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网络文化治理视域下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详细内容

网络文化治理视域下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时间:2023-01-15     作者:朱秋影 吉林省文化馆【原创】

网络时代,孕育出网络文化,随着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网络文化治理被提上日程。通过民间艺术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渠道,现结合时代发展规律分析时下民间艺术所面临的如缺乏专业性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并从网络文化治理的视角下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文化品牌、搭建“守门人”防线的目标,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同时,实现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经过历史积淀后,将中华民族在民族部分的群体意识以艺术的形式集中展现出来,并隐隐有着习俗、价值观、行为模式等要素的痕迹。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1],在当今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得到社会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民间艺术作为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安全地利用互联网传承和传播民间艺术,成为网络空间安全视角下网络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有众多学者对文化治理以及民间艺术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李砚祖[3]提出了民间艺术的原生态和市场态概念,并认为城市中的精英群体对民间艺术进行了理性选择与改造,使之成为城市市场中文化工业的一部分。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民间艺术的选择由城市逐步扩大至每一个有网络的角落,而选择的群体也已经在自媒体的发展中扩展至每一个网民,选择是否理性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夏兆冬[4]认为,民间艺术受市场影响,其深层次内涵有被腐蚀的趋势,并提出基于新媒体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然而,在审美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市场对民间艺术的的选择标准需要被重新衡量,在边缘化的民间艺术与现代化的表现形式的较量中,一些还未被挖掘出背后内涵的民间艺术很难在纷杂的碎片化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中崭露头角,基于兴趣点进行选择的自媒体很难把老龄化、复古风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大规模传播。刘昂[5]提出基于传统与现实对民间艺术进行再创造,进行重新编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并基于信息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盘活民间艺术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在网络空间的视角下,对民间文艺的传播进行探析,以网络文化治理为出发点,阐述民间艺术在网络空间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民间艺术在网络中的传播与保护提供专业性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艺术文化受众群体不集中

封建社会在我国持续了两千多年,民间艺术根生于此,并从封建社会的土壤中吸收了诸多养分,这其中包含了这一历史阶段民间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对仕途的追求,描述了封建社会中各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这其中不乏有爱情、娱乐等元素的展现,但由于民众的审美习惯、认知水平等不同,致使民间艺术难以被大众广泛接纳。此外,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及人们在其影响下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受交通、通信等技术手段的影响,分散状态下的民间艺术很难形成整体,特定的民间艺术代表有其背后独特的故事,支撑其流传的基点是特定群体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而这一基点缺乏稳定性;同时,地区间存在的沟通障碍使得信息相对闭塞,产生在不同地区的同类型民间艺术缺乏必要信息,无法相互协调促进,制约了整体的发展。

(二)民间艺术文化传播专业性人才缺乏

人才培养需要从基础队伍开始夯实,截止国家教育部网站2022年12月11日所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已达到1076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毕业生人数为470万人,普通专科生毕业生人数为460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约为130万人左右,而当中艺术类本科生毕业人数约为7万人左右,占比1.489%,艺术类专科生毕业人数约为6万人左右,占比1.304%,艺术类研究生毕业人数约为2万人左右,占比1.538%。

此外,我国学科设置中艺术门类下设置了5个专业类,以此展开33个本科专业,在这33个专业中有4个与戏剧相关专业和1个中国画专业与民间艺术相关,占比较小,大部分艺术学生更加偏重于新形式例如影视、设计、雕塑摄影等,这种趋势使得民间艺术类本科学生数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2022年校友会中国艺术类大学排名,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数据来自其官方网站,中国音乐学院2022年共招生365名,其中音乐表演下中国声乐民族、中国声乐美声和中国乐器演奏这三个方向共招生人96人,占比26.30%;而对比吉林艺术学院,在2022年招生简章中,音乐表演招收中国乐器演奏人数占总人数的25.64%,戏剧影视中以表演、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这五个专业为主,还有舞蹈专业中招收72人学习中国舞表演,戏曲表演招收37人学习京剧和吉剧,除此之外是大量的动漫、教育、流行音乐和设计类专业。从优秀院校到普通院校,资源、关注度和敏感度的不同反映了民间艺术相关人才培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人才不足以及分配不均问题也同样突出,大量优秀艺术类院校、资源集中在发达城市,使小地方的学生无法得到优质的培养资源,制约他们的成长之路。

 民间艺术网络传播视角探析

(一)民间艺术文化的网络传播新时代网络发展的需要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多个领域引起了人们不同程度的思考,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网络渗入的领域越来越宽泛,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与日俱增,从2010年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如下图所示。


图片1.png

2010年至2019年网民人数变化直方图

如图所示,2019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85449万人,占全国总人数(139538万人)的61.237%,如此庞大的人数带来了复杂的问题。网络中出现的问题也越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把网络空间定义为第五空间后,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为此,国家把网络空间安全设置为一级学科。在此大环境下,网络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用网络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成为民间艺术发展这一事业中的重要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文化传播在网络空间中所面临的安全挑战,网络文化治理被提上了日程,文化治理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国家治理目标追求[6],如何安全高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民间艺术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会在这一大框架下进行讨论。

民间艺术文化网络传播是对其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如何把民间艺术上传至网络空间需要引起重视。2019年6月7日,5G开始商用,标志着我国进入5G时代。回顾从2G到5G的历程,信息的表现形式从文字、图片逐步变成了音频、视频,VR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为民间艺术的上传、下载以及保存提供了很好的选择。仅仅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大众追求个性的特性而制作的作品,虽然能在短期内博得部分网友的眼球,拓宽受众面积,但从长远角度来看,零碎的作品缺乏系统规划和精心运营,很难赢得大众的广泛关注,最终将在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中沉入信息海底。

