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城市印象 >>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探究
详细内容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探究

时间:2023-02-22     作者:董楠楠 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原创】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是新时代海南大开放的重要文化名片,也是展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构建电影节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并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和路径,以打造“全球一流、国内领先”的影视文化产业链为目标,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并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将“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体系建构和路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人文和旅游度假资源等优势。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发表了“4·13”重要讲话,海南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担当。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之一。

作为海南省新兴的文化名片,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动下,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以“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兼具专业性、群众性和国际化的“永不落幕的电影节”。特别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并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要站在这一视域下重新审视其现状和未来,加强对其体系建构和发展路径的研究,这对促进海南影视产业发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际性:与国际接轨,以电影之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立足海南,放眼世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借助电影节这一重要媒介,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影片、电影专业人士等相聚在中国的最南端。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创立时间虽短,但从已举办的四届电影节上展映和报名参赛影片的数量和范围来看,其已初步展现出国际性的视野与影响力。2018年首届电影节举办期间放映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部佳作,2022年第四届电影节共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761部影片报名参赛,其中国外报名数量为3050部,占比81.1%。由此可见,仅举办4届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已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入围“金椰奖”主竞赛单元的影片来看,其中包括获得第75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影评人周单元提名的影片《晒后假日》,获得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以及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的伊朗电影《片场风云》,以及入围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的,由曹郁、姚晨监制,中国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并执导的影片《脐带》等。越来越多的世界影坛佳片汇聚在一起竞技切磋,通过甄选与评比,各国电影所折射出的文化影像在电影节汇聚,形成精神能量与文化交流的双重互动,呈现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放多元的选片理念与态度。

电影节的国际性依赖于文化的开放度和多元化,其既要提升自身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也要体现自己的民族话语权。北京电影学院的黄式宪教授就曾指出:“重建本土文化的‘主体性’,重新贏得自己的民族话语权,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电影工业、电影创作唯一的出路和当代重大学术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体现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是其重要功能。为此,2018年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特别设置了“国韵——京剧电影”展映单元,使中国国粹京剧艺术通过电影节这一媒介进入全球视野。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则特别设立“亚洲新生代”展映单元,旨在为亚洲新人导演提供更广阔的成长与发展平台,助推更多华语电影迈向国际舞台。

专业性:依托市场力量,推动电影产业稳健发展

作为国内电影节中的后起之秀,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立足于内外部的资源优势,在对标和追赶国际电影节的过程中,经过4届的努力探索,围绕评奖、展映、市场和论坛四大板块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专业的内容板块和展映体系,逐渐构筑出开闭幕式、“金椰奖”、展映单元、H!Action创投会、H!Market市场、电影节主题论坛六大常设板块,实现了高端起步,跨越提升,稳健发展。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创立之初就以“四全”为目标,发挥电影节平台综合优势,试图打通全产业链条,真正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因此,从第二届起,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就着眼于电影市场,推出H!Market市场和H!Action创投会两大常设板块,其专业度、成熟度成为一个成功的国际电影节体系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

H!Market市场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核心板块之一。2019年首届H!Market市场就汇聚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3家一流影视公司,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的电影委员会,以及代表学界力量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覆盖影视开发、制片、宣传营销、后期技术、版权衍生、政策法务、教育等影视全产业链。2020年H!Market增设市场放映、新片速递、网络电影周、自贸港影视器材贸易博览会等板块,随后在首届全国拍摄景区推介大会的基础上新增升级打造版的H!Market取景地国际推介会五大板块,共同推动“文化+旅游”概念的融合与发展,以多元联动的形式打造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电影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H!Action创投会基于本土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探索与定位,加之相关利好政策加持,构筑了“驻岛写作”“培训工坊”“青年编剧训练营”等培育项目,致力于挖掘最具市场生命力的文本,已成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具海南特色的板块之一,也是国内第一个以类型片为评价标准的创投会。H!Action创投会自设立以来,从2019年收到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518个项目,到2022年收到702个项目,三年同比增长了35.5%,其中2022年项目首发率达到了79%,“90后”青年导演项目占35.8%。创作者独具风格特色的同时,项目类型的多样性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生态,可以看出更多的新生电影人和极具潜力的商业项目选择让其作品从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出海远航”,展现出创作者对H!Action创投会项目评审专业性与权威性的信任。此外,H!Action创投会联合业内知名公司设立企业合作奖项,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电影项目提供支持。其中2019年首届H!Action创投会成功孵化的创投项目之一——青年导演鹏飞编剧执导的影片《又见奈良》就一举摘得H!Action创投会企业合作四项大奖。《又见奈良》作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首部从剧本到影像孵化完成,最后登上银幕并走向国际舞台的影片,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电影节的青睐,这足以证明H!Action创投会已逐渐成为孵化优秀电影作品,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并有针对性地推出各项专业性主题论坛活动的重要平台,从多维度为优秀电影项目、新生电影力量提供“走出去”与“被看到”的机会。

群众性:提高群众参与度,以主场优势打造“全岛嘉年华”

