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关于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现实思考
详细内容

关于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现实思考

时间:2023-01-15     作者:戚旸 南京工业大学【原创】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是法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属于社会道德范畴,诚信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升,诚信档案也将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诚信问题不容乐观,各类学术造假、拖欠贷款现象屡见不鲜,高校教育工作者重建诚信道德校园氛围的责任重大。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指大学生从报到入校到毕业离校期间,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日常实践中直接形成的,真实反映学生在校诚信状况的原始且完整的记录,包括有无参与考试作弊行为、入学各项费用能否按时缴纳、助学贷款有无拖欠、校内有无违纪违规行为等,涵盖了入学动机、思想状况、学业成绩、社会实践、任职情况、消费情况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等方面[1]。通过对国内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现状的调查,发现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档案管理,包括党建档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学生档案、人事档案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高校建立完备的诚信档案。

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首先,诚信档案的建立能够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支持。大学生诚信档案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行为和日常表现,并以此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督促学生践行诚信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塑造诚信道德品质;同时,诚信档案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在校评优评先、毕业求职考研政审等各类实践活动的考核依据,有效避免了“考试决成败”的现象。一份记录良好、评价优秀的诚信档案作为特殊简历,可以成为学生在求职就业或升学深造过程中的“敲门砖”,为学生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供支持。

其次,诚信档案的建立能够为高校教育提供抓手。诚信档案将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抓手,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若切实将诚信教育管理“落地”,其必将成为诚实守信学生的无形资产,也将成为弄虚作假学生的约束机制,必能逐步推动大学生诚信品质提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

最后,诚信档案的建立能够为社会风气净化提供保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诚信档案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也能推动全民诚信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弘扬诚信文化,缓解当前的社会信用危机。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执行和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无法真正发挥诚信档案的教育引导作用,社会推广价值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校重视度不够,学生认知度不高。2003年,上海大学首次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2004年6月,25名应届毕业生成为首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拥有者[2]。此后,全国各高校、教育部门都响应号召,纷纷开始探索诚信档案的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仅停留在执行文件要求上,并未做出更多相关深入的探索,形式大于内容和成效,缺乏一整套集守信行为激励机制、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及档案动态管理监督反馈机制于一体的大学生诚信档案运行机制,导致对大学生的信用行为的奖惩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这也侧面反映了现有的运行机制无法被社会广泛认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这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诚信档案的认知度低,不了解其失信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诚信档案建设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诚信育人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

第二,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保障不完善。一直以来,我国高校诚信档案建设都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虽然很多高校逐渐意识到了诚信档案的必要性,开始探索诚信档案的建设,但高校间都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记录的档案内容和条目也“各行其是”,评价标准不同,导致诚信档案最终的评价等级很难被社会认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诚信档案监督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具有监督保障作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具体的针对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发展得相对滞后。

第三,记录不全面,更新不及时,应用不到位。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都存在记录不全面、更新不及时、应用不到位的普遍问题,有些高校只是由学生自行填写或辅导员填写一张简单的诚信登记表,表格内容相对简单片面,评价结果也多是“报喜不报忧”,因此只能作为基本数据放入档案保存,同时其很少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可参考价值较低,难以被第三方认可。

大学生诚信档案长效机制构建原则

第一,采集内容客观化。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长效机制,首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档案采集内容客观、真实且完整。诚信档案采集内容应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状况及日常行为。只有展现出客观真实的数据,才能体现诚信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从而真正发挥其育人功效。由于个人诚信内容来源较广泛,故在采集过程中,不可局限于辅导员一人掌握或提供的数据,可以由任课教师、宿管教师等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评议小组,在每学期固定时间内根据指标内容,对学生学业考核、社会经历、生活娱乐、经济诚信等方面开展民主评议。

第二,指标体系稳定化。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在建立初期,就记录了指标的具体条款,对此,应多方面进行调研,收集意见,尽可能完善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任职经历、实践经历、奖惩记录、经济消费等在内的指标体系,确保评价体系指标覆盖全面。全国高校应拟定统一的标准,且诚信档案一旦建档,不建议反复变更指标,否则将导致衡量标准不一致,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可靠性。

第三,等级评定积分化。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最有用的激励或约束自身的方法为等级评分[3]。在建立诚信档案时,可参考家庭经济困难生测评量化打分表的模式,实行项目分块积分,设计系列加分项目和减分项,如见义勇为加10分、考试作弊扣5分等一系列加减分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维护诚信档案的积极性。

第四,共享保管人本化。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其不只局限于服务档案拥有者和管理者双方,还能够共享于第三方,比如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因其有共享的特殊功能,一方面要公开透明,接受学生、学校及企业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将诚信档案设置在一定范围和权限内查看,做到诚信档案管理人性化。

第五,后续跟踪动态化。建立诚信档案的初衷是树立学生良好的诚信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每个学生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其产生的信用活动也在不断变化,有过失信行为的学生在经过被教育和自我悔悟后,其诚信观念和行为也在不断修正,因此诚信档案的内容应当随着诚信行为的转变而及时更新。这样做有利于最终评价的合理性,为犯错的学生提供改过机会。诚信档案的动态变更也时刻提醒学生保持诚信,增强自身信用水平建设。

