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网络传媒 >> 古籍保护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探讨
详细内容

古籍保护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探讨

时间:2023-02-22     作者:覃惠迪 阳春 王彩霞 桂林医学院图书馆【原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各文化领域都有很大影响,包括语言文化、汉字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古籍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继承与洗涤所产生的珍贵资料,其既是对民族传统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民族文化的重要认识。因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古籍的保护,使之能够不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继承和弘扬。

古籍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包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同时也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古籍可以真实、系统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状况,但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古籍的完整性和清晰度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对古籍的保护其实就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做好古籍保护工作,把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籍的基本特点分析

古籍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文献,这些文献形式多样,包括甲骨、金石、竹简、纸等。从保护古籍的角度来看,古籍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保存时间长。殷商时期的古籍记载于甲骨上,商秦时期开始使用金石,商周时期开始使用竹简,而纸质古籍则出现于汉代,很多书籍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流失严重。很多古籍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甲骨文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到目前为止,现存的甲骨文只有十五万块,大部分都遗失在国外,而其他典籍也大多遗失,现存的大多为抄录版,只留下寥寥数语,这是古籍最大的特征[1]。

3.无法恢复。古籍是历史的产物,和其他文物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古籍保护非常重要。

4.保护困难。古籍保护工作十分繁杂,需要博物馆、文物单位、图书馆等部门共同努力,保护古籍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一旦保护不当,就会导致古籍损坏。

古籍保护的对象和内容

保护对象

古籍保护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工作,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古籍保护的工作量大。古籍种类丰富,内容多样,从根本上讲,古籍是指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经过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以各种形式记载的文字。例如,简牍、帛书等就是典型的古籍,其也是我国古籍的重点保护对象。

保护内容

从古籍保护项目的实施角度,可以将古籍保护工作按程序分成如下具体内容。第一,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保存古籍资源最多、保存工作最全面的单位。从这两个机构着手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既能增强前期工作的针对性,又能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第二,在前期普查结束后,按照内容丰富、涉及面最大的原则,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进行分类,可以以名册的形式进行统计,让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所依据。第三,古籍保护要从保护环境的建设与营造着手,应尽量避免对古籍进行大规模的搬运、整理,以确保文物的原创性和真实性[2]。为此,有关部门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古籍保护环境,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古籍保护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图书收藏场所、图书馆等,为古籍保护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第四,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因为古籍保护工作不仅包括保存和整理古籍的原始资料,还包括一些对古籍进行还原、拼接等的修复工作,目前已经有了先进的古籍修复技术和装备,因此工作人员不仅要能熟练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古籍修复的方法,以保证古籍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第五,要深刻挖掘和了解古籍内容。如前所述,古籍中包含大量传统文化内容,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古籍的保护,不应仅限于保存和欣赏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从发掘和利用的角度,加强对古籍的整理和分析,尽量将现代科技与古籍的保护、整理工作相结合。

古籍破坏的原因分析

历史原因

当前,古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只有利用古籍修复技术才能对其进行及时修复。尤其是王朝更迭时,受战乱影响,古籍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即使得到了及时补救,其也有很大损失。另外,战争中发生的劫掠,也会对古籍的安全造成威胁,致使大量古籍遗失;再加上在历史更迭的过程中,一些古籍被烧毁,如焚书坑儒、文字狱等,都对古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自然原因

从早期的竹简,到后来的丝绸,再到如今的纸张,记录文字的载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些古籍甚至会腐烂。图书馆对古籍的保护虽然使古籍的老化速度慢了下来,也使古籍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但因为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保护技术太差,古籍遭到破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管理原因

对古籍保护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古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效率低下。公共图书馆虽将古籍保护列入管理工作,但其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其工作的整体关注程度不高。目前我国严重缺乏古籍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各种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加之图书馆的各项建设资金短缺,使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实施受到了制约。保护古籍需要大量工具,如果没有相应的维修设施,不仅会影响古籍的修复效果,还会让修复技术的使用变得更加困难。

古籍保护的实践成果

古籍修复技术的保护与继承

如前所述,在古籍保护工作中,对丢失和损坏的古籍进行修补,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2007年,古籍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100人,这一状况成为影响古籍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然而,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有国家和政府的政策驱动[3]。2008年,国务院批准当时的文化部将古籍修复技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举措将古籍修复技术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此外,古籍修复是一项手工劳动,其继承与发展的总体进度相对缓慢,这就意味着有关部门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时,既要有政策也要有资源,这是保护与继承古籍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籍的整理再版及数字化发展

