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详细内容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时间:2023-01-14     作者:张艳 刘轩男 湖北民族大学【原创】

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面临人才缺乏,乡村文化振兴机制体制运行不畅,农民主体性缺失的现实困境。现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人才培育,凝聚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加强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农民主体性的对策。让政府、乡村、人民都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发展。

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满足人民需。通过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抓住乡村文化振兴,把握乡村“软实力”,以此推动乡村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路径是必要的。

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

乡村文化振兴,强调文化对乡村发展的作用。首先,乡村文化振兴对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文化振兴能够将文化和农业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于乡村振兴发展而言,产业振兴是有效的,能够集中资源推动该地的经济发展。乡村文化振兴能推动乡村治理的发展,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与传播,能够提高其政治素养,并且使其明确自己具有的政治权利,增强其法律意识。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缺乏

乡村文化振兴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才缺乏。人才是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主体。但现实情况是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缺乏。面对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缺乏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乡村文化教育薄弱,难以有效培养人才。从长远看,乡村文化振兴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虽然国家做出重大努力,推行了义务教育,但就教育资源来说,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孩子的思维、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差距。乡村的教育基础薄弱,难以有效培育人才。在乡村,很多人初中毕业以后就选择务农或者进城务工,使得乡村整体群众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即使有对绘画、音乐等感兴趣的人,由于教育资源稀缺,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学习,难以成为专业人才。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才力量薄弱。

其二,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一是留不住,二是引不进。乡村难以培育高水平人才,即使有一部分人才,也存在留不住的情况。乡村经济条件落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医疗水平等都不完善,待遇比较差,难以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当前从事乡村文化工作的人,更多是乡镇工作人员或者本地学历相对较高的人,但整体专业能力不高,文化和工作氛围不够,难以吸引人才。乡村人才匮乏,无法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乡村文化振兴机制体制运行不畅

其一,组织管理不到位。国家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时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政府在实施过程中有较多影响因素。部分地方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文化发展,使得文化振兴道路困难重重。同时,部分地区存在实施力度不够的情况,管理部门和实施的活动都比较单一。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展开工作。除此之外,还存在乡村文化场所管理缺失的问题,如对村文化室,农村书屋等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其二,地区开发和保护不够合理、科学。乡村文化振兴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乡村建筑严重破坏的现象,例如对古村落、古建筑的过度开发,或因游客众多,古建筑等难以被有效保护。文化旅游开发中对一些传统建筑也存在破坏的现象。部分地区的乡村建筑保护不到位,一些位置偏远,长久无人居住的乡村房屋年久失修,逐渐破败。同时,受城市文化多元思想的影响,一些传统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其三,乡村振兴文化市场缺乏活力。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相关部门不断打造文化市场和文化空间,但目前文化市场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难以吸引消费者。相关部门在初期管理较好,但对之后出现的问题不再进行梳理和沟通,导致市场逐渐混乱。同时,市场缺乏创新,大多数地区从旅游业着手,对其他文化业态的培育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时,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乡村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就面临被替代的可能性。

(三)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缺失

其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较为落后,固守本地的思想文化,不愿意创新,认为外来思想和文化都是不利的,而本地文化都是好的,不能改变。尤其以年长者为主,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肯剔除。一些旧思想和陋习影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固守传统思想的农民不愿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也不希望打破他们固有的思维观念。

其二,农民缺少乡村文化自信。一部分农民在接触到城市文化后,受到城市多元文化等一系列的影响。在面对从小接触的乡村文化能,只能看到其不足,认为应该对乡村文化进行全面推翻、全面改造,出现了对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由于农民缺乏乡村文化自信,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不高,传承意识淡薄,难以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发展。

其三,农村人口流失,缺少推动者。随着经济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虽然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比较大,但也存在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原因到城市生活,农村的耕地、房屋等都出现闲置的情况。农村人口越来越较少,而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如果缺少人,就无法发挥主体作用,则难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的突破路径

(一)加强人才培育,凝聚乡村文化振兴人才

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

乡村文化振兴,人是关键;要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就需要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提高本土人才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扩大乡村文化发展空间。要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增加对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同时,乡村文化中蕴含大量民间艺术、传统技艺,面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人,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能够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乡村以农业发展为主,需要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培养农业人才,推动农业与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河南日报提及:“新型职业农民虽有所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农村发展的需求,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基础教育建设,或者推动农民进行“回炉重造”,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

