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声乐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研究
详细内容

声乐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研究

时间:2023-01-14     作者:刘璐 广西艺术学院【原创】

作为一种实践色彩浓重且备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凭借着优美的旋律、极富哲理或深意的歌词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声乐表演中,巧妙合理地融入肢体语言,不仅能够进一步诠释歌曲内容,还能够充分表达表演者的内心情感,有利于观众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情感以及主题,真切地感受到声乐表演的魅力。现着重探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情况,首先对肢体语言、声乐表演进行简要论述,其次论述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方式,最后就如何提高声乐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系列建议,以供声乐表演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希望声乐表演艺术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声乐表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唱”,即表演者的歌唱技巧、歌唱表达;另一部分是“演”,即表演者在演绎声乐作品时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只具备扎实的唱功、精湛的唱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面部表情、手势、腿脚等肢体的灵活调控,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好地传递声乐作品的情感、思想、主题等,增进人们对声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使人们在精妙绝伦的声乐表演中感知其艺术价值,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尤为重要。

肢体语言与声乐表演

(一)声乐表演的含义

声乐表演是一种以声乐为主、表演为辅的方式表现作品,表达情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声乐表演在语言的基础上,借助的声音的高低、语气的强弱、语调的起伏演绎并传递不同的情绪、情感,而在实际的声乐表演中,由于表演者不同,他们的音色、音调以及发音习惯等往往存在一定差别,从而导致基于声音表达的情感、情绪存在差别,而这也是不同表演者演绎相同的曲目却呈现出不同效果的原因。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既需要通过声音传递音乐作品的内涵,也需要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等肢体语言诠释作品,传递情感[1]。

(二)肢体语言的含义

作为语言的一种独特表达形式,肢体语言属于非语义性语言范畴,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变化等共同构成的一个视像符号系统,是人们在人际交往、沟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是否灵活、合理直接关系到整场声乐表演的呈现效果,也会对受众的感知、体验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应根据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适时采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方式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一般会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站姿等肢体语言丰富表演形式,传递作品内涵及情感,使声乐表演更具表现张力,从而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听觉体验。但是需要认识到,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如果肢体语言应用不合理,眼神传达不到位,站姿与作品主题不匹配,那么不仅不会为声乐表演增光添彩,反而会令观众感到不适。所以,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2]。故接下来本文将对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面部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有效运用方式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尤为重要。究其原因,面部表情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表演者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向观众演绎和传达情感,使观众增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表演者在使用面部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音乐作品的钻研,准确把握其蕴含的情感、主题以及内容;在音乐节奏变化的过程中,灵活合理地调整面部表情及眼神等,争取以面部语言对音乐的内涵、主题进行细腻表达,并将其传递给观众,使观众接收到更多关于音乐作品的信息,增进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使其在感知节奏、曲调变化的基础上领悟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比如,在演绎哀伤情感时,表演者不仅要准确把握哀伤情感,还要合理调整个人的面部表情,保持适宜的音调及音高,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情感的改变,同时,让观众能够根据表演者面部表情的转换增进对哀伤情感的进一步理解,从而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音乐作品本身以悲伤为基调,节奏舒缓,曲调悠长,而表演者却做出愉悦兴奋的表情,肢体语言与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不符,就会使台下观众无法感受到作品的悲伤情绪,甚至会使其认为表演者专业能力不足,继而对整个声乐表演团队产生质疑和否定。反之,若音乐作品本身比较明快活泼,而表演者却一脸严肃,也会影响观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影响观众的观感和体验[3]。所以,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一定要合理控制面部表情,学会通过调整面部肌肉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激发观众对音乐的共鸣与反思,从而使得观众的音乐鉴赏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手势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有效运用方式

在声乐表演中,灵活合理的手势语言往往有助于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获得完美的表演效果。在运用手势时,表演者要结合对乐谱的理解,借助肩关节、指关节以及腕关节做出“引(引出歌曲)、定(保持音乐的情绪)、开(展开音乐形象)、合(圆满收尾)”等肢体动作,向观众展示正确灵活的音乐律动,促使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

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可结合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灵活采用合适的手势语言诠释音乐作品。特别是在演唱叙述类音乐作品时,可通过手势细腻正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情感,使观众快速融入音乐作品中,进而对音乐作品及整个表演产生共鸣,获得愉悦的体验。如,演唱《故土情》中的“放眼哟,这片河山”时,表演者可将左手抬起,放到与胸口同高的位置,自然指向斜前方,让观众感觉表演者来到了“这片河山”的上面,并且在深情地凝望,强化观众的体验。不过在运用手势语言时,演唱者需要深刻认识到,手势语言有利于提升演唱效果,但是切勿频繁做出大幅度的手势动作,以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破坏音乐的感染力和表达性[4]。

(三)身势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有效运用方式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面部神态、身体姿势之间要保持高度协调,并且要随着节奏的变换、旋律的起伏、音调的升降做出相应的身势语言。比如,在节奏比较舒缓时,表演者要保持身体放松的状态,最好能够通过身体姿势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让观众在“静谧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声乐表演。对于节奏欢快、音调较高的音乐作品,表演者需要保持挺胸直背的身体姿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热情向上的感觉。譬如,有些表演者在“飙高音”时,会做出手向上攀爬的姿态,使个人的音调随着手的高度的不断升高而相应地升高,这有助于获得令人满意的高音演唱效果,也有助于营造浓烈的氛围,感染观众的情绪。

