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语言能力视域下基层公务人员通用语现状研究
详细内容

语言能力视域下基层公务人员通用语现状研究

时间:2023-03-02     作者:袁倩1 任杰2 1.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2.南充市嘉陵区【转载】

个人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语言能力的一种反映。测试是评估语言能力的一种方式,可以促进被测试者主动提升语言能力,间接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是通用语普及且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在语言能力方面,有关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俞玮奇(2018)通过比较调查结果,分析了近年来国民普通话水平发展的基本态势;杨佳(2019)以政策力、实践力、绩效力为评价指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普通话推广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冯传书等人(2019)着眼于普通话水平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提出要精准推普;冯敏轩等人(2021)总结了通用语普及情况,提出了改进策略。从以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个人的语言文字能力越来越受到语言学者的重视。基层公务人员具有国民个体与国家职能部门双重身份,更需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通用语言能力。

本文以基层公务人员通用语能力为调查重点,深入分析目前基层公务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探讨提升普通话水平的方法与对策,以期为基层机关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采用选择型问题和等级型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由于基层公务人员数量众多且属于特殊群体,因此本次调查缩小采样范围,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下辖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样本108份。

基层公务人员通用语能力基本情况

普通话水平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在“一般”及以上(如表1所示)。可见,受访者对自身普通话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四川省语委对2020年及2021年四川省机关公务活动中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暗访,两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通话水平较好的比例分别为76.7%和80.2%。与省语委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南充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该辖区范围内公务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略有提高,基层干部的语言能力短板问题有所缓解。

截图20230302164247.png

国家规定在从事相应岗位工作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职业准入条件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表1数据显示,只有35.19%的受访者获得了三级甲等及以上的普通话等级证书,该数据与四川省提出的三年内达到三甲以上水平的要求比例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务人员的通用语能力仍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公务活动中普通话使用情况

2021年四川省语委的调查结果显示,92.1%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本次调查显示,南充市基层公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公务活动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都有所增加(如图1所示)。南充市是成渝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基层公务人员具有较强的沟通意识,反映在语言意识上,表现为其倾向于与国家要求接轨。本次调查数据说明,自2012年国家语委提出把“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语言文字事业的七大任务之一后[1],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截图20230302164317.png

图1数据表明,基层公务人员在会议中发言时,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较高,全程使用普通话的情况接近一半。在其他工作场景中,全程使用普通话的百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接打工作电话、与其他单位交流、与群众交流、与同事交流。可见,这些工作场景的正式程度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

基层公务人员个体特征

研究国民语言能力还需要研究国民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2],不同性别、年龄段及受教育程度的个体,其语言能力也有所不同。

年龄段特征

本次调查将受访者分为四个年龄阶段:25岁以下、25—34岁、35—45岁和45岁以上。本次受访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4岁和35—45岁这两个范围内,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枣核型模态,此种情况符合大部分公务人员的年龄情况。

截图20230302164347.png

调查结果显示,25岁以下的受访者普通话水平最高,25—34岁、35—45岁和45岁以上的受访者普通话水平依次递减(如图2所示)。这种分布趋势与我国推普时间线相吻合。推普工作始于1956年,国务院确定了普通话的定义,提出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普工作方针;1992年,推普工作的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又于2021年转变为“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从上述方针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要求逐步从数量上的增多转变为质量上的提高,反映在公务人员中,呈现出年龄与普通话水平呈反比的趋势。

教育程度特征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如图3所示),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普通话水平就越高,通用语能力也就越高。其中,小学学历群体人数较少,但依旧有获得普通话三甲证书者;中学学历群体占比四成左右;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群体的比例则有了较大的飞跃,其普通话水平也相对较高。

截图20230302164401.png

各教育阶段中,大学教育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有突出影响。一方面,各高校大力响应国家语言政策,鼓励学生考取“普通话证书”;另一方面,四川属于北方方言区,与普通话的差异没有南方方言大,声韵母总体一致,达到三甲水平难度不大。数据表明,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人员,其普通话水平往往能达到国家规定。可见,教育对提升普通话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影响基层公务人员语言态度的因素

社会因素

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使人们在情感认知方面对普通话保持了积极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国家通用语普及“在政策力、实践力和绩效力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3]。语言政策在我国的大力推广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言态度。四川省2021年机关公务用语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公务活动应该使用普通话的占70.8%,对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仅占42.6%[4]。此次南充市的调查数据显示,75.93%的基层公务人员对“公务场合应该说普通话”的态度为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如表2所示)。这说明在工作中使用普通话已经成为共识,公务人员对普通话的认同度逐步增加。

截图20230302164445.png

(数据来源:本次调查问卷)