与国内其他国际电影节不同的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是国内唯一一个海岛全域性电影节,更有着与戛纳、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比肩的“雄心”,尝试构建“人无我有”的模式。其中,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域性电影展映形式的提出让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备受瞩目,这也是电影节组委会所期待的目标,旨在真正将电影节打造成为大众狂欢的“全岛嘉年华”。

一方面,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发挥主场优势,让电影节从小众走向全岛,扩大群众参与面,面向海岛全域打造平行于主节的环岛放映“全岛嘉年华”,精选全类型影片,涉及独立佳作、新人新作、大师经典等,将大量平日难以在商业影院出现的电影进行集中放映,打破了电影节的小众边界,满足了多元大众群体的观影需求,让更多观众和影迷走进影院了解电影节的多元魅力。如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主节正式拉开帷幕之前,就在海口、儋州、文昌3个城市的8家影院展映了36部涉及女性力量、海岸温情等6个主题的佳片,使整个海岛的观众都能亲身参与,提前感受电影节“嘉年华”的魅力,在温暖的海岛冬季,看银幕上的百味人生。

另一方面,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依托独特的热带岛屿空间,因地制宜,推出电影节最特别、最浪漫、最惬意的向大众免费开放的户外放映单元,冬日南国、碧海蓝天、阳光沙滩、椰树婆娑、绿地星光、光影梦幻,情与景交融,景与影互动,打造了一个“回归自然、远离喧嚣”的沉浸式观影空间,共同营造出一个城市在特定时空内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天为景,以海为幕,以人为媒,这是属于观众与电影、观众与海岛的诗意对话。

战略性:强化定位,让“永不落幕”的电影节成为可能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刚刚起步,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和多元化的世界知名电影节生态中尚处于萌芽期,其发展任重道远。如何强化战略定位提升主体辨识度,形成品牌效应助力全产业联动,通过科技赋能真正成为“永不落幕”的电影节,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发展路径中的关键一环。

首先,强化战略定位提升主体辨识度。作为一个新兴的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必须借助海南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特殊优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电影产业国际合作,以南海为纽带,突出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特色,将自身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印度洋的重要文化交流枢纽。真正将中国电影事业展示给世界,塑造起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表达体系,掌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可通过合拍片、翻拍片、一本多拍等合作模式,在交流互鉴中创作出面向世界的作品,在国际合作中逐渐提升主体辨识度,以此赋能海南本土电影,推进中国故事、海南声音的全球化表达,把“海南想讲的”变成“世界想听的”。

其次,形成品牌效应助力全产业联动。实现全产业链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初衷和目标之一。历史经验表明,形成以电影产业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产业生态链,是电影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力保证。要努力将海南岛打造成全球影视制作高地,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充分运用好改革红利、政策红利,打通电影上下游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文旅、文创、教育、电竞、娱乐、高科技等领域,构建“影视+”新模态;积极培育产业上游环节,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创投与市场两大板块打造一个产业闭环。前期在海南完成剧本开发,参与海南岛国际电影节H!Action创投会剧本项目,同时设置排他性,获奖作品必须在海南电影局立项、拍摄,并给予必要的器材、场地、后期制作等支持;成片完成后,直接参加下一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展映或竞赛,完成产业闭环。这一闭环既能够培育电影产业新兴力量,又能够实现举办地与电影节的有机融合。如日本奈良国际电影节规定,电影节每年资助的一部影片需要在日本奈良进行取景拍摄,鹏飞导演的《又见奈良》就是一个典型。

最后,以技术赋能使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成为“永不落幕”的电影节。随着5G、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更多高新技术在电影行业的运用将成为趋势。如第3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除去与电影节本身相关的明星话题以外,打造了国内首个5G元宇宙电影节概念,融合了视频彩铃、VR、AR、5G技术等,打造了云观影、互动展陈、互动演出等体验,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围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应充分加快技术革新和生态升级,抢占技术创新高地,依托产业数字化变革促进“线上+线下”资源优势叠加,打造云上电影节,加强“5G+4K/8K+VR/AR/MR”以及AI、实时3D裸眼等最新技术的全链路应用,强化技术赋能,以科技手段提升优质内容的渗透力,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电影节、文旅、电竞、教育等的高效联动,带来“1+1>2”的协同效应,更好地为观众营造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和智能化、沉浸式的观影氛围。

作为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产物,电影节已成为极具影响力和全球传播力的媒介形式之一。历经四届的探索,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这个带有海南鲜明印记的年轻电影节,逐渐形成了国际性、专业性、群众性的特色属性,由点及面,服务于影视文旅行业及区域经济。当然,作为一个仅仅举办四届的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还显得非常稚嫩。在全球电影节多元格局中,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加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蓬勃发展,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发展也将迎来“新风口”,成为中国电影的新地标。


参考文献

[1]邢艳玲.北京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

[2]黄式宪.东方镜像的苏醒:独立精神及本土文化的弘扬——论亚洲“新电影”的文化启示性(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1):6-16+105.

[3]孟建,李亦中,Stefan Friedrich.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