第六,数据管理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将诚信档案动态记录固化,全面、实时地掌握、更新学生诚信行为的具体情况,实现档案管理的透明化。此外,根据指标体系和积分管理,平台开发人员设置好项目内容和计算公式,总分设置为100,每项根据统一标准赋予分值,当学生诚信行为发生变化时,只需上传相关证明进行认定,后台即可自动计算调整增减分数,这将大大为档案管理增效。

大学生诚信档案运行机制建设构想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基本运行机制的建立,应包括广泛收集记录诚信行为—根据指标赋分进行鉴别评价确定等级—将诚信评价结果在适当范围内奖惩应用三个阶段。收集记录、鉴别评价、奖惩应用这三方面内容应依次贯穿于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的不同时期,以体现出其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性和过程性。

(一)规范制度:明确大学生诚信档案采集内容

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前期,需围绕诚信档案采集内容,明确考核要点,从而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笔者认为,诚信档案采集内容应涉及学生在校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规范化、清单化地丰富诚信档案材料数据指标和内容,合理规划采集内容中与学生档案重叠的部分,并主次分明地进行记录。各个指标之间还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得以真实、客观、完整地展现。

具体来说,诚信档案采集内容除了学生本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基础信息以外,还应重点记录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诚信承诺书,目的是反映学生自愿接受诚信考评的意愿,自主接受公正公平公开的诚信行为监督;第二,品行诚信情况,主要记录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等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情况,如入党动机、各类申报材料、报到入学手续等是否存在虚假信息;第三,学业诚信情况,主要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门课程学习、考试等相关活动的诚信状况,如课堂考勤,有无迟到早退旷课情况,有无考试作弊,论文、作业抄袭情况,参赛作品、学术研究中数据的真实性情况等;第四,经济诚信情况,主要记录学生入学各项费用缴纳情况、勤工助学岗位整体表现情况、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无高消费情况等;第五,生活诚信情况,主要对学生有无个人信息隐瞒,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考察,记录学生的宿舍行为、网络行为,如宿舍违章电器使用情况、请销假轨迹核实情况等;第六,就业诚信情况,主要记录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交的就业材料是否真实、是否履行就业合同、有无随意违约情况等。

(二)准确评价: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的可量化的诚信评价体系是大学生诚信档案运行机制的关键。评价者需依据档案采集的征信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值计算等级评价。指标赋分的导向性和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有效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可参考性。在此过程中,需要统一各高校的评价内容和标准,确定每位同学的基准分相同,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校诚信行为表现,进行加减分计算,得出具体分数。

具体来说,要根据每个采集项目的具体评价内容,给定具体分值,确定加减分细则,如考试作弊扣5分,使用违章电器扣2分,见义勇为加10分等。阶段性分值可以作为评优评先、勤工助学岗位推荐、推优入党、研究生推免、就业推荐等工作的参考指标,最终在毕业时根据分数段划分,超过100分者以100分计算,不满100分者按照实际分数计算。将100—90为优秀、90—80为良好、80—70为中等、70—60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几个等级作为学生诚信等级。另外,为了将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好确定多种评价方法,参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诚信等级分值可以包含学生自评、民主评议、学院评议等三方面,再拟定每个方面评价方法的权重,按照权重算出最终诚信评价结果,如系统记录量化测评占比70%,这部分评价内容基于事实基础,每出现一项失信行为,就扣除相应得分,反之亦然,这部分评价相对客观,所占比重较大;另外,同学评议占比10%,各部门及老师评价占比20%,同学和老师根据与该生的日常接触了解,对其诚信行为进行打分,三项分数相加得出最终分数,根据等级分数段得到整体评价等级,这样做有利于避免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某一个评价内容的权重系数,使评价结果有所侧重,确保评价的结论更加客观、真实。

(三)合理约束:落实大学生诚信档案奖惩制度

构建一整套集守信行为激励机制、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与档案动态监督管理反馈机制于一体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其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在于,期望诚信档案能够成为诚实守信学生“带得走”的无形资产,成为诚信缺失学生“甩不掉”的约束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生遇事三思后行,做出正确的判断。

具体来说,落实奖励机制,给予诚信学生一定的激励措施,如优先推荐优质就业单位、推优入党、各类荣誉奖项优先资格、奖学金评比、申请勤工助学岗位挂钩等,以外在合力鼓励、促进学生守信行为,使学生将诚实守信品格的修养转化为内在动力;同时,落实诚信惩罚机制,增加学生失信成本,使得缺乏诚信的学生产生生活阻力,如将诚信档案评价等级作为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条件,诚信评价结果在规定等级以上才可报考。另外,高校应完善校纪校规条例内容,将诚信档案考核指标的加减分内容纳入“学生手册”,让学生的诚信行为有章可循。相关教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落实违规违纪失信行为相关处罚,使学生时刻保持警醒。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诚信档案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政策制定、落地实施、监督管理等方面,需要个体、社会、高校、政府等多方协同合作,并有配套的法律提供制度保障,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晶,王海萍.团体辅导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5(06):79-81.

[2]甄帅帅.中国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蔡颖.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