语境对个体语言态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对话过程中。与方言相比,普通话作为通用语,在社会地位上更具普遍性,同伴效应会使特定群体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交流过程中对语言的选择也是一种影响。表2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承认,当别人说普通话时,自己也会跟着说。这说明在同伴效应的影响下,个体趋于选择更为普遍的通用语进行交流,双方的语言态度都会更积极。

认知因素

在认知方面,身份认同和学习动机是两个比较重要的考察因素。无论使用方言还是使用普通话,身份认同都是影响语言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环境决定了公务活动中普通话更符合工作语境,能体现个体所代表的机构的形象,具有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调查数据显示,四成以上的工作人员认为说普通话时感觉自然,认为公务活动中使用通用语是对公职人员的要求,这说明该群体对通用语持较为认可的态度。

除了身份认同之外,受访者对通用语的自主学习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语言态度。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动机是诱发、推动和维持个人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和决定性因素”[],是学习行为的起点,会对语言态度产生巨大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八成以上受访者表示,愿意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在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式上,愿意在非工作时间练习普通话和愿意参加普通话培训者占比较高,可见公务人员对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意愿较为强烈,学习动机明显。

通用语能力提高面临长期挑战

语言国情复杂,通用语普及具有不平衡性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是由国情及语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方言较多的国家,推普体现了我国语言政策的主体性原则。复杂的语言国情导致我国通用语普及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普通话推广难度较大。

从通用语普及率来看,2020年已经实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的目标,但“推广普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突出”[]。从通用语能力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普通话服务和应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认知差异明显,相关条例法规缺乏约束力

语言观念是影响语言表达的重要因素,普通话推广不是单纯的语言治理工作,其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机关公务用语暗访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受访者虽然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但其在公务活动中依旧选择使用方言,在调查人员提醒后才改用普通话,可见方言情结依旧影响较大,推普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政策角度来看,推广普通话是政府行为,将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并非建设性意见,而是施政要求,具有法律保障。但目前,部分公务人员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没有法律约束力,这导致政策力与推普重要地位不匹配。

科研亟待创新,语言智能技术落后

语言能力研究涉及认知科学、语言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科研范畴的交叉对语言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的语言科研聚焦于语言本体和内部结构,但在数字生活背景下,语言研究的方法和路径都需要进一步变革与创新。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方向不变,语言研究也不能继续在传统范围内进行,需要扩大视野,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发挥语言在民生领域的作用。

语言学习需要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同步进行,这对信息技术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资料的甄别与整理、语言能力评测标准工具的专业化与智能化、学习工具的普及化以及大数据处理等都需要运用语言智能技术。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语言学习类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各级平台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提升通用语能力的路径

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公务人员作为重点群体,国家对其通用语水平的要求十分明确,要求其贯彻执行推普的相关要求,加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强调推广普通话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文化意义,从而刺激人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增强个体的参与意识,提升民众学习普通话的使命感。语言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框架的一部分,推广普通话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法制化布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根据各级各类调查数据,准确把握公务人员通用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细化提升通用语水平的条例,完善语言教育细则,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助推通用语培训精准发力。

把握学习规律,建立健全基层机关培训体系

公务人员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收效较慢。成年人更应充分运用语言习得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基层机关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不能罔顾语音纠正的长期性规律,一味求成。培训工作中,语言政策的普及和普通话的学习要同时进行,既要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讲解,明确培训的目的,激发公务人员使用通用语时的身份认同,又要加大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力度,可以由普通话测试员担任主讲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开展各单位日常浸润训练,树立能作出日常表率的典型个体,以“定期培训+日常训练”的模式建立通用语水平高质量推广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提升普通话标准度与沟通力。

利用网络资源,加快推进语言数字化建设

当前,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语言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在高质量推广通用语方面具有更强的技术优势。在语言学习方面,要开发信息化语言学习产品,加快智能机器和网络软件的迭代优化。在语言研究方面,可以将自然科学与语言研究相结合,不断提升语言学习智能化水平。在语言资源方面,减少网络资源的低效重复建设,构建语言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此外,还要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普通话水平提升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通用语普及在语言规范化、智能化、和谐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国民教育和国家建设的有力支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效果明显,基层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与政府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在通用语的普及工作中,要积极把握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将公务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在考虑普及率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的通知[EB/OL].(2012-12-10)[2023-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3127/s7072/201212/t20121210_146511.html.

[2]魏晖.国民语言能力建设刍议[J].语言科学,2014,13(01):1-9.

[3]杨佳.我国国家通用语普及能力建设70年:回顾与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05):41-47.

[4]四川在线.四川省机关公务用语调查情况通报显示:使用方言比例仍较大,普通话水平有待提升[EB/OL].(2021-09-13)[2023-01-18].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109/58278404.html.

[5]杨丽.语言态度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5):139-140+146.

[6]Barry J. Zimmerman.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5):82-91.

[7]田学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J].中国民族教育,2021(11):4-6.

[8]田学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J].中国民族教育,2021(11):4-6.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