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影视表演 >> 信息化时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详细内容

信息化时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时间:2023-02-23     作者:段晓羚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原创】

我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表演艺术,千百年来戏曲表演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声笑语,让人们的生活不再枯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从“人”到“物”换了容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既面临困境,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走出困境,把握机遇,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基于对信息化时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困境和机遇的详细分析,提出深入挖掘精华,保持不断创新,宽容与严格并行,坚守自身特色等发展策略,希冀为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在新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领域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国家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其中文化领域得到了突出重视。戏曲表演艺术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与互联网、多媒体等如何融合发展的研究不断增多,且有很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实践应用并获得了良好成效。获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如娱乐化、功利化倾向导致一些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失去了原有特色,非但没有取得新的发展成果,反而逐步走向“枯萎”和“凋零”。当下,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还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一片净土”,并通过吸收优质新元素促进自身在新时代更好地成长,进而展现出更强的影响力。

信息化时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困境分析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与时代审美脱节

人们的审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动态变化的。信息化时代,很多新事物逐渐产生,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这些事物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还逐步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比如,当前人们更关注视觉化内容,并且要求这些内容形式新颖、节奏明快。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讲究慢工出细活,一招一式、一唱一和都追求高质量,所呈现出的内容往往节奏较慢,并且形式较为单一,很难在第一时间引人注意,尤其是年轻人在看到戏曲表演时往往会一掠而过,很少去仔细品味其背后的内涵和深意[1]。另外,审美脱节还表现在思想观念与认知上,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所崇尚的一些观念难以得到现代人的认可,比如“忠臣孝子”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是迂腐的,不符合他们追求个性的心态,因此,他们会对这类思想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更不会主动欣赏和品味传统戏曲表演艺术。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信息化时代推动娱乐形态多样化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娱乐追求,使人们从中获得了精神层面的满足。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同样能使人们精神愉悦,这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但是信息化时代与过去的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人们追求精神愉悦和享受的方式丰富多样,如果某种艺术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势必会被淘汰。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经过千百年积淀已然形成稳定的体系,该体系能支撑表演艺术正常发展,发挥自身作用,但却也会成为阻碍表演艺术创新和变革的阻力,因此,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必然。近些年来,很多新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得到开发,如融入影视剧、音乐剧等进行展现,这样的形式能让人们从新的视角欣赏戏曲表演艺术,更好地品味戏曲表演艺术,但这些形式的数量较少,尚不能扭转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节奏”这一局面。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被无端“恶搞”

信息化时代为“恶搞”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壤,具体表现在技术手段和市场呈现两个方面。比如,人们可以借助一些编辑手段对已经存在的内容进行加工,呈现出与原有内容风格完全不同的内容,达到博人眼球的目的。互联网平台为“恶搞”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提供了渠道,使得“恶搞”行为有了市场,并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但是,“恶搞”要有限度。目前关于“恶搞”的限度还没有出台明确标准,一些作品存在争议,比如“京剧比基尼”在很多人看来是糟蹋和侮辱国粹京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是一种创新,能够为京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在这种争议局面下,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被无端“恶搞”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为一些别有用心者提供了机会,他们为了博眼球、谋利益去策划“恶搞”方式,非但没有起到弘扬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作用,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恶搞”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操作者是否“用心”。在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氛围下,容易滋生不良“用心”,使得“恶搞”成果没有营养,甚至对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受算法支配

信息化时代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人工智能具有快速、便捷等优势,还能节省人力成本,但同时人工智能具有粗暴的特征。比如,相关媒体平台在发布信息时会在相关算法的支配下进行,而这些算法往往是围绕平台需求、运行规则、政治诉求等发挥作用的,而不能基于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目前来看,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在文化领域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其对应群体往往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该艺术亟待传承与弘扬,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相关媒体平台为了自身发展和利益追求所设置的算法会导致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存在空间被压缩、话语权被剥夺等问题,难以充分发声。这就要求媒体平台在引入内容时,除了通过相关算法对其进行筛选和过滤外,还要设置人工筛选途径,给予传统艺术以发声与展现的空间,让它们在新时代拥有释放和展现自身魅力的机会。

信息化时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机遇分析

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

信息化时代产生了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相较于传统媒介,新媒介不仅在信息传播速度和规模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还能让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故而,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可以依托新媒介平台向受众传达丰富多样的作品,还能在互动交流中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受众在欣赏戏曲表演艺术时不光能进行单向品味,还能与发布者、创作者等进行交流;除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外,还能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成为戏曲表演艺术革新的重要推力。长期以来,人们在欣赏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时往往处在“受众”地位,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很难传达出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欣赏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远离和摒弃现象[3]。新媒介平台可以使人们获得双重角色——受众与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内在情感,让人们以更亲近的姿态去欣赏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继而,新媒体平台可以成为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推动力,让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创作与表演空间得到拓展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要想在信息化时代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保持活力,这离不开创作和表演两方面的支持,其中,创作能推陈出新,表演则以呈现艺术形态为目标。信息化时代下的新技术、新理念能支撑创作与表演空间的拓展,比如,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高效获取各类资源,创作出质量更高的作品,而且创作时还能与其他人进行互动,以弥补自身不足,使得作品更加完善、充实;一般来说,表演者是在既定安排下进行表演的,往往较为正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局限表演者的个性,而在新媒体平台中,表演者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其充分释放个性,达到更出彩的表演效果。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在这一机遇下能够增强活力,创作出新作品、好作品,并且受众所看到的艺术表演也会多种多样,这样一来,戏曲表演艺术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会得到革新。这有利于营造更好的传播氛围,使戏曲表演艺术产生更强的影响力。

