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基于叙事传输理论的红色资源传播研究
详细内容

基于叙事传输理论的红色资源传播研究

时间:2023-02-23     作者:张敏1 柏莹2 扬州市职业大学【原创】

我国红色资源分布广泛,相互交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精神教育性,然而现阶段体验同质化、内容模板化和传播队伍单一化影响着红色资源的传播效果。在传输形式、传输内容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运用叙事传输方式来传播红色资源、红色故事,可以激发人们独特的心理,使人们获得更丰富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提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实践表明,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优化红色旅游的整体环境,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还能够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的特性

我国红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从时间跨度来看,包括从党的创立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纪念场所等;从内容上看,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文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从类别上看,有重要事件遗迹、重要会议旧址、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故)居、革命文物藏品、标志性建筑工程、烈士陵园(墓)和革命纪念设施等。

政治鲜明性

各类红色资源承载的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并展现出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都决定了它具备独特的政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因此,开发红色资源,挖掘其教育价值都是建立在红色资源鲜明的政治内涵基础上的。

资源融合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活动分布广、战线长,同一事件涉及全国多个省份地区,同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与当地其他资源相互交叉,因此红色资源的分布具有广泛性、交叉性。很多红色项目开发时就利用了这种特性,整合相近资源进行融合开发,使红色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组合聚合体,以更好地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等。

精神教育性

不同主题的红色资源孕育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比如红旗渠精神、井冈山精神等,这些革命资源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研学旅行教育的有效途径。2021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支持高校师生、社团走进革命场馆开展研学旅行,要求不断优化革命文物资源网络育人功能,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影响红色资源传播效果的因素

体验同质化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数据喜人的背后,红色资源的开发仍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现象。我国很多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开发存在共性问题,资源低水平开发、产品同质化竞争、基础设施重复性建设等情况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盲目追求设施“高大上”,“十三五”期间,全国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6.9亿元,支持17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建设,同时各地也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投入大量资金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但不少地方盲目追求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资源点的内涵建设;另一方面是整体发展规划不到位,产业意识不强,对当地红色资源的挖掘不够,对深层文化的探索不足,导致红色资源开发主题或内容同质化,发展模式单一,很多红色资源还只停留在看一看、听一听的层面。

内容模式化

革命历史、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是无形的、不可触摸的,没有讲解员的详细解说,红色资源里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很难被有效传播。然而目前,“模式化”传播的形式普遍存在。一是统一编写的红色资源点的讲解词模式化,有些地方的讲解词沿用多年,一直未修改,讲解内容陈旧,在当下的政治格局和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已不适用。二是作为主要传播者的讲解员的讲解模式化,讲解员对解说词进行机械背诵、记忆,即使面对不同年龄群体、不同知识背景的参观对象,也基本是照本宣科,沿用一套讲解词,传播的均是同一内容,难以满足当下参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更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队伍单一化

目前,各地红色资源点的讲解员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职业上升空间狭窄和人员流动性较强等突出问题。红色资源点讲解员是连接红色精神和参观者的纽带,可以说讲解员就是一个红色资源点的代言人,但部分讲解员的政治素养不高,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相对匮乏,影响到红色资源点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拓展。有的红色资源点讲解员配备少,遇到特殊时期参观客流量比较大、社会教育活动比较多时,讲解人员明显不足,无法充分满足观众需求。

影响红色资源传播效果的不仅仅有承担主要传播任务的讲解员队伍,实际上,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研究人才的队伍建设情况也同样对其有影响。调研发现,各地红色资源点普遍缺少精通规划、运营、策划布展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人员、运营推广人才,专业人员配备不足限制了红色资源各项发展指标的落地落实。同样,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也相对薄弱,理论体系构建上还未破题。

叙事传输理论的演变

西方叙事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1966年8月,《交际》杂志发表一系列叙事主题的论文,标志着叙事学的诞生。1969年,法国学者茨维坦·托多罗夫正式提出“叙事学”理论,此后叙事学研究逐渐发展和转向,并被延伸至多学科领域交叉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叙事学传入中国。2000年,Green和Brock提出了叙事传输理论,他们将叙事传输定义为一种整合了注意、情感和意象的独特心理过程。他们认为,叙事传输强调的是将大脑中的认知和资讯进行加工更新,借由故事的形式把人、事、物、行为、场景等加以组织来表达和传递信息。人们沉浸在故事中时会体验到高度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并且会产生生动的心理表象,这会促使人们改变在现实中的态度和信念。叙事传输所激发的独特的心理过程不仅可以带给受众丰富饱满的“沉浸感”,更能够使受众通过故事所建立的情感通道进入新的情境之中,达到基于认知分析的“卷入”状态,从而与故事中的世界形成意义联结。

叙事传输理论深受观众喜爱,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于旅游演艺。基于叙事传输理论,红色资源在叙事传输中兼顾艺术性与故事性,让受众对故事内容、事件本身产生一种独特的感觉,进一步加深对事件的深刻理解。正如美国传播学者沃尔特·费舍尔所认为的那样,人类本质上是讲故事的动物,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传播都可以用提供事件或讲故事的形式运作。

