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分析
详细内容

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分析

时间:2023-01-14     作者:杨振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原创】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也逐步走向世界。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开展的不断深入,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让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在我国与国外的紧密交流合作中得以实现。研究首先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特征,其次分析饮食文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最后提出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包括整合饮食文化传播方式、学习借鉴国外饮食文化的传播经验、提升饮食文化传播人员的涉外服务能力等,以期为促进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序开展提供帮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开展的不断深入,对外传播、“汉语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期盼来到中国,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新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已然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建设方针及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颇具特色,各地饮食更是多样丰富、异彩纷呈[1]。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淀,构筑起了以八大菜系为主、其他地方菜系为辅的饮食文化结构,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和作用价值。推进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民族影响力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对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研究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相关概述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外延角度来看,可从时代与技法、民俗与功能、食品与食具、地域与经济等方面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分类,表现出其各异的使用价值、文化底蕴。从特质角度而言,中国饮食文化十分推崇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也就是强调以素食为主,倡导药膳和进补,同时追求色香味俱全。中国饮食文化除去强调要保证菜肴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之外,还十分注重结合用餐的氛围营造一种情趣,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个性趣味的重要体现[2]。从影响角度来说,中国饮食文化对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在内的亚洲地区国家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东方饮食文化圈中发挥着轴心作用。同时,中国饮食文化还对处于欧洲、美洲、非洲等的国家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如今在世界各地随处可领略到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陶瓷餐具、面食等。总体而言,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内涵深厚、涉及面十分广泛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食源开发、食品调理、食具研制、营养保健等多个方面入手创造、积累并影响整个人类世界的物质精神财富。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方面。一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视觉美。中国饮食制作十分注重对食材的色彩搭配,也就是通过对果蔬、肉类等食材本身自然色的运用,完成巧妙的色彩搭配。在美食制作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尽管色彩搭配不会影响食物的口感,但或多或少会左右人们品尝食物的心理情绪。透过一道美食的色彩,可领略到中国饮食文化的色彩和美,该种美不仅是食材色泽质感的体现,还是厨师们在制作食物时对火候精准掌控的体现,是一种基于精湛烹调技巧的综合美。同时,食物的外观造型也至关重要,别样的造型可以让食客在获得良好视觉体验的同时,提升味觉层面的感受。食物造型美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厨师的刀功,即厨师们通常会结合食物烹调需求,将食材处理成片状、丝状、块状、丁状等不同形状,刀工不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还让中国美食获得了“功夫菜”的称号。此外,中国饮食文化下的餐具选择也十分讲究。中国美食的餐具选择,不仅强调餐具大小与菜品的容量要相互协调,还要求餐具形状与食材形状要相互协调,以及要求餐具色彩与食材色彩要相互协调。餐具与食材的协调组合,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视觉美。

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味觉美。食物为人们所带来的满足,尤以味觉上的满足最为突出。在食物选材中,人们尤为推崇对食物本味的体现,与此同时,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国人不断探索总结,在烹调技艺上不断追求创新,继而让中国饮食文化实现了味觉美,并且并不局限于简单的酸、甜、苦、辣,而是调配出了多样丰富的口味。中国饮食制作方法趋于多样化,传统烹调方法包括蒸、煮、炒、煎、炸、炖、烧、熘等。因为地域文化、饮食习惯的不同,进而生成了多样丰富的地方菜系,如以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苏菜为代表的八大菜系,各种菜系通过精心烹调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味觉体验。中国人凭借聪明才智、勤劳付出,将相同的食材制作出不同的味道,进一步形成了隶属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风味[3]。

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一方面体现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中国饮食文化构筑起了以八大菜系为主、其他地方菜系为辅的饮食文化结构,而这些菜系遍布中国各个地域;另一方面还体现在食物选材的广泛性方面。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着各不相同的地貌环境、气候环境,这些环境条件为各式各样的动植物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在中国,生活在各区域的劳动人民鉴于自然气候的差异性,生产出丰富多样、形态各异的食物。比如,中国人的日常主食不仅有大米、小麦,还有高粱、玉米、小米、荞麦等。

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与情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逐渐形成了诸如宴饮之礼、进食之礼等礼仪文化,这些感性的礼仪文化与中国饮食活动紧密结合,并伴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完善,而这同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中国人除去通过饮食活动解决自身日常生理需求之外,还将其作为情感交流、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就是说,中国人十分热衷于通过饮食交流,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在此过程中,饮食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交流功能。通过上述视觉、味觉、感觉等不同感官的综合体验,构筑起中国饮食文化的有机整合,让中国饮食文化变得更为饱满、生动,并基于视觉、味觉以及情感的满足,推动中国饮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

饮食文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推动地域文化传播弘扬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是不同人文风情、风俗文化等的重要体现。因此,依托烹制、品尝各地美食,不仅能领略各地地域文化,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胶东地区的大花馒头被制成了生肖、鲜花等造型,这些造型有着吉祥的象征意蕴。同时,花馒头还有着大体积、易分食等特征,以此展现了当地人民热爱生活、热情豪爽的质朴个性。人们可以通过品尝各地美食,领略当地的人文风情、地理风貌,通过视觉、味觉、感觉的综合体验,感受饮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此让地域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弘扬。

