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探究
详细内容

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探究

时间:2023-02-23     作者:龚月贤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原创】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自身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更新,引领时代潮流。校园文化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在校园中不断交织沉淀、融合发展,进而得以传承和发扬,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在精神文明领域,校园文化占据的分量极重,它可以传承文化成果,引导价值观念,推动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食粮。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较快,各级各类学校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新校址和新校区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各个学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分析校园文化及其建设问题,对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当前,校园文化指引着学校和社会未来的发展,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团结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建设良好校风。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和办学特征,是学校的一张重要名片,因此,要卓有成效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利用校园文化教育青年学生,使得青年一代拥有高尚的人格追求。

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一种亚文化,是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体现。在学术界,校园文化通常被认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各种制度、精神、行为和物质为主要建设内容,以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着力点,依附于学校并通过学校反映和传播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包括教学方针和目标,学风校风建设和文化艺术活动,师生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素质等。校园文化是文化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加上校园的烙印而形成的,是在管理和服务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其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校园文化的分类

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的“社会存在”,相当于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校园物质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教室、宿舍、图书馆、运动场、建筑设施、教学设备、绿色生态等校园基础设施各具特色,正是这些物质文化为教学科研提供了空间场所,使学术研究能够在安定的校园环境中深入开展。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一所学校所蕴藏的精神文化,不仅包括建校以来从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意识形态,还包括每一年每一届师生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学校的校风和人文素养等精神文化的高度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水平和质量,因此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首位,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就是为学校的日常运行订立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相关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是学校为自己立的“法”。和谐校园要求人事考核制度、学生学业和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机制和惩罚制度等各种制度相互协调,推动校园文化的整体全面持续发展,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各单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制度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被认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开展的各项活动,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运会、各种社团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从日常的工作学习到课余的活动,形式种类多种多样。行为文化是丰富补充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师生的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的五大基本特征

学术性和创新性。学校是进行学术交流、培养人才的圣地,学生在校园里获得知识的浇灌,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自觉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养。校园里激烈的竞争与频繁的文化交流也使校园文化蓬勃发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校园文化应该始终坚持学术性和创新性并举,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积累、升华、传承,从而培养一大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开放性与多元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领域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学校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校园文化得以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向世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促进了其多元性的形成,师生员工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样并更受重视,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它的开放性、多元性特征是时代赋予的。
鲜明的时代性。校园文化应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方向发展,应该在保持魅力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推动互联网在校园里的快速普及,加强网络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广泛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服务性。首先,校园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在继承创新时要不断地从社会文化中汲取养料;其次,校园文化并不是独立发展而成的,它是以历史传统为基础,在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社会成员的努力下,通过他们的广泛参与、互动和服务所形成的。一所好的学校能够成为其所在城市的名片,它广泛吸收精华,引领学校周边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展现学校特色的独特性。不同学校因其办学性质和办学方向形成了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校园文化。就高校而言,有各级各类师范大学、财经大学、医学院、外国语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其校园文化都各具特色,并努力使这种特色得以传承和发展。

校园文化的功能

导向与激励功能。学校宣传和倡导什么,全校师生员工就会支持和遵守什么,他们会与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统一战线。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它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反映着他们共同的心声,能够激发师生员工保护、传承校园文化的热情,具有激励功能。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形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精神,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给予他们勇气和信心。

辐射与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信仰的价值观念后,就会形成一股凝聚力,凝聚师生的思想,进而转化为一种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强大力量,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学校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开放部分,必然要与社会组织中的其他部分相互联系,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也以各种方式和方法服务于社会人士并对其进行思想改造,带动周边地区文化发展。

约束与调适功能。校园文化具有约束和规范的功能,它凭借文化的影响力,将积极健康的东西融入大学的教育和管理中,并且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将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在学校和社会所要求的范围内。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习、工作和科研是校园生活的主要内容,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相比显得索然无味,这时校园文化就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使他们身心协调,压力得以缓解。

扬弃与创新功能。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本质是继承的、扬弃的,是对社会积极健康的,要克服其消极腐朽的方面。校园文化创新功能的发挥是在激发师生员工创新潜能的基础上,把丰富的知识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师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激发。此外,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创新创造的源动力,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共产主义贡献力量;二是促进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提高其综合素质;三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正确引导作用,使学生增强自立自主的意识,快速适应社会;四是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提供保障,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能够有形或无形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崇高的理想。总之,校园文化是学生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校园文化建设的疏漏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进入新时代以来,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层次、各阶段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大踏步前进,总体建设情况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都拥有足够的办学空间和办学场地,在吸纳更多生源的同时,各个省份、各个民族的学生涌入校园,文化差异因此显现出来,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挑战。面对这一不可避免的问题,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有所欠缺,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方面还要进一步优化。

协同并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不足

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多学校更为重视硬件设施,热衷于外在的、收效快的形象建设,而忽视了软件建设,对潜在的、隐形的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认识到这些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建设,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方面建设协同并进的过程,集中精力建设一种文化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所在。

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性有待提高

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体现时代性,为校园文化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精神。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开放性、时代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优秀校园文化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传统、守正创新,在坚持发展已有文化的基础上挖掘潜在文化,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坚持利用媒体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建设资源。

立足传统,提高创新能力

要改造传统观念,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赋予校园文化全新的内涵,提升其影响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校园文化的特色亮点为着力点,促进其创新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计划中,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利用社团组织加强监督和管理,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举

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所以,学校既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也要重视软件设施的建设。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坚持校训的精神引领;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要促使制度文化与之相适应。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建设校园文化,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依托新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变革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资源,还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同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整合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和一种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导向,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梁海娜,李红亮.媒体融合发展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迭代影响及其应对[J].江苏高教,2020(02):66-71.

[3]陈元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组织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70-72.

[4]郑育琛,武毅英,周卉.大学校园文化建构中的社会性别审视——基于三所不同类型院校的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0(04):55-61.

[5]朱德超,郝明.新时代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75-76.

[6]张英琦,王兴伟.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2(07):120.

[7]曹利群.师范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95-96.

[8]周萍.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6):139-142.

[9]毛建平.治理导向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审视与优化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62-65.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