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分析
详细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分析

时间:2023-03-01     作者:王慧梅 萧县文艺剧目创作室【转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文化传播价值,其内涵极为丰富,已经融入群众文化建设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关单位应该不断创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大力弘扬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并将群众文化建设视为群众文化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既要关注文化建设的内涵,也要重视其艺术表现形式,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神根脉,不断提升群众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层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而且与群众整体思想素质的提升紧密相关。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参与者,长期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熏陶,有利于增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底蕴。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能够凝聚群众,团结人心,培养民众互相扶助的集体意识,从而增强民众的集体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充分适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不但为民众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且还能引导民众思维,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群众文化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民众服务,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过程中,群众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弘扬和发展传统民俗,既要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要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进而提高群众的文化道德修养。同时促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

在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科技发展,更要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能够转变群众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增强其道德素质。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发挥团结和凝聚的功能,增强群众的共情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在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能够使人们心情愉快,身体放松,心理上得到疏导与激励,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群众文化活动一般以群众文化为中心,服务群众,从中体现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群众文化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群众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趣。相关政府部门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以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目标,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必须依靠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成果,有利于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必须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价值,以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其渗透到群众文化建设中,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因此群众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内涵、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了保证。

群众文化活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动力,通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群众文化渗透发展的进程中,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素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和群众文化建设的结合更是缺一不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人民群众应提高文化素养与水平,并增强传统文化和群众文化传播理论与活动的实效性。实现传统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有效传播,还必须考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形式,以及融入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内容,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和主题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渗透路径

强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渗透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强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渗透有着诸多优势。借助传统节日举办各种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时代气象,运用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民众,这也是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和群众文化建设交叉渗透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有效运用各种传统节日,能使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更丰富多样。其中,在元宵节看夜灯、猜灯谜的民俗活动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已较为普遍,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中秋节可以开展中秋赏月活动,此外还有群众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形式都可以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也能够体现中国传统节日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精髓所在。通过开展这样的特色活动,既能引导广大民众深入发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又是传承弘扬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各式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提高民众对中国民风民俗的了解,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民众也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建设有效渗透。

加强传统文化手工艺传承

群众文化活动能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表现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特色。因此,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渗透民俗文化,利用民俗文化的影响力,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从而赋予民俗文化新的生命力。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需不断创新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文化价值。当前很多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工艺品正面临消失和失传的风险,传统手工制作逐渐被机械化生产取代。民间工艺代表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立足民俗文化,通过将现代审美与民间工艺融合的方式,推动民间工艺的发展和传统手工业的进步。基于此,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广大群众共鸣的思想意义和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下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日益严重的同化危机,这就需要人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发展,珍惜先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与智慧结晶,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之前,先明确活动主题,选取的题材要突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融合当地民族特色,力求实现群众文化活动与提升民众综合文化素质的高度融合。同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增强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力,让广大民众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增强其文化自信。

加强地域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代表着地方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大力宣传地域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提升该城市对民众的吸引力。就群众文化内涵而言,一般体现在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这两个层面上,其宣扬的文化价值对塑造民众价值观方面会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激发群众文化的内在潜力。尽管地域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它仍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传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被遗忘,必须从中汲取“精神食粮”,积淀历史知识。同时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但能够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有效渗透,进而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内涵。如果每个人都能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全过程,则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满足自身的精神文明需求,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基于此,需要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主动发掘当地传统文化特点,在激发民众积极性的过程中丰富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动形式,从而增强活动的新颖性。

加强场地建设与资金的投入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力度,政府和文化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建立友好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科学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以推进群众文化场地建设,如建设文化馆、演出馆、图书馆、交流角等场所,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来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渠道,加大民间民俗文化宣传力度,让传统文化融入家庭和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相关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活动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方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逐步为民众创造更好的文化活动环境。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如利用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及时发布信息,让群众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上民间文艺展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此外,还可以采取线上直播模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在线上直播平台对相关传统文化产品进行售卖,不但能增强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群众文化活动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建立示范性的文化活动场所,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增加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吸引力,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昊德.基于群众文化建设的传统民俗文化渗透[J].中国文艺家,2022(06):169-171.

[2]颜玉金.文化馆的职能及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1(7):1006-1007.

[3]江慧.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卷宗,2021,11(14):380.

[4]尹升艳.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分析[J].大众文艺,2022(06):10-12.

[5]李旭.传统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20(14):3-4.

[6]刘凡荣.发展农村体育的经济价值、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业经济,2022(07):140-142.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