首先,注重古籍的整理、再版和数字化发展,通过对古籍的循环使用,对古籍进行有效保存,从而使其在历史中得以全面地反映。在诸多古籍类型中,以《中华再造善本》和《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为代表,对古籍进行重印、整理,使其不再是一种固定的文化遗产,而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经过再版、整理,重新焕发生机。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而从传播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也促进了古籍的流传与发展。

其次,将古籍保护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环境相结合。这是为了让古籍在小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鉴赏性和研究价值,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传播,让其更接近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我国古籍的数字化发展已取得如下成效[4]:(1)2012年公布实施的《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被列入20个古籍数字化重点项目。(2)2015年组织建设了国家级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化平台,已收入优秀古籍整理出版数字化资源20亿字。(3)2019年专设国家古籍数字化工作指导协调组,负责统筹全国古籍数字化工作。(4)2020—2021年,古籍办结合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了18项古籍数字化课题研究及首次面向全领域的古籍数字化重点项目遴选扶持工作。这些措施旨在为当代社会人们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渠道。

古籍保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

举办各类专题展览、讲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就是古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借助国家典籍博物馆平台组织了各种展览,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目前,我国举行了各类国家古籍精品展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深入发掘古籍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同时,在湖北、湖南、广东相继举行了古籍画展、西部文艺展、民间收藏古籍展等珍贵古籍展览会。另外,我国博物馆协会还举办了中国古籍保护项目,以促进古籍的保存与继承。在每年的展演中还会邀请一些著名的古籍专家、文化界人士来做学术报告,都得到了广泛赞誉。

开展“我与中华古籍”系列活动

在开展活动方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了以“我与中华古籍”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并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了“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活动。另外,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了以“我与中华古籍”为主题的摄影展,受到了广大古籍收藏家和古籍工作者的关注,并且其还在全国各省市图书馆举办了巡回展览[5]。此外,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了“我与中华古籍”创作竞赛活动,以收集创作要素,举办作品创作及巡回展览等形式,将古籍艺术融入当代社会,促进了文创产业的发展。

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

为了更好地利用各地的古籍保护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古籍保护机构以“古籍保护+书院”的形式,将曲阜尼山书院、大连白云书院和福州正谊书院等列为“中华优秀文化实践基地”,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传播和服务。

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深思

加快古籍保护立法

古籍具有独特性,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多以保护客体为研究对象,而非以古籍为研究对象,以图书阅览、处理出版服务、数字化处理、展览、装饰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古籍的出版与使用,这给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几年,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就“古籍保护”提交议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都致力于制定古籍保护的相关法规。2017年,国内首部有关古籍保护的政府规章《镇江市古籍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同年,文化部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2022年,“古籍保护”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的又一体现。因此,对我国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必须要有政策保障,以保护和发展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统筹建设“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

建立“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根据有关古籍保护的政策法规,设立“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其可以全面反映我国古籍的起源和类型。由此可见,建设“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策划“中华优秀文化典籍推广工程”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保存、参考现存古籍为依托,以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整合资源,提供优质服务,策划“中华优秀文化典籍推广工程”。通过国家博物馆、各类古籍藏品和优秀文化实践中心开展宣传活动,如开讲座、办展览等,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古籍的普查,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作品等,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社交平台宣传保护古籍的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

打造古籍保护专业团队

建立一支专门的古籍保护专业团队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团队负责古籍的保存和修复工作,修复工作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当前,我国古籍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在这一形势下,国家古籍保护机构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大力培养人才,要求古籍保护人才既要精通各类古籍资料,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字基础,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6]。此外,应建立一支专门的古籍修复培训队伍,加强对古籍修复人员的专业培训,为古籍修复人员提供丰富的修复指导,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古籍保存和修复工作可持续发展。

古籍保护其实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应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古籍保护工作,通过全民亲身参与古籍保护工作,提高民众的古籍保存和修复意识,拓宽古籍保护途径;将传统古籍与现代古籍相结合,从而提升我国古籍的保存和修复质量。同时,要积极运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古籍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真正的继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饶克俭.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思考与实践分析[J].兰台内外,2022(19):64-66.

[2]罗燕.古籍保护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思考[J].东方藏品,2018(04):18+30.

[3]李静.加强古代文献典籍保护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7-09-14(02).

[4]孙海悦.古籍数字化:渐成重要亮点增长点[Z/OL].(2022-08-05)[2023-01-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287247918233302&wfr=spider&for=pc.

[5]王雁行.古籍保护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8):89-91+100.

[6]江山.“一带一路”倡议下图书馆古籍保护探析[J].黑龙江档案,2022(03):347-349.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