(二)口味偏好彰显不同饮食观念

饮食文化作为不同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程度上彰显了当地的饮食观念及价值取向。比如,鲁菜烹制倡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口味以咸鲜为主,胶东菜中有一道对虾烧菜,对虾取自黄渤海湾的“中国对虾”,白菜即为胶东的白菜,这种有简有繁的搭配,自然朴素,与道家追求的“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如出一辙。

(三)调动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故事,往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饮食文化对外传播中,其相关文化故事更容易得到有效传播,深入人心。人们在品尝完一道满意的美食之后,自然而然地会想了解更多关于该美食的相关信息,如美食的由来,美食的烹调方法,制作美食采用的食材,等等。除去饮食本身可以吸引外国友人之外,饮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能赢得他们的关注,进一步调动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一)整合饮食文化传播方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模式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技术、内容层面的双重变革。一方面,技术为传播内容创造了诸多新的可能,内容则在技术支撑下得以更加多样化,二者充分融合,最终实现饮食文化对外传播模式的全面革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整合饮食文化传播方式,首先,可以加强饮食文化官网建设,基于当地政府的推动引导,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多方共同建设官方传播网站,依托传播媒介与地方文化企业合作,开展信息运维工作,及时对饮食文化传播内容进行更新,推进地方饮食文化传播弘扬。其次,可以依托地方智慧旅游平台,开发地方旅游美食数字地图,设立虚拟旅游交流社群,让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来华旅游期间,满足其在中国文化习得、美食体验等多方面的需求。实时发布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信息,推进饮食文化传播与媒体传播的有机融合。再次,积极开通地方饮食文化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构筑社交平台的品牌效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饮食文化信息的精准分类推送。除此之外,着重建设面向短视频的社交平台,如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等,这些受众喜闻乐见的视觉呈现方式,可以进一步使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得到充分展现,切实提升饮食文化传播的参与性、互动性[4]。

(二)学习借鉴国外饮食文化的传播经验

饮食文化是一种被世界各国广泛传承的悠久文化,对这一文化形式的广泛传播,同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体现。2013年,日本和食文化、韩国越冬泡菜文化相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于此,两国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得到广泛关注与推崇。关于日本和食、韩国越冬泡菜文化申遗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相较于传播饮食本身,日韩两国更为注重对饮食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提炼,进而通过饮食向世界传播本国的文化故事。比如,日本人赋予了和食重要的社会功能,将和食视作人们共同享有、营养均衡的传统饮食,并认为和食在帮助日本人过上健康生活、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在对和食进行申遗期间,尤为强调和食在文化层面的意义。又如,泡菜作为韩国人过冬的重要物资,制作越冬泡菜,能让韩国民众领悟总结出分享的精神。每每进入冬天,韩国相关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等团体就会发起大规模的泡菜腌制活动,并将腌制好的泡菜捐赠给贫困家庭。泡菜在韩国饮食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所具备的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众归属感等方面的功能,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并提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泡菜文化”,而非泡菜本身。基于此,在我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中,相关人员应注重对饮食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等进行深度挖掘,以此让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感受中国的深厚文化,了解中国的饮食故事[5]。这种饮食文化与文化故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更能加深人们的印象,促使在推广饮食的同时,使本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食、韩国越冬泡菜文化传播均是建立在国家主导的管理模式及传播机制下的,面对当前我国在饮食文化统一管理上仍较为缺失的现状,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政府部门必须要予以更多关注和重视。

(三)提升饮食文化传播人员的涉外服务能力

消除语言障碍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鉴于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因此,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要求涉外传播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对国际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应拥有数十种官方语言,故对精通各种国家语言的高级翻译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提升饮食文化对外传播效果,开展好国际传播工作,应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中国文化素养的跨语言翻译人才,切实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媒介,文化外译是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饮食文化的翻译工作,不仅要注重体现饮食文化的可鉴性,还要注重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比如,在饮食制作技艺翻译中,应注重融合当地饮食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特征,进行全面完整且内涵深厚的英文表述,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精髓翻译推介给世界,以提升饮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切实做到“走出去”,实现与国际文化的融合发展[6]。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推进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民族影响力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地推进饮食文化对外传播进行探索研究,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深度把握饮食文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从整合饮食文化传播方式,学习借鉴国外饮食文化的传播经验,提升饮食文化传播人员的涉外服务能力等不同方面切入,积极推动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阳,赵凤娟.文化“走出去”视阈下苏州非遗美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3):97-101.

[2]杜颖卉,潘祥辉.新技术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J].群言,2022(05):13-16.

[3]周素文.中国饮食的跨文化传播——《中国食谱》评述[J].食品与机械,2020,36(10):235-236.

[4]李虔.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的对外传播技巧——从武汉特色美食的英译说起[J].文化学刊,2020(06):180-183.

[5]郑美真.日韩饮食文化的传播及启示[J].青年记者,2020(18):98-99.

[6]郭治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启示——以鲁菜为例[J].国际公关,2022(04):85-8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