以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在演唱到“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时,表演者可适时加入肢体语言,比如将手从胸前升至前方,一方面能够以此手势结束表演,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和爱戴,有利于提升声乐表演效果,直抵观众的内心深处,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带给观众良好的审美体验。

(四)下身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有效运用方式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一般很少会使用到下身肢体语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声乐表演中下身肢体语言的表达不重要,相反,它也是提高声乐表演能力、渲染声乐表演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表演者可通过屈腿、跺脚等下身肢体语言进一步增强演唱的节奏感或表演的气势,由此让观众享受一场澎湃振奋的声乐表演,促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与主题。下身肢体语言的表达,本质上是演唱者通过提腿、跺脚或者屈腿等方式演绎音乐作品的情绪,强化音乐的节奏感,使整个表演更具气势,这不仅能够有效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也能够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铿锵有力,什么是激情澎湃,使音乐表现效果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带动观众的情绪。

以《火把节的火把》为例,在声乐表演过程中,为营造热烈的节日氛围,表演者可通过左右移动下身肢体的方式,充分展现人们举着火把的场景,向观众传递更深层次的作品内涵,使其感受到浓烈的节日氛围。所以,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要通过合理调整下身肢体动作的方式,营造音乐作品蕴含的氛围,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及主题,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带给观众愉悦的体验,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形态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有效运用方式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的身体形态会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及演绎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声乐表演效果,使观众获得良好的体验,表演者有必要加强对形态肢体语言的准确把握及灵活应用。其实,无论是面部语言,还是手势语言,形态肢体语言都是其有效表达不可或缺的基础。在舞台上,表演者往往保持着站立的姿态,身体要自然直立,并且保持挺拔,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表演者积极的态度、丰富的情感,真切地感受到表演者的舞台魅力[5]。

以《当那一天来临》为例,这是一首歌词激昂、旋律铿锵有力的军旅歌曲,展现了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对此音乐作品进行表演时,表演者需要保持挺拔的身姿、刚毅的眼神,以此向人们传递军人的威严,向人们展示军人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的坚定立场和信念,使观众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领略到军人的风采。

关于提升表演者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的建议

(一)努力掌握音乐相关知识,提高表演者的专业素养

作为声乐表演的实施者,表演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声乐表演的呈现效果。所以,表演者需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音乐知识基础,提升演唱技术技巧,提高音乐核心素养水平,为其参与声乐表演夯实重要基础。

首先,表演者需要加强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一方面需要具备识谱、读谱的能力,能够在音乐曲谱中感知节奏的变化、旋律的转变;另一方面需要读懂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节奏、音色、旋律、歌词等多个方面把握音乐作品的含义、情感、主题,以此为基础设计动作,调整肢体语言。

其次,表演者需要增强乐感,能够在聆听音乐作品之后,快速准确地辨别其音乐构成元素,根据旋律、节奏的变换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法,以此让每一个音乐元素都得到细致准确的表达,而这对表演者的音乐旋律感知能力、领悟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表演者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乐感训练。

最后,表演者应学会分析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感知、细节把握是表演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方面,要能够从基调、旋律上整体感知音乐作品,辨别作品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需要从节奏、音符的变换等细节层面精准把握音乐作品的“重要转折点”,从而采用合适的肢体语言,保证肢体语言与作品的内涵、情感相统一。

(二)丰富声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加强对中西伴奏乐器的认知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加强对声乐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声乐技能。众所周知,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主要通过歌声、肢体语言演绎作品,传递作品内涵和情感,表演者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发声方法、共鸣位置、音色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声乐知识,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所以,在现实中,表演者需要加强对声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个人表现力,使声乐表演的呈现效果更加理想。

与此同时,表演者要加强对中西伴奏乐器的认识与了解,比如,懂得钢琴的演奏方法、二胡的演绎形式等,最好能够根据不同乐器的演奏形式,准确把握其演奏特点和适用场景,从而根据伴奏乐器的演绎特点合理调整肢体语言,实现乐器演绎与肢体语言的高度统一,增强声乐表演的协调性与观赏性。

(三)提升文化艺术修养,高质量地完成声乐表演

对于表演者来讲,若想提升声乐表演的呈现效果,就需要加强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艺术形式、风格、内容、题材的艺术作品,加强对各类艺术作品的品读、感知和领悟能力,进一步开阔艺术视野,不断丰富艺术知识储备,提高艺术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表演者要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基调,实现对作品艺术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充分演绎,增进观众对作品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也是提高表演者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对于演唱者来讲,只有真正理解音乐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主题,才能够在声乐表演中找准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向,进而通过演唱、眼神传递、手势表达等方式完成对声乐作品的高质量演绎,全身心地投入作品演绎之中,实现个人与声乐表演的合二为一,为观众奉献一场高质量的声乐表演。

综上,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要加强声乐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储备,夯实声乐表演基本功,懂得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加强肢体语言表达训练,了解肢体语言设计和创造的理论核心,根据作品的内涵、主题合理调整肢体动作,以扎实的声乐基础、灵活的肢体语言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深度演绎,将音乐作品蕴含的主题、情感及深意更好地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进入音乐意境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梁婧宇.谈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合理运用[J].艺术教育,2022(02):86-89.

[2]阿依古丽·依明.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J].传播力研究,2020,4(16):120-121.

[3]胡艳.民族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基本构成及其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3):48-49.

[4]李阳.声乐演唱中如何看待“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以《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个案研究[J].2021(02):114-114.

[5]李默尔,张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黄河之声,2018(09):10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