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城市印象 >> 从城建档案管理角度看城市建设发展问题
详细内容

从城建档案管理角度看城市建设发展问题

时间:2023-02-22     作者:傅英治 泉州市园林绿化中心【原创】

城建档案管理是城市建设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一些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中心不明确、轮廓不清晰、开发缺乏统筹、规模无限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无措施等问题。现以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为例,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根本上提出解决办法,呼吁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加以重视。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部,东临台湾海峡,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唐朝时,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当时泉州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通商贸易,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还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是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1]。

泉州城池创建于唐开元年间(714-741),城垣因趋避地势之故,形状不规则,唐末泉州城形似葫芦。经过多次扩城,泉州城经历了由小变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发展,至元代基本定型。因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上俯瞰,形似鲤鱼,故称“鲤城”;又因古时泉州建城伊始,环城种植的刺桐非常茂盛,亦称“刺桐”城。

泉州老城区是一个“南北一条街、东西两座塔、三个岗亭、四个办事处”的沿海小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泉州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从原来的一个区(鲤城区)快速扩展为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四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也在有序开展。城市规划一次又一次的修编将城市范围不断地扩大,1949年至2021年,泉州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由6平方千米扩展到255平方千米[2-3],许多乡镇和村庄都已被纳入城市。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和房地产开发商们雄心勃勃,他们在城市中努力地寻找目标场地实施他们的开发建设计划,在他们的建设下,城市的楼房越砌越高,道路越接越长。

城建档案作为记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工程建设、公共设施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抗震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城建档案的整理保存工作。

但是目前,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却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如果说城市规划者是指挥员,那么城市的建设者就是战斗员,而城建档案工作者就是非战斗人员中的“收容队”。前方指挥员(规划者)指挥到哪里,战斗员(建设者)就打到哪里,收容队(城建档案工作者)就必须跟(收容)到哪里。城建档案工作者没有规划师的大手笔,也没有企业家的大实力,他们在城市繁荣发展的背后勤勤恳恳、实事求是、默默无闻地工作。无论是前期准备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如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报告,还是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如施工技术资料、监理工作资料,又或是工程竣工后形成的各种验收资料及有关的照片、录像等,城建档案工作者都必须仔细地进行整理和收集,确保档案库的档案符合国家标准。

城建档案包括城市基础建设、市政设施、征地拆迁、水文地质、历史名胜、风景园林等城市建设发展的所有资料,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城市建设发展的水平。笔者作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者,经常接触各类档案资料,同时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新的开发建设计划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功能分区和市政布局;新区老城反差太大,地下管线的综合管理难度加大;新区与郊区交错,配套设施跟不上;城市建筑呈线状向外发展,区域空白填充很慢;城市老区、新区和郊区三者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新建区十字路口多,缺乏特色;政府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只是被动地“保护”,缺乏修复改造。

笔者站在城建档案收集、整理的角度,针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泉州市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城市中心应该明确

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应该有它的中心。大城市可能有几个中心,小城市至少应该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要能够代表这个城市,体现这个城市的特征和风格面貌。目前,各地的城市建设速度非常快,各个城市的规划也大同小异,因此很难形成自身的特色;同时,新城和老城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很难形成一个城市的中心。

一些城市老城区的中心通常被称为“中市口”“大市口“东街口”,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城区不断向城市外围延伸。新的城市中心在哪里?新中心和老中心应该怎样进行布局、转移、接替和文化衔接?这些都是值得有关部门深思的问题。

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往往按功能划分城市区域,这样一来,城市的中心就更加难以确定。以泉州为例,鲤城区、丰泽区是泉州最中心的地带,前者是泉州的老城区,是泉州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区域和原来的市政府所在地,是集文化与政治功能于一身的中心。但是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特别是泉州市政府的外迁,很多政府部门以及机关单位也随之迁到丰泽区东海片区,丰泽区的房地产开发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家家房企不断入驻,昔日的滩涂地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这里俨然成了新的城市中心。但是,老城区仍旧是商业活动最多、人流量最大的区域,是集金融、行政、商业、教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区,功能较为健全。

可见,现在不少城市存在中心不明确的问题,老城区和新城区各有一个中心,不能集中地体现城市的特色,即城市缺少“心脏”。没有“心脏”的城市往往标志性建筑不够集中,给人的印象是散乱的。而如果没有特色的广场、绿化、雕塑、传统建筑以及文化内涵,城市就只是一群建筑物的堆积,缺少城市独有的精神和灵气。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应该有它的中心,即使大城市的各个区域皆有中心,但一个城市还应有一个主要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轮廓应该清楚

过去,城市的范围由城墙来限定,现代城市发展迅速,与周边郊区、农村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有的城市“无限”延伸,“孤军深入”周边郊区和村庄;有的城市与郊区几乎融为一体。

泉州市虽然有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四个区,但目前真正发挥城市中心功能的只有鲤城、丰泽两区。2003年,泉州市政府就提出了“东进”“西拓”“南下”的城市战略布局,几年后,“北上”的发展概念也应运而生。在泉州市向东拓展的进程中,丰泽区城东、东海片区多个项目接连落地,市政道路两旁高楼林立,但是高楼后面围着一个个老旧的城中村,这一复杂的地区现在被称为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城乡接合部范围逐渐扩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建筑群体分散,农田被大面积占用,环卫、水电、市政设施、地下管线、市容管理等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跟不上。如此一来,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变得脏乱差,既影响了城市形象,又破坏了乡村风光。

