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详细内容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时间:2023-01-17     作者:王萌萌 鲁迅美术学院【原创】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辽宁儿女以不同方式谱写了一曲曲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拼搏奉献,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不朽诗篇。辽宁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每一阶段都有发掘不尽的资源宝库。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现重点分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探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辽宁“六地”是辽宁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的集中凝练,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加强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多次前往革命老区,参观英雄模范人物、革命文物的展览,为全党同志解读“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能使革命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对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很大作用。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其也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辽宁百年党史的一个个缩影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一座座富矿,我们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让其在新时代、新征程以及辽宁振兴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辽沈战役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努力把这片红色阵地坚守好,把红色故事讲好、讲活,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辽宁“六地”中的每一处都是百年党史中红色辽宁的闪光点,能够震撼人的心灵。利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每一个辽宁人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其行为上的向心力与持久力,是新时代红色文化滋养学生的重要方式。

(二)有助于全方位展示红色辽宁的深厚底蕴与精神气质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与这辽宁“六地”相关的一系列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或故居、纪念设施、红色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以及一系列的重要精神品质,都能让我们从中发现辽宁红色文化的深深烙印,感受红色辽宁的深厚底蕴与精神气质。这些精神品质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在改革开放年代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同样需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考察时亲切会见了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并指出:“东北人民不仅为辽沈战役胜利和东北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为新中国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中,雷锋精神是最广为流传并易于行的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特质,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雷锋精神仍然为社会所需要,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工作的全过程,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雷锋精神所展现的“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当人们提及雷锋、东北抗联、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辽宁;相应的,当人们谈及辽宁的时候,也会很容易联想到雷锋、东北抗联、辽沈战役以及抗美援朝。“六地”与辽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三)有助于讲好红色故事,凝聚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力量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让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有助于讲好红色故事,凝聚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力量。借助文化拉动经济发展,构建以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实现文化与经济共赢,助力辽宁振兴发展。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振兴是东北振兴的底气。立足于区域文化优势,选择性继承与发展辽宁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与发展红色文化,这是辽宁振兴的时代命题,也是东北振兴的历史任务。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巨大凝聚力与感召力,已经深深地融入辽宁人民的精神血脉,也必将凝聚起辽宁振兴发展的澎湃动力。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但是保护力度仍然不够,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护和管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异常珍贵。在辽宁境内,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重要的“六地”相关历史事件遗址未被有效保护起来的问题,有些遗址散落在民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的遗址;同时,还有很多与辽宁“六地”有关的历史故事也存在只流传于民间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遗迹可能会消失不见,这些流传于特殊群体口中的历史也可能会随着讲述者生命的终结而消逝。所以必须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护和管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切实有效地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留得住、守得住,并能一直流传下去。

(二)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除了保护力度不够之外,还存在开发力度不够的问题。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辽宁“六地”仿佛单纯就指六个城市,其实在辽宁省内的不同城市,均有不同数量的“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只是还缺乏深度挖掘和系统性的研究。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所有城市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不同的脉络和路线;充分挖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伟大精神,特别是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组织实地调研学习,溯源精神血脉,体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从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中充分挖掘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等德育要素,采用讲党史、唱红歌、诵经典以及现场观摩、实践教学等方式,扎实推进高校青年学生的德育教育。让辽宁红色文化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加大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

(三)内涵彰显不足,展示方式单一

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种,但一说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浮现在人们头脑中的仿佛只有那些纪念馆和纪念馆里的文物,其实辽宁的“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也包括很多革命传统、精神品质,如伟大的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这些都是东北的“精气神儿”,应该尽最大努力彰显出它们的价值。另外,这些资源展示的方式也不应仅限于到这些纪念场馆参观,应该拓展其展示方式,改变当前其展示方式单一的现状。如增加“六地”红色文化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让人们在出游的同时就可以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各地应该加强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方面的研究和阐释,因为不管是做宣传、搞旅游还是开展相应主题活动,这些都要以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精神为支撑,因此,对这些资源内涵的研究,包括对一些文物背后的党史故事的阐发等显得至关重要。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阐释有助于增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四)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特色不突出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虽然这“六地”是有历史根据早就存在的,但是直到2021年才有了这样概括性的提法。这种提法让辽宁的红色标识更清晰,更有记忆点。但是,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还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没有形成专门的产业链,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但大多呈点状分布,分属不同城市和地区,由多个部门管理,并未形成一些精品旅游线路和精品景区。如果能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和精品景区,就会吸引更多游客尤其是一些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从而推动辽宁省“六地”红色文化的传播,进而推动辽宁省从红色文化资源大省上升为红色文化资源强省。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路径

(一)科学保护为先,推动可持续发展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这种珍贵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资源来讲,保护是首要任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应针对辽宁的“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建立一个数据库,对全省的“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切实的摸底,还要对全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建档立卡,并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该保护的保护,该开发的开发,该利用的利用,让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尤其是一些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背后的党史故事,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增强红色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之更加鲜活,更易打动人心,更具教育意义。其次,要加强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精神的阐释和深度研究,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通过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就能探寻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勇攀高峰的深层原因和精神密码。这些红色故事、红色精神都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加大挖掘力度,开展系统研究

首先,要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要有总体性规划,由专门的党史专家对辽宁的红色历史进行深度的梳理,把涉及“六地”的相关史料提炼出来,在此基础上,沿着不同的几条线“顺藤摸瓜”,把每条线上的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罗列清楚,再以此开展下一步的挖掘。尤其是对于一些未留下“痕迹”的史料,一定想办法将其转化成可留存的形式。如对于某一段历史中的感人事迹、不为人熟知的人物事迹等,要进行梳理和归纳。其次,要加强对革命历史的研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证据和武器。

(三)拓展展示方式,增强吸引力

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把全省的“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加强配套保障,科学规划建设,让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形成矩阵,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也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将这些宝贵的“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红色文化品牌。比如,辽宁省锦州市可以依托辽沈战役纪念馆,联合周围的各大纪念馆,如黑山阻击战纪念馆等,开发出一条专门的“解放战争转折地”旅游线路。再比如,辽宁省本溪市可以依托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和当地的老边沟等优美景点,将其进行串联,形成特色的旅游路线。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文创产业的发展,开发具有辽宁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并形成自主品牌,助力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播。

(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

各地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进行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等。如位于辽宁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抚顺的雷锋纪念馆等,都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各地可以依托这些场馆开展相应的纪念活动、实践活动,以此“用活”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使“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更具影响力,逐渐成为展示辽宁形象的靓丽名片。同时可以加强这些红色文化场馆与周边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等的联系,在特殊纪念日组织和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有效提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辐射力。同时,也要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使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更为立体和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1.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