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期刊中心 >>文化传承 >> 传播学视域下江西红色革命文化外译策略与途径研究
详细内容

传播学视域下江西红色革命文化外译策略与途径研究

时间:2023-03-03     作者:龚敏 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转载】

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影响着新时代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能进一步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且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建党百年的时代背景下,江西省作为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应当加大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力度,不仅要让红色革命文化走出江西,更要让其在全球视域下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传播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近年来,翻译研究的跨学科趋势日益明显,传播学视角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而人们常说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其本质是文化的对外传播。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所有与信息传递和交换有关的行为都属于传播现象,而翻译本身不仅仅是将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的过程,也是将源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等内容传播给目标语受众的过程。因此,翻译本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活动。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理论,主要探究传播主体(Who)以何种传播形式(In Which Channel)将传播内容(Says What)传递给传播客体(To whom),从而产生何等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美国的奈达和德国的威尔斯都是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翻译问题的学者代表。奈达提出了翻译的交际理论观,他认为译文如果起不到交际作用,就无法被读者理解与接受,就会失去价值。他指出,作为交际活动的翻译应包含八大要素:信源、信息、信宿、信息背景、信码、感觉信道、工具信道和噪声。其表述使用了传播学术语,充分体现了传播学对他的影响。而威尔斯的主要观点也强调了在研究翻译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文化传播进行探讨的重要性。他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只是涉及两种语言而已。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翻译领域的学者也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作为国内翻译传播学研究先驱的吕俊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表了相关论文,将翻译学定义为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近些年,相继有学者对传播学视域下的文化翻译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如汪庆华(2015)以文学文化为研究目标,提出在进行文化传播时应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胡婧(2020)以井冈山为例,对江西红色旅游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刘炜(2022)主要探讨了传播学视域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传播提升策略。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翻译传播的模式、特点、现状,以及传播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的过程及其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在21世纪20年代的当下,文化外译作为重要的对外传播手段,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而江西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现已进行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尚需翻译从业者及其他文化传播机构对其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江西红色革命文化外宣翻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江西文化的传播和翻译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地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宗教文化、景观文化等。然而,通过查询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对革命文化外译的研究仍存在不足,起步也较晚,进一步探讨其创新性对外传播路径的研究则更少。由此可知,江西红色文化英译与对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江西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大对其的对外传播力度,同时寻求更好的传播路径。

外宣翻译现状

作为中国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江西省有很多红色文化遗址与传承基地,还开展了很多红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民众前往参观、游览和学习。从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到瑞金的红井,再到被誉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江西省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覆盖范围和传播力度皆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其文化传播范围仍以国内为主,由于没有给予外宣翻译工作足够的关注,江西省优秀红色文化的海外传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机制,因此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笔者在运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江西省红色革命文化的外宣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只有少数相对著名的红色文化基地和场馆中有中英文双语文字介绍。例如,在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对革命英雄人物与事迹的介绍中有英文介绍,不仅如此,它还有独立的外宣网站,并且可以进行英汉双语界面切换。然而,还有许多红色革命传播基地介绍存在单一、没有配套英文或其他外文翻译的问题,由此导致其所针对的受众有限,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由于部分红色革命文化资料的翻译年代久远,或者现有的翻译资源不足、翻译技术落后等,出现了用词不当、存在中式英文、语义不够通顺,甚至用拼音替代翻译的问题,译本总体不够专业、标准。总的来说,江西省的红色革命文化对外传播目前仍以国内为主,其外宣翻译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外译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江西省红色革命文化翻译现状的调研情况,可知其目前很难吸引国际目光来关注和了解该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文化外译传播呈现出局限性,其瓶颈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外译资料的翻译语言表达得不够准确,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红色革命景区的翻译材料中英文出现了词汇使用错误、专有名词不够统一、语法不严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译者的语言素养不较低,造成了翻译内容不对等和误译等问题。此外,疏于分析文化差异也是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少数译文中甚至存在中式英文。

第二,译者在对翻译策略和技巧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没有充分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历史背景以及文本的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未能充分结合红色文化资料的政治性、教育性、感召性和严谨性等特点对文本进行有效处理。与此同时,少量翻译内容没有体现出译本服务于读者的目的,造成了理解障碍。

第三,外译传播的平台和渠道单一。大部分红色革命宣传基地以本地或国内宣传为主,其宣传的主要渠道是政府机构对红色景区的打造,以及对建筑与雕像等实体的展示性译文,除此之外,没有更多其余的国际宣传平台。特别是在现如今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只运用汉语对红色景区网站和公众号进行了常规介绍。这些都说明江西省红色革命文化外宣翻译中存在很多问题。