技术的不断更新,带来的是严峻的工作环境,许多岗位被计算机取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紧凑,人们只有通过零碎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点,无法花费大量时间了解民间艺术,更没有渠道接触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无法形成整体认知,削减了群众对民间艺术的热情。民间艺术能否在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脱颖而出,且不违背民间艺术背后真正的内涵,需要广大从业者集思广益。

加强艺术文化网络传播监管是构建网络空间的需

互联网加快了群众追求个性的步伐,大众开始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信息,这虽然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在广泛的信息中,短视频是时下最流行的表现形式,大量青年群众沉迷于这种视觉、听觉快感中无法自拔;网络小说盛行,大量无意义、抄袭严重的文章博得了很多看客的目光,这些信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众的认知水平,很容易让青少年群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自媒体时代的崛起,促使大众更为方便地在网络中进行信息的二次传播,难免存在虚假信息。此外,游戏对大众的吸引力无法忽视,游戏产业的快速崛起和巨大的产业利润都从侧面反应了时下大众的兴趣取向。网络使信息突破空间的限制而快速传播,其中来自国外的大量优质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而这些内容所传递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也对大众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民间艺术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建议与展望

培养民间艺术文化网络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必要动力,在网络时代,民间艺术要想被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离不开网络的助力。在国家对网络空间、网络文化给于高度关注的时代,培养“计算机+艺术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时代节点。复合型人才的基点是知识储备,在培养“计算机+艺术复合型人才”人才时,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学生对艺术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知,更好地从整体上思考行业的发展前景;其次,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需要掌握的知识,这是他们从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的前提条件,院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结合企业需求,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在研究生考试时,科学设置专业课考试内容,以考查考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打造民间艺术文化网络传播的文化品牌

优质的内容是民间艺术文化走进大众内心的关键,但成体系的精品创作能更好地推动事业的发展,专业化服务型公司需要从市场和艺术内容两个方面对精品内容进行整理。民间艺术的归类整理,有助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探析其背后的整体脉络,这将成为中国文化大网络下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利于在整体框架下,为大众呈现一个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表现形式,更大程度地激起大众的兴趣。

如今,如好莱坞各系列的电影,在首部电影走红后,后续电影会得到持续的关注,系列电影虽然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疲惫感,但票房却居高不下,大众对电影情节滋滋乐道。系统化的艺术文化产品,将观众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需要重新定义,大众在一系列新鲜感的引导下,渐渐接触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具有仪式感的线上线下活动,以维持消费者的热情。在与影视结合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民间艺术背后的脉络,使之成为取之不竭的源泉,不能为取悦观众而放弃真正的含义,且要选取符合时下观众认知水平的观点,或者时代热点,例如蜘蛛侠的垃圾分类引起一段热潮,这将会使这一系列作品在观众心中留下痕迹。当这一框架搭建成功后,电影、漫画等将以此为背景,打造属于民间艺术的品牌链。

提升民间艺术文化网络传播的文化传承承载力

民间艺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样可以提高传播效率,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传承民间艺术,帮助群众打开民间艺术的神秘大门,促进群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间艺术的感召力,增强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民间艺术的传承人需要得到保护,他们可能没有前人对艺术深厚的认知功底和创作力,但其所传承下来的艺术却是宝贵的,作为传承人,他们的坚持使这一艺术可以向世人展现出来,这是需要肯定的。自媒体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帮助这些传承人在网络中展现其艺术水准,为其自媒体运营提供强大助力,寻找下一代传承人,将这些历史记忆流传下来。

建设民间艺术文化网络传播的“守门人”防线

民间艺术文化在网络上传播的过程中,文化管理部门与大众之间的合理沟通、反馈渠道是保障这一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时代是互动性、即时性的时代,这要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交流,保证平台沟通与反馈的有效性;文化管理部门可以增加与民间艺术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组织交流活动并记录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以增强他们对文化管理部门的信任,共同促进民间艺术文化发展。

由政府主导,由民间艺术者、计算机网络人才、传播学者等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人才库,可以从某一试验地区开始,走进网络监管的前沿阵地,通过前期对不同情况的讨论去建设智能监管系统,以此迭代出科学的“守门人”系统,然后逐步推广至全国,线下的人才库转变为应急系统,并对来自民间的反馈声音作出及时调整。

网络文化治理视角下,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线上与线下协同努力,政府部门有必要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企业、高校、文化馆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需要发挥其培养人才、把握市场规律、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传播民间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功能,联动合作,形成发现新问题与促进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广大网民在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需要配合政府、社会组织尽自己所能为这一事业作出贡献;民间艺术传承人要敢于利用自媒体发声并尝试创新。在多种力量的协同努力下,为民间艺术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在当今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Z/OL].(2014-10-15)[2023-01-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luicode=10000011&lfid=1076035798198997&u=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3] 李砚祖.作为文化工业的当代民间艺术[J].美术观察,2003(12):79-80.

[4] 夏兆冬.新媒体时代下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播的新思路[J].美与时代(上),2015(02):32-33.

[5] 刘昂.文化产业视域下的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J].民俗研究,2012(03):112-119.

[6]胡惠林.文化治理中国: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空间[J].上海文化,2005(02):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