红色资源叙事传输的策略

丰富叙事传输形式

创设空间叙事传输特征

挪威建筑师诺伯舒兹认为,场所是物理空间和思绪、情感、记忆等精神空间的叠合,每个空间都应当有独特的气场和灵魂,要能让空间更符合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等主题,体现出场所精神,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基于此,红色资源点要结合资源特色规划设计契合的建筑景观环境和场所,使空间具有独特的场所精神和叙事传播性,让前来参观的个体感受到空间所传达的红色文化内涵和无形力量,获得视觉上和心灵上的体验,进而产生认同,并将其铭记于心。例如,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甘溪乡的烈士陵园中矗立着一座高19.34米的纪念碑,19.34米不仅是高度,也是时间的刻度,设计者以独特的造型设计来纪念在1934年甘溪战役中牺牲的数千名战士。

构建资源联动传播体系

在注重重大红色资源开发的同时,要立足于整个地区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迹的前提下,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红色文旅品牌,构建全局性、高质量的红色产业体系。如韶山地区在保护、开发、利用好毛泽东故居这个重大品牌资源外,挖掘、整理其他文化遗址资源,开发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求学之路研学旅游产品,在原真性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创新建筑形式和文旅景观,规划设计体验项目和研学课程,打造出丰富多样、主题鲜明的特色研学产品。这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传播方式,将不同红色资源加以整合,不仅向参观者展示了形象更为丰富的毛泽东,更满足了参观者深度体验韶山文化的需求。

拓展叙事传输内容

注重提升讲解词的创作质量

红色资源讲解词的创作比一般讲解词的创作更加严格,既不能对史料进行照搬照抄,也不能不受限制地随意想象,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创新,要积极赋予红色资源讲解新的时代内涵,让红色故事历久弥新。讲解员要着眼讲解内容创新,定期更新红色资源点标准讲解词,在编制讲解词时,重视叙事质量,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等更深层次的内涵,形成既忠于革命史实,又独具特色、生动翔实、统一规范的讲解内容模本,深化参观者对红色资源的情感认同、理念认同、文化认同,不断扩大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要聚焦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外籍人士等不同参观人群,探索分层分类的讲解方式和讲解内容。

深入探究参观者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参观者文化层次和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讲解的要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介绍和说明,更多的是知识的传递、心灵的共鸣、文化的传播。讲解员要从个体兴趣出发,关注参观者的内心诉求,积极运用多种创作表现手法,讲好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激发游客的思想感情,提高讲解实效。以介绍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的赵一曼烈士的故事为例,可以用倒叙的方式,从《赵一曼》电影上映开始讲述:“1950年,陈掖贤看了电影《赵一曼》,那位红枪白马、驰骋林海的女政委,令他无比崇敬。1957年的一天,有人从东北辗转核实赵一曼烈士的身份,他这才惊闻,银幕上的赵一曼,就是他失散21年的亲生母亲李坤泰。”这样的讲述能够快速抓住参观者的兴趣点,引发其主动了解互动的意愿。另外,可通过高新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增强红色革命故事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让参观者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内心的震撼。

优化叙事传输队伍建设

打造多层次的讲解员队伍

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开展理论政策、历史国情、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讲解员的政治素质;拓展知识结构,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讲解员队伍的多元化,着力解决基层红色讲解员不足的问题,从整体上优化讲解员队伍。比如,可以聘请银发讲解员,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党员、老教师等特殊群体的专业优势;寒暑假期间,招募青少年讲解员,发挥同伴教育优势;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招募志愿者,建立讲解员人才库,储备红色讲解员后备力量。同时,建立完善扶持考核制度,在讲解员培训常态化的基础上,形成课堂培训、现场教学、实地体验、观摩讲解、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红色讲解员讲解服务规范体系和服务评价体系。

夯实高水平人才队伍基础

优化人才评价和人才激励等机制,为红色资源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的传播提供坚实力量;引进测绘、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梳理建立全国性、地方性的红色资源数据库,为统一规划和整体包装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引进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操作人才,开发红色资源立体、多维的呈现方式,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注重经营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加快红色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服务创新、品牌构建的进度,从而打造高质量的红色产业链条,并以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基点,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在推广红色文化的同时,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态农业、红色文创产品等,统筹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实现红色精神财富向社会财富的转化;与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加强合作,鼓励开设红色旅游相关课程,组建红色专题理论研究队伍,增强红色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参考文献:

[1]吴若山.红色旅游发展的“破”与“立”[J].旅游学刊,2021,36(06):1-3.

[2]Green M C,Brock T C.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persuasiveness of public narrativ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9(05):701-721.

[3]潘天.当下国内实景演出趋同性的思考[J].戏剧艺术,2017(03):120-125. [4]FISHER W R.Narration as a human communication paradigm: The case

of public moral argument[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1984,51(01):1-22.

[5]冯一鸣,田焯玮,周玲强.旅游流动性视角下的场所精神——革命历史纪念空间的新议题[J].旅游学刊,2021,36(06):11-12.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