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旅融合 >> 本土纤维艺术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思考——以百色壮锦为例
详细内容

本土纤维艺术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思考——以百色壮锦为例

时间:2023-01-18     作者:李文婷 任世宇 杨顺琦 刘赞 百色学院【原创】

通过研究百色地区的壮锦工艺,分析本土纤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再运用现有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壮锦工艺的调查和分析,扩展到对纤维艺术领域的思考,提出打造壮锦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路径,采用多种方式促进百色壮锦发展,以期将壮锦这项纤维艺术资源转化为地方文化创意产品,在不断研发新式产品的同时,使壮锦产品能够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与潮流趋势。

本土纤维艺术的无限开放性为艺术家探索多样化的纤维材料、新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创作的作品蕴含地方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百色壮锦作为传统的纤维艺术形式,堪称广西人民的文化瑰宝,凝聚了当地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其辉煌之时,曾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锦。这种利用棉、丝、线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结构严谨,色彩艳丽,寓意丰富,充分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壮锦的文化内涵阐释

壮锦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艺术文化创造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承载着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民族信仰、情感价值等内容,体现了当地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面貌。

壮锦的文化内涵

壮锦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已经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其以绚丽的色彩、独特的设计、漂亮的纹饰、丰富的寓意而闻名。广西壮锦文化映射出了壮族同胞对生命的向往、对美好蓝图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尊重,从中也可以找到那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消逝的记忆。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也让人们在变化中遗失了许多东西。传承与发展百色壮锦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壮族文化,使之焕发出新的色彩。同时,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对其进行传承和弘扬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壮锦的文化内涵集中表现在其装饰纹样上,其运用了隐喻、象征、含蓄等表现手法,充分表达了壮族人民祈福纳祥、祛病消灾的简单愿望,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壮锦纹样丰富多彩,是壮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创造出来的,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紧密相连。由于百色属于偏远地区,交通的不便、天灾人祸的侵袭等,使当地壮民饱经生活疾苦,但这一切都没有将他们打败,反而造就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的个性,他们将生活所见、内心所想制作成各式纹样,通过壮锦编织的方式慰藉自己的心灵,祈求生活富足、家人平安、族裔兴旺等。因此,壮锦不仅是一种工艺繁杂的纤维艺术品,还体现了壮民的价值观。

壮锦的艺术特征

壮锦的纹样有三种:一是在平纹上织出四方连续的几何图案,组成连续的纹样类型,简洁明快;二是以动植物图案,形成层次丰富的复合图案,这样的图案清晰,有立体感;三是将各种几何图案按照某种规律,编织成具有律动感的复杂几何图形,结构严谨。百色壮锦传统纹样有数十种,大多数都是选择象征吉祥的图案,特别是几何纹的选择。常见的纹样有回字纹、云纹、水波纹和各种花鸟草兽的图案,如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鲤鱼跃龙门等。纹样的添加让这种用棉线或丝线制成的精美工艺品结构严谨,色彩丰富,体现出壮家人充满热情的、欢快的民族风格,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百色壮锦发展中的困境

百色的壮锦远近闻名,由于其地处偏僻,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传统的壮锦工艺没有市场;同时,壮锦的传承方式比较落后,以口传心授为主,艰难的生存环境、繁杂的制作工艺以及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年轻人对其望而却步;另外,壮锦产品生产率低,毫无创新性可言;壮锦产业缺乏品牌意识,生存周期相对较短;壮锦发展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市场所需……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首先需了解以下内容。

壮锦工艺在传承方面面临多重考验

与中国当今诸多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工艺一样,壮锦作为一种传统手工织物,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工艺传承。首先,壮锦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在消失。追溯过去壮锦工艺广泛发展的历史,壮锦从前是许多壮族妇女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作为女红的一种,其被视为当地妇女必须具备的德行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曾经的壮锦手艺人因传统工艺难以维持生计而改行,使得壮锦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其次,市场经济逐利的逻辑阻碍了壮锦技艺的传承。人们为了迎合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一味追求壮锦产品的数量和效益,而忽视了制作壮锦产品本身所需要的高超技艺,致使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缺乏创新。再次,壮锦实用价值的降低、制作成本的增加、市场的萎缩、销量的下降等,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最后,设计与生产的分工致使壮锦失去了创新动力。这种分离造成了民间工艺来源的枯竭,使得壮锦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壮锦生产商家一味追随现代工业的脚步,生产出来的壮锦产品呈标准化、定型化、统一化特征,长此以往,壮锦不仅会失去原有的审美价值,其蕴藏的文化内涵也将消失殆尽,最终消耗掉其原本的生命活力。

壮锦产业化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

壮锦这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壮锦行业发展最有力的支持。当然,这一方面源于壮锦在广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壮锦可以带来部分财政收入。鉴于百色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壮锦行业的投入有限,使得壮锦在百色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政府应该对此进行适当调控,为壮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壮锦的技术迭代滞后于时代发展

目前,很多行业已经进入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阶段,而很多不能尽快作出相应改变的企业已经纷纷倒闭或者正面临倒闭,更有甚者,造成了某些产业的没落。壮锦作为一种传统的织物,仍然采用传统工艺,其工艺流程极其烦琐,再加上高昂的人力成本以及极低的产量,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