获得文化交融契机

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在此发挥了一定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应该顺应形势,通过融合外来艺术文化元素滋养自身,成长为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而新媒体平台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不同国家的艺术从业者可以依托该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他们代表不同的文化,他们交流的过程便是文化交融的过程。不同的艺术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作用,比如西方歌剧的唱法和舞台表演模式可以为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融入新风格提供支持。此外,我国范围内的艺术文化类型多种多样,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在得到新媒体技术的助力后可以进行更好的融合。文化融合可以为创新打下基础,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新生事物和作品。文化交融背景下,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能够拓宽发展路径,丰富形式内容,切实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而被更多观众认可和欢迎。

新的形式得到开发

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形式与之契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目前来看,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在信息化时代衍生出很多新形式,如戏曲短视频、戏曲电影、戏曲动漫等,这使得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影响力得到扩大,也让人们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思考。信息化时代带来更多新的可能,尤其是各种新型技术的开发,为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开发新形式提供了支持。虽然很多技术在应用层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但这一机遇已经深深扎根[4]。新形式开发不是简单之事,其应是多种“新意”相互结合和碰撞的产物,其中,创新者思维革新是重中之重。当“人”的思想突破传统直面现代后,新形式开发将水到渠成。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创新发展需要优秀人才的支持,而开发新的形式有利于良好环境的塑造,对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信息化时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策略构建

深入挖掘精华,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在信息化时代面临诸多困境。要想更好地应对和摆脱这些困境,就需要沉下心寻求发展之路。其中,深入挖掘精华是重要做法,而在挖掘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戏曲表演艺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另一方面则要立足于时代审美对其进行审视,对于其中符合时代审美的内容,可以直接进行传承,而那些与时代审美存在冲突的内容,则要有所变化,选择更为恰当的方式呈现。以京剧表演艺术中的各种脸谱为例,它们是京剧的精华内容,主要用于塑造不同性格和品貌的人物,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能将其区分和辨别出来,这使得戏曲表现效果不够理想。如果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脸谱突出展现出来,如打造立体化样态,将色彩差异进一步放大等,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选取好方式后要应用在实际中进行验证,确定是否对其进行大范围推广。

不断创新,创作出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要想在信息化时代站稳脚跟并获得良好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拥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首先是通过结合曲艺文化寻找创新素材。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作为曲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内容有诸多关联,如果能实现优势互补便能各自创新。这一过程往往是漫长的,并不能完全以是否受大众欢迎进行评价,而是要将眼光放长远,用时间来进行考验和验证。这需要创新者对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有极大的热情,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留下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作品[5]。其次是革新形式。戏曲与电影、音乐剧、动漫等进行了结合,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戏曲表演形式,且获得了大量受众。这一创新途径的可行性已得到证明,现在应得到进一步大力实行,但这一步要建立在调研大众喜好的基础上。创新终究需要人才支持,因此,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深入贯彻创新理念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养更高的创新型人才。

宽容与严格并行,守护文化核心力量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创新途径并不固定,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个性追求更为鲜明,更加能在创新中获得新的“点子”,比如当下出现的戏曲“恶搞”便是典型例子。创新往往是艰难的,除产出新作品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外,新作品得到认可也充满艰辛,比如戏曲“恶搞”作品在有的人看来新意十足,在其他人看来却是对传统戏曲的伤害。针对这种现象,应该秉持宽容与严格并行的态度,对好的、优秀的、真正用心创作的作品,积极鼓励和认可,对负面的、落后的、目的不纯的作品则要严肃对待,不能任由其发展。只有保持这样的态度并处于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传统戏曲文化精华才能得到守护,进而更好地传承下去,持续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精神熏陶。

坚持自身特色,始终焕发独特魅力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在信息化时代会受到“娱乐至死”理念的不良影响,容易走向一味迎合受众的发展道路,这会导致戏曲表演艺术逐步失去自身特色,落入失掉根基的境地。坚守自身特色是应对这一局面的基本态度和做法,比如戏曲表演艺术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技术和艺术要想得到升华,就要向更加精湛和契合民众审美的方向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摒弃追求利益和流量的做法,以免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走向歧途。全社会要形成尊重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氛围,受众、创作者和表演者都要严肃对待戏曲艺术,以便使每个环节都能得到高质量运行,进而形成新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发展体系,为其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发展和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下,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只有进行革新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而在这些过程中,困境与机遇会同时存在。只有深入研究探索并在实践中灵活调整,才能克服困境,抓住机遇。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应是基本态度,且要与信息化时代充分结合,这样才能让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得到大众的认可,从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孝明.赋予传统戏曲当下感[J].中国戏剧,2020(06):23.

[2]田雅琴.浅谈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之路[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5):83-84.

[3]汪鑫垚.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戏曲发展的几点启发[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4):112+114.

[4]何骏.基于传统戏曲艺术的美育范式的路径与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87-90.

[5]陈娟娟.微动力与微传承:论融媒时代传统戏曲的新传播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4):101-107.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