色彩效果,削弱了和声的功能性。整个第三部分由E宫-e羽-G宫组成,强调“调性情感”。此外,歌词中某些需要强调的部分,旋律使用了主调不变,整体升三度的处理方法,使人眼前一亮。

尾声部分则呼应前奏,再次使用非方整性句法排列,使用了与前奏相同的4+4+6的句法结构,e羽-E宫的大小调切换渲染了悲凉落寞的气氛,突出了《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悲情主题。

(二)和声与音响效果

除了“调性情感”的运用以外,赵元任在钢琴伴奏的音乐织体上也做出了大胆探索,不仅创作出与音乐形象相符的特殊音型,也大胆突破了传统西方音乐谱曲规则,颇有19世纪现代派的影子。

主部伊始,伴奏织体由三度和弦叠加进行,突出音乐画面感,充斥着浓烈的浪漫主义氛围,整体和弦由柱式分解和弦构成,使用了和弦最高声部与旋律并行的排列手法。这种排列手法既对音乐的总体走向起到了功能性衬托的作用,也对整首作品的主题动机起到了渲染的作用。随后,主部的和声处理基本套用了同一套模式,即I-II-K46-V7-I,属46或从属46至属7再回主和弦。这套和声排列使用了当时民国音乐教材中所有的基本和弦转位形式,但无论和声如何转换,五声调式始终贯穿其中。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赵元任作为我国近代在作曲方面结合西方创作技法的先驱,对中西作曲技法的结合已相当成熟。尾声部分在呼应歌词“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同时,主旋律与钢琴伴奏同步织体,仅在相同的柱式和弦内作出变化,保持了音乐结构的统一性;为了加强音乐效果和体现主题动机,尾声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旋律则使用了E-B-E-G-e-E的调式转换,在E宫的基础上,先后在五声调式内变换两次,直至结尾才使用小调以呼应七声作曲法。这种古典时期的终止式配合中国传统的转、合结尾,不仅增强了音响效果,也突出了赵元任“中西结合”作曲技法的水平。

(三)得体的歌词运用

首段歌词“微云”“微风”等词给人一种春风拂面,晴空万里的感觉,让人如沐春风般自由自在。此段歌词开门见山,给听众带来了清晰的画面感,同时还为主题作了铺垫,表达出作者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次段“海洋”“月光”“银夜”等词,则描绘了一场海浪与月光交相呼应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浪漫主义氛围。这种对仲夏夜之梦的畅想,既表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第三段“慢慢流”“慢慢游”等词,则流露出一种初秋的悲情之感,与前两段形成鲜明对比。此段表达了作者从向往的理想社会跌落至现实的失落之情。尾段的歌词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分别以文言文和白话文描绘出异乡人厚重的情感。

《教我如何不想他》中的艺术特色

(一)“调性情感”的运用

赵元任作为我国最早一批了解并使用和声色彩功能的作曲家,十分重视西方音乐的创作经验。不难发现,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已经出现了以调性渲染情感的作曲手法。例如每当歌词唱到“教我如何不想他”时,一连串高音区的主和弦的柱式进行中,突然加进两个半拍降低三音的和弦,造成了同主音大小和弦的色彩对比,强调了主和弦的色彩感;又如全曲按E宫调式为主题进行重复,在E宫的基础上,不同段落又运用了合理的调性转移和变化,形成E宫为主、多调性配合的特有布局;钢琴伴奏的间奏处,B-g-B-E-e的调性布局也使人眼前一亮。

(二)根据作品调整音乐结构

《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了分节歌的基本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化,不同段落均在E宫同一调性上进行变化,使得作品同一主题动机呈现出不同变化;此外,在同一主题音调的基础上写出不同的开始,或以基本相同的结尾来进行归纳,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合头”“合尾”的音乐结构原则,也表现出主-属-主的和声功能圈原则。