江西红色革命文化外译改进策略

江西省作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享誉国内外。关于上文所述的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究其缘由,不仅与译者的翻译素养有关,也与整个翻译环境、研究体系及其他因素有关,如翻译的目的、红色文化材料文本的类型、读者的意识等,都将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在此,笔者通过对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个针对江西省红色革命文化翻译进行改进的策略。

首先,提升译者的翻译素养是关键。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在提升现有翻译人才水平的同时,加大对红色革命文化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现如今,大部分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都具有强烈的专业属性,翻译领域亦是如此。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会根据译员未来将接触工作的主要范畴和内容进行划分,比如可以分为工程类翻译、医学类翻译、商务类翻译等。而文化层面尤其是红色文化翻译方向的人才目前十分匮乏。建党百年之际,我国掀起了一阵红色文化学习热潮,在此背景下,相关机构部门和教学单位更应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红色文化知识,鼓励翻译人才在增强自身政治修养的同时,学习与红色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水平。只有专业翻译人才的整体业务素养得到提升,才能提升各类红色革命材料译文的准确性,才能使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不仅在我国得到传播,还可以在海外受到关注并广泛传播,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其次,应改善宏观的红色文化翻译生态系统。除了提升译者本身的素养外,构建文化翻译的良好环境也十分重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红色革命文化外译工作的重视程度,给翻译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定期为翻译从业人员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搭建交流平台,这样译者就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最后,构建江西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翻译语料库。近年来,基于语料库建设的翻译研究层出不穷。大部分研究表明,语料库的建设对翻译的精准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提升翻译效力。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翻译语料库,有助于对近年来江西省红色革命文化翻译活动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和常见词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有利于对翻译不当的术语进行统一整改和规范化管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翻译材料和素材进行语料库管理,形成动态电子数据库,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智能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要将参与和影响翻译活动的各个微观个体和宏观翻译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其共同发挥作用。在要求译者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翻译能力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应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努力将本省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途径

近些年,“一带一路”不仅让中国在经济上实现了国际共赢,也为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对外传播渠道。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走出去”,人们也愈发关注文化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除了通过优化文化翻译策略,提升外宣传播水准外,选择恰当的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也极为重要。

以往,文化外宣传播主要依靠政府外交。通过官方平台和组织宣传革命文化内涵,传播途径和平台都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与优化。首先,红色革命文化外宣翻译传播应整合利用民间的各类资源。由于近几年的网红带动效应,个性化且意识形态健康的自媒体也可以被纳入新型互联网平台的选择范畴。其次,可以在教育传播层面下功夫。例如,开展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外语类慕课也是较为良好的传播途径之一。应当将外语类慕课的主要受众定位为国外留学生及海外的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学习者。通过开设此类语言课程,可以起到传播优秀红色革命文化的良好效果。再次,分众传播也是精准提升外译传播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同受众对媒介类别、语言范式、内容主题等都有所偏好,甚至对场所及环境的选择都有较大的差异,而分析各类群体的共性和差异,进而调整外译传播途径和策略,能大幅提升江西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效果。最后,大力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旅游,拓宽国际市场,制定有利于红色革命文化在海外进行交流传播的政策,开发和引入优质的国际传播资源,拓宽红色旅游业的业务范围,由区域走向全国再走向世界,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江西红色革命文化英译的提升策略与传播路径,给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新的思路,尤其是对外译传播路径的创新性探索,区别于以往仅将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主流态势。对江西红色革命文化外译及其海外传播途径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全球范围内的受众能够更多地了解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从而正确地认识、了解革命历史和其中独有的文化内涵,使得红色文化得到全面传播。虽然现阶段红色革命文化外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外译不仅具有一般翻译所具有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题,对文化翻译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提升译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此外,对红色文化环境的构建也有其必要性。只有译者的翻译素养和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翻译生态环境同时得到提升,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江西红色革命文化外译水准。除此之外,鉴于以往文化传播途径单一的问题,只有拓展更多传播渠道和平台,借助各类传播介质和组织机构等,全方面、大范围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红色革命文化,才能真正使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蒲婷,赵玉洁,唐春梅.传播学理论指导下的都江堰城市形象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6):111-112+134.

[2]谢柯,廖雪汝.“翻译传播学”的名与实[J].上海翻译,2016(01):14-18.

[3]汪庆华.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与翻译策略选择——以《红楼梦》英译为例[J].外语教学,2015,36(03):100-104.

[4]胡婧.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中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品位经典,2020(03):64-65+83.

[5]刘炜.传播学理论下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5):69-73.


站群导航
版权所有:《文化产业》杂志社    纠错电话:0351-4120998 邮 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南路云路街2号  投稿邮箱:whcytg@163.com

晋ICP备2021019266号-1 |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47/G2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352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1400004000083 | 邮发代号 22-41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77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www.whcyzzs.cn copyright 2017-2025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