百色地区壮锦的发展路径

百色壮锦的发展空间广阔,我们可以充分拓宽其应用领域,全面推进百色地区壮锦工艺的多维发展。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强化壮锦产业的财政支持

在现代社会,壮锦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社会基础地位的丧失,迫使它急需快速融入现代生活中。在此前提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宝贵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传承条件与文化氛围,也可以改善传统手工业者的生活条件,成立相关定点帮扶机构,适时解决传承人生活方面的顾虑,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壮锦工艺的传承工作中。

积极培育壮锦工艺的传承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多元化的。传承壮锦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传承人的努力。人是文化传承的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对人才的发掘与培养。现如今百色的壮锦面临诸多问题,不仅包括难以传承这一问题,织锦这项技艺后继无人的处境也应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为此,我们应当找出更合理、更多样的传承方式,以传承人为点,以点带面,带动百色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高人们对壮锦技艺本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设线上兴趣课程,线上、线下同时授课,让每一个游客都成为技艺“传承人”。另外,原本就掌握着手工技艺的传承者也要积极提升自身技艺水平和审美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传承心态。

从技术上降低壮锦传承门槛

材料是产品设计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关于壮锦产品的设计,首先要对织造壮锦的材料进行面料改进,由于传统壮锦所用棉线易受潮、易生蛀虫、易断、易缠线,很大程度上拖延了壮锦的生产进度,因此,需要研制或在市场上找到一种新型材料,以适应新时代壮锦的发展。其要想真正取代传统材料,首先必须满足廉价、环保、易得等条件。同时,这种新型材料应该结实耐用。此外,为了保证受众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材料需要有韧性、轻便,且耐拉扯。据调查,百色现有壮锦工艺大多是纯手工织造,但其制作周期太长,无法满足大型订单的需求,使得壮锦工艺的产品设计严重受到了织造技艺的制约,所以有必要创新壮锦织造工艺,提高织造效率。

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打造壮锦品牌

好的文创产品是好玩的、富有寓意的,好的壮锦产品也是如此。要赋予壮锦美好的寓意,让它不再是一个物品,也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要想使其真正发展成商品,就需要将其转换为日常用品,让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壮锦才能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中。

百色壮锦产品可以在日用品与工艺品方面同步发展。在日用品方面,为了使壮锦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应提升壮锦系列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主要涉及的产品包括围巾、钱包、背包、领带、口罩和各类服饰、家具用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则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开发,在提高产品适用性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促使壮锦产品多元化发展。

另外,凡是能宣传推广发展百色壮锦的有效途径都值得推崇和使用。如北京故宫文创园和首都博物馆出品的文创雪糕,在短时间内树立了良好的IP形象,获得了很好的销量。以此为鉴,可以选取百色壮锦元素制作棒棒糖、雪糕等美食文创产品,在人群密集的景区进行售卖,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对壮锦产生浓厚的兴趣。

经调查,百色现有壮锦缺乏品牌建设,除靖西壮锦厂等少数企业外,其余的都是个体户。要想把壮锦更好地推广出去,就需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提升品牌魅力增加大众对壮锦的好感。壮锦元素大多蕴藏有美好的寓意或民族图腾形象,设计师可以根据其最主要的元素进行品牌设计,赋予其美好的寓意和文化内涵,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引入现代技术,推动壮锦技术迭代

在传统壮锦织造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科技,实现机器化生产,有效提高其生产率,实现壮锦产业化,设计并制作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壮锦产品。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更好地对壮锦行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百色壮锦的知名度。

信息化的手段能更好地推动壮锦技术的迭代,更有效地实现壮锦的传承与发展。如通过3D打印、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壮锦织造的制作过程以及材料工艺,与目前现有的资源结合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信息化的资料,为其传承和后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记录,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系统。

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深挖百色地方文化内涵,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引入现代技术,加以时尚意识,适时进行跨界合作,多方面推动壮锦技术迭代。对不同的技艺、不同的设计思维进行有效的重组整合,使创新后的壮锦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更具现代时尚气息。与此同时,要与当代的设计师、品牌策划师加强跨界联盟合作,结合现代高新技术与材料,设计出更能吸引当代年轻人目光的壮锦产品,让跨界合作为壮锦文创产品的创新助力添彩。

综上所述,如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民族技艺,在发扬壮锦技艺的同时不断研发新式产品,使壮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潮流与审美。结合现代生活、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一系列要素,设计出具有百色文化特色的壮锦文创产品。在产品得到推广运用的同时,希望能充分引起现代人对壮锦文化的重视,使其得到新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壮锦的保护工作,多次深入民间进行织锦的收集、整理、研究、开发等工作,开发出诸多壮锦产品,使得壮锦产品更加系列化、多样化。而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于广西南宁,也为古老的壮锦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做的每一步都在把壮锦带上一个新的台阶,试图将壮锦带回新时代人们的视线里,这不仅是对壮锦文化更好的保护、传承,也使得壮锦文化这项中华传统文化重获新生。

 

参考文献

[1]路琼.壮锦纹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葛芷萱,王晓慧.壮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7(12):46-48.

[3]黄琳皓,王玮.在互联网时代下校园文创产品的销售发展与设计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8(24):147.

[4]樊道智,万辅彬.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的困境与出路——以壮锦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04):45-51.

[5]莫青桃,李乐,马虎祥,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产业竞争力调查研究——以广西忻城壮锦为例[J].今日财富,2020(18):23-24.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