(三)对民族风格音乐语言的大胆探索

民族风格音乐语言是该部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点。赵元任是我国近代最早创作民族风格音乐语言的作曲家。赵元任曾在《新诗歌集》中批注,强调中国音乐要有自己的“国性”,提出中国风味的曲调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曲调,因此在结合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应对民歌小调、戏曲、说唱音乐的音调进行结合。《教我如何不想他》不仅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在主部音乐创作中也吸取了京剧中西皮原板过门的腔调;此外,在作品结尾处还加入了常州吟古诗的音调加以改造。赵元任是近代作曲家中最早对西方多声创作技巧民族化进行大胆探索的突出代表人物。他将具体实践完全融入艺术形象的塑造与艺术情感的表达中。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中,赵元任把分节歌原有的终止式转变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小过门”,将七声音阶中的半音转化改为“变宫”“清角”的使用等。这些探索不仅使赵元任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也对我国歌曲创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教我如何不想他》中的时代精神

相较而言,我国艺术歌曲起步较晚,同时期的西方艺术歌曲早已发展成熟,一批批优秀艺术歌曲作品享誉世界。赵元任除了是作曲家外,也是优秀的语言学家,其凭借对诗歌独特的感受能力,巧妙地将“歌”与“诗”进行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艺术歌曲朴素流畅、生动自然,各部分之间脉络分明。从整体上看,这首歌曲将“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完美结合,独具特色;钢琴织体大方得体,节奏与音型的结合堪称典范,无论是转调还是变奏,都较为流畅,间奏巧妙地连接各部分,使得旋律游离在谱例之间却不超脱形意之外;歌词则强调了浪漫主义色彩并很好地反衬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此外,在当时,并没有他、它、她的区别,随着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白话文的推广成了社会主流。赵元任作为近代语言学大师,将白话文体现在其音乐作品中。在刘半农作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后,赵元任敏锐地发现这首诗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认为这是推广白话文的绝好契机,继而为该诗作曲,这也是《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由来。

除此之外,《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的歌词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不同于封建观念中礼教束缚的爱情,这种对爱情自由直白的表达,与当时挣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观念相呼应。

从大环境来看,五四精神与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音乐史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承载历史变革的载体,如诗词、绘画、歌剧等都给予了新音乐直接且多元的影响。

从作品本身看,《教我如何不想他》在汲取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突出了主题动机,歌曲由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入“如何不想他”的主题,音乐采用多调性布局,既渲染了音响效果,也不会使作品显得突兀;柱式和弦巧妙的特殊音型控制在五度以内,既保持了和声的功能性,也强调了和声的色彩作用;此外,在民族语言音乐风格的创造上,大胆采用戏曲音乐素材,“小过门”与转、合的结构布局使《教我如何不想他》不仅音韵流畅,易于上口,还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采。这首歌曲可谓是我国近代新音乐艺术歌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吴瑜.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及其不同版本的演唱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1):83-84.

[2]丁艳.音诗交融声情兼备——浅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J].北方音乐,2018,38(12):107.

[3]刘凯,宋柏汶.浅析中国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情感处理[J].长江丛刊,2018(07):63.

[4]李佳琦.“文、谱、音”史料下的“五四”新型歌曲创作解读[J].音乐天地,2017(05):40-47.

[5]成雯.中国近现代思乡歌曲的钢琴伴奏探究——以《教我如何不想他》和《桥》为例[J].四川戏剧,2016(07):113-115.

[6]黄云波.论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特征及二度创作[J].音乐时空,2014(02):147.

[7]王浪.浅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J].音乐时空,2013(06):192.

[8]王洁.艺术歌曲演唱表达的差异化探讨——以《教我如何不想他》《迎接》为例[J].艺术评鉴,2022(17):52-55.

[9]曹若.赵元任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也谈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民族化创作特征[J].北方音乐,2017,37(05):106.

[10]王莉.赵元任艺术歌曲是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以《新诗歌集》为例[J].大舞台,2015(11):159-16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