健全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回流与引进机制

推动人才回流,要从人才流失的原因着手,解决乡村待遇不好、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经济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政策优势,吸引人才回流,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增加人才建设资金投入,改善住房、教育等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推动人才回流。加强对本土人才的思想建设,从思想上引导各地人才回乡就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艰苦奋斗、服务社会的精神。在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尽力为回乡人才提供所需资源,健全人才回流机制,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乡村文化不仅需要本土发展,还需要对外借鉴交流。从各高校、各行业引进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共同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工作氛围,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引进所需人才。政府积极推动落实“三支一扶”,提供大学生基层服务的岗位,给基层部门带来活力,解决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断层的问题。推动高校毕业生和有经验的工作者共同发力,优化乡村人才环境,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二)加强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治理

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面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重视不足等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通过有效的管理,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学习并传达政策,让政策、理念深入人心。面对部分工作人员效率低下的情况。政府部门可以完善监察机制,党员起带头作用,监察部门和群众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不作为现象。同时,完善考评机制,不仅考察经济建设,还需要着重对精神文化建设进行考评,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以及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软性指标纳入考评范围,让工作人员以认真的态度面对文化建设,提升工作实效。对于部分工作能力不足的工作人员,期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通过考核的方式不断学习。

推动乡村文化治理,要牢牢把握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基层组织传达政策的力度,实现政策上传下达,让农民了解乡村振兴的最新政策,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除了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从“乡贤”入手,让乡贤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乡贤在乡村中的作用,推动政策的传达与实施。

合理开发,创新发展

面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出现的对乡村文化开发不合理的问题,政府需要发挥组织和建设作用。要对对文化产业进行合理规划与运用,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后续的消极影响。要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文化教育,避免过度开发,更好地保护本地文化。科学规划乡村建设,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特色建筑、农耕遗迹等优秀乡村文化,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加强保护。面对破坏古建筑的行为或其他问题,政府应加强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特色文化的保护。推动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提升乡村文化市场活力

乡村文化市场存在散、乱、小的情况,政府部门要合理规划,将乡村文化市场规模化,加强管理,推动乡村文化市场合理、规范运营,对文化产品合理定价,提升消费吸引力。从文化产品入手,提升市场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产业。面对乡村文化产业存在的同质化现象,游客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没有再次消费的欲望,要从本地特色出发提升文化市场活力。从传统工艺着手,既发展本地文化,又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深挖本地历史资源,将历史资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使历史人物故事、古遗址、石雕、刻画等资源得以保护传承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尤其需要重视发展农业,这是乡村的根本保障,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打造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耕地。与此同时,激发生态农业观赏价值,例如建设园林、花田、果蔬园等,将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新型农民,打造现代农业,让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农民主体性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提升文化兼容性

针对少数人不愿意改变乡村文化、一味守旧的落后思想,需要提升乡村文化的兼容性,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的振兴作用。在提升乡村文化兼容性的过程中,推动本地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剔除陋习。在先进文化影响下,让老一辈人接受新思想,不在固守乡村旧思想、旧文化,而是在保留优秀乡村文化的同时,接受先进思想文化,推动本地文化发展。作为主人翁,农民应积极投身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队伍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需要创新发展,与其他文化在交流融合中发展。只有融合先进文化体系,提升乡村文化适应力,才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将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助新兴媒体形式,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改变乡村文化思想落后的情况,加强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提升乡村文化的兼容性。同时,发挥乡贤对乡村文化的推动作用,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此外,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应与本地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创新。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部分村民对乡村文化存在消极态度,不愿意传承乡村文化,甚至不愿意返乡。面对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乡村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公益文化、公益电影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引领乡村文化发展,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认同感,加强精神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正确认识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推动本地人才回流,让农民愿意保护和传承本土优秀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是主力军,通过乡村文化墙、道德讲堂等方式,提高农民思想道法修养,培养其责任感,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保护优秀乡村文化,积极宣传优秀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李辰.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1.

[2]程传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N].河南日报,2021-01-15(10).

[3]孙小琴.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历史文化振兴研究[J].公关世界,2022(04):14-1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