笔者认为,城市轮廓应该相对清晰,界限应该明确,最好以路、河为界。这样做的好处是:规划集中、建设集中、配套集中及管理集中。进入城市可以看到楼房林立,繁荣热闹,一派现代化气息;出了城市就可以看到绿色田野,绿树成荫,一片田园风光。这对提高城市质量,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滥用土地,弘扬现代文明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城市开发应该统筹兼顾

目前,城市开发虽然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但是为了引进外资,往往不得不降低门槛,很多事情都由开发商说了算,而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往往会给城市规划带来一些问题:(1)占用交通方便、无遮无碍的农田,这些农田不需要拆迁,开发成本相对较低;(2)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地皮竞争激烈,开发商们一拆再拆,重复建设,浪费严重。长此以往,城市就形成了“三节棍”的状态:老区无人问津,旧貌不变;新区花样翻新,缺少布局;郊区不城不乡,配套不全。一个城市新、旧、差三种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城市陷入畸形发展的困境。泉州市的台商投资区,位于泉州中心城区东面,由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和百崎乡组成。1996年泉州市开始酝酿筹划设立台商投资区,拟将其打造为富有特色的活力新城,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城市能级、城市品位,从而推动该区域从泉州城市副中心向城市新中心迈进,打造全国台胞台企第一数据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台湾元素,不断提升台湾同胞的根脉情节和国家认同感。笔者认为,城市应该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平衡发展,不能畸轻畸重。要想解决城市开发不均衡的问题,新区与老区的规划就应该互相兼顾、兼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改造老城区,尽量缩小新老城区的差别;同时,新区与郊区之间的界线应该尽量清晰,不能无节制地扩张城市,一定要把城市“环住”,否则城市既无“城”又无“市”,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城市规模应该加以控制

欧美的城市发展规划是先建成中等城市、大城市,建筑以高层建筑为主,然后有钱人开始规划郊区发展,建筑以别墅为主,现在又“杀回” 城市重新规划城市建设,但城市周边的田野已经被占用,别墅只能作为度假所用。但是西方国家的人口较少,土地相对空旷,城市周边多用点地无关大局。我国的国土面积虽大,但人口众多,山地居多,因此更要对城市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就泉州而言,泉州依山傍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4]。

笔者认为,我们绝不能走欧美发展的老路,现在必须痛下决心调整发展规划,停止只图方便、“宁新无旧”的开发方式,城市规模一定要严格控制,城市应该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尽量改造旧城区,利用旧城区,宁可政府“减收”或放慢发展速度,也不宜盲目扩大规模,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广东省中山市学习。至于农村人口的转移,泉州可以通过 “城市现代化”“产城融合”“大城关”“特色新市镇”“美丽乡村”五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即践行费孝通先生“离土不离乡” 的理论。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应该科学

由于资金匮乏,目前的古城保护大多是对旧的历史文化街区采取封存和不准动的做法,政府“无钱搞”,开发商“无利不肯搞”,又怕老百姓自己“乱搞”,所以历史文化街区的破损越来越严重,与现代化的新城区形成鲜明对比。泉州古城自公元686年建设开元寺后,经历唐、宋、元,直至明清时期古城格局才基本定型,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刺桐片区、城东片区等区域扩展,在1300余年的时间里,泉州古城承担了城市的全部生产、生活职能。202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由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其中有8处位于泉州古城内,包括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清净寺。此外,泉州古城中式古厝与南洋骑楼交错林立,众多的古街古巷、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充满了浓郁的闽南风情。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的措施保护古城的旧街区、旧民宅、古建筑,既不能一概封存,也不必花大量钱财去实施整条街、整个片区的修复改造,而是对古城的精髓部分采取温和的“微改造”“微更新”方式进行“守点”或“围点”改造,保护精华,修复如旧,并辅以绿化、雕塑、牌楼、灯饰装饰,使古城建筑成为古色古香的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作品,成为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的景点。此外,古城区改造的范围不要太大,可以根据资金情况分步实施改造计划。要做到“建设节约资金,设计古朴高雅,开发必有回报,平时必有收益,每举必有影响”,变古城为“名点”,集“名点”为名城,让现代化的城市散发出古典之美。这样一来,城市就既有历史文化传承,又有当代文化文明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文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上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了促进当今城市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现提出以上问题并进行探讨,希望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郑胜华,关瑞明.从官式大厝到四房看厅——泉州传统民居演变探析[J].华中建筑,2021,39(04):121-125.

[2]泉州市统计局.爱拼敢赢七十年 泉州旧貌换新颜——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EB/OL].(2019-09-16)[2022-10-13].http://www.quanzhou.gov.cn/zfb/xxgk/zfxxgkzl/tjxx/tjfx/201909/t20190916_1913429.htm. 

[3]泉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6日在泉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泉州晚报,2022-02-15(01-03).

[4]黄内红.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